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佛教与历史文化

佛教与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7 02:48:13

㈠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1)佛教与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佛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也可称作佛法。

广义的佛教,指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一种宗教,它包括信奉佛的言教,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践的信徒所组成的宗教团体,佛的言教内容以及论述、发挥佛的教义思想的宗教经典,信徒所奉行的宗教仪式等等,亦即佛、法、僧三宝。这里的佛即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即佛教的信徒。三宝具备,才构成宗教的佛教。

㈡ 佛教与历史文化的内容简介

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之日起,我们就明确把佛教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现象看待。佛教传入中土,它历史长久,覆盖面广,内容又十分丰富,我们佛教研究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妈苛把佛教研究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把它看作外来文化,又要放眼世界,与世界潮流接轨。我们根据自己的条件(人才、物力、学术传承),将佛教史作为切入点,开始积累资料,培养人才,有步骤地开辟新领域。
从佛教通史,进而扩展到断代史的研究;从佛教理论拓展到佛教宗派、佛教艺术;从汉传佛教开拓到藏传佛教。我们还开辟了佛教文献学这一新领域。在宋、元、明、清诸多版本大藏经之外,编辑了带有新中国标志的《中华大藏经》。
中国有别于印度本土佛教,在东亚自成体系,与邻国有过密切交流。中国佛教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中外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佛教研究室负担着国际学术交流的任务,与世界佛教研究学者搭起了友谊的桥梁,并取得多方受益的好成果,建立了固定的交流机制。
继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成立后,北京以外,如四川、南京、上海等地相继建立研究机构,在大学里也开设了系统的佛教专业课程,喜见全国新一代青年学者茁壮成长,他们发挥着佛教研究的骨干作用。我们佛教研究室的宗旨是积累资料,培养人才。根据资料说话,崇尚实际,避免空谈。
作为佛教研究室最早的成员之一,愿与大家共勉,培养第一流人才,争取奉献第一流的研究成果,为构建新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㈢ 佛教对我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佛教对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佛教思想无可异议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但它对于“我”、“心”、“性”、“气”等关于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认识过程与主观能动作用等方面的思辨,对哲学思想的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机械唯物主义的同时,对唯心主义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作了评价。他指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佛教中关于“空有”、“生灭”“轮回”等都是辩证法中的宝贵遗产。在中外盛称的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中,佛学成为我国该时期哲学主要思想潮流之一。佛教思想被儒家和道家吸收后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兴盛。 二、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随着佛教传播的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以及健身术。一九五五年我国发行邮票纪念的古代天文学者一行,就是八世纪初的一位高僧,是由印度来华弘传密教的善无畏的弟子。他在天文学方面著有《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等,对天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至于医药,隋唐史书上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仍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木刻本书页,几乎都是佛教文物。著名的“少林拳”,据传是印度佛教的菩提达摩来我国开创禅宗时所授的“心意拳”,后经寺内僧徒操演、充实、发展而成的。 三、佛教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经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并曾对中国文学史产生过影响。在禅宗的禅学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上,自六朝至两宋,佛学盛行,许多诗人涉足佛教、结交名僧,诗歌创作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著名诗人谢灵运、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等人就崇信佛教,其作品往往寓佛理禅意于其中。唐宋之后,禅宗盛行,许多诗人以禅入诗,以禅喻诗创作了大量禅诗,如王维的《终南别业》和《过香积寺》等。另外,佛界也出现了一批以诗讲佛理的诗僧,他们的诗,自然洒脱,言浅意深,别具境界,对当时的诗风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的王梵志、寒山、拾得以及宋代的佛印就是著名的诗僧,而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是禅诗的典范之作。佛教对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小说的影响上,六朝时就有很多佛教感应、报应和灵验故事的志怪小说,如:刘义庆的《幽冥录》、颜之推的《冤魂志》。到后来章回体小说在题材、人物和情节等方面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逐渐出现了《西游记》、《济公传》等完全以佛教为题材的小说,《水浒传》、《红楼梦》、《说岳全传》等也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另外,在我国民间,以佛教为题材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充分说明佛教对我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佛教经典《法华》、《维摩诘》、《百喻》等影响了晋唐小说的创作;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的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经中不少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某些写意画,又与禅宗思想有关。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二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据传至今还有少部分唐乐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为佛化普及的目的而盛行于古代的歌呗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这就是把佛经内容演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都是文词酣畅想象力都非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朴素而活泼自由的口语文体,后来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此外还有音韵学,如过去中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总之,佛教在中国文学领域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四、佛教对建筑学和美学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各地竞相修建寺庙,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正是当时寺庙状况的真实写照。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古代的雕塑在题材和艺术风格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佛教的塑像、石雕、石刻逐渐成为当时雕塑的主要题材,西域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逐渐渗透并应用于雕塑。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群雕佛像,气势宏伟,生动逼真,就是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之作。到现在为止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的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源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 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极为重要的艺术样式,佛绘画主要是壁画。现存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供给我们非常丰富的艺术和历史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盛行的佛陀本生故事画,发展到唐代,逐渐为"经变"画所代替。正如文学中有变文一样,佛画中的"经变",也就是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如敦煌石窟中的演绘《维摩经》的"维摩变" ,演绘净土经的"净土变"等,都是十分精彩生动的伟大作品。经变画的兴起,使壁画内容大为丰富起来,因而唐代佛寺壁画之盛,达到极点。当时名画家辈出,在姓名有记载的数十人中,如阎立本、吴道子等,大多是从事于佛画的。由此可见佛教对当时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很有关系。佛教版画,随着佛经的刊印而很早就产生了,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最早的版画是在大藏经上面的佛画。房山石经中有唐代的石刻线条佛画,宋元以来的观音画、罗汉画以及水陆画等都是很流行的.而且自佛教传入以后,各朝统治者广开石窟,石窟中绘制了大量关于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西方极乐世界、佛像、菩萨以及飞天等佛教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以敦煌石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为主要代表,题材丰富,色彩绚丽,风格多样,笔法细腻,体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古代画家高潮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笔重要遗产。同时从这些不同时代的壁画中我们能明显看出佛教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化和世俗化。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中所保存的佛教雕像与壁画更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它们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还有拉萨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等,建筑庄严雄伟,雕塑绘画精美。

㈣ 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哪些影响

  1. 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抄。很多汉语中的词、词组,都是来自佛教,比如”单位“、”初心“、”天花乱坠“、”晨钟暮鼓“、”四大天王“……这些出自佛经的词语数不胜数。

  2. 对小说的影响,中国的”章回小说“,就是出自佛经的”章“、”品“、”卷“的形式

  3. 对古代诗词的影响。很多著名的古代诗人,都号”居士“,他们信仰佛教,写下了许许多多禅诗流传至今。

  4. 对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壁画,,基本都是佛教题材。而且历史上的许多画家是出家人。

  5. 对雕塑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基本都是佛教题材。

  6. 对音乐艺术的影响。众所周知,佛乐和梵呗,是中国音乐中的魁宝。

  7. 对理学的影响。宋代理学,是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形成的。

  8. 对茶文化的影响。”禅茶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特色之一。

  9. 对中国民俗的影响。

    ……

㈤ 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哪些影响

佛教自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后,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和融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它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相影响,改变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语言、艺术与民俗有着深刻的影响。
1、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包含了很深的哲学思想。自从佛教传来中国,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如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便不断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的一些概念、意识、理论、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逐步进入中国人的头脑。在经过长期的冲突和磨合以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思想相融合,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中国传统哲学注重以家长制的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伦理道德准则的论证,重视以治国安民为出发点的天人关系的考察,对人和一切生命的本源、对宇宙本体,虽也有涉及,但论证不深入,也不统一。虽重视敬神祭祖,“神道设教”,但对灵魂和死后的世界,缺乏神学论证。提出了性善、性恶等人性论和从凡至圣的说教,然而对心理的分析论证却比较粗糙。佛教的传入,以其庞杂的大小乘的宗教教义和哲学理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刺激和启发作用,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论证方法,从大的方面说,佛教理论中的时空无限、体用相即、心性净染(善恶)以及对心理作的细密分析,对心在解脱成圣中的决定作用的论证等,都对中国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佛教的将宇宙本体(真如、实相、法性)与心性(佛性、真觉本心)相沟通的“理”概念的提出,禅宗的“即心是佛”、
“识心见性”的解脱论,直接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3
。宋明理学关于天理和性、夭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理论,以及主静、主敬的修身方法,都直接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2、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入到文学的各个领域。从文学理论到具体的创作技巧,从体裁文体到具体的创作内容,到处可见。
首先,许多佛典本身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如《维摩诘经》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次,佛教对中国诗文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五万余首唐诗,平均每十首就有一篇关于佛教的,尤其是佛教中的禅宗。其中王维、韦应物、魏源、李叔同的诗中都有佛学的痕迹。以王维为例。王维,字摩诘,即源自于《维摩诘经》。作为一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了大量的“空”字,因为佛教所言一切皆空。如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寒空法云地,秋色静居人”;再次,佛教对我国的小说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有佛学的理念:孙悟空无论上天还是入海,甚至自称齐天大圣,但也逃不开如来佛的手掌;世间有菩萨、有投胎、有地域、有饿鬼。又如《红楼梦》中开篇就是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的对话,贾宝玉最终出家,荣华富贵一切皆空;另外逻辑学一个源头——因明学就是来自佛学。
3、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汉语词汇上:汉语词汇有三分之一取自佛教或受佛教影响。像一些取自于佛教的词语,如刹那,在佛学本意是人产生坏想法的时间;世界,佛学本意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称“世”,上下八方成“界”;天花乱坠,本是指乔达摩悉达多的讲法,得到众人的信服,甚至连顽固的石头都已经点头了;瞎子摸象,佛学是指众生被愚痴所障,不了解宇宙的真相;五体投地,本是佛教的一种礼仪。类似的词汇不胜枚举。受佛教影响的词语也很多,比如,“解脱”一词最早出自《史记》,本意是消减、开脱。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新的含义,即摆脱苦恼,得到自在。
另一方面,在汉语音韵方面,也可以看出佛教的影响。佛教文化是汉语文化的渊源之一,它推动了汉语语言方法论的变化。南朝时,人们在佛教梵声的影响下,把字音的声调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推动了音韵学的发展和格律诗的产生。在注音方式上,古代学者将东汉以来盛行的直音改为反切,也可能与梵语拼音的影响有关4。
4、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古老的艺术长河中,佛教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否认的。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刻艺术方面,还是在音乐、舞蹈、戏剧艺术方面,都渗透着佛教的影响。
比如在建筑方面,佛教的传入大大增加了我国建筑艺术的光辉。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延熹九年(166年),襄楷上谏桓帝曰:“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这是我国关于寺庙的最早记载。从此,我国的建筑样式加入了印度的建筑风格。从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可知,当时就金陵这个地方就有四百八十寺之多。而建筑寺庙者除了有僧侣,还有帝王和个人。建寺的缘由有的是为人祈福,有的是人民为帝王所造,有的寺庙则是作为居住地。我们还可以从《洛阳伽蓝记》记载永宁寺的盛景中窥探当时寺庙的壮丽辉煌。
在绘画方面,印度佛画的传入,对我国绘画的内容、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刺激并扩大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题材,出现了描摹历代帝王像、孔子像、老子像的绘画品种;佛画创作运用的具有明显立体感效果的晕染法,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技法;佛教壁画的流行,促使我国佛道寺观迅速发展等。
而在音乐方面,佛教音乐称为“梵叹”。《高僧传》说:“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唤。昔诸天赞叹,皆以韵入弦管”。佛教为扩大影响,在做大的法事活动中经常伴之以音乐。南朝齐朝萧子良曾招致名僧,“造经贝新声”。北方寺院也盛行佛曲,在《洛阳伽蓝记》中有“梵乐法音,耻动天地”的记载。隋唐宫庭中设置“七部乐”和“九部乐”,西凉乐有舞曲《于闻佛曲》,天竺乐有舞曲《天曲》。明清时佛教音乐自成体系,有整理的管乐曲谱和歌曲6。因此,在中国音乐史上佛教音乐也占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佛教在雕刻、舞蹈、戏剧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国艺术中佛教的因素处处可见。
5、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流行于民间。一方面,佛教里有许多节日,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这些节日也慢慢越出了佛教寺庙的高墙,与中国的民俗节日相结合,走进人们的世俗生活,成为民间普遍的岁时风俗。如佛诞节、盂兰盆节、佛成道节等。另一方面,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影响了我国人民的传统信仰,给中国人的本土信仰增添了新鲜的色彩。“家家观世音,处处弥勒佛”景象充分说明了佛教信仰已融入了佛教的世俗生活。佛教的交易深入人心,如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与中国原有的灵魂观念相结合,对中国的丧葬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以慈悲为怀、不杀生的思想亦使民间形成了放生的习俗7。
6、佛教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在科技方面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佛教在向中国的传播中,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也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例如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特别是在天文历算和医学方面,如唐代的高僧一行,是中国古代天文历算史上的伟大代表之一;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了南亚地区的医药知识,推动了我国医药的发展~

㈥ 佛教与历史文化的本书目录


新时期的佛教研究——代前言
从佛教到儒教
佛教思想与中国回文化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佛教哲学中答的自由与必然问题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隋净影慧远的判教说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
唐前期道儒释三教在朝廷的斗争
梁肃和李翱的儒释心性会通思想
中国华严宗通史导言
关于《坛经》若干问题的研究
禅宗所传祖师世系与印度佛教的付法藏系统
百丈怀海与中国禅宗之发展
祖师禅与分灯禅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与及其特色
定玛派尼姑寺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的考察研究
明代佛教政策的基本模式
弘一法师与念佛法门
水陆法会小考
华严三圣像的形成
论禅与诗
中古盂兰盆节的民族化衍变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生活方式
《法苑珠林》校证叙录
宋代的佛经翻译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初探
关于《辽藏》的研究
关于“西夏刊汉文版大藏经”
陈宁其人及回鹘文《八阳经》版刻地
四川上古寺南藏的雕板年代及收经问题
……

㈦ 佛教与历史文化的介绍

这个论文集是依托于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第一次集结论文出版。我们佛教研究室的研究方法是不用宗教说明历史,而是用历史说明宗教。

㈧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1、建筑,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2、文学,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3、绘画和音乐,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至于音乐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4、语言和文字,,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中国汉语的大量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忽然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

5、哲学,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佛学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精神生活以新的启发。

㈨ 论述佛教和历史专题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吸收阶段,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这么七八百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基本上都是在吸收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绝大多数的佛教经典,就是在这一时期翻译过来的。第二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阶段。隋唐以来,天台、华严、特别是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了佛教在中国已具有特色,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是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唐代贞观年间,玄奘大师从印度留学归来后,使当时中国的佛教水平,已非印学所能范围。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表明中国向印度学习佛教文化的漫长历史过程已经结束,并在隋唐时期形成了两小宗、八大派。两小宗是属于小乘的成实宗和俱舍宗,这两小宗实际上在中国都是大乘宗派的附属。大乘八大派有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
传说禅宗肇始于齐梁,由印度第28代祖师达摩把释迦“拈花正宗”传入中国,但真正的开山祖师应是六祖慧能。禅宗从分析名相、辩驳教理的百家争鸣盛况中站出来,独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大旗,提倡“单传直指”,把佛教的“四出四入”全都会归于心,摆脱了一切教条的束缚,并与生活打成一片,从生活中体验身心性命、人生宇宙的真谛。在师徒授受方面,更是在日用动静的起心动念、嬉笑怒骂、吹歌弹唱、激扬指点、杀活纵夺中实施。
故使禅宗成为似宗教而非宗教,似哲学而非哲学,似艺术而非艺术。这不但对佛教具有革命性,对各个欲得解脱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举世全无的特殊思想体系。有的学者把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甚至认为禅宗的优点,在儒学内部本来就有,而儒学的思想,有的部分为禅宗所无。其实不然,禅宗许多特点都带有儒学或道家等中国文化的思想。但是,禅宗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彻证“无生法忍”。这是印度佛教思想的精华所在,为中国文化所无。而禅宗内浸透了这一点,所以毫无疑问是接受了佛教思想,才能开放出这样璀灿光明的花朵。
佛教讲缘起,这些都是缘起法的重要内容。用这种方法来看,说禅宗乃至天台、华严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消化吸收印度文化后所绽放的花朵。如果不懂得禅宗(还包括天台、华严),那么从随唐至宋元以后中国文化你就深入不了。宋明理学表面上是儒学,而骨子里却是禅学,它的形成和发展,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禅宗绝大的影响。如果在宋明理学中抽取出禅宗的成分,宋明理学就会黯然失色。这样,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就讲不下去。另外,在唐末至五代之后,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和核心,那段时期的中国,禅宗就代表着佛教。所以说,禅宗在中国文化史中是一个专题,不了解禅宗,就没有资格说了解了中国文化。
深入研究中国佛教史就可以看到,如果没有禅宗,中国佛教是难以承受唐武宗灭法运动打击的。在那次遍及全国的灭法运动中,佛教在中国,除禅宗外的所有宗派都全军覆没了。这些宗派,失去了寺庙、寺庙经济和经典文化的支撑,就难以有生存能力(印度后期佛教也是如此)。事实也是如此,唯识、三论、天台、华严、律宗和密宗在那次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有的便永远地消失了。只有六祖大师开创的禅宗,不仅安然度过了这一劫难,反而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在灭法运动后的几十年间遍布全国,取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所以,如果没有禅宗,佛教在中国的生命能否延续至今就成了问题。而历史本身也表明了,唐末灭法这一千多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主要就是禅宗的发展(不包括藏传佛教)。正是因为禅宗结合了中国文化的实际,所以才有如此绵长、如此辉煌的发展,也才有今天播及欧美世界的能力。
诸宗消沉,禅宗独盛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知道,禅宗的旗帜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于禅宗在当时没有寺院,寺院经济及经典文献上的包袱,唐武宗灭佛几乎毁坏了全国的寺院和典章文献,但却没有伤到禅宗的一根毫毛;同时,禅宗的方法简捷可行,与传统的儒道思想方法不相矛盾,并能贯穿和深化儒道思想,易为士大夫们接受,有普及性;另外,禅宗本身含摄了佛教的全部精义,有蓬勃的生命力,一个禅者本身就是一粒种子,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禅宗的这些特点,较其它诸宗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遂使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主体。
说到禅宗就不能不说《坛经》,六祖慧能大师是真正意义上禅宗的开山祖师,是禅宗的源头,而以上五代祖师还不具备这样的意义。对这点,以后将要谈到。第二,《坛经》内容丰富、生动、精深而质朴,对唐代的中观、天台、唯识、华严、净土都有涉及。这就便于结合各大宗派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其异同,便可以从中看到禅宗在佛教内的地位和特点。第三,《坛经》是语录体,文字简明易读,不像后来的公案晦涩艰深,局外人无从下手。
《坛经》是由六祖大师宣讲,其弟子法海记录而成的。为什么取名《坛经》呢?这因为六祖是在广州光孝寺受的戒,受戒之处有个戒坛,此戒坛传说是南朝刘宋时期一个叫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的印度高僧所建。这位印度高僧对中国佛教贡献很大,翻译了许多佛经,他说光孝寺地方很好,并立碑预言说后世有肉身菩萨在此受戒。
六祖在五祖那里得法后回到广东,隐居了15年才到光孝寺。印宗法师是该寺的方丈,他请六祖说法,但六祖当时还是行者而不是比丘,所以印宗法师就给六祖剃发、授戒。受了比丘戒后,六祖就在戒坛上开始说法。弟子把六祖的法语记录下来后,加了一个总题目,就是《坛经》。当然,《坛经》里讲的内容并不都是在这里讲的,但第一次是在这里讲的,所以特别把这个因缘点出来。

阅读全文

与佛教与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