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枪弹发展历史

枪弹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17 02:38:26

1. 子弹的发展史

人们常常爱用‘弹丸之地‘来形容一个地区的小。确实,弹丸是很小的,尤其是枪弹的弹丸更小。可是你不要轻看了这小小的枪弹,它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在整个枪械发展史中还占有重要的一席。
大约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枪‘。宋朝有个叫陈规的特领用长竹竿制造了20条‘火枪‘。但那时还没有枪弹,只是靠喷射火药产生的火馅烧灼敌人和战具。那时的黑火药成份很复杂,除硝石、硫磺、木炭三种主要成份外,还常常携有砒霜、巴豆、干漆,沥青等致烟致毒物。因此,火药燃烧很不完全,总有许多渣滓随着火馅一同喷射出去,这些渣滓对人体还有一定的杀伤力。久之,这种现象引起了军事家的注意。

l232年金人在抵御蒙军的忭京(今河南开封)保卫战中,曾在‘飞火枪‘中装填火药及铁渣、磁末。这些铁渣、磁末可称是枪弹的胚芽。几十年后,世界上最早的枪弹终于在我国诞生丁。

129年,南宋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军民在抗御蒙军的战斗中,曾创制了一种‘突火枪‘枪中装有‘子窠‘。虽说在对‘子窠‘的具体形制还众说纷纭,但得到中外火器史学家一致肯定的是,‘子窠就是世界最早的枪

枪弹问世后,在很长时期内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圆形弹丸。我国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14~15世纪)军用的枪(当时称为‘铳‘,一般都发射铁砂。R世纪末欧洲出现的明火枪,也是用不规则的实心弹丸,用铁而后用铅制成。随着战争的发展,对枪的射程和射击准确度也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大小不一的弹丸是很难担此重任的。于是,枪和弹都得到了改进。这种改进首先是15世纪时在欧洲实现的,尔后传到日本,再传到中国,被称为‘鸟铳‘,因为用它可以瞄准击中飞鸟。

鸟铳是前装枪,弹丸和发射药是分装的。每发射一次、都要从枪口先装入发射药;用通条把火药筑实再下铅弹,用通条把其送到底;然后打开枪管上的火门,装填引火药;发射时扣动火绳枪机点燃引火药。整个过程十分繁杂,几分钟才能完成一次发射。在战场上,弓弩的发射速度要比它快三四倍,所以火枪往往抵挡不住弓弩的攻势,捉高装弹速度这成为以后几个世纪中改进的突出课题。

以往的火枪都是滑膛枪,当弹丸与弹膛之间的间隙过小时,装填很费力;间隙过大时,发射时又会漏泄较多的火药气体,影响射击精度和射程,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人费尽了心机。15世纪末,普鲁士人首先取得突破,在枪膛内刻上直线槽,用以减小装填弹丸时与枪膛摩擦;还把枪弹包上一层浸油的毛织物或麻布,称为浸油丸衣,用以填充膛线所造成的空隙,并使弹丸能顺畅滑动。这种枪的装填速度捉高了。

17世纪时,瑞典人有一项杰出的发明,把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咬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它预示了一种新型的定装枪弹的出现,

19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枪弹也告别了它漫长的‘童年时代而进入‘青春期‘。19世纪初,英国人明了用击锤打击雷汞起爆的点火法,并进而制成了雷汞火帽,用于步枪点火。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抢;装填时,直径比枪度口径小的软铅弹丸能顺畅地滑滚入枪膛而停于药室前端,然后再用通条撞击软铅弹丸,将其压扁,使之紧贴膛壁。这虽然提高了装填速度,但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弹丸由球变扁,射击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1830年,德尔文发明了长形弹丸,这在枪弹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长形弹丸较球形弹丸优越,第一,重量相同时,长形弹丸的直径要比球形弹丸的小得多,它的头部还可做成尖形的,这可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可大大缩小枪的口径,减轻枪的重量,提高枪的坚固性;第二,长形弹丸同枪膛的接触面积要比球形弹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线,因而可减小膛线的深度。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德尔文的这项杰出发明,他在《步枪史)一文中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

后来,法国的图温南和米涅又对德尔文式步枪进行了改进。图温南在步枪的药室中央安了一根钢心杆,这样用通条冲打弹丸时,可使其产生规则的扩张。米涅是把弹丸底部掏空成圆锥形,再用一中空的碗状铁塞堵上,发射时火药气体推顶铁塞使弹丸扩张而嵌人膛线;这种弹丸不必用通条冲打,井改善丁闭气性。米涅式步枪首广为欧洲各国所使用。

但德尔文、图温南和米涅的发明并未突破前装枪的范畴。前装枪弹要从枪口装入,装填线长、速度慢,装填时人体动作幅度大,枪管需竖直,因而容易暴露目标。1805年时,英国人包利曾作过一种后装抢的大胆尝试,弹药本身带有点火装置,可惜未能见效。1835年,普鲁士的德雷泽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后装击发步枪和定装枪弹。这种枪弹用纸筒作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集于一身。装填时用枪机从后面把抢弹推入药窒,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击针刺进纸壳,撞击底火。引燃火药,射出弹丸。这使整个装填和发射过程大大简化,提高射速4~5倍,而射手能以任何一种姿势或在运动中重新装填枪弹。德雷泽式步枪显示出巨大的优性,普鲁士政府马上收买了这一发明,并秘而不宜和秘密生产。直到1848年才为世人所知,各国随即相仿制,德雷泽式步枪很快就独占鳌头。

由于纸壳枪弹的装药易受潮,发射后又有残纸片遗留在枪膛内,所以很快又被金属弹壳取代了。l85l年,美国的毛尔斯试制成功了金属壳枪弹,但美国当局迟迟没有采用,直到l86l年的南北战争中美田才开始使用。金属壳枪弹成功地解决了火药的可靠密闭,使枪弹能长期储存,还显著地提高了枪的射速。金属壳定装枪弹导致了自动武器时代的到来。

1世纪末以前,枪弹使用的发射药一直是黑火药,发射后在枪膛中遗留的火药残渣较多,难以擦拭,1884年,法国维埃尔首先制成了硝化棉无烟火药,并很快用于枪弹。随,闻名世界的瑞典诺贝尔何成了巴力斯特无烟火药,英国制成了柯达型无烟火药。无烟火药所产生的火药气体压力大于黑火药,因而不仅提高了枪弹的初速,还使得枪的口径可进一步减小,同时,枪膛中留下的火药残渣也显著减少。

无烟火药还有温度高的特点,往昔的铅弹丸已无法承受,容易产生破裂和变形,于是,又诞生了新的弹丸一被甲弹头。这就是将铅心装入镍铜或软铜的被甲之中,被甲弹最初用圆头,后来为减少空气阻力改为尖头,后又改为流线型或船形。枪弹经过几百年漫长的演变,至此,终于跨过了‘青春期‘而基本成型,直到今天。

进人20世纪以后,枪械有了很大发展,而枪弹的构造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弹头不听改进,形成了各种用论的枪弹,现在常用的枪弹有普通弹,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穿甲燃饶曳光弹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德从1967年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枪弹一无壳弗,经十多年的努力下在198l年已基本取得成功。无壳弹可以大大减轻枪弹的重量,增加士兵携带枪弹数量。无壳化,如今又成为世界上轻武器的主要发展趋向之一。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枪弹家族的新伙伴,必会以它不凡的身手,令人刮目相看。

2. 枪弹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改进更新

枪弹的发展是与枪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前装滑膛枪,使用的是球形弹丸,即弹头与火药是分开携带并分别由枪口装填的分装式枪弹。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前装线膛枪中试用了卵形弹,以提高射击精度和射程。

17世纪,瑞典人发明了将弹头与发射药一起装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从而简化了装填。1807年,英国人发明了以雷汞为击发药的击发火帽。

1849年,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米涅中空长圆柱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制造出金属弹壳,进一步改善了弹壳的闭气性能,提高了弹头初速。

1860~1870年,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中心发火式金属弹壳枪弹,导致了枪械后膛装填方式的实现。1886年,法国陆军正式装备使用无烟火药的8毫米步枪弹,此后德国、瑞士及其他国家陆续开始装备类似口径新式枪弹。

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无烟火药的采用,不仅为减小枪弹口径、提高枪弹性能奠定了基础,而且枪弹普遍改为被甲式,即将铅心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

19世纪末出现的后装枪定装式步枪弹,仅就结构而言,主要是被甲式圆头弹头,即带弹头壳的弹头,如意大利的6.5毫米步枪弹、德国的7毫米毛瑟步枪弹、瑞士的7.5毫米步枪弹等。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又出现了流线形弹头,从而改善了外弹道性能,增大了射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大口径机枪用穿甲弹、燃烧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的发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苏等国为了简化弹种还研制成功威力和尺寸介于手枪弹和步(机)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口径机枪弹口径逐渐统一,主要为12.7毫米和14.5毫米两种口径。

20世纪下半叶,枪械及枪弹开始小口径化。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美国T65式7.62毫米枪弹为标准枪弹,实现了北约各国步(机)枪弹药的通用化。

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毫米小口径枪弹。1974年,苏联也正式定型列装了使用5.45毫米枪弹的班用枪族。1980年10月,北约选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毫米枪弹为标准枪弹。这种小口径枪弹的好处是弹头轻、初速高、弹道低伸,一般速度能达900~1000米/秒,它的研制成功和使用是枪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近30年来,枪弹的发展较为活跃。一些国家不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研制新型枪弹,如双头(多头)弹、无壳弹、箭形弹、塑料弹壳埋头弹、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火箭枪弹等,而且使枪弹逐渐形成了多口径、多弹种的大家族。

3. 枪的发展史是什么

枪的产生和发展

据史料记载,在1259年,中国就制成了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铣,到明代已在军队中大量装备。

14世纪时欧洲也有了从枪管后端火门点火发射的火门枪。15世纪欧洲的火绳枪,从枪口装入黑火药和铅丸,转动一个杠杆,用硝酸钾浸过的燃着的火绳头移近火孔,即可用手点燃火药发射。

最有名的火绳枪是16世纪20年代出现于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枪。这种火枪的口径在23毫米以内,枪重8~10千克,弹丸重约50克,射程达250米。弹丸用木制的或铁制的通条从枪口装填。装备“穆什克特”火枪的步兵称为火枪手。由于火绳雨天容易熄灭,夜间容易暴露,这种枪在16世纪后逐渐被燧石枪所代替。

来复枪

早期的枪械部是前装滑膛枪。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名铁匠戈特,为了简化前装手续,减少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读音是“田田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枪还保存在博物馆内。这种带有膛线的来复枪射击精度大大超过了滑膛枪。

16世纪以后,膛线由直线形改为螺旋形,发射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加了射程。较为有名的是法国的米宁前装式来复枪。此枪重约43千克,有4条螺旋形膛线,最大射程914米。弹丸长形,头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于口径,比较容易从枪口填装,发射时火药气体使弹底部膨胀而嵌入膛线以发生旋转。但由于这种线膛枪前装很费时间,因而直到后装枪真正得到发展以后,螺旋形膛线才被广泛采用。

最有名的是英国帕特里克弗格森于1776年发明的一种新式来复步枪。这种枪射程达180米,平均每分钟可射4~6次。这比起当时每分钟只能发射一次,射程仅如米的一般步枪来说确是巨大进步。弗格森在枪膛内刻上螺旋形的纹路即来复线,使发射的弹头旋转前进,增加了子弹飞行的稳定性、射程和穿透力;又在枪上安装了调整距离和瞄准的标尺,提高了射击命中率。

19世纪,人们对枪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采用球形弹丸,弹丸装入枪管后,利用探条冲打,使弹丸变形而嵌入膛线。这种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明显提高。德尔文被称为“现代步枪之父”。

1848年出现的米涅式步枪,构造比德尔文步枪更加简化,省去了专门的药室,弹丸也改为中空式。

从后面装弹的击发枪

1800年,人们发现了雷汞,紧接着便又发明了含雷汞击发药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带火孔的击砧上,打击火帽即可引燃膛内火药,这就是击发式枪机。随后,1812年在法国出现了定装式枪弹。它是将弹头、发射药和纸弹壳连成一体的枪弹。于是,人们开始从枪管尾部装填枪弹。这是由一位普鲁士军械工人冯·德雷泽1835年发明的,他把自己造的枪称为“针枪”。一勾扳机,一根长撞针便从弹药筒的底部穿过,插入炸药,刺在雷管,引发炸药爆炸,将弹丸发射出去。后膛迅速装弹使德雷泽枪成了一种优越的武器,并于1840年装备普鲁士军队。

击针枪比以前的枪具有更高的射速,而且射手能以任何一种姿势重新填子弹。可是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极力反对后装枪。战争使对后装枪持反对意见的人改变了看法。1866年,奥地利军队在战争中遭到了后获枪的沉重打击,于是法国、俄国、奥地利,还有欧洲其他国家都纷纷装备了后装枪。

1866年,法国装备了A·沙斯波式击针枪,俄国则装备了英国人卡莱式结构的击针枪。然而,纸壳子弹没有可靠的密闭,影响射击精度,并使枪机结构复杂化了。因此,在19世纪70年代,击针枪被更完善的机柄式步枪所代替,这种步枪使用定装式金属壳子弹和装有弹簧击针的活动枪机,把气体由封起来,解决了后喷问题。

这种从后面装弹的武器从此才真正具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射程、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因此威力大增。从此,枪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1870年的色丹战役中,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冲锋,在一次群射中遭到了惨重的打击。

首先使用金属壳子弹的毛瑟步枪

1871年,普鲁士王国姓毛瑟的两兄弟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发射金属外壳子弹的步枪,并用它来装备军队。这是一种采用金属弹壳枪弹的机柄式步枪。这种枪的口径为11毫米,有螺旋膛线,发射定装式枪弹,由射手操纵枪机机柄,实现开锁、退壳、装弹和闭锁。这种枪可靠性好,操作简单方便,很快显示出它的威力来。

1881年,毛瑟步枪改进后,在枪管下方枪托里装上可容8发枪弹的管形弹仓,将弹仓装满后,可多次发射,1882年被普鲁土政府用作基本的步兵武器。毛瑟又进一步改进其设计,最后发明出一种装在枪内的5发匣式弹仓。这种枪成为德军的制式步兵武器,并被世界备国所仿造。1886年无烟火药首先在法国用作枪弹发射药后,由于火药性能提高,残渣减少,以及金属深孔加工技术的进步,步枪的口径大都减小到8毫米以下,弹头初速也进一步得到提高。1896年,毛瑟步枪也改为使用这种无烟火药制造的枪弹,并将口径改为792毫米。不久,很多国家都购买和装备了这种先进的步枪。

小口径自动步枪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单兵突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1958年,美军首先开始试验发射556毫米雷明顿枪弹的小口径自动步枪AR15。它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斯通纳设计,1963年定名为M16步枪并装备部队,开枪械小口径化的先河。M16步枪重3l千克,有效射程为400米,弹头命中目标后能产生翻滚,在有效射程内的杀伤威力较大。这种枪后来的改进型M16AI和M16AZ步枪,均用来装备美军。

德国HK33E步枪许多国家也研制出多种发射小口径枪弹的步枪。前苏联于1974年定型了口径为545毫米的AK74自动枪和P11K74轻机枪。在欧洲一些国家还装备了无托步枪。这种枪握把在弹匣前方,可保持足够的枪管长度,枪长明显缩短,如法国的FAMAS步枪,奥地利的施太尔通用枪和英国的SA80步枪。1980年10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556毫米作为枪械的第二标准口径,并在各公约国军队中装备这种高射速小口径的自动步枪。

4. 枪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一、手枪发展史
手枪出现的时代,说法大相径庭。一种说法是手枪出现在1540年,由意大利人造出了皮斯托亚手枪。另一种说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对两吉斯蒙德的战争中使用了一种哨声短枪,手枪因此而得名。
从火器史来看,手枪大致经历的发展过程是: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枪—转轮手枪(又称左轮手枪)—自动手枪。但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实际上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手枪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手枪、警用手枪和运动用手枪;按用途可分为自卫手枪、战斗手枪(大威力手枪和冲锋手枪)和特种手枪(包括微声手枪和各种隐形手枪);按结构可分为自动手枪、左轮手枪和气动手枪(如运动手枪)。
二、步枪发展史
1807年英国牧师A.J.福塞斯发明了使用雷汞击发药的击发点火装置,以后又有人发明了火貌。把火帽套在带火门的集砧上,打击火帽即可引燃膛内的火药,这就是击发机。具有这种击发机的枪叫做击发枪。
19世纪初在法国研制出了定装式枪弹。这种枪弹的纸弹壳装有带击发药 的金属基底,装好火药后,与弹头和成一体。定装式枪弹大大简化了从枪管为不填装弹药的操作,为从枪管尾部填装弹药的后装枪的普遍使用创造了条件。15世纪时,已经有人在前装枪的枪膛内刻上了直线行膛线,以便容纳火药残渣并且更容易的从枪口装入弹丸。到了16世纪,人们开始将枪管内的膛线改为螺旋形,以便射出的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保持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并且增大了射程,但由于具有螺旋膛线的枪,前装很费时间,因而直到发明了定装式枪弹,后装枪得到推广以后,线膛枪才被广泛采用。1828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不强,采用长弹丸,仍然是从枪管前面装火药,但膛线已成旋转型的。这种枪的射程和射击精度都明显提高。恩格斯称德尔文步枪为“现代步枪之父”。
1884年在法国研制成功了无烟火药,1886年法国首先研制了发射无烟火 药枪弹的勒贝尔步枪。而德国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1888年式7.92毫米毛瑟步枪,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步枪。
在枪械发展史上,真正的自动枪是英籍美国工程师H.S.马克沁完成的。他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于1883年设计试验成功了第一支自动机枪,使枪的理论射速达到每分钟600发,1884年取得了机枪的发明专利权。该枪一膛内火药燃气作为机构运动的动力,通过曲轴式机构完成开闭锁和待击,用布料弹带供弹,水冷枪管,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枪身重27.2千克,夹在专用枪架或炮架上射击。根据马克沁机枪的原理,自动枪,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相继问世。枪的大家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冲锋枪发展史
1915年,为了适应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 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M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ППД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包括品种、性能、数量和装备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出现了结构新颖的冲锋枪,性能也不断改善。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K476式,不仅首先采用包络式枪机,而且是第一支将弹匣装在握把内的冲锋枪。又如,以色列的乌齐冲锋枪为了增强安全性,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为减小枪的质量,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开始采用高强度塑料件。
60年代,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需要,发展了短小轻便,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型冲锋枪。有的冲锋枪还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或与冲锋枪固接的消声器,前者如英国的英格拉姆M10式和德国的MP5SD式,后者如英国的L34A1式微声冲锋枪。
70年代,一些国家在武器系列化、弹药通用化和小口径化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以小的短枪管自动步枪作为冲锋枪,如美国斯通纳枪族中63式、柯尔特CAR-15式(其改进型为XM177E2式)、德国HK53式、苏联AKCУ-74式等,以更好地完成常规冲锋枪的战斗使命。
80年代至今,使用手枪弹的常规冲锋枪进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四、机枪发展史
19世纪80年代前,为提高枪械的发射速度,许多国家都研制过连发枪械,英国人J.帕克尔发明的单管手摇式枪械,1718年在英国取得专利,由于枪身太重,且装弹困难,未引起普遍重视。
世界上第一挺机枪由一名比利时工程师于1851年设计。由于这挺枪是在蒙蒂尼工厂监制的,被定名为“蒙蒂尼”机枪。此种机枪当时还属手动机枪,该枪发明之后不久,法军又把它改为手动曲柄操纵、由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该枪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使用过,因故障太多被淘汰。 美国人理查德·杰丹·加特林 发明手摇式机枪,于1862年取得专利,首次使用于1861~1865年美国内战。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H.S.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试验成功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1884年应用这种原理的机枪取得了专利。这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约为600发/分,枪身重量27.2千克,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它在英国对南非的殖民战争(1893~1894)中被首次使用。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研制成了各种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等武器,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了猛烈持续的射击,使英军一天之中伤亡近6万人。这个战例足以说明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对集团有生目标的杀伤作用。为了使机枪能紧密伴随步兵作战,1902年丹麦人W.O.H.麦德森设计了一种有两脚架带枪托可抵肩发射的机枪,全枪重量9.98千克,称为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和坦克问世,要求步兵有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的能力,为了提高机枪威力,出现了大口径机枪。1918年德军首先装备了大口径机枪,随后法国、英国、美国也陆续装备了大口径机枪。军用飞机和坦克也装备了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军舰则在机枪刚出现时就装备了舰用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设计了MG34通用机枪,枪身带两脚架全重12千克,1934年装备部队,配备弹鼓和两脚架可作轻机枪用,配备弹链和三脚架可作重机枪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研制的新型通用机枪相继出现,如美国的M60机枪,苏联的ПΚΜ/ПΚΜС机枪,中国的67-2式机枪等。

5. AK47的的发展历史

阿夫托马特.卡拉斯尼科夫47(AK-47)
口径:7.62x39毫米 苏制弹药
弹夹容量:30/40发
动作方式:导气式
射速:600发/分
枪管:6膛线 右旋
枪口初速:600米/秒(2350英尺/秒)
有效射程:400米(1320英尺)
外形尺寸:870毫米(枪长);415毫米(枪管)
质量:4.3千克(空枪);AKM---3.14千克(空枪)
它的历史开始于1944年,自从卡拉斯尼科夫军士从战场上负伤归来后,在就医的过程中他就开始进行轻武器的研究.在1945到1946年之间他设计出了一支突击步枪,并于1946年用它参加苏联的第一次武器试验.那支枪没有被采用.
1947年间,第二次试验开始,他的设计以"7.62毫米 Automat Kalashnikova,Obraztsa 1947 Goda"的名字被采纳了,无需多言,这种武器开始了它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武器的传奇历史----AK-47.
1951年,在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之后一种新的型号出现了----AKS-47,一种更短的,有可折叠枪托的新型AK-47.
1959年,AK再次进行了改进,这次以故障更少的冲压机匣代替了原来的铣制机匣,并被命名为"Automat Kalashnikova Modernizirovannyj",意思是一种"现代化后的AK-48型号,附上了所有能加上的附件,包括一个可拆卸的枪口消焰器.其他的改进如下:1,重新设计的枪托和小握把;2,可调准星现在范围变为100米到1000米之间,高于AK-47 800米的有效射程.
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单发点射式武器,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第一发子弹的精度仍然值得信赖.即使机匣中塞满了沙子它一样能开火射击,同时虽然它制造起来非常便宜和简单,却是十分的可靠和优秀.
AK家族在AKM形成后真正达到了全盛,同时基型AK-47开始成为收藏家追逐的珍贵藏品,AKM弹匣上的凹槽是区分AK和AKM的显著标志,1951年后的AK和1959年后的AKM上都有.

6. 中子弹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20世纪中期美国有专家认为,美国应重新考虑今后在亚洲的战略走向,防止中子弹技术扩散?中子弹被视为可以真正取胜的武器,1945年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其毁灭力令人战栗?自此以后,有良知的政治军事领袖和科学家认为原子弹是不可再用的武器,应该随受害者而宣告死亡?

于是美国科学家在50年代冷战之初,开始努力研制另类核武器?最初由加州大学一间实验室开始,这种秘密研究失败再失败,直到1977年才由美国陆军的科学家研制并试验成功,中子弹就此横空出世?

美国于1958年开始由塞姆·科恩着手于中子弹的研发,虽然总统肯尼迪曾反对过中子弹的发展,1962年由劳伦斯?利弗莫尔核武实验室首先发展成功,并在内华达州引爆?中子弹又称强型辐射弹,是一种靠微型原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高能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沾染的范围比较小?

中子流的贯穿能力极强,占总能量的80%左右,距爆心800公尺处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钢板?重型坦克?建筑物?砖墙去杀伤人员,而坦克?建筑物和武器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因此被称为干净的武器,爆炸区在一天之后,军队很快可以进入目标区作战?

中子弹其神秘面纱源自于此?当时发展的理由是为了阻止苏军坦克群入侵西欧,仅使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而武器?通讯等完好如初?

美国中子弹之父科恩受命研究中子弹时,主要考虑要以一弹阻止苏军坦克群入侵西欧,令对方所有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通讯中断,坦克则完好无损,如此不仅令敌军惨败,也可使敌方反应放缓?

美国军方曾以美制和苏制先进坦克试验中子弹,结果坦克内的动物全部死亡?一枚普通中子弹,在二三百米上空爆炸,瞬间可使200辆配备强大火力的坦克丧失战斗力,人员死亡?

1977年美军试爆中子弹成功,卡特总统便以之为政治武器,希望逼前苏联裁军,保证不侵犯西欧?但到了1978年4月,卡特在国内外各种压力下,推迟了生产计划,改为只生产中子弹部件?

中国在1964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也放眼中子弹?10年后,科学家采用激光技术,在实验室里观察到中子的产生过程?到80年代初,建造了用于激光聚变研究的装置,80年代末期成功试爆中子弹?

1977年6月底,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中子弹,并将其装载飞机?导弹和炮弹,作为有效的战术核武器?在30公里以内和近距范围,可用155毫米203毫米榴弹炮发射中子炮弹;在130公里范围内,可用“长矛”地地战术导弹携载中子弹头;在更远的距离上,则可使用“潘兴”Ⅱ式导弹和“战斧”?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执政时期中子弹正式投入生产,1981年里根时期为了加强军备,下令生产长矛飞弹的中子弹头和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

至1983年,美国军方共生产带中子弹弹头的“长矛”战术导弹945枚?法国和前苏联曾公开承认拥有中子弹的生产能力?1999年8月16日印度宣称能制造中子弹?中国从1999年7月15日宣称拥有中子弹?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中子弹尚未在实战中使用?理论上遭到中子辐射污染的人员,短时间内即会感到恶心,暂时(或永久)失去活动能力,相继发生呕吐?发烧?等症状发生,甚至会出现休克现象,白血球明显下降,最后导致败血症,一周以内即行死去,惨状难以想象?巡航导弹携载中子弹头,也可用重力炸弹或滑翔炸弹携载中子弹,由飞机投掷?

7. 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历史

美国首先在第二次大战前夕,开发了半自动的M1卡宾枪和其专用的.30卡宾枪弹(7.62 X 33毫米),可算是第一种正式被采用的中间威力型枪弹,但其威力偏低而没有被认为是适合于正规进攻战斗使用,主要作为防卫或特种作战用弹药。严格地来说,这种弹药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中间威力型枪弹,因为其枪口动能只有1190J,而标准的中间型枪弹的枪口动能应为1400J~2000J。
传统的步枪弹在用于自动步枪时威力过大,在全自动射击时无法有效的控制枪枝的跳动和后座力的撞击。而冲锋枪使用的手枪子弹在中远距离上威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34年,德国开始研究开发短药筒步枪弹,以兼顾威力与连续射击时控制射击精度。这类短药筒弹药被称为中间威力型枪弹。它的有效射程相应缩短了。因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步枪作战距离缩短,大多在400米距离以内开火。在最初这种降低射程的思路并不被接受,传统的远射程的思路很难被改变。
1941年,德国研制成功并开始生产7.92×33毫米步枪弹,弹壳长由原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的57毫米减至33毫米,装药量由约3克减至约1.6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纳粹德国首先为部队装备了发射7.92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的StG44突击步枪。随后在1943年,前苏联也研制成功了威力和尺寸手枪弹和步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7.62×39毫米M1943式枪弹。
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自动步枪的射击控制问题,亦统一了班用武器的弹药以简化后勤部队的工作量,更使全自动射击武器成为各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装备。越战时期美国的M14自动步枪作战效能不良,他们随即改为直接使用小口径步枪弹的M16突击步枪,其后苏联亦在1970年代以7.62 x 39毫米M1943弹为蓝本另行发展了5.45 x 39毫米枪弹,供小口径的AK-74使用。

8. 枪弹有哪些历史

枪弹的发展是与枪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前装滑膛枪,使用的是球形弹丸,即弹头与火药是分开携带并分别由枪口装填的分装式枪弹。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前装线膛枪中试用了卵形弹,以提高射击精度和射程。

17世纪,瑞典人发明了将弹头与发射药一起装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从而简化了装填。1807年,英国人发明了以雷汞为击发药的击发火帽。

1849年,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米涅中空长圆柱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制造出金属弹壳,进一步改善了弹壳的闭气性能,提高了弹头初速。

1860~1870年,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中心发火式金属弹壳枪弹,导致了枪械后膛装填方式的实现。1886年,法国陆军正式装备使用无烟火药的8毫米步枪弹,此后德国、瑞士及其他国家陆续开始装备类似口径新式枪弹。

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无烟火药的采用,不仅为减小枪弹口径、提高枪弹性能奠定了基础,而且枪弹普遍改为被甲式,即将铅心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

19世纪末出现的后装枪定装式步枪弹,仅就结构而言,主要是被甲式圆头弹头,即带弹头壳的弹头,如意大利的6.5毫米步枪弹、德国的7毫米毛瑟步枪弹、瑞士的7.5毫米步枪弹等。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又出现了流线形弹头,从而改善了外弹道性能,增大了射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大口径机枪用穿甲弹、燃烧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的发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苏等国为了简化弹种还研制成功威力和尺寸介于手枪弹和步(机)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口径机枪弹口径逐渐统一,主要为12.7毫米和14.5毫米两种口径。

20世纪下半叶,枪械及枪弹开始小口径化。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美国T65式7.62毫米枪弹为标准枪弹,实现了北约各国步(机)枪弹药的通用化。

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毫米小口径枪弹。1974年,苏联也正式定型列装了使用5.45毫米枪弹的班用枪族。1980年10月,北约选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毫米枪弹为标准枪弹。这种小口径枪弹的好处是弹头轻、初速高、弹道低伸,一般速度能达900~1000米/秒,它的研制成功和使用是枪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近30年来,枪弹的发展较为活跃。一些国家不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研制新型枪弹,如双头(多头)弹、无壳弹、箭形弹、塑料弹壳埋头弹、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火箭枪弹等,而且使枪弹逐渐形成了多口径、多弹种的大家族。

9. 介绍下世界枪械发展史

1、1259年中国制成的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

2、14世纪出现火门枪,15世纪出现火绳枪,16世纪出现燧石枪(又称燧发枪)。

3、19世纪初出现击发枪,19世纪中叶出现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装击针枪,19世纪下半叶出现弹仓枪,19世纪末出现自动枪械。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枪械本身由前装到后装,由滑膛到线膛,由非自动到自动,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4、19世纪中叶以前,枪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点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纪末开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枪械的品种由少到多,重量逐渐减轻,口径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远,射速也逐渐提高。

(9)枪弹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枪械分类:手枪、步枪、卡宾枪、冲锋枪、机枪、 霰弹枪、其他。

1、手枪

单手持的小型枪械,其他枪械一律可称为长枪。

左轮手枪(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转动弹仓,但不具退壳功能,一次可以装填约五至八发子弹的手枪。

单发手枪:指没有供弹具的手枪,子弹只能预先装在膛部。

单管单发手枪,击发一次后必须重新装填的手枪,通常用于竞赛或狩猎。

多管单发手枪,虽然膛室都只能预装一发子弹,但有两个或以上的枪管,所以仍然是多发式手枪,通常用于特殊目的如狩猎、自卫和暗杀。

中国的警用转轮手枪

手动手枪:安装多发子弹,但必须手动退壳的手枪。

半自动手枪(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动装填,但只能单发射击的手枪。

全自动手枪(英文:Machine Pistol):支持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的手枪。部分型号被认为是冲锋枪。

2、机枪

本来泛指连发的枪械,现代专指较大的适应持续连发枪械。

轻机枪:可由单兵操控的轻型机枪。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当作轻机枪与中型机枪使用的枪种。

中型机枪(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于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的枪种。

重机枪(英文:Heavy Machine Gun):拥有固定角架、大口径的机枪。

高射机枪(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装高射专用脚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目标的重机枪。

加特林机枪(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拥有多个枪管的机枪。最早期的加特林机枪拥有十个枪管,以手摇方式射击。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10. 中子弹的发展历史

美国有专家认为,美国应重新考虑今后在亚洲的战略走向,防止原子弹技术扩散。中子弹被视为可以真正取胜的武器,1945年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其毁灭力令人战栗。自此以后,有良知的政治军事领袖和科学家认为原子弹是不可再用的武器,应该随受害者而宣告死亡。
美国于1958年开始由塞姆·科恩(Samuel Cohen)着手于中子弹的研发,虽然总统肯尼迪曾反对过中子弹的发展,1962年由劳伦斯·利弗莫尔核武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首先发展成功,并在内华达州引爆。中子弹又称强型辐射弹(enhanced radiation bombs),是一种靠微型原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高能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污染的范围比较小。中子流的贯穿能力极强,占总能量的80%左右,距爆心800公尺处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钢板、重型坦克、建筑物、砖墙去杀伤人员,而坦克、建筑物和武器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因此被称为干净的武器,爆炸区在一天之后,军队很快可以进入目标区作战。中子弹其神秘面纱源自于此。
美国中子弹之父科恩受命研究中子弹时,主要考虑要以一弹阻止苏军坦克群入侵西欧,令对方所有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通讯中断,坦克则完好无损,如此不仅令敌军惨败,也可使敌方反应放缓。美国军方曾以美制和苏制先进坦克试验中子弹,结果坦克内的动物全部死亡。一枚普通中子弹,在二三百米上空爆炸,瞬间可使200辆配备强大火力的坦克丧失战斗力,人员死亡。
1977年美军试爆中子弹成功,卡特总统便以之为政治武器,希望逼前苏联裁军,保证不侵犯西欧。但到了1978年4月,卡特在国内外各种压力下,推迟了生产计划,改为只生产中子弹部件。
卡特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自法国。法国坚持认为,中子弹必将加速东西方军备竞赛,使亚欧的处境更加危险。法国所提不无道理,美国未防有诈而停产,谁料想,1980年法国竟然试爆了中子弹,并扬言将用它来保卫欧洲!此弹令法国在政治军事上大显神通,美国却气得直跳。让美国人气愤的还不只这些,没过多久,传来“更坏”的消息,前苏联也有了中子弹!
1977年6月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中子弹,并将其装载飞机、导弹和炮弹,作为有效的战术核武器。在30公里以内和近距范围,可用155毫米203毫米榴弹炮发射中子炮弹;在130公里范围内,可用“长矛”地地战术导弹携载中子弹头;在更远的距离上,则可使用“潘兴”Ⅱ式导弹和“战斧” 。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执政时期中子弹正式投入生产,1981年里根时期为了加强军备,下令生产长矛飞弹的中子弹头和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至1983年,美国军方共生产带中子弹弹头的“长矛”战术导弹945枚。

阅读全文

与枪弹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