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简单的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原始社会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期。
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战国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秦朝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刘邦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汉朝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三国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南北朝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隋朝
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唐朝
公元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宋朝
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称帝,建立北宋, 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元朝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明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亡。
清朝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另类时代划分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
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
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
二、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
三、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约八百年。
四、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
五、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
六、魏晋纪。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
七、隋唐纪。凤凰涅盘,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贞观天可汗,则天女皇帝
八、宋元纪。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
九、明清纪。
十、共和纪。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
㈡ 历史与现在
洋务运动中我们老祖宗学老外,其所秉承的理念是“为以夷攻夷”、“为以夷款夷”、“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孙中山革命时代,我国民以日本为师。到20世纪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我们是借鉴吸收人家的文明成果,然后把这些洋人的成果中国化,在中国消化吸收,使得我们经济文化丰富起来。但在借鉴吸收的过程中有很多坎坷曲折的事情。
对于21世纪我国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想下面是最好的回答:
两会期间,正义网联合腾讯新闻邀请了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做访谈时,吴建民就把21世纪中国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做个思路分析了。他认为在美国的大学本科水平很一般,强项是研究生。他们有一种机制,把全世界人才吸引过去,到那儿去研究,这个是最划算的地方。从小学、中学,这些基本教育人家都负担了,到最能出成果的时候它吸引进去了。这个思路是对头的。今天的世界变了,要形成一种共赢的局面。还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要造成一种氛围,让全世界优秀人才都愿意到中国来,让他觉得中国能够创业,中国能够施展,他的才华能够发挥,我们也可以走出去,美国很多实验室全是中国人在那儿干,我们将来能够创造一种氛围,这个花多少钱,花钱并不一定特别多,要为这个思路要创造一种氛围,有这个氛围让人家愿意到你中国来,说中国有一个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氛围首先是什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那就意味着你要允许人家失败,在这个思路上要开阔一点,不要禁锢他,让他在科学的道路上面,开头的时候总是有一点和原来的想法不太一样,往前走,创造一个气氛。中国有一天好点子之前中国会更好的发展,今天中国好点子比改革开放之前多了,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发展起来就是好点子,中国将来创造一种好点子之前的氛围那中国会发展的更好。这个好的思路也是来自好点子,没有好点子是不行的。就是一种思路要变,这个思路变要看到世界的变化。今天这个世界你说我要做什么事情,对付你,明天把你踩到脚底下,人家谁也不是傻子,我也干,世界还能再打一仗吗,世界谁还打得起这个仗,上个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多少损失。举美国的一个例子,75年,那天停电,看到美国人完全瘫痪了,城市完全瘫痪,75年中国人还在搞文化大革命,美国人上街指挥,用电筒指挥交通,整个乱套了,大概是七八个小时。我们可以这样想,美国这个国家如果把它的电场弄了整个就乱套了。今天这个国家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北京停一天电会造成什么结果,是不是一定要走这条路,从这点来看邓小平了不起,看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体,这个很了不起。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国际关系,国际上有很多议论,思路大体上是两个,一个是斗的思路,你得听我的,你不听我的老子揍你,结果怎么样,自己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不得不改变。另外一种思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胡锦涛同志和过去几代人共同倡导的,和平发展。今天中国和全世界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在往前进,中国大发展世界得到好处,中国三十年大发展我们没有偷人家的,没有抢人家的,相反给人家很多好处。你不给人家很多好处,外资会进来吗,不会进来的。我认为这个思路是很有前途的,就是中央确定的这样一个方针,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坚持共赢的开放战略,这两个是另外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我认为中国是对世界的贡献。
㈢ 历史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回事吗
历史的发展是以国家或者民族为背景的,比较具体
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类或者整个世界为背景的,相对历史而言更笼统,更概括,更具有一般性。
所以,社会的发展包括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㈣ 中美关系历史发展与趋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起吧,由于冷战反共中美整体处于敌对状态。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美苏冷战及中苏关系的恶化,双方都希望缓和关系,中美建交。
建交后双方关系大体融洽,但依然摩擦不断,概括说来主要有这几个事件使双方关系出现降温,美方对台问题,如美对台军售等;北约轰炸南联盟,炸毁我大使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近两年来看,有美重返亚太,插手东海、南海事物。
向后看几年,中国持有大量美债,美借美日同盟,插手钓鱼岛,及南海问起,对台问题,等都会影响中美关系。但中美合作事历史的必然。
(4)现在与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中美外交史
20世纪之所以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纪”,自然和美国的“全球化进程”有密切关联。对美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既是灾难,又是极难得的机遇——对任何其他国家,它们都只是灾难。因为美国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它有两次机会按自己的意愿把这个世界塑造成它喜欢的样子。
第一次它失败了。威尔逊提出号称“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计划”,倡议为永保和平而建立国联,结果先被欧洲权力政治大打折扣,后被自己的人民否决。
首倡国联的美国反而没加入国联。美国人似乎还没做好“达则兼善天下”的准备,不肯为大西洋彼岸的安全问题多操心。10年后,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年)更使其连“独善其身”也不可得。
第二次它成功了。与上一次不同,美国人没有再规避责任,决心领导世界。雄才大略的罗斯福将美国对战后世界秩序承担主要责任视为理所当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关贸总协定、重建的欧洲和日本见证了一个美国经济资源和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被接受的世界,尤其在数十年后苏联解体时。
这么说也许没错:在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想中,中国的位置一直在变化。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一开始并不那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不断递增,越到后来越是重要。到二战时已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
㈤ 现在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谢谢各位的回答
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世界更开放,更融合。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强化
㈥ 现代的发展史
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1967年,韩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子郑周永先生一手创办现代汽车。与全球其它领先的汽车公司相比,现代汽车历史虽短,却浓缩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它从建立工厂到能够独立自主开发车型仅用了18年(1967-1985)。2006年,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公司销售排名第6位。 若按照全球其他各家领先的汽车厂商的标准 ,现代汽车公司的历史是相当短的。它可被分为三个十年时期,在每个十年时期中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均有一个主要特征,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是1967—1970年的创业期。它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引进福特技术生产“哥蒂拉”牌小汽车,并在1970年建成年产2.6万辆生产能力的蔚山工厂。 第二阶段是1970—1975年的消化吸收期。这段时间,现代公司花巨资,在公司内进行消化吸收福特技术。1974年投资1亿美元建设年产5.6万辆的新厂,1975年,该厂建成,小汽车国产化率达到100%。 第三阶段是1975年以后开始走向世界。1976年,自己设计生产的福尼牌小轿车下线,现代公司走向成熟。80年代,现代公司垄断了韩国市场,和丰田公司分手,与三菱公司结盟,生产小马牌汽车。 1983年小马牌汽车销往加拿大而大为走红,1985年就卖出7.9万辆。1986年,现代公司的超小马汽车投入美国市场,当年即售出16万辆,创下汽车业销售奇迹,从而奠定了现代汽车公司的国际地位。 从小弟弟到世界排名第七 借助战后建设浪潮的推动,现代建筑公司在1967年12月建立了现代汽车公司。这意味着公司开始介入运输及机械工业领域。这个年轻的汽车制造商最早选择福特的英国分公司作为其合作伙伴,即由福特负责向现代提供生产轿车及轻型卡车所必需的技术。这个令双方收获颇丰的合作使得韩国和英国的汽车工业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密切关系。然而,到了70年代早期,现代集团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即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国车型的授权许可,而是要同步地开发现代自主拥有所有权的轿车车型。通过引进Giorgio Giugiaro`sltal Design设计室的车型以及使用从日本和英国学习到的技术,现代汽车的第一个自主车型Pony终于投产。这款微型汽车在国内市场迅速获得了巨大成功。 80年代韩国的“经济奇迹”以其工业基础的扩大和人均收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为主要标志。韩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并且因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进步神速。在韩国社会中,轿车曾经一度被视为地位的象征,可是它现在已经迅速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80年代初期,现代汽车公司做出了进军国际汽车市场的决定。在此后的几年中,这个决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1991年,公司发布了其首个内部独立设计的动力总成———Alpha型发动机。两年之后,公司又发布了Beta型发动机。1992年1月,现代汽车以其概念车型HCD—1向汽车世界首次描述了现代对未来的展望。这款试验车型开创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车传统,其后的产品包括一系列的HCD概念车型。 1998年,现代汽车公司度过了艰难的一年。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严重下降。然而,随着EF索娜塔sonata和XG车型的推出,现代汽车公司的新车型获得了成功,并在国际新闻界中获得了最高的推崇。不仅如此,由于出口情况有利,出口量持续迅速增长,这也部分抵消了国内市场的销量下降。这期间公司也进行了合并和工业结构重组。收购起亚(Kia)/Asia汽车厂以及与HPI和HMS的合并令现代汽车达到了全球市场中竞争所需的经济规模。1999年度对现代汽车来说是一个非常活跃和富有收获的年度。继1998年EF索娜塔sonata和君爵XG的成功之后,现代汽车公司又推出了其四款最新车型:世纪Centennial、雅绅Accent、酷派双门轿车Coupe改进型和特杰Trajet。特杰Trajet是现代汽车首次推出的MPV车型。它的成功推出令现代汽车进入了世界轿车市场的一个新领域,并且进一步拓宽了现代汽车公司庞大的车型系列。 2006年,现代汽车集团(含现代和起亚2个品牌)共销售376万辆,在全球汽车公司销售排名第6位,这证明了现代汽车作为世界级的汽车制造商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个专业的汽车制造商,为达到更高的目标,现代汽车公司致力于科技研发,环保式生产,努力实现全球化的本地化的战略,现代汽车公司正在向世界一流企业大踏步地前进。
麻烦采纳,谢谢!
㈦ 发展历史和发展历程的区别
简单讲 发展历史就是发展过程的记载;已过去的发展和事迹的痕迹 发展历程就是发展所经历的过程 可以说发展历史是发展历程的一个记录 一个是宏观 一个是微观
㈧ 中国的耻辱历史 和现在的发展
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两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东海油气争端
钓鱼岛
㈨ 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
??这个问题可够广泛的。
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社会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记录,至于现在的发展,看新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