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哪位高手知道丸子的由来或发展历史
狮子头(四喜丸子)的由来
“狮子头”,即扬州话说的“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风行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开始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酒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之一。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着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隋炀帝杨广,到扬州观看琼花以后,留连江南,观赏了无数美景。他在扬州饱揽了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以后,对园林胜景,赞赏不己,并亲自把四大名景更名为千金山,帽儿墩,平山堂,琼花观。回到行宫之后,又唤来御厨,让他们对景生情,做出四个菜来,以记念这次的江南扬州之行,(古时有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御厨费尽心思,做出了四样名菜。这四个菜时1松鼠桂鱼, 2金钱虾饼,3象牙鸡条,4葵花献肉。杨广品尝以后,非常高兴,于是乎,赐宴群臣,一时间成为佳肴,传遍江南。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盘玉脍,佳馔俱陈。这一天,郇国公宴客,命府中名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 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并伴有山珍海味,水陆奇珍。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当葵花献肉一菜端上时,只见用巨大的肉圆做成的葵花心,美仑美奂,真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宾客劝酒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维扬名菜,又添一道“狮子头”,红烧,清蒸,脍炙人口。
签名档:
2. 论述圆林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2] 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三种分类法: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天然山水园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 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例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北海公园
[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因而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洛阳、西安、开封,其中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绍兴等地,其中尤以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岭南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 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
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5、巧于因借的视域扩展
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
7、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3. 圆周律的发展史是什么
圆周率是一个极其驰名的数。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这个数就引进了外行人和学者们的兴趣。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圆周率最早是出于解决有关圆的计算问题。仅凭这一点,求出它的尽量准确的近似值,就是一个极其迫切的问题了。事实也是如此,几千年来作为数学家们的奋斗目标,古今中外一代一代的数学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回顾历史,人类对 π 的认识过程,反映了数学和计算技术发展情形的一个侧面。 π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或时代的数学水平。德国数学史家康托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直到19世纪初,求圆周率的值应该说是数学中的头号难题。为求得圆周率的值,人类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的历史是饶有趣味的。我们可以将这一计算历程分为几个阶段。 实验时期 通过实验对 π 值进行估算,这是计算 π 的的第一阶段。这种对 π 值的估算基本上都是以观察或实验为根据,是基于对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际测量而得出的。在古代世界,实际上长期使用 π=3这个数值。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基督教《圣经》中的章节,其上取圆周率为3。这一段描述的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前后。其他如巴比伦、印度、中国等也长期使用3这个粗略而简单实用的数值。在我国刘徽之前“圆径一而周三”曾广泛流传。我国第一部《周髀算经》中,就记载有圆“周三径一”这一结论。在我国,木工师傅有两句从古流传下来的口诀:叫做:“周三径一,方五斜七”,意思是说,直径为1的圆,周长大约是3,边长为5的正方形,对角线之长约为7。这正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圆周率 π和√2 这两个无理数的粗略估计。东汉时期官方还明文规定圆周率取3为计算面积的标准。后人称之为“古率”。 早期的人们还使用了其它的粗糙方法。如古埃及、古希腊人曾用谷粒摆在圆形上,以数粒数与方形对比的方法取得数值。或用匀重木板锯成圆形和方形以秤量对比取值……由此,得到圆周率的稍好些的值。如古埃及人应用了约四千年的 4 (8/9)2 = 3.1605。在印度,公元前六世纪,曾取 π= √10 = 3.162。在我国东、西汉之交,新朝王莽令刘歆制造量的容器――律嘉量斛。刘歆在制造标准容器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圆周率的值。为此,他大约也是通过做实验,得到一些关于圆周率的并不划一的近似值。现在根据铭文推算,其计算值分别取为3.1547,3.1992,3.1498,3.2031比径一周三的古率已有所进步。人类的这种探索的结果,当主要估计圆田面积时,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但以此来制造器皿或其它计算就不合适了。 几何法时期 凭直观推测或实物度量,来计算 π 值的实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当粗略的。 真正使圆周率计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应归功于阿基米德。他是科学地研究这一常数的第一个人,是他首先提出了一种能够借助数学过程而不是通过测量的、能够把 π 的值精确到任意精度的方法。由此,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第二阶段。 圆周长大于内接正四边形而小于外切正四边形,因此 2√2 <π< 4 。 当然,这是一个差劲透顶的例子。据说阿基米德用到了正96边形才算出他的值域。 阿基米德求圆周率的更精确近似值的方法,体现在他的一篇论文《圆的测定》之中。在这一书中,阿基米德第一次创用上、下界来确定 π 的近似值,他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圆周长与圆直径之比小于 3+(1/7) 而大于 3 + (10/71) ”,他还提供了误差的估计。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而言,能够求得圆周率的更准确的值。到公元150年左右,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得出 π=3.1416,取得了自阿基米德以来的巨大进步。 割圆术。不断地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正N边形的边长。 在我国,首先是由数学家刘徽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公元263年前后,刘徽提出著名的割圆术,得出 π=3.14,通常称为“徽率”,他指出这是不足近似值。虽然他提出割圆术的时间比阿基米德晚一些,但其方法确有着较阿基米德方法更美妙之处。割圆术仅用内接正多边形就确定出了圆周率的上、下界,比阿基米德用内接同时又用外切正多边形简捷得多。另外,有人认为在割圆术中刘徽提供了一种绝妙的精加工办法,以致于他将割到192边形的几个粗糙的近似值通过简单的加权平均,竟然获得具有4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 π=3927/1250 =3.1416。而这一结果,正如刘徽本人指出的,如果通过割圆计算得出这个结果,需要割到3072边形。这种精加工方法的效果是奇妙的。这一神奇的精加工技术是割圆术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对它缺乏理解而被长期埋没了。 恐怕大家更加熟悉的是祖冲之所做出的贡献吧。对此,《隋书·律历志》有如下记载:“宋末,南徐州从事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 这一记录指出,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两大贡献。其一是求得圆周率 3.1415926 <π< 3.1415927 其二是,得到 π 的两个近似分数即: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 他算出的 π的8位可靠数字,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以致于有数学史家提议将这一结果命名为“祖率”。 这一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呢?追根溯源,正是基于对刘徽割圆术的继承与发展,祖冲之才能得到这一非凡的成果。因而当我们称颂祖冲之的功绩时,不要忘记他的成就的取得是因为他站在数学伟人刘徽的肩膀上的缘故。后人曾推算若要单纯地通过计算圆内接多边形边长的话,得到这一结果,需要算到圆内接正12288边形,才能得到这样精确度的值。祖冲之是否还使用了其它的巧妙办法来简化计算呢?这已经不得而知,因为记载其研究成果的著作《缀术》早已失传了。这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是一件极令人痛惜的事。
4. 汉字“圆”的历史与演变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圜全也。全集韵,类篇作合。误字也。圜者天体。天屈西北而不全。圜而全,则上下四旁如一。是为浑圜之物。商颂。幅陨旣长。毛曰。陨,均也。按玄鸟传亦曰。员,均也。是则毛谓员陨皆圆之假借字。浑圜则无不均之処也。笺申之曰。陨当作圆。圆谓周也。此申毛,非易毛。从囗。员声。读若员。王问切。十三部。按古音如云。
字源演变:
◎圆
圆yuán
〈形〉
(1)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2) 同本义 [round;circular]
圆,圜全也。——《说文》
圆而神。——《易·系辞》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中吾规者谓之圆。——《墨子·天志》
水圆折者有珠。——《淮南子·地形》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墨子·法仪》
方圆两炮台。——《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圆丢丢(圆溜溜);圆浑(浑圆);圆领(明朝官员的常礼服。其胸前背后加有不同图案的补子以区别官阶的,叫补服);滚圆(极圆)
(4) 圆通;灵活 [flexible;accommodating;agile]
如今到外头去作官,自然非家居可比,总得学些圆通。——《儿女英雄传》
(5) 又如:圆便(变通的办法);圆媚(处世圆滑,善于逢迎);圆活(圆滑。指处世变通灵活;周全)
(6) 圆满;完整 [satisfactory;complete;integrated]
蓍之德,圆而神。——《易·系辞上》
(7) 又如:圆图(录取名单;古时县考时用以公布考生中考的榜牌);圆成(佛教语。成就圆满;圆满成功);圆妙(佛教语。圆满融通);圆明(佛教语。彻底领悟)
(8) 丰满;周全 [full and round]
其粟圆而薄糠。——《吕氏春秋·审时》
(9) 又如:圆湛(饱满的样子);圆匀(丰满匀称)
(10) 婉转;圆润 [be sweet and agreeable;mellow and full]
深圆似轻簧。——白居易《题周家歌者》
(11) 又如:圆丽(圆润秀丽)
词性变化
◎圆
圆yuán
〈名〉
(1) 圆周 [circle]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韩非子》
(2) 月亮 [moon]。如:圆缺(指月亮的盈亏);圆月(中秋节晚上围坐赏月;或指中秋祭月);圆蟾(圆影,圆魄,圆景,圆舒,圆光。都指月亮)
(3) 指天 [sky]
载圆履方。——《淮南子》
(4) 又如:圆天(古人认为无呈圆形,故称“圆天”);圆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圆方”代称天地);圆空(天空,天);圆象(天象);圆盖(圆宰,圆苍,圆精,圆灵。都指天)
(5) 丸,圆而小的东西 [pill]
炒肉片,煎肉圆,闷青鱼。——《儒林外史》
(6) 圆形的货币。也作“元” [round coin]。如:银圆(元)
(7) 姓
◎圆
圆yuán
〈动〉
(1) 使圆满,成全 [perfect]
你只依着师傅这话,就算给师傅圆上这个脸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圆备(完成);圆就(成全;圆满);圆亲(娶亲,成亲);圆谎(掩盖弥补谎话中的漏洞);自圆其说
(3) 旋转 [revolve]
(王述)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团转不止。——《晋书》
(4) 又如:圆旋(回旋);圆转(旋转);圆折(水流旋转曲折)
(5) 团圆,散而重聚 [reunion]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林觉民《与妻书》
5. 圆谷株式会社的历史发展
1963年,日本圆谷制作株式会社(在中国曾被音译作“兹普拉亚公司())由世界知名特摄导演圆谷英二成立,圆谷英二任首任董事长。圆谷英二是日本特摄界被誉之为“特摄之神”的导演,东宝特摄映画公司拍摄的世界著名的特摄电影《哥斯拉》就是他的杰作。在圆谷公司成立之后,圆谷英二决定投资拍摄“空想特摄系列”作品。于是,圆谷公司的处女作——《奥特Q》诞生了。《奥特Q》由圆谷英二亲自监修。而且它也是日本特摄史上第一部以怪兽作为主角的特摄连续剧,开辟了日本特摄界的先河,这使得《奥特Q》在日本特摄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这部特摄片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后来作品不同的是,《奥特Q》中没有巨大的英雄形象登场,完全凭借人类的智慧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击退怪兽。
1966年,圆谷拍摄了至今仍旧风靡全球的特摄杰作《奥特曼》。此剧展示了一个令人向往探索的广袤的宇宙并生动描绘了作为来自M78星云宇宙人的奥特曼与地球上勇敢的青年早田合为一体,和科特队携手一同面对来自宇宙他方的邪恶的外星人作战,保卫着人类的故乡——地球,而且无论是人类还是奥特曼都在一次次作战中得到了磨炼,意识到不能依赖奥特曼的力量,人类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意义的故事。故事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理,传递给观众正义、团结、坚持、勇气的积极精神。
延续第一部《奥特曼》的热潮,圆谷公司又于1967年拍摄了《奥特赛文》,尽管当时收视不佳,但本片是凝结了圆谷英二导演心血的一部公认的奥特曼系列的杰作。展现了奥特警备队和大多数人们在面对狡猾凶狠的宇宙侵略者时所表现出的勇敢、舍命、不懈与赛文奥特曼为了打败怪兽、保卫自己所爱的地球不惜牺牲生命的无私,也深刻的表现了人心的贪婪所导致的后果,给人以深思。
此后的1971年,在经历了“奥特曼系列”的几年惨淡期后,圆谷拍摄了《归来的奥特曼(又称:杰克奥特曼)》,此剧与第一部《奥特曼》有些类似,包括杰克奥特曼的形象同奥特曼也有些相像之处(但不完全一样)。此后圆谷接着拍摄了《艾斯奥特曼》、《泰罗奥特曼》、《雷欧奥特曼》、《乔尼亚斯奥特曼》(圆谷首部动画版奥特曼)、《爱迪奥特曼》、《安杜鲁超战士》(非奥特曼系列)、《宇宙小超人》(动画片)。
在日本平成年代,几部由他国摄制的奥特曼系列片也登上了舞台,那就是《美国奥特曼(Ultraman U·S·A)》、《葛雷奥特曼(Ultraman Great)》、《帕瓦特奥特曼(Ultraman Powered)》。这些奥特曼多以海外为背景(如:美国和澳大利亚)。1996年圆谷以两部剧场版形式推出新的英雄形象——哉阿斯奥特曼。
直到1996年的作品《迪迦奥特曼》的登场,圆谷才真正又迎来了一次辉煌时期。紧接《迪迦奥特曼》播放的1997年的《戴拿奥特曼》和1998年的《盖亚奥特曼》被合称作“平成三部曲”。“三部曲”的画面制作精良、剧情引人入胜,使奥特曼系列的收视率高涨。
在平成三部曲后放映的《奈欧斯奥特曼》引入了奈欧斯和赛文21两位英雄形象,这是圆谷首次作出这种大胆设定(此片的规划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早于《盖亚奥特曼》),此片将世界观与圆谷的旧作重新联系起来。但因为《高斯奥特曼》男主角杉浦太阳打人事件而停播《高斯》的缘故,才临时插入电视台的播放规划,但又因“杉浦太阳打人事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缺乏必要证据后,电视台又停止了《奈欧斯》的播放,重新播放《高斯》。而实际上“平成三部曲”中的很多元素都取自于《奈欧斯》,所以说虽然《奈欧斯》的计划遭遇了许多曲折而未能在电视上播放,但本剧对“平成三部曲”的辉煌、为了圆谷公司的重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圆谷公司又以一种新的模式推出了《高斯奥特曼》这部作品,即先推出剧场版、再推出TV版。《高斯奥特曼》系列包括2001剧场版《日月第一击》、TV版、2002剧场版《蓝色星球》 、2003剧场版《高斯奥特曼VS杰斯提斯奥特曼——最终决战》。
2004年,圆谷公司沿袭《高斯奥特曼》的模式推出了电影《Ultraman》,剧中推出的奈克斯特奥特曼(THE NEXT)正是此后推出的作品《奈克瑟斯奥特曼》中奈克瑟斯(Ultraman Nexus)的初始形态,前两者以及在《奈克瑟斯奥特曼》中最终登场的诺亚奥特曼(Ultraman Noa)三个英雄形象是圆谷公司的一项计划,叫做Project N,因为NEXT、Nexus、Noa三者都以N开头。尽管圆谷公司煞费苦心筹划,但并未能取得好的收视率。反而,圆谷公司陷入了财政紧张状态。
圆谷公司又于2005年拍摄了《麦克斯奥特曼》,于2006年拍摄了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0周年作品《梦比优斯奥特曼》。而此后,圆谷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最终被日本动画财团TYO收购,成为其子公司。
2007年,圆谷拍摄了纪念《赛文奥特曼》诞生40周年作品《赛文奥特曼X》。
2008年,圆谷拍摄了电影《大决战!超奥特8兄弟》。
2009年12月12日,圆谷公映了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5周年电影第1弹《大怪兽大战超银河传说THE MOVIE》。
2010年12月23日,圆谷公映了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5周年电影第2弹《赛罗奥特曼THE MOVIE 超决战!贝利亚银河帝国》。
2011年7月6日,圆谷公司制作了一步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5周年的特别节目:《奥特曼列传》,节目内容多取自于奥特曼系列诞生45周年以来的一些经典故事和与奥特曼同经典人气怪兽的格斗桥段的剪辑。
2012年3月24日,圆谷在日本公映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5周年电影第3弹《奥特曼传奇》。
2015年3月14日,圆谷公映了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8周年电影《决战!奥特十勇士》
6.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急急
【建造情况】
·历史背景: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遭遇浩劫】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7. 圆周率的历史发展
一、实验时期
一块古巴比伦石匾(约产于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 = 25/8 = 3.125。 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也表明圆周率等于分数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
二、几何法时期
阿基米德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
接着,他对内接正六边形和外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分别加倍,将它们分别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进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对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
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 和22/7, 并取它们的平均值3.141851 为圆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计算数学”的鼻祖。
三、分析法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无穷级数或无穷连乘积求π,摆脱可割圆术的繁复计算。无穷乘积式、无穷连分数、无穷级数等各种π值表达式纷纷出现,使得π值计算精度迅速增加。
斯洛文尼亚数学家Jurij Vega于1789年得出π的小数点后首140位,其中只有137位是正确的。这个世界纪录维持了五十年。他利用了梅钦于1706年提出的数式。
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D. F. Ferguson)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四、计算机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制造的世上首部电脑-ENIAC(Electronic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阿伯丁试验场启用了。次年,里特韦斯纳、冯纽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这部电脑,计算出π的2037个小数位。
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创下的5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56岁的近藤茂使用的是自己组装的计算机,从10月起开始计算,花费约一年时间刷新了纪录。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
8. 割圆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是取“周三径一”(即圆周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为三比一)的数值来进行有关圆的计算。但用这个数值进行计算的结果,往往误差很大。正如刘徽所说,用“周三径一”计算出来的圆周长,实际上不是圆的周长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其数值要比实际的圆周长小得多。东汉的张衡不满足于这个结果,他从研究圆与它的外切正方形的关系着手得到圆周率。这个数值比“周三径一”要好些,但刘徽认为其计算出来的圆周长必然要大于实际的圆周长,也不精确。刘徽以极限思想为指导,提出用“割圆术”来求圆周率,既大胆创新,又严密论证,从而为圆周率的计算指出了一条科学的道路。
在刘徽看来,既然用“周三径一”计算出来的圆周长实际上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相差很多;那么我们可以在圆内接正六边形把圆周等分为六条弧的基础上,再继续等分,把每段弧再分割为二,做出一个圆内接正十二边形,这个正十二边形的周长不就要比正六边形的周长更接近圆周了吗?如果把圆周再继续分割,做成一个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那么这个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必然又比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更接近圆周。这就表明,越是把圆周分割得细,误差就越少,其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是接近圆周。如此不断地分割下去,一直到圆周无法再分割为止,也就是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多的时候,它的周长就与圆周“合体”而完全一致了。
按照这样的思路,刘徽把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一直算到了正3072边形,并由此而求得了圆周率 为3.1415和 3.1416这两个近似数值。这个结果是当时世界上圆周率计算的最精确的数据。刘徽对自己创造的这个“割圆术”新方法非常自信,把它推广到有关圆形计算的各个方面,从而使汉代以来的数学发展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以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在刘徽的这一基础上继续努力,终于使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在西方,这个成绩是由法国数学家韦达于1593年取得的,比祖冲之要晚了一千一百多年。祖冲之还求得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值,一个是“约率” ,另一个是“密率”.,其中 这个值,在西方是由德国的奥托和荷兰的安东尼兹在16世纪末才得到的,都比祖冲之晚了一千一百年。刘徽所创立的“割圆术”新方法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9. 圆的历史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作出第一个圆的呢?
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
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6000年前,半坡人就已经会造圆形的房顶了。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时,就把几段圆木垫在重物的下面滚着走,这样就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约在4000年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我们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认识了圆。
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其中却潜在地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岸边的海浪,雨后的彩虹,辽远星河中群星的轨迹,蘑菇的外形,机体内原子的结构,所有这些都与圆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风滚草以翻转的方式在草原上移动;风叶籽以旋转的方式在地面上传播;激流以漩涡的方式汹涌向前;非洲的蚂蚁在遇到洪水威胁时,聚成一个小球,以滚动的方式逃生;一只苍蝇停在平静的湖面上,一条鱼冲上来把苍蝇吞下,湖面上荡起环形的波纹;溪流中的鹅卵石被水流磨成光滑的形状,在地面上可以像陀螺一样旋转……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自然界就以各种形式,存在者各种各样的圆。然而,这些圆也只能说是近似的圆,并不能等于真正意义上的圆。
但无论大自然如何精妙神奇,人类怎样聪明勤奋,在现实的几何世界中,终究不易找到那种神秘、玄妙的圆。
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圆的向往、崇拜和追求。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了解圆、制造圆、应用圆。古埃及战车的轮子,建造金字塔的滚筒,物体落进水里泛起的水波纹,甚至你随手就能拿起一个圆……天上地下,处处都有圆。
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其中却潜在地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