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吗
南阳是1986年被国家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
南阳市,古称宛,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之一。
它北控汝洛,南蔽荆襄,西通关中,东达江淮,自古为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现为南阳地区的首府,被誉为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阳古属豫州,地近夏都。
殷商时,武丁“奋伐荆楚”,把这里作为前哨阵地,遗留下来的遗迹有南阳市东北5公里的十里店遗址。西周宣王封其舅父申伯于此,称申伯国。
春秋时,楚国崛起南方,向北扩张,楚文王灭申,置宛邑,始称宛。战国后期,宛为韩地。周赧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91年),秦伐韩拔宛。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使司马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宛。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置南阳郡,郡治于宛。又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以北区域之阳地,故名南阳。
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治于宛。
三国时期,南阳属魏,置荆州治宛,称荆州城。
隋唐时期,宛改称南阳。
宋时称宛州,金正大三年(1226年)设申州,元初升申州为南阳府。
明代南阳为重藩,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的封国。
清代,驿道开辟,由北京至云贵,多取道于此,加之驿站紧靠城南关白河码头,南阳成了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商贾云集,手工业、商业相当昌盛。使沉寂多年的古宛城又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
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宛城遗址、张衡墓、张仲景与医圣祠、诸葛庐、南阳府衙、南阳汉画馆、天禄、辟邪和王府山等。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讨论~
❷ 南阳有哪些名胜古迹
南阳设郡始于战国时期的秦昭王三十年(即公元前年)。到西汉时期,已经发展成为当时的全国五大都市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大郡"。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南阳孕育了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据资料显示,目前南阳境内被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景点就有23处,每一处都不输5A景区,快来看看你去过几个?
一、山陕会馆
始建时间: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景点地址: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内
社旗山陕会馆是目前全国现存的80余座会馆类古建筑群中,建筑规模最为恢弘、建筑工艺最为精湛、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会馆,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1988年,山陕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张衡墓
始建时间:东汉
景点地址:南阳市石桥镇小石桥村
张衡墓是我国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张衡的长眠之地。据史载,张衡墓原来规模宏伟,有翁仲、石兽、庙宇、读书台、张衡宅等胜迹,至明清时逐渐损毁。1988年,张衡墓作为东汉古墓葬,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张仲景墓及祠
景点地址:南阳市医圣祠街温凉河畔
张仲景墓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历代多有修葺。明崇祯年间在修复加盖的同时,又在墓地修建医圣祠。1988年,张仲景墓及祠作为东汉古墓葬,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内乡县衙
始建时间: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
景点地址: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
内乡县衙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被誉为"天下第一衙",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1996年,内乡县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武侯祠
始建时间:魏晋时期
景点地址:南阳市城西卧龙岗景区内
武侯祠是黄权建庵祭祀诸葛亮之地,宋金时期曾屡遭兵燹,后历代屡有修葺,规模恢宏。现今卧龙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1996年,武侯祠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荆紫关古建筑群
景点地址: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
荆紫关古建筑群所在的荆紫关镇是全国重点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山陕会馆、平浪宫、禹王宫、万寿宫等古建筑以及古民居林立。2001年,荆紫关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南阳府衙
始建时间
❸ 南阳都有哪些历史文化
南阳人文底蕴深厚,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汉文化的鼎盛地,也是盘古文化的源头,既是一个传统农业耕作大区,又是南北兼长的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地,既有楚文化的浪漫飘逸,又有汉文化的博大雄浑。南阳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阳人勤劳智慧,民风淳朴,谦和厚道。司马迁是在《史记》中曾写道:“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❹ 请谈论些南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辉煌灿烂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
□张晓东
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心与牛一
□陈明远
楚成王至死也不会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听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而全然不觉。那次尽展百里奚才智与韬略的谈话不能被愚钝浅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却为楚成王落下了一则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得二人当时在宛地一段对话。那是楚成王听说宛地的百里奚擅长养牛,便问:“饲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马夫。
自以为是的楚成王就这样错过了贤才百里奚,而后来的百里奚在秦国正是用“心与牛而为一”这条饲牛之道使秦穆公称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与牛一”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条基本追求而被广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同情体谅,并以此构建融洽和谐的理想社会。后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及今天我们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发展与演化,这是一种体恤关爱的教化,而不是讨价还价的谈判,更不是尔虞我诈的“博弈”,而是一种“心与民一”、“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从后来百里奚在秦国的作为来看,他的确实践了这种政治主张。他给秦国带去的不是残酷的征战杀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压,而是“心与牛一”的仁厚宽容的治国之道。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三立晋君、称霸诸侯,并征服西戎、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
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著名越国大夫。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公元前479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奇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终于灭吴兴越。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在经营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响着后人,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范蠡评赞
□王建中
范蠡的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勋卓著,应该引起重视。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值得加以总结。他的后半生是非常坎坷的,大致经历了“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耕畜”、货物“交易”。也就是辞职下海、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弃农经商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其资产由“十万”到“千金”,再到“巨万”的重要积累阶段。这一阶段,不仅需要与传统的“贱商”、“抑商”观念大胆地挑战,而且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经商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范蠡顺流划桨,率先驶向了改制的彼岸。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倘若还有其他什么可景仰的,那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所评价的:“富好行其德者也。”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张骞,字子文(?~公元前114年),西汉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方城县博望镇。
汉初,匈奴屡犯中原,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率百余人前往西域。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达十年之久。十年中,他为匈奴人牧羊、放马、做苦工,并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择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月氏。当时,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好东返归国。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录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出击匈奴,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官拜太行。公元前114年,张骞因病去世。随后,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等国的副使,也陆续偕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往关系。
张骞与开放
□周家昌
张骞担负友好使者的重任,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封闭的打通。“凿空”,如果用现代的词语代替,再没有用“开放”这个词更准确了。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
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为张骞分封到南阳而骄傲,为张骞的精神而感动,南阳的改革开放事业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让新的丝绸之路从南阳延伸,通往世界各个地方,让南阳走向世界。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今卧龙区石桥镇)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后世尊其为“科圣”。国际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为了彰显生养他的家乡南阳,又将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自幼勤学,十六七岁时游历了峡西、洛阳,并入太学读书。公元100年,张衡出任南阳主簿。公元111年,他应召入京,先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公元136年出任河间相,后又拜尚书。
张衡是一位网络全书式的人物。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创造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之一———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与3.1622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另外,他还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鸢”、“瑞轮荚”等令人惊叹的奇巧装置。文学方面,张衡所撰《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南都赋》以饱满热烈的感情,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赞美南阳的拳拳之心,时人争相传阅。艺术方面,他曾被列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为纪念张衡,南阳市在石桥镇建有张衡纪念馆。
永恒的张衡
□周同宾
我曾建议,在南阳市区最显眼的地方,矗立起张衡的伟岸塑像,让这位最有资格堪称伟大的先辈作为人杰地灵的象征,作为南阳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向世界展示南阳文化魅力的形象大使,作为南阳人继往开来、再造辉煌的精神原动力。张衡的名字早已写在宇宙间的小行星,早已刻在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和世界都极少。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几乎是南阳人可以向寰宇骄傲的惟一。
张衡是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在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哲学思辨、文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有杰出建树,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根牢牢扎在故乡南阳,他的心时时牵系社稷苍生。从幼读诗书,宦游京师,到河间相任上上书“乞骸骨”退休,终于归葬桑梓,虽迭遭困扰,饱经忧患,他硬是实现了人生的灿烂,走出了完美的圆满。历史的张衡,文化的张衡,人格的张衡,思想的张衡,均可作为知识分子的百代楷模。当代的南阳人,更应该继承张衡的精神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他那篇用如椽大笔写出的《南都赋》,是唱给故乡的深情的赞歌、恋歌,大汉的南阳永远在这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瑰美大赋里鲜活,而且永生。今天,我们应当写出新的《南都赋》,不只写在纸上,更应当写在大地上。能如此,才不愧于张衡的后人啊!
很多人,很多事,都速朽,而张衡却永恒。想,即便张衡的塑像一时不能树起,起码应该先让他矗立在南阳人的心里。
❺ 南阳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 · 南阳 · 镇平县 丁河高台 杂技与竞技 查看
VⅢ-1 河南 · 南阳 · 镇平县 镇平玉雕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 查看
Ⅶ-1 河南 · 南阳 · 社旗县 九宫八卦阵 杂技与竞技 查看
Ⅵ-3 河南 · 南阳 · 新野县 新野槐书 曲艺 查看
Ⅵ-2 河南 · 南阳 三弦书 曲艺 查看
Ⅵ-1 河南 · 南阳 大调曲子 曲艺 查看
Ⅴ-7 河南 · 南阳 · 唐河县 汉剧 传统戏剧 查看
Ⅴ-6 河南 · 南阳 · 桐柏县 皮影戏 传统戏剧 查看
Ⅴ-3 河南 · 南阳 · 淅川县 蛤蟆嗡 传统戏剧 查看
Ⅴ-2 河南 · 南阳 · 邓州市 罗卷戏 传统戏剧 查看
Ⅳ-2 河南 · 南阳 · 南召县 云彩灯 民间舞蹈 查看
Ⅲ-7 河南 · 南阳 · 桐柏县 桐柏山歌 民间文学 查看
Ⅲ-5 河南 · 南阳 · 西峡县 西坪民歌 民间音乐 查看
Ⅲ-4 河南 · 南阳 · 淅川县 淅川锣鼓曲 民间音乐 查看
Ⅲ-1 河南 · 南阳 · 卧龙区 锣鼓乐 民间文学 查看
Ⅰ-9 河南 · 南阳 · 内乡县 马山童谣 民间文学 查看
Ⅰ-8 河南 · 南阳 · 内乡县 宝天曼传说 民间文学 查看
Ⅰ-7 河南 · 南阳 · 内乡县 宣讲圣谕 民间文学 查看
Ⅰ-4 河南 · 南阳 · 南召县 灯谜 民间文学
❻ 南阳 的由来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约七八千年前,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封国。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屡经更迭,区划不断变改,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着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她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示着她坚强的生命力。在这块土地上,养育着广大劳动人民,并出现了不少伟大人物,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一定财富。因而,使南阳成为国内外较有盛誉的名地。
“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得名由来,文献记载较为明确,《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载:“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日南阳,《释名·释州国》载:“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 以上三处记载,虽文字不尽相同,然表达含义基本一致。“中国之南”中的中国应理解为“国中”或“中原”,“南山之南”中的南山即今伏牛山,“中国之南”和“南山之南”的“南”, 都表示这一区域所处的地理方位。而“有阳地”、“居阳地”和“汉水之北”, 则又表示其所处方位具有“阳”性地望特征。我国古代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则,即“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南阳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 “阳”性的双重特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周为申伯国,春秋属楚,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赴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治宛,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日南阳”。 这充分说明秦置南阳郡时,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南阳”这个名字的。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 态环境。《说文解字》: 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①“四方高中央下”, 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❼ 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吗
南阳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秦汉时叫宛郡,后来也有叫陈留的,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典故的最正统的发生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周代天子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夏朝初,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见唐杜佑《通典》:“邓为禹都”。 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 春秋时,楚国属地,称为宛,冶金业发达。 战国后期为秦所据。公元前272年,秦昭王三十五年,设南阳郡。 西汉置南阳郡,辖境自河南熊耳山以南至湖北大湖山以北。 东汉被称为“南都”,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都市。 唐朝,南阳设邓、唐二州。唐朝中盛时期南阳地区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 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封地,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现在留有王府山。
❽ 讲述南阳历史
多了,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于1945年9月29日吴汉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位居第三。任偏将军、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升任大司马,封舞阳侯。 邓禹 邓禹(2—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冯友兰 冯友兰(1895 -- 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景兰 矿床学家。河南唐河人。192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北京地质学院教授。40年代曾参加川、康、滇三省铜矿勘探及滇缅铁路沿线矿产调查;50年代在豫西调查中对评价平顶山煤矿和河南巩县铝土矿作了指导工作,参加选定三门峡坝址建议书的编写工作。对两广、陕北以及沈海铁路、陇海铁路沿线的地质调查,为这些地区以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对川、康、滇各省铜矿的成因类型和次生富集作用发表了有开创性的意见。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 彭雪枫 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姚雪垠 (1910.10.10)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l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 王永民 王永民,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4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贫农家庭。1962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通诗文、书法、篆刻和音乐。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以多学科最新成果之运用、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❾ 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1、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2、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3、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其中,宝天曼和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4、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❿ 南阳历史
南阳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开发,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的通道,是全国著名的五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个地区之一。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 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000多年。 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
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李白在《南阳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南阳(市、区)、新野、唐河、社旗、内乡、淅川成为水陆交通重镇。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
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清朝康熙年间,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筑业比较发达,武侯、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巍巍壮观,富丽堂皇,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山、陕、江、浙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并宣布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地区,南召、南阳、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唐河、桐柏、泌阳、方城11个县属南阳专署管辖。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