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青海历史文化

青海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6 14:09:36

⑴ 青海省简史

这里来比自较全!http://ke..com/view/4311.htm

⑵ 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同仁地区——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热贡艺术之乡、藏族画家之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

⑶ 青海历史、、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唐回、宋属吐蕃,元朝答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朝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3)青海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青海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青海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4大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海

⑷ 青海省会西宁,在历史上为何被称为海藏咽喉之地

不仅是现代,在古代青海省会西宁也是重要军事战略之地,地理学得好的都应该知道地理上它的特殊意义,具体怎么个特殊法还需要去详情的查阅资料,所以许多古人领袖就很眼馋这块宝地。反正如果一旦有敌军控制西宁,河西四郡难保。因此很多古人都为了占领西宁发生了许多数不胜数的大小战事。

因为青海省不仅是我两大母亲河的发源地,而且还是湄公河的发源地呢,西宁这个地名是秦汉时期,霍去病扩地成功得来的,因此可以说再这样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屹立不倒可见它的文化历史作用有多大所以说,他在历史上,被称为咽喉之地也是有原因的。


就凭这浑厚的历史文化,我也肯定会去走一遭。
因为我自己也本身是个喜欢历史迷的人,无事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买点儿古玩儿,所以说我还是推荐那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前去参观旅游的。

⑸ 青海湖景区的历史文化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景区碧水共长天一色、水鸟伴湖鱼起舞、雪山同飞云相融,这就是青海湖。在博大壮丽中不失俊秀温柔,磅礴奔放中不失含蓄委婉,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她当之无愧。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似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蓝天白云、高山草原间。万鸟翔集的鸟岛、风情万种的金银滩、幽远沧桑的三角城遗址、一望无际的百里油菜花海、缥缈神秘的海心山、多姿多彩的二郎剑景区、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的“原子城”,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使青海湖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的天堂,其不可复制性、原生态性、差异性和富集性,使青海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中著名的湿地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列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2006年被建设部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初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旅游风景区,同年在2007博鳌国际论坛上,青海湖景区被授予“国家旅游名片”称号。
景区由二郎剑、鸟岛、沙岛、仙女湾、金沙湾五个景区组成。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裂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约10厘米。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六月会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
“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7月,会在青海湖举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大赛是仅次于环法等职业巡回赛的高级别大赛。在为期9天的比赛中,行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这对运动员耐力和技巧的极大考验。

⑹ 青海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有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传佛内教寺院36座,其容中隆务寺及附属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么日寺5处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传氛围文化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境内散布着新石器、青铜器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70余处,有19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安多地区的藏文化中心,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丰富。“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神秘的藏乡“六月会”、“於菟” 舞等举世无双。200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县。2006年6月,同仁县热贡文化艺术村被文化部命名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6年国家文化部把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藏戏、热贡土族“於菟”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为您呈现了名城、名寺、名景、名人为一体的同仁独有的旅游风景线。

⑺ 有可以详细查阅青海历史的网站吗

考古工作者在柴达木盆地小柴旦湖滨沙砾层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沱沱河沿和可可西里地区采集到一批打制石器,经孢粉分析为距今2—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物。黑马河发现距今1.7万年的古人类遗址。距今6800年中石器时代贵南拉乙亥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以及诺木洪、卡约土著文化等古代文化遗存广泛分布于河湟地区。充分显示了青海高原不仅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而且有着灿烂的远古文化久远的多民族发展历史。 先秦时代,青海高原居住着羌戎各部。羌和戎是当时对西部居民的泛称。戎居东而羌偏西。战国以来主要有无弋爱剑为首的西羌各部活动,河湟一带则是活动的中心地区,由狩猎、畜牧业转向农业。 秦代,因地处边外地,“兵不西行,故种人得以繁息”。青海安定的环境,使羌人得到较大的繁衍和发展。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汉武帝为截断芜人与匈奴之间联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兵河湟,筑西平亭,设立临羌县和破羌县,移民实边。 公元前61年(汉宣帝神爵元年),后将军赵充国平羌安边,实行屯田,设七县。中原大批汉民迁来农垦,汉羌杂居,促进河湟地区农业的发展。西汉末,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置太守,下设五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人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中。 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在原西平亭故城基础上修筑西平城。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人青海,和当地的汉羌人杂居相处,发展经济,繁殖人口,建立了吐谷浑国,其范围东西3000余里,南北千余里,在青海建立封建割据政权达350多年,开辟丝绸之路南线吐谷浑道,为沟通东西方交通作出了贡献。 隋唐时期,汉族第二次大量迁人青海。隋炀帝发动了对吐谷浑的征讨战争,公元609年灭吐谷浑,设西海郡和河源郡,控制了青海湖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后,建立吐蕃王朝,建都逻些(拉萨),并东进控制了青海境内吐谷浑、乙弗勿诸族部落,统治近200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建立汉藏甥舅关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金成公主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唐蕃之间200多年的频繁来往,青海成为当时唐朝国都长安和吐蕃国都逻些之间的交通要道,即闻名中外的唐蕃古道。唐朝先进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技术不断传人青海。 北宋,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的口角厮政权统治河湟洮岷等地区近百年,在保持原吐蕃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使青海东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青唐城成为中原通达西域各国的枢纽,茶马互市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公元1099年改青唐为鄯州,1104年改鄯州为西宁州,是“西宁”这一名称见于青海历史之始,并沿用至今。 公元13世纪,蒙古族进人河湟地区,推行土司制度。湟水流域各县均受制于西宁州,西宁州归设在甘州的甘肃行省管辖。成吉思汗的大力支持,蒙古王室在青海藏区推行政教合一制,僧俗并用,使藏传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这一时期,回族大量迁人,撒拉族定居于青海东部循化街子一带。 明朝,汉族第三次大批迁人青海。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西宁州旧城址基础上建筑新城垣。茶马互市制度更趋完善,设立茶马司,管理内地茶叶与青海牧区马匹的交换事宜。 17世纪,固始汗控制青海。公元1643年冬,李自成农民军贺锦部攻下西宁,翌年贺部撤走。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朝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又册封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正式承认其地方汗国地位,使他在青海、西藏的统治地位合法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青海蒙古诸台吉在达什巴图尔率领下,归服清朝,被封以亲王、贝勒公等爵位。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册封后藏五世班禅喇嘛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初年,清政府平定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设立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蒙古族、藏族事务。蒙古族划编26旗,藏区推行千百户制度,划定各个部落。东部农业区则设县修城,驻兵置戍。清朝末年,青海穆斯林群众曾经多次举行反清武装斗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了民国。1912年北洋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官。从此,马氏家族统治青海近40年。1929年1月青海正式建省,治设西宁。1949年全省辖1市、19 县、1设治局。部分牧区仍保持王公千百户制度。1999年底,全省辖1个省辖市,6个自治州,l个地区、51个县级行政单位。
满意请采纳

⑻ 青海省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概括发展状况

自然

  1. 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也因此得名。

  2. 青海是内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容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3. 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盐湖

  4. 冰川

历史

  1. 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

  2. 青海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在青海省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文化

  1. 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宗教建筑群;历代的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⑼ 青海的历史

青海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据考古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灿烂辉煌 ,青海彩陶举世闻名。青海的古文化与羌人及其先民有关。古羌人活动地区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 ,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设令 居塞,并在河西设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 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宁市)。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 。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奉命平先零羌杨玉得胜后,罢兵田于河湟,设“金 城属国”,先后设置临羌(治所在今湟源县)、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县)、破羌(治所在今 乐都县)、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允街(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河关(治所 在今贵德县)7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体系。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 年(222年),凭依汉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甘青地区,后向青海境内发展,并建立了吐谷浑国。其盛 时,势力范围东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连,东到甘肃洮河,西达新疆南部,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吐谷浑人自进入青海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亡于吐 蕃止。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 区。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 、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全境,统治近200年。五代十国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复统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区。
宋时,角厮罗势力渐 强,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咯地方政权, 臣属于宋。徽宗初,角厮罗政权势力日衰,宋军遂进占河湟地区。崇宁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为西宁州,是 “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
公元13世纪,南宋理宗元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青 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青、甘一带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 定、阿端、曲先、罕东(地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 连山北麓地区)。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 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 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从此,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 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

⑽ 青海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唐、宋属吐蕃;元朝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朝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

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宗教建筑群,历代的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

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作为名族地域的曲种之一。

花儿又名少年,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兴词句,多以情歌为主,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

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燃灯节:藏历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师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后来,每年这一天,整个藏族地区每家每户都点灯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领袖。

土族波波会:土族的重要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举办以祈福为目的的跳神活动。

青海特色美食有手抓肉、烤串、尕面片、焜锅馍馍、羊肉汤、拉条、干板鱼、羊肠面、牛肉干等。

青海人民在饮品上喜爱茶叶和青稞酒。甜点三宝有酿皮、酸奶、甜醅。

(10)青海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青海的风景名胜:

青海已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旅游设施日渐配套,可为 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多种有效旅游措施。

省内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

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阅读全文

与青海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