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曲阜孔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都有什么研究价值
曲阜“三孔”之一的孔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管是在艺术性,建筑的延续性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儒家思想的发展
可以说孔府见证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孔府原来只是孔子的直系后代居住守护孔庙的地方,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重用孔子直系后代也是不断被加官进爵,从明代开始也成为了他们办公的地点,可以说孔府从侧面也是证明了孔氏家族在传统中国社会因为儒学享有的显赫地位。
你研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不得不研究从孔子死后就一直延续存在的孔府,另外由于孔府的连续性在这里也是收藏了很多有关儒家思想重要文物典籍。这些现存的文物典籍就是研究儒家思想以及孔子最好的历史材料。
㈡ 曲阜为什么被评为国家历史名城
曲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古史记载,炎帝神农氏都陈,徙曲阜;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少昊都曲阜;舜作什器于寿丘。中国远古时代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其中三人在此定都。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曲阜在商代为奄国,并一度为商王首都,周代为鲁国都城,两汉分别为鲁王、东海王国都。汉以后曲阜虽然只是郡县小城,但它作为孔子故里又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曲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镇。西周初年,宰辅周公封鲁,周公因辅佐天子,派子伯禽就封,带来大量的文化礼乐典籍,形成了融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的鲁文化。周公死后,为褒奖周公功绩,特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祀使用天子礼乐,曲阜成了当时除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
即使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到春秋末期,孔子首倡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删《诗》、《书》,订《礼》,补《乐》,赞《周易》,修《春秋》,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峰。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曲阜一直重教向学,学术发达,人才辈出,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颜子、孔伋(子思)、孟子,著名的文学家孔融、孔尚任,著名的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桂馥,可谓人文荟萃,灿若群星。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曲阜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89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就有文物古迹300处,其中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现保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古树名木17000余株,库藏文物十万余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六万余件,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今天,曲阜也以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丰富的地下文物和雄伟的地上古建筑而享誉世界。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8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㈢ 曲阜的民俗文化
孔府宴
孔府宴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回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答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种独具风味的家宴。孔府宴是吸取了全国各地的烹调技艺而逐渐形成的。数百年来孔府宴不断翻新,留传至今。
孔府糕点
孔府糕点也像孔府宴一样,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风味糕点。特别是明、清两代,孔府糕点要比市面上出售的名点好得多。孔府的糕点讲究现吃现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楷雕是曲阜独有的一种工艺产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楷雕的原料是楷树。孔府珍藏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二尊圆雕立像,相传是子贡为孔子守墓时用楷木雕刻而成的。曲阜楷雕的传统产品是手杖和如意,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曲阜香稻
色白而略露青头,米质粘细油韧,清香醇口,有“一家煮饭,十里飘香”之誉,又因它是进献皇帝的贡品而名闻遐迩。
地方特产-曲阜三宝
曲阜盛产的曲阜香稻、果旦杏、矿泉水被誉为“曲阜三宝”。生产的孔府家酒、楷雕如意、全毛地毯、龙头手杖和尼山石砚被誉为“鲁中五绝”。“孔府煎饼”成为来曲旅游的又一美味和馈赠佳品。“熏豆腐”也是曲阜的一大美味。
㈣ 曲阜为什么是儒家文化的发扬地
曲阜市是孔子的故乡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说起曲阜,首先想到的就是华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圣人的故乡”是曲阜最大的荣誉和骄傲。曲阜有世界上最大的奉祀孔子的庙宇——孔庙。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孔庙,1994年并孔府、孔林均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全国各地保存了许多历朝历代的孔庙,尤其是以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据记载,孔子辞世后一年,鲁哀公把他的三间故宅改建成祠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开创了历代皇帝祭孔的先例。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仅在宋天佑二年(公元1018年),增建殿堂廊庑就达360间,使之成为模仿王宫之制的庞大建筑群,历代皇帝到曲阜,都是在此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
现如今,曲阜不仅仅是孔子的故乡,这座东方圣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纷纷到曲阜瞻仰孔子或来曲阜观光考察、修学旅游;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也纷纷前来寻根参拜,思古幽情。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曲阜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技术、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㈤ 曲阜有几千年历史
曲阜,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在鲁西平原与鲁中山地的结合部上,北负泰岱,南引凫峄,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古史记载,炎帝神农氏都陈,徙曲阜;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少昊都曲阜;舜作什器于寿丘。中国远古时代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其中三人在此定都。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曲阜在商代为奄国,并一度为商王首都,周代为鲁国都城,两汉分别为鲁王、东海王国都。汉以后曲阜虽然只是郡县小城,但它作为孔子故里又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曲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镇。西周初年,宰辅周公封鲁,周公因辅佐天子,派子伯禽就封,带来大量的文化礼乐典籍,形成了融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的鲁文化。周公死后,为褒奖周公功绩,特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祀使用天子礼乐,曲阜成了当时除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
即使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到春秋末期,孔子首倡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删《诗》、《书》,订《礼》,补《乐》,赞《周易》,修《春秋》,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峰。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曲阜一直重教向学,学术发达,人才辈出,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颜子、孔伋(子思)、孟子,著名的文学家孔融、孔尚任,著名的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桂馥,可谓人文荟萃,灿若群星。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曲阜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89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就有文物古迹300处,其中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现保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古树名木17000余株,库藏文物十万余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六万余件,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今天,曲阜也以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丰富的地下文物和雄伟的地上古建筑而享誉世界。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8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曲阜的旅游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各种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完备,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也日益完善。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市内有104国道、327国道、京福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纵横穿过,往西15公里是铁路交通的枢纽兖州火车站,北依济南遥墙机场。
㈥ 曲阜煎饼的历史文化
相关资料记载: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雨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之,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淜,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於俄顷,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 … …
相传当年木莲僧为了救母亲,来到了地狱!可是地府的判官却故意的刁难。于是让木莲僧走过冥火鬼域才可以和母亲相见,可是木莲僧的孝心趋势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救母亲脱离苦海。于是二话没说纵身跳下了冥火鬼域。那里不仅有熊熊的鬼火,而且还有更可怕的就是又无数恶鬼在等待美味。可是这丝毫没有让木莲僧退缩,也正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幽明教主地藏王。地藏王在暗中帮助他!把他的用黄绡僧衣变成了一张张香气四溢的薄饼,于是众饿鬼放开了木莲僧享受那美味的薄饼,就这样木莲僧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感人的传说,就在平板上摊这种饼。一来是受制作方法的影响,也是为了纪念木莲僧饱受烈火煎熬救母亲的感人过程。 而有些地方的寺庙更是在庙会(农历的四月初八)这一天吃这种饼,一则是因为它的名字叫斋绡寓意着消灾平安,二则也是为了纪念木莲僧的孝心和地藏王菩萨的大慈大悲。也有的人家在庙会时吃“斋消”乞求灾难消除,老人长寿。这种民间做法做法从古延续至今。现如今,除了曲阜当地民间农户自己吃以外,也只有得鲁食品有限公司依然采用这种最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把“斋绡”做成了美味香脆的“酥客斯”。
-----------------------------------------------
【正宗传人】相传创始人为孔子第六十九代旁孙“孔继沣”(1878年生),孔继沣当时被称为当地活财神,也被后人尊称为“继沣 老祖”,曲阜防山人士,勤恳的他开荒得到了了大批粮田,并种植香椿,生活过得很富有。但受祖训教化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仁 义天下,深得民心。
由于香椿产量过盛,当时又无法加工成商品。于是他带领部分家庭妇女创立了煎饼作坊,敢于创新的孔继沣在煎饼烙制时尝试夹入了香椿、大葱、花椒叶等配料,没想到,煎饼一出,很受父老乡亲欢迎,同时也为他赚得一笔很大的财富。后 来这种夹馅煎饼送入了孔府给孔家的公爷品尝时,一下子得到赞赏和认可。并被孔府作为贵重礼品多次进贡给道光皇帝,后来独自 形成了今天的孔府煎饼。因孔府是皇帝所封孔子历代嫡孙府邸,经济实力雄厚,这种煎饼在圣地曲阜很快得到发展。
而如今,当我 们探讨曲阜煎饼的历程时,不得不提及孔继沣的长子孔广凤,孔继沣虽是一生荣华富贵,但晚年被人骗赌,一夜输去十八顷地和多 个商铺(包括煎饼作坊),后来生活拮据,靠着儿子孔广凤和爱孙孔昭荣重拾旧业(做煎饼)渡过难关。在孔继沣去世后,曲阜煎 饼这一特色名吃不再响亮,原来的工人也各自回家,想吃的时候,这些人就会三五聚集,一起烙制,一传十、十传百的,在当地老 百姓的农家小院里得到了普及,成为了香酥的“咸碾拧”。但是,人们手工摊制饼皮时,却再也摊不了那么薄,馅料虽差不多,也 没有了原来那种扑鼻香味(据说继沣老祖的夫人厨艺惊人,在和面和配料时都很有讲究,为把煎饼进贡给皇帝,在配料上下了很大 的心血,这份精心打造的配方又岂肯外呢?)。
孔昭荣的后代孔宪伦-孔庆霖都没有再从事煎饼的生意,但是,乡亲们都知道他 们家做的煎饼比普通的煎饼好吃。直到孔庆霖的儿子孔繁昌,孔繁昌在梁山习武九年,一身豪气,结交各路兄弟数百,每逢佳节, 自家特色煎饼自然成了朋友间往来的最好馈赠品,于是,曲阜煎饼在孔繁昌这一代又有了新局面,在各方朋友的宣传下,曲阜煎饼 流传到了泗水、兖州、邹城、梁山等地,而孔繁昌的长子孔祥泰非常热爱祖传的这份煎饼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和夫人徐氏共同研 发,在生产工具上加以改进,现在的曲阜煎饼延续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继承了秘传数代的配料特色香味,增加了产品种类,给 曲阜煎饼定义了一个新起点,并以长孙名字命名为“得鲁煎饼”。所以,在煎饼市场鱼龙混杂的今天,处处都打着曲阜煎饼、孔府 煎饼的旗号四处叫卖,而口味却不一,为牟取暴力,手工改机器生产,失去了曲阜煎饼所独有的特色。
㈦ 曲阜是孔子故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都有哪些啊
如果您比较喜欢历史的话就去曲阜。曲阜主打的就是历史游览。以明朝古建筑为主,循序渐专进的让你了属解孔子的思想在2000多年的离市里面是怎么上升到我们今天这个主导地位的。前提是一定要有个好导游给你讲解。你要是听不进去的话,其实听没有意思的。主要景点孔府、孔庙、孔林三个景点的门票总共是150元的套票。还有其他的景点比较没劲,比如尼山夫子洞,孔子研究院。
㈧ 鲁城曲阜有哪些文化史料
曲阜的历史来可以追溯到远古自时期,“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史记·周本纪》)舜“作什器于寿丘”,“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均同上书)。曲阜在商代也曾一度为王都,甲骨文“王入于奄”,奄就是曲阜。《后汉书》说鲁国为古奄国。而从历史上看,曲阜作为都城,最辉煌的要算春秋时期的鲁国了。鲁国重教化,僖公时修泮宫,《诗经·鲁颂》中的《泮水》篇,就是指此地。当时孔子(前551~前479)在鲁国讲学,弟子三千,学生来自秦、齐、楚、宋、陈、吴、晋诸国,可见是当时“天下”的教育中心了。
㈨ 山东曲阜拥有三千多年历史, 却为何地级市下
今天说的这个城市是山东曲阜,为什么说她比较“委屈”呢?虽然曲阜的经济并不是很强,不过也曾在全国经济百强县中,但其文化知名度在世界历史名城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如今只是山东济宁下的一个县级市。济宁,很多朋友可能并没听过,但曲阜想必很多人就听过,毕竟作为孔子的故乡,东方圣城,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先简单说一说济宁,济宁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强,亮点也许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港口城市。但是其下辖的几个城市却都个个厉害,随便说几个,曲阜:少昊、孔子、颜子等等一大批名人的故乡;邹城:孟子的故乡(孟母三迁其实是从曲阜迁到了邹城,曲阜境内还存有孟母林);兖州:古九州之一,现在是很重要的铁路枢纽;梁山:水浒名城??等等等等。
济宁本身并没有太厚重的历史,但却把这几座城市收归名下。济宁自称孔孟之乡,而外人很多并不知晓,甚至曲阜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时,都会被冠以济宁曲阜的名义举行,而古九州之一的兖州更是成为济宁的一个区。曲阜师范大学在山东师范教育甚至全国师范类高校中占有重要位置,后来济宁学院升为本科也搬到了曲阜。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济宁有一个“济宁曲阜机场”却不在曲阜,也不在济宁市区,而在嘉祥。
再说说曲阜,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35个王牌旅游城市之一。
据记载,在四、五千年前,曲阜即是炎帝神农氏营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
大约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末叶,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对于黄帝出生地,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山东寿丘、河南新郑等)。
不过黄帝之后的少昊,确曾在曲阜营建都城,目前曲阜还比较完好的保护着古遗迹少昊陵。相传少昊在位84岁,寿百岁,崩葬曲阜城东北寿丘云阳山,与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并称万世享祀。
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公元前十六世纪后的商代,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
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国为“鲁”。也可以说,山东简称“鲁”与曲阜也有莫大关系。
再说说曲阜的近现代史。
1928年民国二十七年,曲阜直接隶属山东省。1940年,属兖济道。1948年曲阜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曲阜几经辗转隶属于济宁市。
㈩ 曲阜的历史名人的详细历史
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曲阜属上古尧舜时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纪后的商代,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国为“鲁”。
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王朝首都镐京外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鲁国聚徒讲学,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鲁县入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始实行郡县制,鲁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鲁王在鲁南宫泮水以北周鲁故宫废址上兴建规模庞大、雄伟豪华的鲁王宫建筑群,为在扩大王宫的面积,在拆除阙里孔子旧宅中发现孔鲋所藏《尚书》、《论语》、《诗经》《仪礼》等古文经书竹简,得以使孔子思想流传推广。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开皇十六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作为地理名词历数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时,曲阜虽不再是鲁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为“圣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视。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曲阜的文化、经济也空前发达。晚唐之际,仅孔家就出了六位状元和十四名进士。
宋仙源县城是曲阜有史以来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由于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黄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学者络绎不绝,文化气氛十分醇浓。期间赐孔庙文宣王殿名为“大成殿”,于孔子墓前造立石仪。大修少昊陵,立“万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将北宋王朝在曲阜建造的仙源县治及宫观、庙宇等建筑群及大批珍贵书籍化为灰烬,仙源县沦入金人统治之下,并恢复曲阜县旧名。
曲阜城在历史上曾有四次大的变迁。最后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刘六、刘七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县治为墟”。明武宗朱厚诏令山东巡抚于鲁故城西南隅--以孔庙为中心重筑新县城,即现存明故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与明代略同。清皇帝累计10余次到曲阜“朝圣”,学者骚人竟相莅临曲阜,为曲阜留下难以胜纪的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