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史是什么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日本装配式建筑
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工业化住宅中占领先地位,专利产品预制装配化住宅B型在继承传统工法的优点基础上,把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改进成钢结构和合成板结构,并采用米制整数值的模数,B型体系提供了多样化自由设计以满足客户不同要求。
B型体系的主要特点:
1骨架采用钢结构,为提高防锈性能进行电着涂层。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使用规格化的钢模板,工厂加工的钢筋,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注。
3.墙面:在标准尺寸的钢框中竖向铺设板材,干法施工。
4.采用固有的模数:墙板标准尺寸高2.5m,宽2m,钢柱间距1m。也有工厂预制基础运到现场埋设。
美国装配式建筑
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较高,各种机械和仪器业也很发达,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一般情况下,房屋构建在工厂制作成型以后,运到工地与其他各种建筑构建组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现场很少有湿作业,同样的工程建筑效率是国内目前建筑效率的数倍。并且由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在管理机制上较为先进,能够把房屋作为一个最终产品来进行通盘的考虑和设计。所以,美国的装配式产业化住宅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水平。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最近10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并且,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比如现在的远大住工,万科现在推行的装配式建筑的建设等等。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前期策划、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物业等均不为所各相关配套行业所熟悉,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衔接问题。配套技术的整合正式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关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过程仍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装配式建筑分类
1、砌块建筑
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3-5层建筑,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2、板材建筑
又称大板建筑,是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以及建筑物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并且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在住宅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盒式建筑
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厂化的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一般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而且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安装好,甚至可连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
3、骨架板材建筑
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承重骨架一般多为重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采用钢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组合,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5、升板和升层建筑
板柱结构体系的一种,但施工方法则有所不同。这种建筑是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设计形式多样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2、功能现代化
(1)节能:外墙设有保温层,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
(2)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3)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4)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
3、制造标准统一
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可以轻易做到这点。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
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前景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是大众化的产品。而在我国,到2010年前后,在设计、功能、生产、安装等方面也能够生产上述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例如,一位需要购买房屋的顾客,走进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按照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装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并且现在万科、远大住工等一批国内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推广装配式建筑,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来,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
它们的顺序是: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组合结构——》膜结构
3.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形成发展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是什么
中国古建木构特征概说
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现存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即中国建筑成熟时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唐代以前的建筑,只能从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建筑遗址,以及各种艺术品(如绘画、雕刻等)所描摹的建筑形象等间接资料中知其大略。据此,大致可以归纳为七项,分述如下: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见大木作),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自唐代以后,斗拱的尺寸日渐减小,但它的构件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没有改变。因此,建筑学界常用它作为判断建筑物年代的一项标志。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西方人称誉中国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冠冕。
历代殿堂外观演变
4. 建筑结构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一、价格趋势:09年春节过后,建材行业要有一个稍大点的调整期,即回升。但幅度不回大。因为虽然现在国答家拉动内需,大量的基础建设(主要是公共项目建设)会带动水泥、钢材等的回升,但是需求量与08年之前比还是大幅下降,以前投产的建材企业会微利运行。尤其是年底,等今年买地后的部分商品房建设完毕,由于地产商也在观望,房地产行业建材用量大幅缩水,建材价格会又一次下降。 二、技术趋势:节能型!无论是基础建材还是墙体材料等半成品。
我个人认为不错哦,特别是在农村。现在都只搞那个新农村建设嘛,国家也给予支持,现在好多地方的农村都在盖房子。当然不一定要建筑师之类的,只要和建筑有关的什么评估公司,监理公司呀之类都很好。我男朋友是在建设局的,现在我们这里到处都在盖房子,看他也挺忙的。建筑事业要是做的好那是一辈子不用愁的呀,只要有人在,就得住房子嘛
5.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近几年,钢结构建筑相比于砖混结构建筑在环保、节能、高效、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深圳高 325米的地王大厦、上海浦东高421米的金茂大厦、北京的京广中心、鸟巢、央视新大楼、水立方等大型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北京、上海、山东、辽宁、内蒙等省市已开始进行钢结构住宅试点,其中,北京金宸公寓已被列为建设部住宅钢结构体系示范工程。高层钢结构建筑屡见不鲜人们预料21世纪是金属结构的世纪,钢结构将成为新建筑时代的脊梁。人类自 17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19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钢结构发展的历史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历史悠久,它的生命力也是越来越强。在美国,低层建筑如两层楼以下的非居住型建筑市场已有70%以上是建筑金属制品。全世界至今已完成的101幢超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16幢,纯钢结构 59幢,不同形式的钢砼混合结构27幢;可以看出钢结构的发展必将促使建筑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农业、石油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
亚洲最大钢结构植物馆
2013年1月23日,中国青岛世园会植物馆主体封顶,外形规划设计为树叶形状。植物馆工程位于天水路以北,百果山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2.44公顷,总建筑面积227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52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227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钢结构植物馆之一,工程总造价为2.93亿元 。
因其外形为树叶形状,共所需钢结构约3000吨,拼装杆件14000多根,焊缝总长17000多米,特制玻璃15000多块,因此施工难度大,工序极其严格。结构现场拼接及焊接任务特别重,吊装难度特别大,仅现场拼接的钢结构焊缝总长度就有17000多米,相当于1万吨常规钢结构工程的焊接量。 我国年钢产量超过亿吨后,钢材价格从1995年的价格上降下来了,如钢结构制作、安装费(包括材料、制作、运输、安装)从1995年的9000-10000元/吨到2000年末为5000-6000元/吨。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在未来几年将投入1800亿元来进行体育场馆改造、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和新建一批高品位住宅和高级宾馆,同时北京又属于地震断裂带中为8度地震设防区。因此,钢结构的建筑无疑将成为北京未来建筑的主流 。
6.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联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的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向左转|向右转
(6)建筑结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
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7. 骨架结构建筑的发展
中国西安 半坡村和临潼姜寨村等处公元前第5 千纪遗迹,已有用树干、枝条等杆件构版成住权房的骨架。后来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是用柱、梁、枋等杆件构成的。欧洲民间长期流传的密肋式框架房屋也是用木料制成的骨架结构建筑。现存古埃及、古希腊遗址中的石柱、石梁,都是古代骨架结构建筑的遗物。
1851年,英国用铸铁梁柱建成了水晶宫。随着钢铁和水泥生产的发展,钢铁和钢筋混凝土骨架结构建筑迅速发展起来。1889年法国建成了跨度 115米的三铰拱结构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机械馆。
8. 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建筑结构
赵州桥、应县木塔、悬空寺等
9. 建筑历史
本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之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回书为第20辑,收入论文答24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城市史、古代建筑及文献研究、乡土建筑、近代城市变迁、现代建筑设计、建筑历史评论、建筑文化研究、东亚建筑历史研究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