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东盟自贸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1000字左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对话始版于1991年,中国1996年成为东权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贰』 北部湾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位于北部湾畔的我国港口城市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合浦县现在属北海市,早在2000年前。就以采珠业闻名。到明朝洪武年间,在合浦西南的营盘乡,专门有“白龙”珍珠城。珠城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以砖石为墙,高约6米。城门上有了望台,可以看到远近采运珍珠的情况,城内有采珠太监公馆,珠场巡检司和盐运使等衙门,专门用来监督、采办珍珠,给皇帝、大臣进贡的。可见当时的采珠业已很发达。在北海合浦一带,采捞珍珠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这里的合浦珍珠品质优良,远近闻名。
--
北部湾,特别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广西提出的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国家乃至世界的注意。北部湾,未来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必将让北部湾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北部湾有望成为中国的第二香港。
『叁』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意义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也回是近年来中国周答边外交的亮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了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6万亿美元,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它将在自贸区内陆续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为各国带来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扩张和其他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密切合作。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于1月1日起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旧成员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历时10年。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各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而中国当时的巨大市场也为它们走出危机提供了力量。2001年11月,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达成共识,共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除了贸易层面,自贸区还将把中国和东盟引领向更深层次上的合作关系。
『肆』 中国东盟自贸区 如何发展
中国与东盟贸易前景
1 大力发展产业内高低端贸易。
首先,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不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其次,根据东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开展经贸合作,扩大区内贸易规模。例如,与新加坡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物流服务业也非常发达,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和高度自动化的港口。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占GDP的66%(农业不到1%,其余绝大部分为制造业)。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行业,相比较而言,新加坡在这些行业的优势较明显,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企业进驻新加坡,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与国际市场广泛联系的渠道和网络,不仅可以将业务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甚至可以进入东南亚本区域以外的市场。
2 不断深化在能源资源领域贸易。
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11个成员之一,石油蕴藏量估计为50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73万亿立方米,是东盟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文莱、马来西亚的石油储量也很可观;越南的铝土矿、铁矿、煤矿相当丰富;菲律宾仅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藏中,就有13种金属矿和29种非金属矿,其中金、铜、镍、铬的矿储量分居世界第三、四、五、六位,品位都比较高。这些资源类产品可以大量满足中国市场的市场需求,这些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落后,中国企业在资源开发加工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参与矿产开发,如承包铜矿、银矿、金矿、锌矿、铁矿的勘探和冶炼,参与石油与天然气开发等等。
3 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合作。
人力资本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归根到底是靠人力资本的提高来实现的。中国与东盟在全面经济合作和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同时要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根据不同行业建立人才交流中心,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靠中国提升教育水平和对人才的吸引力,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高端人才向发达国家流失。
4 积极采用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是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开展加工装配业务, 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 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企业采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开展海外投资, 首要的优点是可以将成熟的技术设备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搬迁到市场销路较好的国家和地区, 从而带动出口。能够使企业过剩的生产能力继续发挥作用, 继续获得收益, 从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此外, 部分东盟国家出现中国企业盲目竞争最终惨淡收场的情况。中国政府必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产业链, 避免恶性竞争,引导企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事记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赞同。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1995年~2002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5%。
200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性的78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2.9%。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双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文莱、印尼和菲律宾时提出,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2005 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中国和东盟的7000种产品在大幅降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更加顺畅地进入对方市场,这有利于东盟国家的产品扩大对中国市场出口,也有助于中国企业以更低成本从东盟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
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约合54亿美元)和0.3%(约合22亿美元),将为中国和东盟商界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
东盟自贸区保障发达国家制度性贸易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呼之欲出,双方合作有望迎来全新的钻石十年,将有助于冲破发达国家发起的制度性贸易保护。
此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原因在于其传递的信息将直接关系到中国与东盟如何以亚洲方式深化各领域合作。
东南亚是中国对外经贸多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除港澳台之外最内层的合作伙伴,巩固和不断发展对东盟经贸,是我们对外经贸的重要内容。
从经济层面而言,近期新兴市场动荡,东盟与中国抱团取暖的需求正在上升。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被认为是此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重大议题。
据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介绍,未来双方将致力于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力争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今后8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
『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
2001 年4月,中国与东盟成立了自贸区联合研究小组,并于当年10月提交研究报告,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决策的依据。联合研究小组“根据GTAP模型的测算,如果双方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长55.1%。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东盟国家的GDP增幅为0.9%,总量增长54亿美元;而中国的增幅为0.3%,总量增长为22亿美元”。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
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建成,惠及19亿人。
编辑本段
产生原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需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基础。
一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
二是,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三是,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对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柒』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什么时候建立的
2010年1月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第三阶段(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7)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之后,双方成立了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向对方市场出口均将有50%左右的增长,建区将带来双赢。
2001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召开的第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重大共识:共建涵盖11个国家所有消费者的自由贸易区。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营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捌』 中国东盟自贸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回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答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今年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近期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自贸区全面实施后,货物贸易方面涉及约七千个税号的产品将全部实行零关税,大约占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九成,有关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也将陆续启动。 霍建国表示,这是中国区域贸易合作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霍建国说,中国—东盟自贸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和东盟有很多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较小,共同语言较多,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当中同属新兴经济体,有着迫切的发展要求,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巨大。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共同的需要,符合当前区域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玖』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背景、国际背景及自身条件
东盟自来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AFTA)于1992年提自出,现包括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经过10年的构建,原东盟6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其他新成员国也将加快关税的削减速度。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一)发展进程简迹
1、1967年8月8日东盟成立。英文缩写为"ASEAN"。东盟成立的宗旨虽是"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但其根本用意却是希望遏制共产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展,政治用意甚于经济涵义。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转为以政治、经济合作为主的区域集团。现东盟己拥有十个成员国,即: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