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安有哪些很有意义的历史景点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简介:其中陈列了,中华三年的文物,自蓝田猿人开始,其中包含周、秦、汉、唐这几个西安定都的大的朝代的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感受西安的人文历史,仔细慢慢看需要一早上时间。走马观花可以一个小时看完。
票价:免费领取(需携带身份证)、20元,免费领取的时候早上尽量9点就到门口,免费领票的人很多。不排队,旁边买票进入也可以。
看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步行前往大雁塔,大雁塔北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每两个整点会开启。
大慈恩寺、大雁塔
简介:大雁塔坐落于大慈恩寺内,唐代高僧玄奘死后将头盖骨埋在了大雁塔下。当年从大唐离开的时候也就是从大雁塔离开。要上大雁塔,必须先进大慈恩寺内。
票价:大慈恩寺门票50元、大雁塔登塔门票30元
大慈恩寺、大雁塔玩完,可以步行前往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
简介:唐代皇家后花园,建筑为在遗址基础上修建。园内有些地点会在整点半点的时候有节目。晚上8点会有水幕电影演出,提前在看台处占领好的位置。具体可以到了园区门口再咨询。
票价:90元(园内有同名歌舞剧演出,票价另购)
骊山
简介:骊山上有一周代烽火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典故即出自于此。另有,骊山天文台,北京时间就是从这里发出的。骊山半山腰有,兵谏亭,西安事变 杨虎城、张学良在骊山 兵谏,扣押蒋介石。
票价:骊山70元,索道35元
华清池
简介:骊山脚下,为唐代皇家沐浴处。杨贵妃杨玉环在这里与唐王上演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园中有唐代沐浴池的遗址。半山腰可以参观西安事变蒋介石等居住的行宫。华清池园内有温泉出,分为两人、多人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三五百不等。具体可现场讨价还价。
票价:70元
秦始皇陵兵马俑
简介:园内有三个俑坑和一个陈列馆,因1976年开挖没有做到妥善的保护,已经风化很严重,陶俑身上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已经失去,唯一能见到得有色彩的陶俑在园区内陈列馆内能见到。并且陈列有称之为国宝的铜车马,为真人1/2比例。可以听听讲解,可以了解老祖宗秦国人当时的聪明和国力的强大。
票价:110元
含光门城墙博物馆
简介:是我国唯一一个在现有城墙内部建立古城墙保护博物馆的地方。馆内有唐含光门城墙遗址,还有古长安城的地下生活排水系统,很是牛叉,砖砌的地下排水通道。
票价:40元(博物馆与登城墙)
西安城墙
简介:现有西安城墙是明朝时,在原隋唐皇城基础之上修建的。规模较唐代缩小了很多。
步行、骑自行车、坐电瓶车在城墙上游玩,南门瓮城内定点会有守卫换岗、擂鼓武术等表演。
黄帝陵
简介:轩辕黄帝之陵墓,每年清明节会在这里有一个祭祖活动。海外华人、日本都会派民间代表来祭拜。
乾陵
简介: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依山而建,并未开发。附近已经打开了永泰公主墓,可以进去参观。
茂陵
简介:为西汉武帝刘彻的墓
汉阳陵
简介: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博物馆内有汉阳陵兵马俑,当然规模要小很多,不像秦兵马俑那样是一比一真人比例,而且汉阳陵兵马俑陶俑的胳膊为木质,因为几千年过去木质胳膊早已腐朽,所以看到的陶俑都是没有胳膊的。
法门寺
简介:1987年专家发现法门寺地宫,发现了塔下保存的佛祖释迦摩尼佛指舍利的盒子。值得一看,但是因为近几年被西安曲江集团收购,修建了全新的佛光大道,佛指舍利供奉塔,并不像从前人人都能看到了,只能随缘了。新的法门寺商业气息太浓,个人已经很不喜欢了。
票价:每日早晨在大唐芙蓉园正门,有专门的班车,门票加班车大概需要170元
大致将西安周边的人文景点都介绍了,就这么多吧。希望对您能有帮助。
⑵ 西安鼓楼的由来
鼓楼。它创建于公元1380年,以前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上的钟形成“晨钟”、版“暮鼓”(长权安八景之一“晨钟暮鼓”),故称作鼓楼。后来不再用来报时,只是在战争时才擂鼓报警。
鼓楼楼基面积为1924平方米,楼基高34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体呈长方形。外部为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式,内部上下两层,外部楼檐均饰有斗拱。四周有回廊,内外贴金彩绘,金碧辉煌。
⑶ 西安钟鼓楼的来历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3)钟楼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西安钟楼始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
西安鼓楼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
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网络——西安钟鼓楼
网络——西安钟楼、鼓楼
⑷ 西安鼓楼有哪些历史背景
在明代,除了明代城墙外,又建了两处标志性建筑鼓楼和钟楼。西安内鼓楼位于西安西大街北院容门的南端,向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699年和1740年鼓楼先后经历两次重修。楼上原有一面巨鼓,每天击鼓报时,因此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巨鼓早已不在,只有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鼓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鼓楼。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登楼的青砖阶楼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
在鼓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文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是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此楼竣工后,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书写的。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是咸宁李允宽所书。两匾不仅说明了建筑物的意义,且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盎然,更显得宏伟壮丽。
⑸ 简单介绍一下钟楼
南靠钟南山脉,北望渭水。钟楼屹立在我们这座城市,已经六百年了。汉唐时期,长安城的古建筑主要是从明代保存下来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钟楼是西安历史的见证,是西安的象征。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关于钟楼迁址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实际上钟楼的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移直接相关的。钟楼始终处于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钟楼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报时的,晨钟暮鼓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但是过去报时并非清晨敲钟,黄昏击鼓。据考证,老西安报时的其实是钟鼓并用。这口钟名云:景云,铸成于唐太宗景云二年,钟高二米,直径达一点五米,重达万斤,钟身鹤飞龙翔,钟鸣声扬数十里。起初置于广济街口钟楼内,明朝钟楼迁址后置于钟楼之上。真品现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仿制的。每天西安报话大楼上,洪亮的报时钟声,就是这口钟的录音。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构造技术上即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不少改革和创新。楼的建筑为生檐三滴水,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两层楼四周均有名柱回廊。登高望远,西安壮丽的市容一览无余。钟楼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钟楼属于宫廷建筑,劳动人民是无权享用的。解放后,劳动人民才成为钟楼的主人。
钟楼除了报时,还曾以派过许多用场。辛亥革命时,义军曾与在钟楼布防的清军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潘正是从钟楼开始了反对袁世凯的暴动。192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声电影院,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抗战时期,钟楼由于其地势高拔,而成为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国民党反动派也曾经利用钟楼的四面门洞,关押刑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解放后,逢五·一和国庆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许多中外友人也在钟楼留下了他们传播友谊的足迹。
钟楼记录着西安苍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两千年一步步朝我们走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夜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西安人,将在钟鼓楼广场敲响千面锣鼓,迎接新千年。钟楼是古老的,钟楼是年轻的。它与鼓楼晨昏相伴,与西安四门遥相呼应。由此东去,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轻最宽阔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楼林立的科技文化区。钟楼与西安人一起迈向辉煌的未来。
⑹ 钟楼和鼓楼的起源及用途是什么
1、钟楼和鼓楼的起源:
在人类社会,为了统一人们的行动,就必须统一时间,因此需要建立授时系统。中国古代的授时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即早晨敲钟,傍晚敲鼓,钟楼和鼓楼因此而产生。
2、用途:报警报时
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为了准确时间,钟鼓楼最早备有4个铜漏壶,分别叫:天地、平水、万分、收水。漏壶正中安装了1个名“饶”的铜乐器,以机械操纵,时到每刻击饶报点。
(6)钟楼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古代其他报时方式:
(1)打更
打更,在旧时成都,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过去的成都,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别看小小的打更,还有许多门道。比如,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节奏,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成都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2)午炮报时
在清末到民国初年,耸起的楼宇阻挡了钟声,人们就找到了声音更大的装备——大炮,进入了午炮报时的时代。在北京德胜门东侧的城墙上设有一座炮台,用来报时的“午炮”就架在这里。
炮台有电话与北京观象台连通,每当快到中午时,两个值班人分工合作,一人守在电话旁,听电话里传来的指令;另一人揭开炮衣,装好炮药、手持点燃的长香,站在炮位上静候指令下达。当北京观象台通过电话发来指令时,炮台上的人马上点燃炮药,午炮发出轰鸣,这声音响彻大街小巷,人们就知道:现在是中午12点,有钟表的赶忙对表。
(3)西洋高招 :落球报时
在欧洲,当中国人进行午炮报时的时候,他们开发出了另外一种落球的报时方式。最先进行落球报时的是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天中午13点整(有些地方是中午12点),天文台钟楼顶端的圆球准时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只据此调节船上的钟表,然后带着调好的钟表升帆出海。
虽然今天我们看这种方法有点粗疏,但海员对它却怀有崇敬之情,因为它为海员忠实服务近百年之久。17世纪以后,航海事业蓬勃发展,海员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需要精密计时。对海员来说,精密时钟犹如生命线,没有它便难于知道船只的位置,就有触礁的危险。对于海员,“中午13点落下的圆球”是无比亲切的。
我国曾经进行过落球授时的是上海,19世纪80年代,法租界当局就在法国码头设置信号站,正午时刻利用信号塔顶落球报时,为来往上海港的各国船只服务,时间由徐家汇观象台控制。
⑺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意义
西安明代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城堡。
西安城墙上碑文记载,西安城墙系明洪武三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向北、东南面延伸扩建而成的,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墙高12米,基宽18米,顶宽14米;东、西各长2.65公里。南北各长4.2公里,周长13.7公里,呈长方形,鼓楼、钟楼耸立其中。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登上古城墙,举目环视,建筑雄伟、气派卓然。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旧的四城门及瓮城,是用青灰砖垒成的,城周有角台98座,上均筑有角楼;南门东侧有魁星楼一座;四周均有登马道;6千个垛口上面扦着黄色的印有飞龙、麒麟之类的三角旗。城外廓有条护城河,四门跨河处设有吊桥,是守城者一道有形的屏障。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 特 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 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⑻ 钟楼和鼓楼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钟楼和鼓楼是我国古代在城市、宫殿、寺院中用作报时和显示威仪的建筑。汉版唐时期城市实行里权坊制,规定宵禁,晨昏都要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北宋以后,里坊制取消,却保留了钟鼓报时的习俗。在元大都、明南京和明清北京及许多地方城市的显著位置都建有高大的钟楼和鼓楼。采用“楼”的形制,是因为可利用其下层为共鸣腔,使声音悠扬远播;而且钟、鼓楼以其突出的体形体高为城市主要街道的对景和周围地区的构图中心,对城市景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附近往往形成繁华的商业区。现存建于明代的西安钟楼便处在城市中心点上。北京现存的钟、鼓楼处在全城中轴线北端,初建于明永乐年间。
佛教寺院在唐以前设有钟楼和经楼,对称地放在寺院前部或后部,宋代以后又引入鼓楼,东钟西鼓,多放在寺院前部,藏经楼则被安排到了全寺最后面。钟和鼓在寺院不仅用于报时,也具有宗教宣传作用,《增一阿含经》说:“洪钟震响觉群生”,“昼夜闻钟开觉悟”。清钟夜响,发人思绪,无怪唐代诗人张继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佳句,使得苏州寒山寺一举闻名。清光绪年间重修寒山寺,在大殿后左廊建钟楼,内藏清铸大钟,至今每逢除夕午夜,不少中外游人还要专程到寒山寺听钟。
⑼ 西安钟鼓楼在古建筑历史上的意义(单体建筑和古都西安规划中地位)
钟楼除了报时,还曾以派过许多用场。辛亥革命时,义军曾与在钟楼布防版的清军权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潘正是从钟楼开始了反对袁世凯的暴动。192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声电影院,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抗战时期,钟楼由于其地势高拔,而成为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国民党反动派也曾经利用钟楼的四面门洞,关押刑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解放后,逢五·一和国庆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许多中外友人也在钟楼留下了他们传播友谊的足迹。
钟楼记录着西安苍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两千年一步步朝我们走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夜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西安人,将在钟鼓楼广场敲响千面锣鼓,迎接新千年。钟楼是古老的,钟楼是年轻的。它与鼓楼晨昏相伴,与西安四门遥相呼应。由此东去,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轻最宽阔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楼林立的科技文化区。钟楼与西安人一起迈向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