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枣强大营的历史风俗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赵陈县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枣强县分为枣南、枣北两县。1943年,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的壮烈殉国,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
赵义京,1914年生,湖北省黄陂县人,1933年入党。
陈跃元,1910年生,湖北省天门县人,1930年入党。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区在武邑县召开全区各县武装科长、县大队正副队长和教导员会议。参加会议的分区领导有中共五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李尔重、专员任仲夷、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跃元、参谋长陈明义、武装科长牟海秀等,与会人员共计200余人。会议先是在武邑县律寨村召开,后转移到石德铁路南的小白庄,8月30日又转移到枣北县的霍杨庄。是日,日军从辛集、龙华、故城、枣强等地,通过火车、汽车调运部队,出动2000多人对与会人员实行合围。与会人员虽两次转移,但未跳出包围圈。在霍杨庄和敌人交火后,队伍向东北方向转移。走到花雨村时,得知大批敌人已从石德铁路扑来,便由孔头村通过清凉江向东。不料敌人在河东已设下埋伏,先头部队在河底受到突然袭击,仅分区参谋长陈明义率几十人冲出。大部分人员只好折向西北,与敌人骑兵遭遇后,又转向南,在江官村村北被困。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赵义京命熟悉地形的枣北县副大队长张静、教导员张祥甫及分区警卫连两个排在前面开路,一个警卫排断后,其他人员在中间,向西南方向突围。前锋两个排和部分干部冲出后,敌人将突破口堵死。赵义京又重整队伍分组朝不同方向突围,大部分人员冲出,赵义京、陈跃元等30多人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
赵义京、陈跃元司令员的牺牲是我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损失。五分区的党政军民曾隆重地追悼忠魂。五地委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使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德,从那时起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直至抗战胜利枣强县建制恢复。1984年3月,共青团枣强县委在其牺牲地枣强县西江官村修建了赵陈烈士纪念碑。
『贰』 河北枣强中学的历史沿革
1952年9月,建校;
1955年1月,县师范初中班并入;
1958年8月,开始招生两个高中专班,校名改为河北枣属强中学;
1962年,被河北省确定为全省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0年11月,改为县五七综合技术学校;
1975年12月,改名为枣强县五七大学;1978年2月,恢复河北枣强中学,招收高一,高二各两个班;
1997年5月,迁入新校址;
2001年,确定为河北省师范性高中;
2001年4月,原枣强职教中心合并;
2007年8月,东校区投入使用;
2009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学会评为河北省家长教育研究实验学校;
2010年12月,被中国诚信万里行委员会评为诚信示范单位;
『叁』 衡水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
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
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衡水市介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东部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相连,北部同保定市和沧州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
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
(3)枣强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衡水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 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
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
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辖1区、8县和2个县级市。
『肆』 明朝末年河北枣强发生过什么事情使大量移民到山东
三、枣强移民的史实证据“莫道渊源无考证,私家记述最为真。”现在民间的谱书大多数始修于明中叶以后。《青州市地名志》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派兵来山东搜杀了三遍,杀光居民后,又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洪洞县和枣强县迁来大批移民,建立了现在的座座村庄,许多族谱是这样记载。经考之信史,却找不到朱元璋搜杀山东之说……青州一带的族谱,绝大多数说其祖先于明洪武二年自洪洞或枣强县迁来。这种记载是对的”。淄川县志载“(1369年)明洪武二年七月,淄川州废,淄川、新城隶属济南府,是年起,明政府从河北枣强县、山西洪洞县向淄川、新城、临淄等县移民,官府给耕牛、种子免征三年租税”。淄川区《蒲氏族谱》记载“乡中民则迁自枣强蓟者盖十室而八九”。经考证,该区地名资料虽达不到这样高的移民比例,但却有60%的村是枣强移民建立的。又如明洪武年间,移民入昌乐,枣强县为最多,山西洪洞县次之,江南也有少量。移民户的族谱载有“奉牒”、“奉旨”、“迁发”等内容。毕都乡响水崖村《夏氏族谱序》云:“景太祖伯叔兄弟十五人,于洪武二年三月初三日卯时,自枣强迁发青州府鼓楼西常家胡同。迨至八世祖迁响水崖。”尧沟镇大杨家庄《杨氏族谱序》云:“余杨氏始祖讳殿禹,居河北枣强县,有洪武二年,奉旨迁至山东益都东尧沟镇南里许黄水东岸而居之。”临淄区单家庄《李氏族谱序》:“我始祖原籍直隶枣强县师友庄,自洪武二年军迁胥延数世……单家庄李氏宗亲学铭、春来、春美曾到枣强县王均乡大师友村寻根问祖续谱接案。
『伍』 【河北枣强】王氏家谱不分卷 (清)王锡麟续修 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达堂刊本去哪买啊
143 [河北保定]清远王家谱九卷(明)王打开编译明代(1583年)间发钞四北图
144 [河北滦县]郎鸭王王起森维修,家谱的个卷(共和国)八(1919年),印量北图科图吉林大学日本和美国
145 [河北]滦县王续的家谱,无论量(1935年共和国( 1935年)印量
)王向荣继续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滦南县文件的文件河北省滦南县文管
146 [河北]新城谱8卷(清)Wangzhao香港汇编清清乾隆25年(1760年)刻本山东图
147 [河北]新城全球频谱,13年卷(清)赵雷袖清嘉庆(1808)座印了山东省济南市博
148 [河北抚宁王家谱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年)的脚本河宁富宁县本坨乡县村(二)
149 [河北的阜宁王谱的一个写这篇河北抚宁西乡镇和村庄
150 [河北沧县]王家庭和写这的三清宫县,河北陈嘴乡吴辛庄
>
151 [河北临漳]王族谱五卷(清)王昕左维修清乾隆43年,(1778年)刻本5人民大学
152 [河北宁晋]黄的家谱10卷(清)王明修订本清咸丰五年(1856年)刊本10克图
153 [河北宁晋]王族谱10卷(清)舒锈清交叉线程13年,(1887年)债务德堂刻本10历史
154 [河北宁晋县]王族谱10卷(中国大陆),王丰明,王书海等延续1917年(1917年)天津华新印刷局印量10
克图河北大学
155 [河北阳原编译1945年(1945年)钞票的10个历史]青海省西宁市汪氏家族繁衍,无论体积(中国大陆)王
a>
156 [河北]文字王氏家谱,无论体积(共和国)赵音乐汪租椅发起共和国,25
北印量一(二)(1936年)<BR /图天津,湖北图
图浙江的资本。 157 [河北枣强县王家谱,无论销量(清)王西麟的延续,清光绪年间(1832年)赶上馆刊本日本美国
158 [河北沧州]王家谱,无论卷(清)王国的二十年,清朝(1840年)刊本一克图
希望对你有用。
『陆』 河北枣强县历史各人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回和今文经学大师答,汉广川郡(河北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人。
毛鹏(1522年-1565年),字汝南,别号双渠,枣强县后王常村人,明代嘉靖朝名臣。
张殿华,字荣锦,世居枣强县城东北北流常村,清朝道光年间武状元。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河北省枣强县人。近代武术大师兼军事将领,东北军著名军事将领,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国术馆的创始人。
『柒』 枣强县的历史沿革
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期此地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并且因此得名枣强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到西汉时,这里更是“枣木强盛”,所以命名为枣强。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栆疆”(“疆”与“强”同音同义),直到《明史·地理》始改作“强”字。
西汉初,刘邦时置枣强县。
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县、索泸县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
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元朝,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朝,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朝,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县、新河县、南宫县、武邑县、衡水县5县同属冀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枣强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民国一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民国二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枣强县属大名道。民国十六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枣强县属第14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
『捌』 讲讲 河北 衡水市 的历史!
衡水
在纵贯河北省东南部的滏阳河畔,有一座新兴的城市--衡水市。滏阳河由市西南方向蜿蜒入境,贯穿衡水全境。
衡水是大京九上靠近龙头北京的一颗明珠。正迅速发展成为冀东南园林式现代化中心城市。 京九铁路在衡水市市区与东西干线石德铁路形成黄金十字交叉,使衡水成为承东启西、交汇南北的交通枢纽城市,有京南第一大站之誉。
衡水地区境内曾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塔。但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时倡时禁,以及天灾、战祸的损坏,如今已塌毁殆尽,只留有三塔:景县舍利塔,衡水宝云塔, 故城县庆林寺塔。它们历经沧桑,却仍巍峨耸立,有如一把把青锋剑刺向蓝天。若能登塔一望,真令人有“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1982年这三塔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水地区有自己一系列的名优特产品和优秀品牌,包括深州蜜桃、阜城鸭梨、武邑金丝大枣、安平丝网、枣强裘皮、老白干系列白酒、以及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为代表的冀派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宫廷金鱼并称衡水三绝,享誉国内外。
http://travel.hengshui.com/overchina/Gis_Intro.php?src=12256&GISID=1012204&Submit=%C8%B7%B6%A8
河北省衡水市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07万,辖一区两市八县。美丽的衡水大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
衡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像董仲舒、孔颖达、高适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以其浓厚的资源,富饶的物产,使人民世代繁衍,安居乐业;古朴淳厚的燕赵之风,造就了衡水人勤劳智慧,热情诚挚的性格。几度沧海桑田,几度风霜雨雪。衡水人继往开来,发奋图强,在这片古老而神气的热土上播种下希望,创造出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衡水人乘改革开放之强势,挟“慷慨悲歌”之遣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衡水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如今,这里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交通通讯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精神饱满。
1996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地级衡水市正式成立。地级衡水市的诞生,翻开了衡水历史上新的一页,是衡水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接北京,香港的京九铁路,使衡水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具备了承东启西,交汇南北,呼应沿海,服务京津的优势,为衡水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尤其是富民强市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衡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政通人和,人心向上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说,衡水实现跨世纪的腾飞,其力已积,其势以蓄,其期已至。
衡水,潜力巨大;衡水,充满希望;衡水,前景广阔!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强力推行“两环一线”开放带动路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进国内外朋友对衡水的了解,加强彼此间的真诚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衡水,使这颗璀璨的明珠焕发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华。
□ 衡水概况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距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各250公里南接邢台、邯郸煤炭钢铁基地;西离省会石家庄国际机场100公里;东去渤海之滨黄骅港、滨州港各180公里,属环渤海、环京津重要开发开放地带。辖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等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07万。
□ 物产资源
衡水市农副产品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棉花、油料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所辖市县区中有7个是国家粮食基地县,有6个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棉花、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另外,果品、蔬菜畜牧产品也很丰富。历代贡品深州蜜桃远近闻名,阜城鸭梨远销海外,饶阳、景县、武邑等县的蔬菜一年四季畅销京津及东北各地。衡水矿产资源丰富一是石油,初步查明的储量为3000多万吨;二是地热,据勘测,衡水具有良好的地下热储条件,地温梯度值3.16C/100米;三是矿泉水,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泉水开发研究中心测定,仅在深州市郊区周围就有33平方公里的地下矿泉水,储量达3亿立方米。
□ 交通通讯
衡水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市乡乡贯通柏油路,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市各乡镇全部实现数字程控化,拥有电话容量30万门,可与国内2200多个市县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刚刚投入运营的国家大动脉京九铁路穿越市区全境,衡水是京南第一大站,被誉为“京九明珠”。京九铁路与石德铁路,京九与济石太银通讯光缆,京开与太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聚汇相交,使衡水成为北起北京、南达九龙,东接京沪,西连京广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型集散地被经济学家公认为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字交叉”处。
□ 工业状况
衡水工业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纺织,轻工,建材,食品,机械,医药,冶金等为支柱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石油,钢材,水泥,化肥,电机,棉纱,棉布,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电池,染料,化学制品,水泵,暖气片,家具,保险柜及工艺品等。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国优,省部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能源保障
冀东南最大的发电厂—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衡水电厂一期工程两台30万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营;“引江”,“引黄”工程进展迅速,这两项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水5.6 亿立方米;素有“华北第二白洋淀”之称,蓄水量达到两亿立方米的衡水湖,碧波荡漾,鱼跃鸟翔,景色秀丽,既是旅游开发的绝好去处,又是水产养殖场和工农业用水来源,为全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水电能源保障。
□ 三资企业
近几年,衡水市兴办三资企业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近两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全市累计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978项,项目总投资20.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99亿美元,已建成外商投资企业270家,外商实际投资2.41亿美元,合作外商已发展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衡水市发展前景广阔。衡水积极进行开放带动战略,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鼓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成立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公室”、“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和“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办公室”,简化办事程序,依法保护外商注合法权益,册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
衡水将牢牢抓住撤地建市和京九铁路投入运营与正在扩建的水陆码头黄骅港三个有利契机,大力度实施“两环一线”开放带动战略,不断地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简化办事手续,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衡水竭诚欢迎各国、各地区工商界的朋友前来衡水洽谈投资、探亲访友、观光旅游、参观考察,共同开创我们更加光辉璨烂的明天!
『玖』 近代以来衡水发展史
近代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接划归于省管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2]
现代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至2013年末,衡水市下辖3区、8县和2个县级市。[2]
市名由来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后因漳、滏合流,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阳河。滏阳河与滹沱河合汇为子牙河后,入渤海。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1996年7月,衡水地区撤地设市,原县级衡水市改设为桃城区。
http://ke..com/view/7807.htm#1_2
『拾』 枣强县在三百年前,是山西的吗
枣强县来在三百源年前,不是山西的。
三百年前,是历史上的清朝时期。彼时,枣强县属冀直隶州。
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
枣强县历史沿革:
西汉初时置枣强县。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唐朝年间,属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
明朝,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朝,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县、新河县、南宫县、武邑县、衡水县5县同属冀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枣强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
由此可见,枣强县自置县以来,从未隶属于山西。一直在今河北省管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