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宋代的时候,为什么我国的军事工业有了很好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怂的朝代。我们知道宋朝是中国历代那么多朝代中打仗最怂的一个朝代。但是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宋朝虽然打败仗,但是宋朝军事工业的发展却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宋朝军事工业之所以如此发达与当时宋朝的政治以及经济发达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要想能够发展壮大,首先要有强大的经济以及有力的政治制度在背后支撑。
三、宋朝战争在宋朝时期,战乱也是挺多的。但是由于当时的国王从小就接受一些文人的知识,国王并不提倡打仗。宋朝打仗的历史来看,我们也会发现,由宋朝国王主动挑起的战争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但是,经历的战争还是不少的,所以逼迫宋朝不得不提高军事水平。
Ⅱ 我国工业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随着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代表企业: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机器缫丝厂。
三、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主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短暂繁荣。
其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五、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尤其日本),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六、新中国的工业化
1、工业化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并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成就:①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②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2、曲折发展(1956~1876年)
①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但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影响了工业化进程。
②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从农村到城市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原由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③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时至今日终于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注意是完整,全球只此一家
Ⅲ 近代中国名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间与状态
一、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1)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2)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
(1) 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2)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b.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这个时期的民族工业具有如下特点:
a.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
三、短暂繁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毛纺织、榨油、造纸、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艰难发展的重工业,在这个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号称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新式企业的发展与洋务运动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而前者则是以私人资本为主,侧重于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以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成功。
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如下的背景:
(1)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
(2)北洋政府的鼓励
(3)“实业救国”热浪的推动和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
(4)一战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5)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
四、日益萎缩(1927-1937-1945-1946-1949)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毁灭性)打击。
(3)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五、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1)建国初期(1949-1952),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2)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Ⅳ 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民族工业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近代民族工业从内洋务运动开始容,包括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Ⅳ 概述我国及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世界汽车工业大致可以分为欧系、美系、日系、韩系。中国相对来说回要落后一些,但正属于发展答期。
欧系不用说了,是汽车业的鼻祖,特别是德国车,奔驰、宝马、保时捷、大众,哪个不是大名鼎鼎啊。
美系:美国人一向科技发达,经过激烈的竞争,众多的汽车公司最终变成三大。本来美国技术是很发达的,但美国人适合创新,而不适于制造,所以汽车业并不算美国最好。
日系:日本人善于学习,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同时日本技术也很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很有名气的品牌。丰田、本田、日产等行销全世界。
韩系:要说韩国人造车,比中国还迟,可是他们国家重视,加上善于学习,以性价比打入市场。虽然以前的质量很差,但现些年不断改善,已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谓后起之秀。
中国车:中国因为一些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病,躺在合资的梦床上,渐渐失去了努力的动力,更别提创新了。倒是一些不是很大汽车企业,在困难的情况下,在合资车的夹攻下,不断努力,不断发展。
一句话:中国是汽车业大国,但不是强国。
Ⅵ 历史,我国的工业发展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随着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代表企业: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机器缫丝厂。
三、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主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短暂繁荣。
其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五、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尤其日本),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六、新中国的工业化
1、工业化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并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成就:①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②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2、曲折发展(1956~1876年)
①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但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影响了工业化进程。
②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从农村到城市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原由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③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满意请采纳,谢谢
Ⅶ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5、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6、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7、“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
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中国近代工业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
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
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政府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
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
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
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等。
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
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初步基础
1949年以前的中国机械工业属于修配性工业,基础薄弱,除军火工业和造船业制造过一些比较复杂的产品外,其他部门以修配为主,只能制造简单的产品。
经过1950~1952年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改建工作,着手筹建重大项目。
如太原的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于1953年8月部分建成投产。哈尔滨的中国第一个大型电机厂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兴建的。
这几年,中国的机械工业对恢复国民经济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 1000米地质钻机、300马力柴油机、3000千瓦水轮发电组、 3吨蒸汽锤、直径1米和2米的立式车床等较大和精密的设备,以及许多关键配件。
如为小丰满水电站两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修复制造了万伏级高压定子线圈;为吉林石砚造币厂的大型造币机制造了16件直径1600×4000毫米重7~8吨的干燥筒配件等。
3年中试制了上千种新产品。
Ⅷ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
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
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
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
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
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
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这其
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
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
.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
)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
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
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
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
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
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
、洋“五小”
(
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
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其次,中小企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
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
治目的的工具。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
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2
.第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文革”期间,在农业机械化和为国防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再次兴起了大力
发展重工业型的地方“五小”工业的浪潮。并在各地经济“自成体系”的要求下,
各地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结构雷同的“大而全、小而
全”的封闭式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
但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除了具有与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相同的经验教训之外,还带有如下几个
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是在要求各地建立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地中小企业
不仅具有重化工工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重复建设、结构雷同、
“小而全”等特征,
从而引起了地区间的资源争夺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②没有解决当时日益严
重的就业问题。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上的失误,当时城市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
然而,重工业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其资本有机构成高,吸收的就业量有限,
因此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解决就业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奇特的解决就
业问题的方式
--"
上山下乡”
。③中小企业成为复制古董,重复旧技术的典型,完全有
背于中小企业应在技术创新上起中坚作用的要求。
3
.第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开始由“重”向“轻”的战略转变,走上了正确的道
路。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引导下,在农业实行承包制和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
过程中,压抑已久的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迅速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形式迸发出来,
城市则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迎来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第三次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与上二次截然不同,它带着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经济发
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产业选择,给长期处于徘徊中
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人民生活开始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就业问题得到极大的缓
解,农民进城办工商企业的愿望也得到大的满足。之后,中小企业一直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发挥着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总结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应该说是经验多
于教训。
从经验看:①一改前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以重工业产业为主的违反经济规律的
作法,使中小企业走向了以轻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的正确的发展道路。由于产业选择正确,这次中小企业的兴起保持了长久发展的势
头,道路也是越走越宽,彻底避免了前二次的大起大落现象。
②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避免了“上山下乡”的作法;同时还为农村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促进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③作为中小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外围优先”改革战
略的重大成果,给我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略的重大成果,给我
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这次中小企业发展的教训主要有: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各地中小企业
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这一方面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大战,
另一方面还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
的影响。
②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有些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型产业领域,
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炼焦、炼油等领域出现了过多的中小企业(煤炭和石油开采
业中有些零星矿点让中小企业去开采是可以的,但这些小的资源开采企业实际上在
开采的后期都严重地违反了开采范围的限制,对只有大企业才能有效开采的富矿、
大矿进行违法开采)
,它们的过度发展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国家本已十分稀缺的
宝贵资源,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以上就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又面临新的抉
择。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重化工化的任务又重新摆在了我们
的面前,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已显示出明显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
革的深入,下岗分流力度加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
的功能和作用也充分地得到了凸现。
因此,如何选择下一步企业发展的战略就显得尤其事关重大。
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两者在国民经济中有许多密切的关
系,又都有彼此无法代替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企业
体系可以被看作是一颗树:大企业是树的主干,中小企业是树的枝叶。
目前我国整个企业体系的现状是:主干不强、枝叶也不茂盛,二者都需要大力
发展。只发展主干(所谓关键的“少数”
)
,让枝叶枯萎不行;只发展枝叶,没有主
干的强有力的支持的也不行。问题就在于如何兼顾,让他们都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
优势,这样才能使国民经济企业体系这颗“树”繁荣昌盛。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是“抓大放小”
。目前,
“抓大”已有了明确的政策和
措施,而且经过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放小”如何做,还有待我们认真的
思考。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发
展好的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我们将提出如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的对策建议。
Ⅸ 简述我国的汽车发展历史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创建期,成长期,全面发展期,高速发展期。
一、创建期,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开工建设,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走出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我国在汽车工业中共投资了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
四、高速发展期,我国从1999年至今,高速发展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整车技术大幅度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也由原来的散乱,格局差的局面变成现在的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这也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Ⅹ 我国工业历史最悠久的工业基地。
这三个分工不同,优势也不同,辽中南是最悠久的重工业基地,其他两个是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兴起的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