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浦江乱弹的历史渊源
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菜篮曲又名踏歌,曲调自由,歌词不一,顺口溜唱,一歌一和,各适其适,亦称“天下和”,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和祭神等活动,宋代已盛行于浦江民间,成为脍炙人口的汉族乐曲。如今在浦江农村,农民们挑担行路、上山下山时随口哼哼出来的浦江乱弹,依稀还有当年踏歌的痕迹。
生活在宋代的浦江籍诗人吴渭所赋的《田园杂兴》一诗中对乡间唱踏歌已有明确记载。他写道:“土膏初动雨初收,草径芳亭趣最幽。坐睡略醒朝市梦,踏歌时有里闾游。 ” 而钱遹的《椒湖塘记》一文中也写道:”樵夫耕牧提负往来,前者歌后者和,各适其适,余每杖藜止堤下,周览旁听以穿山林之趣,而万虑消陨。”可以断定,宋代的吴渭和钱遹所听到的,樵夫耕牧都能唱,使他们消除忧虑,胸襟为之一宽的歌声就是流行于浦江民间的踏歌。 从一九九六年编纂的《浦江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一书所收集的百多首长期流传下来的浦江民间乐曲来看,绝大多数都与浦江乱弹曲调有关,有的干脆就是浦江乱弹。浦江民间俗语至今称乱弹乐曲“闹花头台”为“踏花头台”,“演八仙”为“踏八仙”,老人们仍对那些喜欢唱戏又唱不好的人说是在唱踏歌。由此可见,踏歌就是浦江乱弹的先声,浦江乱弹曲调是在踏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北宋靖康之后,北方沦陷,宋廷南渡,定都临安,随着瓦舍在临安的大量兴起,在北方盛行的讲唱艺术在南方也随之风行起来。于是,浦江也出现了讲唱艺术表演团体——坐唱班,也叫“什锦班”。所谓“十锦”,是明初出现在江苏一带的民间乐曲《十番锣鼓》的别称,“十样锦”的简称。“什锦班”既是浦江人婚丧礼仪、祀神祭祖等众多民俗活动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演奏队伍,也成了汉族民间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和艺人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
❷ 浦江的一个文化遗址的介绍
浦江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内域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容。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六年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❸ 浦江的历史名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浙江浦江(今金华兰溪市)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柳贯 (1270~1342) 元代文学家。字道传。婺州浦江(今属金华兰溪市)人。曾任江山教谕。至正二年(1342)起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贯跟方风、吴恩齐、谢翱等学作古文、诗歌与方回、仇远、戴表元、龚开交游。方凤(1241年—1322年)字韶卿,一字景山,自号岩南老人。浦江后郑村人。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年八十二岁。试太学举礼部均不第,后以特恩授容州文学。宋亡,遁归隐于仙华山同里义乌合吴渭,僻家塾敬事之疾革命。其子樗题其旌曰:容州以志不忘故国。凤尝为吴渭主月泉吟社,所刊月泉吟社持二卷,郎为凤所主选,所著有物异考、野服考及存雅堂遗弃五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吴渭 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人。南宋时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隐居不仕,退居无溪,发起成立“月泉吟社”,与文友饮酒赋诗相往来。著有《月泉吟社》一卷,详细记载了吟社成立的情况以及列出了所写的较为出色的诗。他的诗大都和平温厚,没有警拔超俗的语句。吴莱(1297—1340)元代学者。字立夫,本名来凤,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生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卒于惠宗至元六年,年四十四岁,门人私谥“渊颖先生”。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延祐间举进士不第,隐居松山,深研经史,宋濂曾从其学。所作散文,于当时的社会危机有所触及,要求“德化”与“刑辟”并举,以维护元王朝统治。能诗,所著有《渊颖吴先生集》。倪仁吉(1607—1685),女,明末清初人,字心蕙,自号凝香子,浙江浦江通化龙池上金生村(今兰溪倪大村)人。葵明(尚忠)女,从小聪慧贞静,博通经史诗文,兼工书画刺绣。17岁嫁义乌吴之艺为妻,20岁守寡。此后,一直在奉养婆婆、养育侄儿以及吟诗作画中消磨岁月。善书,工诗、画,凡景之足以娱人意者,无不入诸绘染,即无不形诸啸歌。诗多五言、七言绝句,风神意境,并自不凡。洪汛涛(1928.4.9—2001.9.22)浙江浦江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神笔马良”之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钟道隆 复读机创始人,在经历了近70年的风风雨雨后,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将军、教授、教育家、科学家这些令人尊敬的称谓和他近乎传奇的一生紧密联系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钟道隆先生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定毅力,更有“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何以解忧,唯有学习”是钟道隆先生信奉一生的座右铭,而他坚持学习、努力进取、发愤图强的传奇一生也是不断激励我们学习、进取和图强的优秀榜样。吴山明 男,著名国画家,民进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导,为民进浙江省副主委,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九届、十届人大常委,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州美协主席,西泠画院院长,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曹聚仁(1900—1972) 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浦江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吴茀之(1900-1977)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首领人。初名士绥,改名溪(溪),以字行,号吴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称逸道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1900年4月26日出生。幼承家学,酷爱美术,读书之暇,常临蒋南沙、挥南田工笔范本。1915年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1919年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受吴昌硕大写意派的启发,改攻写意,深得奶庐神髓。毕业后,赴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执教美术, 1928年出版《弗之画稿》,刘海粟题,“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七炉居。浙江浦江礼张村人。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花鸟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又得高剑父与吕凤子亲授,形成色、粉与笔墨兼施的清新流丽画风而独标一格。作品有日本画的面貌;喜用高丽纸作画,力求色彩与水墨的融合。学院派杰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誉,善于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义画家”之称。常对客挥毫,一气呵成数帧。吕风子赞他“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技法卓绝,当代无与抗衡者。”徐悲鸿称其:“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谷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当时,与徐悲鸿、柳子谷有“金陵三杰”(金陵三画家)之称。蒋兴俦 (1639—1695),字心越,初名兆隐,别号东皋、鹫峰野樵、越道人、心越子、越杜多等,浦江人。8岁时在苏州报恩寺出家为僧,十三岁起云游东南诸省,寻师访道。清康熙十年(1671)入杭州寿昌、皋亭诸寺参究禅法。当时与另一中国高僧独立性易齐名,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日本琴史》也称“中国琴学盛于日本,实师之功”。方增先 现代画家,1931年生。浦江西塘下村(今属兰溪)人。擅国画。浙江美术学院。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留校后为研究生。现为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大学讲席教授。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孔乙己》等。《母亲》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和齐白石艺术基金奖。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画集》、《方增先画集》。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人物水墨写生教学笔记》等。张瑞 开国少将,原名张咸祥,字瑞卿,浙江浦江人,开国少将。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平型关战斗、陆房突围、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三处处长兼通信学校校长、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❹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有哪些民风民俗
〔节日与饮食〕浦江饮食文化丰富,中国现存最早的菜谱《吴氏中馈录》在出自浦江。十五横签(西部称十五横签、东部称十六横签) 被称为浦江版的“满汉全席”,已被列入当地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汉族聚居区,汉民族的节日在浦江都有相应的饮食礼仪。
如正月初一春节,吃汤圆,象征一元复始;正月十五元宵节,吃麦饼;清明节吃“清明馃”,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所以又叫“三角馃”,清明馃又分“白馃”与“青馃”,“三角馃”形似犁头,表示春耕农忙开始了;
立夏,吃麦衣(一种薄煎饼);端午吃粽子、茶叶蛋和绿豆糕;农历7月15中元节,祭祖,吃手蒲头馃;中秋节吃擂头馃(驴打滚)和月饼;重阳节吃麻糍,等等。
另外,红事(喜事)用红馃(杨梅馃)、白事(丧事)用白馃(横夹馃),新娘子回门(俗叫“转头趟”)、老人做寿、孩子满月周岁、房屋上梁、建灶乔迁的人家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分喜馃(“杨梅馃”或点有红点的饼馃)。
浦江县隶属浙江省金华市。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北部,截止2013年,浦江县面积920平方公里,辖7镇5乡3街道、409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外来人口10万。
浦江历史悠久,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已有1800多年历史。浙赣铁路、两条省道(杭金公路、蒋义线)和沪昆高速公路过境,义乌民航机场设在浦义交界处,县内公路四通八达,供电、通信设施齐全,具有发展经济的广阔前景。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属浙江金华。历代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水晶之都”,“挂锁基地”和“中国绗缝家纺名城”之称。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❺ 浦江县的民风民俗(不是金华)
浦江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传浦江迎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祖上传说是为了纪念胡公大帝。浦江农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会是因为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浦江黄宅等乡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
浦江的迎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
“纸会”是用竹篾缚成人形,用纸裱糊后再绘画,装饰成各种戏剧人物。表演时由一人隐于桌下,用细线牵拉人物各关节部队。纸会造型独特,工艺精细,非花上百工难成其巧妙。
“人会”是由孩童扮演活灵活现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在特制的会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设置铁架,铁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饰器所遮掩,孩子们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会桌由多名强健汉子抬着行走,行进时颤颤悠悠,惊险异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
黄宅的人会至今有20余桌,如“姜太公钓鱼”、“三打白骨精”、“赵云破曹”、“三请梨花”、“铁弓缘”等,童趣天真,十几桌一起出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白石湾风景区,白石湾风景区坐落于浙江中部,位于浦江与义乌之间,距浦江县城5公里。该景区导游小陈说,白石湾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景区内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1级标准,是一块无污染、空气纯净之地。据说,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景区峡谷被流水冲刷了一年的鹅卵石露出水面,这些灰褐色的石头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变得像雪一样的洁白,白石湾因此而得名。
白石湾的美,美在它的绿。首先是连绵1800米长的月伢湖,给人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游客可以在此处悠闲地坐船进入景区。此时,你的目光会被湖两边山崖上浓浓的绿所吸引,一眼望去,山上的植被很特别,枝枝蔓蔓,缠缠绵绵,就在你所走的林间小道上,紫藤的枝叶也不时伸出来亲亲游客的脸。白石湾的绿,让人陶醉,令人流连……
白石湾的美,还在于它的水。雨过天晴,我们在导游小陈的带领下,开始领略白石湾潺潺的溪水。据说,白石湾的总游线达30公里,其中有一条总长达20公里的神秘谷,因其壮美溪瀑和原始茂密的森林,而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首选的野营探密之地。但我们走的并不是这条路,我们沿着溪流寻瀑而上,不仅陶醉于眼前的绿和身边欢快的溪水声,还有溪里常年累月冲刷而成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享受着白石湾特有的自在和休闲,禁不住让自己全身心地放松了一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渊明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已。
❻ 浦江的历史
浦江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古称丰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以境内浦阳江得名。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浦江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古称丰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以境内浦阳江得名。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1960年1月撤销浦江县建制并入义乌县。 1966年12月恢复浦江县。
文化名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浙江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柳贯〗 (1270~1342) 元代文学家。字道传。婺州浦江(今属金华浦江)人。曾任江山教谕。至正二年(1342)起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贯跟方风、吴恩齐、谢翱等学作古文、诗歌与方回、仇远、戴表元、龚开交游。 〖方凤〗(1241年—1322年)字韶卿,一字景山,自号岩南老人。浦江后郑村人。生于宋理宗淳佑元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年八十二岁。试太学举礼部均不第,后以特恩授容州文学。宋亡,遁归隐于仙华山同里义乌合吴渭,僻家塾敬事之疾革命。其子樗题其旌曰:容州以志不忘故国。凤尝为吴渭主月泉吟社,所刊月泉吟社持二卷,郎为凤所主选,所著有物异考、野服考及存雅堂遗弃五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吴渭〗 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人。南宋时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隐居不仕,退居无溪,发起成立“月泉吟社”,与文友饮酒赋诗相往来。著有《月泉吟社》一卷,详细记载了吟社成立的情况以及列出了所写的较为出色的诗。他的诗大都和平温厚,没有警拔超俗的语句。 〖吴莱〗(1297—1340)元代学者。字立夫,本名来凤,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生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卒于惠宗至元六年,年四十四岁,门人私谥“渊颖先生”。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延佑间举进士不第,隐居松山,深研经史,宋濂曾从其学。所作散文,于当时的社会危机有所触及,要求“德化”与“刑辟”并举,以维护元王朝统治。能诗,所著有《渊颖吴先生集》。 〖倪仁吉〗(1607—1685),女,明末清初人,字心蕙,自号凝香子,浙江浦江通化龙池上金生村(今兰溪倪大村)人。葵明(尚忠)女,从小聪慧贞静,博通经史诗文,兼工书画刺绣。17岁嫁义乌吴之艺为妻,20岁守寡。此后,一直在奉养婆婆、养育侄儿以及吟诗作画中消磨岁月。善书,工诗、画,凡景之足以娱人意者,无不入诸绘染,即无不形诸啸歌。诗多五言、七言绝句,风神意境,并自不凡。 〖洪汛涛〗(1928.4.9—2001.9.22)浙江浦江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神笔马良”之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钟道隆〗复读机创始人,在经历了近70年的风风雨雨后,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将军、教授、教育家、科学家这些令人尊敬的称谓和他近乎传奇的一生紧密联系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钟道隆先生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定毅力,更有“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何以解忧,唯有学习”是钟道隆先生信奉一生的座右铭,而他坚持学习、努力进取、发愤图强的传奇一生也是不断激励我们学习、进取和图强的优秀榜样。 〖吴山明〗 男,著名国画家,民进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导,为民进浙江省副主委,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九届、十届人大常委,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州美协主席,西泠画院院长,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 〖曹聚仁〗(1900—1972) 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浦江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 〖吴茀之〗(1900-1977)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首领人。初名士绥,改名溪(溪),以字行,号吴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称逸道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1900年4月26日出生。幼承家学,酷爱美术,读书之暇,常临蒋南沙、挥南田工笔范本。1915年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1919年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受吴昌硕大写意派的启发,改攻写意,深得奶庐神髓。毕业后,赴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执教美术, 1928年出版《弗之画稿》,刘海粟题,“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 〖张书旗〗(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旗,号南京晓庄、七炉居。浙江浦江礼张村人。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花鸟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又得高剑父与吕凤子亲授,形成色、粉与笔墨兼施的清新流丽画风而独标一格。作品有日本画的面貌;喜用高丽纸作画,力求色彩与水墨的融合。学院派杰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誉,善于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义画家”之称。常对客挥毫,一气呵成数帧。吕风子赞他“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技法卓绝,当代无与抗衡者。”徐悲鸿称其:“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谷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当时,与徐悲鸿、柳子谷有“金陵三杰”(金陵三画家)之称。 〖蒋兴俦〗 (1639—1695),字心越,初名兆隐,别号东皋、鹫峰野樵、越道人、心越子、越杜多等,浦江人。8岁时在苏州报恩寺出家为僧,十三岁起云游东南诸省,寻师访道。清康熙十年(1671)入杭州寿昌、皋亭诸寺参究禅法。当时与另一中国高僧独立性易齐名,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日本琴史》也称“中国琴学盛于日本,实师之功”。 〖方增先〗 现代画家,1931年生。浦江西塘下村(今属兰溪)人。擅国画。浙江美术学院。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留校后为研究生。现为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大学讲席教授。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孔乙己》等。《母亲》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和齐白石艺术基金奖。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画集》、《方增先画集》。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人物水墨写生教学笔记》等。
❼ 浙江浦江各个村庄和地名的由来
1、浙江浦江县的历史:
浦江县自东汉建县以来,已有多年的历史,先人用语言表示,用文字记载境内的自然村落,往往承载了一段历史,是祖先留传下来的一份特殊的文化遗产。这些地名中,有的与母亲河浦阳江有联系,如仙华街道的大许村,因地处浦阳江畔,古时常被大水冲淹,故名大水,而本地方言“水”读如“许”,村名遂演化成大许。如黄宅镇的下于市村,也因地处浦阳江畔,附近居民历来颇多兼事捕鱼,夜间乃兴起鱼市场,故曾称“夜鱼市”,后谐音转化为“下于市”。清《光绪浦江县志稿》“集市”条下即载有“下于市”。黄宅市兴起后,改集市自然解散。如黄宅镇的潮溪村,靠近浦阳江,据《嘉靖浦江志略》:该江古时直接入海。相传古时海潮溯江而上,直抵于此,因名潮溪。潮溪有上下两村,相距甚近,分上潮溪、下潮溪。潮溪古为浦阳江的重要水运竹筏埠头之一,自此而下,至钟村、古塘一带,盛产螃蟹,名“马蹄蟹”,为水产珍品。当地居民习惯于夜间捕捉,篝灯渔火,景色雅丽,“潮溪夜渔”因此得名,并被列为“浦阳十景”。明代邑人张应槐曾作诗:溪头谁听浙江潮,夜夜渔歌未寂寥;沙影月移鸥半觉,芦花风静浪全消;但凭白鬓堆箱湿,况有青蓑挟雨骄;知是得鱼持易酒,兴来莫惜隔波招。元代邑人吴莱也曾作诗:昨夜寒潮与此通,荒溪常趁百川东;行依桕树林头月,钓拂芦花屿畔风;插竹侵沙鱼扈短,篝灯映草蟹崎空;太公远矣吾将隐,赤鲤何书在腹中。如岩头镇的牛轭歪(KUO)村,其先祖广有田产,分炊时,命其诸子自行犁田,耕至何处,其范围内之土地即属于谁。一子耕至该地,人疲牛乏,犁沟弯曲如“牛轭”,故名牛轭歪(KUO)。
地名是一个社会时期的活化石,在村落地名中,也有一些丰富的人文沉淀和优美传说的地名,如郑宅镇的三雅村,座落于金芙蓉山下,据称因“山奇、水秀、村美”,景色秀丽,又有民谣“山雅水雅人也雅”,故称三雅村。清代文人王祖焯出自三雅村,自幼好学,自为手记,辩证极精。中进士,颇负文名,著有《三传测义》、《锦囊史录》、《读书日记》、《汲古楼吟草》等。如杭坪镇程家村,始祖自徽州迁此,以姓氏得名,村地处壶源江源头,距离县城浦阳镇15公里,村民自古以竹木为衣食之资,旧时每逢县城集市,村民必须三更半夜起床炊膳赶市,回来时天色已黑。故有谚语“程家五家村,三夜没有两夜酣(睡)”,成为昔日群众困苦生活的形象写照。如中余乡的芝都坞村,据《光绪浦江县志稿》称猪肚坞,传说该村所在地形如猪肚,故得名;也有传说该村建村前原是一处看山的山坞,先祖很穷,过年时买不起肉,只有一个猪肚过年,子孙遂名猪肚坞,以示不忘其祖,后雅称为芝都坞。
2、浦江地理位置及环境:
浦江现有自然村落1200多处,农村地名一般由2---4个字组成,最长的是5个字的地名,据《浦江县地名志》普查统计,全县农村地名中,五个字的地名有三处,一是原七里乡的新楼相公殿,新楼相公殿村系因兴建西水东调工程原楼相公殿村迁建而得名,二是原杭坪乡的乌浆口旧屋和乌浆口新屋。乌浆口旧屋村座落于乌浆山出口处,相传当镇溪流经村下镇龙殿旁之镇桥时,溪畔有大树将水染成乌黑,与田水相混,成为乌黑色浆水,故此得名。乌浆口新屋村以乌浆口旧屋村分居于此得名,解放初为乌浆乡人民政府驻地。
3、浦江各个村庄和地名的由来:
浦江各个村庄和地名的由来可谓五花八门,其中许多村落氏族是六朝、隋唐、五代及南宋等中原板荡时期,先后从北方南迁至此的。本县农村的地名,除记录姓氏的地名外,有描述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地名,也有以自然数字开头、方位开头(东、南、西、北、上、中、下、前、后、里、外)、面积开头(大、小、长)、颜色开头(红、白、黄)、自然地质开头(山、石、湖、沙)、动植物名称开头的地名。数字开头的农村地名,有的是为了方便记忆,有的是几个自然村、几个房头而得名的。如按照数字大小排列,数字开头的地名:一心,二房,三友、四村、五村、六联、七村,八村、九婆、十里亭,廿亩山、廿三篷,三十六,三十田,三百亩等等。如方位开头的地名:东庄、南湖塘、西坞口、上余、中何、下阳畈、前一、后盛、里仁、外黄宅、高塘等等。如按照颜色开头的地名:白石源口、红旗、黄裳弄、朱云等等。如自然地质开头的地名:山塘弄、塘岭头、天中寺、石渠口、田来、水阁、沙塍头、海塘、江桥、溪东、岭背、泥堆山、云宫、天仙塘、河山、湖山、日升、湾来、火龙塔、地畈等等。如动植物名称开头的地名:马鞍山、牛车头、狮岩、竹窠头、林村、花墙头、樟山头、麻车、桂花明堂、樟树下、松井城、槠树下、梧桐、乌珠山下、莲台塘、桐树口、老虎尖、海豹岭角等等。如面积大小开头的地名:大塘沿、长地、小四村、余间、少岭脚、小杨家等等。
❽ 江湖救急!各位高手们,我想知道上海的闵行区浦江镇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浦锦路和江栀路来源等!
http://ke..com/view/322573.htm#2
浦江镇抄的网络
江栀路(姜志) 来自人名
浦锦路查不到。。。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