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赣州的历史
1、秦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
2、两汉
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南壄始隶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益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雩都、南野三县仍属豫章郡。兴平元年(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3、三国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4、两晋隋唐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5、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
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6、两宋元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7、清史民国
清顺治十年(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8、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
(1)赣州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赣州的部分历史文化:
一、宋城博物馆
赣州城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至今仍保存数量众多,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因此,赣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称。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
赣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宋代,其辉煌得益于由长江、赣江、章江、浈江、珠江共同构成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宋朝时期的赣州,因水路发达、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
梅关古驿道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它建于公元716年,由唐代宰相张九龄奉命率工匠用两年时间扩展而成。驿道源起大余县城,翻越梅岭直到广东省南雄市,全长约40千米,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陆路中转枢纽。今天的梅关古驿道专指梅岭一段,约2.5千米,它历经千年沧桑,是国内罕见、江西省保留最完整的古驿道。
B. 赣州是全国十大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称城,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十大城市吗
全国十大文明城市:广州 上 海 深 圳 杭 州 成 都 南 京 重 庆 济 南北 京 沈 阳
国家历史名城:
1994年经国务院版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7个:赣州、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十大城市:上海 大连 北京权 广州 成都 青岛 杭州 桂林 珠海 厦门
赣州市荣获2009中国魅力城市称号
获“长江中游十大魅力城市”和“中小城市魅力200强”两殊荣“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千里赣江第一城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13个县、2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19年户籍人口为983.07万人。 [1-3]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 [4-5] 和1个综合保税区。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6-13]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6] [13-17]
2012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赣州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18-19] 2017年,赣州获批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C. 赣州习俗
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讲卫生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岁时节日的习俗
赣州市的居民,因受客家人习俗的影响,除了按汉族人普遍的习惯,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庆典、祭典 和宴饮、游览等活动之外,还特别注重立春、立夏、中元、重阳节
样几个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俗称“过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夜,长者通宵不眠,谓之“守岁”。到初一零点,家家鸣放鞭炮份揍新年,清晨起床,人人更新衣,晚辈拜尊长,尊长给小孩压岁钱。旧习,这天不串门、禁扫地,忌污言秽语,以图全年吉祥;有的全日吃素,以求全年老幼平安,解放后,不出门和禁扫地习俗渐除,市区居民串家走户,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各级领导亲临生产第一线走访坚持工作的人们。旧习初二始,走访亲友,登门拜年。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从初一开始每日鸣放鞭炮焰火,玩耍各式灯彩,什么龙灯、鲤鱼灯、车子灯、跑蚤灯、 抢泡龙、摆字灯,各色各样彩灯昼夜玩耍,直至元宵节。十五日元宵节更是热闹、各色灯彩、高跷、狮舞在各处街巷村镇翩翩起舞,爆竹轰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旧时玩龙灯,谓能驱邪降福、大吉大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灯队来时,无论机关商店都争相鸣爆迎接,高喊“龙来龙来,恭禧发财”、“龙灯到府上,四季保兴旺”、“龙灯转个身,今年赚万金”等,以示吉祥,然后主人请吃茶喝酒或赠送红包。农村花灯游村过屋,灯笼火把划破长空,更是热闹异常。
立春 这一天,当立春时刻到来时,那怕是在半夜,人们也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谓之“迎春”,接着便摆春酒,吃春卷,旧时还要耍春灯,以示庆贺。这一习俗自古不衰。它反映了赣州人对春的向往和挚爱。
清明 旧称“三月节”。宋元以清明出游为“踏青”,故又称“踏青节”。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猪、鸡、鱼)、米酒、香烛纸箔进行基祭。乡村还有插柳技劝“三月三草”于门前之习俗。解放后,每逢清明节,各机关、团体、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缅怀烈士功绩;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有沿袭古时踏青习俗,组织青少年去郊外游览者,渭之“春游”。
立夏 赣南的瑶族和畲族都将狗视为本民族的图腾崇拜物,相传立夏这天是狗的生日,家家都以米粉肉奉狗。赣州人受这一习惯的影响,沿袭下来,立夏这一夭,家家都要吃一顿米粉
肉和薤包子。
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前夕,赣州各处的农贸市场上都有艾草、枫树叶、石菖莆、一扫光等鲜草出售。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要用这些鲜草烹水洗澡,据说除了可以健身之外,还可以驱邪。旧时这一天,户户门插菖蒲、艾叶,儿童佩带香包和丝网鸡蛋,当午还在房前屋后洒雄黄粉,然后设筵席合家饮雄黄酒。赣州三面临江,每年端午节,章江、贡江都有龙舟大赛,是时沿河两岸,人们边吃粽子边为龙舟赛呐喊。一千多年来,从未间断。
中元节 赣州人称中元节为“七月半”又称鬼节。这一天家家都要为去世的亲人备些纸钱,有的人还置些纸做的日用品,傍晚时,家家杀一只鸭子,将鸭血溅在纸钱上,然后点燃香烛,将纸钱和冥物一同焚烧,谓之送给阴间的亲人享用。
重阳节 赣州人过重阳节时居然很少人去登高,但家家户户都要饱食口顿“薯包”,那用脚板薯擂成泥浆状,交加上面粉或米粉,油炸而成香薯包。近年来每到重阳节,都有大量薯包上市,许多人家已不再自己动手油炸,这一习俗一直彼沿袭下来
D. 赣州的古色 绿色 红色文化有哪些
赣州红、绿、古旅游文化之旅
一、突显赣州旅游特点:红绿古
(一)以红为冠:主题是——红星照耀,壮怀激烈,打造十张红色文化名片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将军之乡——赣南客籍将军134名,兴国将军县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沙洲红井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长征第一渡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八子参军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梅岭三章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会昌城外高峰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宁都反 “围剿”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信丰油山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寻乌调查
第一张红色文化名片:长岗调查
(二)以绿为裳:主题是——诗意山水,生态画境,打造十张绿色文化名片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东江之源、三百山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赣江之源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丫山风景名胜区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齐云山、阳岭风景区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上犹江风景区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翠微峰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小武当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章江之源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汉仙岩
第一张绿色文化名片:寒信峡
(三)以古为魂:主题是——千载人文,古韵悠悠,打造十张古色文化名片
一、客家摇篮——浓郁深厚的客家文化
1、赣南是客家摇篮;
2、客家人独特的语言、文化;
3、东方古罗马城堡——客家围楼的大观园。
二:宋城风采——蜚声中外的江南宋城
1、全国有名的砖城;
2、北宋开启、如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
3、古街巷、古码头、古浮桥、古塔、寿量寺、灶儿巷、七里镇等。
三、丝路重镇——赣州,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粤海丝路陆路部分)的重要节点
1、大庾岭的开凿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粤海丝路陆路部分)的勃兴;
2、“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3、海上丝绸之路给赣南带来的影响。
四、释道圣地——禅宗文化在赣南衍播光大
1、六祖惠能过化赣南;
2、八祖马祖在赣南创丛林;
3、道教第三十五福地宁都翠微峰(金精山)、道教名师刘渊然被封“高道”。
五、石窟奇观——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南独一无二的摩崖石刻的佛龛造像
1、通天岩的自然景观;
2、通天岩的摩崖石刻和佛龛造像;
3、历史文化名人与通天岩
六、堪天舆地——堪舆文化的祖地
1、堪舆鼻祖杨筠松;
2、堪舆圣地——三僚、寒信峡、杨仙岭;
3、堪舆文化的世代传承。
七、“知行合一”——一代圣人王阳明在赣南立德、立言、立功
1、周敦颐、程颢、程颐在赣南(南安)创始宋明理学,周敦颐在赣州写作《爱莲说》;
2、王阳明“致良知”形成与南赣;
3、王阳明南赣的思想和文化影响。
八、名士风流——历史文化名人留踪赣南
1、名人留迹——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苏东坡与八境台、辛弃疾与郁孤台、洪迈与建春门浮桥;
2、名人留文——朱熹、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周必大、岳飞、洪迈、海瑞、解缙、戚继光等历史文化名人在赣南留下大量诗文;
3、名人留声——客籍名人钟绍京、綦毋潜、卢光稠、曾几、魏禧、戴衢亨等的风采。
九、文艺奇葩——《牡丹亭》故事的发源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
1、汤显祖在赣南演绎《牡丹亭》;
2、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彩、信丰古陂席狮犁狮、于都客家古文、赣县东河戏等);
3、繁荣昌盛的美术和书法(《郁孤台法帖》等)。
十、主政赣南——蒋经国与赣南
1、蒋经国赣南六年;
2、“三禁”(禁烟、禁赌、禁嫖妓)和其他治绩;
3、《新赣南家训》。
E. 赣州客家文化具体历史发展,各朝代的表现形式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有如分布在章贡区、龙南、安远、信丰等县的围屋千余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乃是罕见的;有如保留3600多米宋城墙和众多的宋代古迹遗存而被称为‘宋城博物馆’的赣州城区;有如在广大城乡保存完好而众多的姓氏家谱、族谱,为研究客家提供了依据;有如上犹九狮拜象、兴国山歌等百余种民间艺术;有如备受海内外客家人喜爱的赣南客家采茶戏;还有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赣州风水文化在国内外影响甚广,自古江南交口称誉的三大术数列为首位的就是赣州风水。
江西上犹,是客家人聚居繁衍和客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传统的客家文化项目濒临失传。为此,上犹县动员各级组织和社会力量,拯救客家文化遗产,挖掘客家文化资源。“九狮拜象”是上犹独具特色的大型灯彩,上犹县投入巨资,组织民间艺人重新开发、拯救了这一客家文化遗产。
江西兴国县梅窖镇的山水之中,镶嵌着一座神奇而美丽的村庄——三僚。它被人们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近几年,一批批省内外游人,以及海外的客家人,甚至包括一些新闻媒体皆纷至沓来,寻找先人的踪迹和山水的奥秘。
这个拥有四千余人口的大村庄,大部分为曾、廖两个姓氏。地处僻壤的三僚是因为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出名的。杨筠松因救世济贫而被世人称之为救贫仙人,他曾在朝廷掌管灵台地理之事,拜为金紫光禄大夫。唐朝乾符六年,黄巢起义,直捣长安,震惊朝野。杨筠松携带宫廷风水秘笈,从京城逃出,南下辗转至三僚定居。擅长堪舆、天文地理之术的杨筠松发现三僚村的地形构造竟像一个堪舆用的罗盘,盆地中一座石头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罗盘中的指针。于是,漂泊中的杨筠松带着他的两个弟子曾文 、廖王禹就在此地搭建了三个茅棚定居下来,三僚也因此得名。从此,杨筠松就在这里授徒著书,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竭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内外。
曾、廖两姓子孙也操风水之术世代传承。至明代,曾文 的后裔曾从政,廖王禹的后裔廖均卿同时为明成祖朱棣勘测皇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举世瞩目的北京十三陵,就是他们两人堪测营建的。曾从政还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祈年殿勘址。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柩还乡荣葬。至明嘉靖年间,这里又出了廖文政、廖绍定两位有名的风水术士。
围屋,是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它集家、祠、堡于一体,住在围内的居民,都是某一个共同祖先的后裔。围屋内的人相见。互以宗亲长幼相称。因此,围屋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血缘性”。维持这种血脉关系的纽带,便是每年定时进行敬宗祭祖活动,故围屋内必设有“祖堂”这一公共建筑。围内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诸如交通、卫生、排水、纠纷等。他们平时各为家政,祭祖行礼时,便是一个大家庭,遇到外敌入侵,则整个围民又是一个统一的战斗集体。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民国初年以后,便基本上不建了。现存最早的两座围屋是:龙南杨村乌石村的盘石围(建于明末)和杨村的燕翼围(建于清顺治五年1658年)。从大量围屋年代考察的比较看,一般年代越晚,围攻屋的防御设施越完善,形制也趋统一。现常见的那种四角构筑炮楼的方围屋,便是清代中期时开始流行的。
F. 赣州一中内历史文化遗产的来历
赣州一中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一一说来
1.廉泉、夜话亭
廉泉在地回方志上记载为雷电所劈开答成泉,因当时的太守廉,故名廉泉。
夜话亭则是在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惠州。路过赣州时,苏东坡拜访了当时著名的隐士阳孝本,两人很是投机,一同遍访当地名胜,在廉泉水边通宵长谈。后人怀念先贤,立了一块高2米多的石碑,上刻“苏阳二公夜话图”,并建夜话亭
2.光孝寺
光孝寺为邱崇所建,邱崇唐高宗时受谪于虔州之武官,任职虔州指挥使。光孝寺一直为寺庙,曾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内共产党员会议在此举行,光孝寺也曾是致用中学堂的一部分。
3.阳明院
是赣州一中的最为古老的教学楼了,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致用中学堂,建筑为民国晚期
4.三潮井
最近才划入赣一中的文物,赣州古井之一,每天早中晚会上涨三次,故名,可惜因为防空洞的原因断流
G. 潮州和赣州哪个城市历史久
从建制县、州时间起算,潮州城市历史都要久。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划入福建。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赣州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壄县,隶属九江郡。这是赣州境内建立政权之始。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雩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雩都县为新增设县。——此时有了赣县。
589年(隋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
H. 赣州为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
1.赣州市内的章贡区来为赣源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章贡区集中了众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旧居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2.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州的瑞金市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市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全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瑞金观光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赣南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的。
I.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读后感
1.你先来写赣州的辛弃疾,曾经在赣自州做官,作了一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为一个赣州人的骄傲;
2.你再写苏东坡也曾在这里做官,王阳明也是;
3.千年古城,虔诚~我们的城墙,还有赣州的福寿沟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4.而且赣州也是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啊,城市建设现在已经比较好了。
OK。。。大概的提纲
J. 写江西赣州的传统文化作文
江西是文化大省,在古代,江西文化发达.从全国看,江西是文化大省.说江西是文化大省,这是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发源地的缘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遭受战乱和帝国主义侵略,江西文化受到破坏,损失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下,还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从总体上看,分如下十二个方面作简略的介绍:
读书成风
江西古代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不读书,就不能传承历史文化.这种读书的传统起于何时呢?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他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他的品德才学都好,但貌不扬,孔子不喜欢,于是离开孔子,“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孔子知道后,作了自我批评,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来,江西人建友教书院纪念他,他的坟墓在南昌二中校园内,文革时被毁(据《史记正义》说子羽墓在山东邹城县,待考).至今,南昌二中仍然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江西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名人是陶潜,即陶渊明,他的品德操行才学都非常好,鲁迅称誉他是“伟大的作家”.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读书马虎.他的意思是指汉代经学家们大搞训诂学,作繁琐的考证,浪费大量精力时间,没有必要,提出批评.他如果不“好读书”,不认真读书,怎么能够写出那么多好诗好文来呢!一篇《桃花源记》没有人能超过,包括苏轼这样的大家,模仿的文章,都达不到他的意境.而全国仿制的世外桃源胜境,竟有14处之多,还有人在继续仿制.至于学习、模仿他的诗,那就更多了.陶潜读书,有优良的家庭传统.他的高祖母湛氏,新干人,陶侃的母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母亲之一.陶侃父亲早逝,她教育陶侃成才,“停杼教子”、“削发留宾”、“土碗送子”、“归还干鱼”等,都是感人的故事.陶侃、陶潜都有珍惜寸阴的精神和传统.陶侃常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潜在一道《杂诗》中也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欧阳修的母亲,也是中国四大母亲之一,欧阳修父亲早逝,欧母“画荻教子”,成为千古佳话.清代诗人、剧作家蒋士铨的母亲,“鸣机夜课”,也是教子成龙的贤母.宋代时,饶州人读书,蔚然成风,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记载: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明代时,在吉州,“序塾相望,弦诵相闻”,“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母亲督促儿子勤奋读书的风气,一直世代相传.至今高考成绩,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国前茅,继承了二千多年读书成风的优良传统.
科举成名
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安置官吏.科举制规定:读书数年的生员,在县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在州(郡)、随后为在省一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在京城由礼部主持考试及格者为进士,其中由皇帝亲试,确定为进士中的前三名者,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进士考试,原则上三年一轮,所以民俗有“状元三年一个”的说法.考中进士者,一般可获得知县的职务,也即有七品官衔.通过文化考试,出任封建社会的官职,比由官员乡绅推荐出任官职,显然是一种进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改由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度.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进士最多的县是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名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作家成派
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略少于浙江.在众多的作家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的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派的同光体等.这些文学方面的派别,各有优劣长短,但在历史上影响很大,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学者成林
首先是哲学家多,在《哲学大辞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时期哲学家50人,占全国同期哲学家的16%以上.理学是儒家哲学的新发展.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教育家,原为湖南道县人.他长期在江西从政为官,后隐居庐山北麓莲花峰下,创濂溪书院讲学,他自认为是江西九江人.理学两大派的开创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宋、元、明三代,追随他们的学者很多,形成理学的强大阵营.其次是史学家多,在《二十四史》中,江西人欧阳修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揭斯、欧阳玄主修《宋史》、《辽史》、《金史》,江西人共主修五史.大型史学著作《三通》,即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江西乐平人马端临的《文南通考》,《三通》的三位作者,江西占了一位.还有好几位作者有重要的史学著述.宋、元、明有三部大类书《册府元龟》、《经世大典》、《永乐大典》,主编王钦若、欧阳玄、解缙都是大学者,都是江西人.再次是文学家多,前面已有介绍,这里补充一句的是,唐宋八大散文家江西有三家,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文、史、哲是古代的三大学科.在其他学科也都有许多杰出人才,如自然科学家奉新人宋应星,天文学家婺源人齐彦槐,地理学家崇仁人乐史、吉水人罗洪先,农学家泰和人曾安止,医学家乐安人董起潜、安福人王以斌、南昌人喻昌、新干人洪金鼎,建筑学家永修人雷发达,书画家进贤人董源、徐熙、南昌人朱耷,音乐家永新人许禾子,风水学家宁都人曾文口、廖、廖均卿,空想社会主义学家永丰人何心隐(原名罗汝元)等等,在全国都是各学科的第一流人物,甚至是开创性的人物.
仕宦成群
在隋唐以前做官,要靠推荐.被推荐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须要有相当的地位、身世和声誉.江西那时世家大族少,做高官显宦的也就少.如东晋陶侃出身贫民,做到大司马兼八州刺史,是靠个人奋斗,是乱世出英雄.隋唐以后,科举代替推荐,由科举选拔人才,江西士人奋发,在朝中和地方上做官的渐次增多.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的28位,任副宰相的62位.任尚书、巡抚、翰林、御史的数以百计,在《二十四史》上列传的有500余人.上述人物中,当然也有不足称道者,如严嵩等人,既贪污,又做了许多坏事,但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奉公守法、清廉勤政,许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所贡献,不少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如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这些杰出人物.先贤、先哲、先烈们留下的文化遗存,虽经历次浩劫,仍然保存了大量著述、文物、建筑和遗迹,供后人学习和凭吊.
著述成山
江西是文献之邦.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宿贤,或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有古籍1万余部,有许多著名的文集、专集、全集传世.据《四库全书》记载,吉安、丰城、泰和、安福、临川等县,均有文集一二千部之多.有许多全国第一流的作品.至今中学、大学语文课本,所选江西人的优秀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
志士成山
江西有一大批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汉晋以来,即拥有众多的慷慨节义之士.宜春的陈重、鄱阳的雷义、南昌的徐稚,是其中的著名者.唐宋以后,节义之士更多.高尚的士风,必然影响民风、官风.各州县方志,普遍反映“民风强悍”,影响所及,历代农民暴动此起彼伏,绵延不断.近现代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和红军革命战争的人士也特别多,以致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有近25万人.
佛道成宗
江西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形成宠大的宗教派别.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正一派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晋代的许逊,在道教中形成万寿宫系统,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许逊实际上是位治水专家,受到江西老百姓爱戴,各处建万寿宫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有江西人到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存在,尤其明清时期,随着江西商人的脚迹,万寿宫遍布全国,它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道教主张修今生,希望长生不老;佛教主张修来世,希望转生西方极乐世界.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他放弃繁琐的念经礼佛,提出“口念弥陀,心注西方,坐禅修定,息心忘知”十六字真言,代替念经礼佛,用简单方法修行,从而使佛教普及化、大众化,使佛教由上层人士传入普通平民.至今,国内及日本、韩国仍有众多净土宗信徒.中国佛教最大的派别是禅宗,他们使佛教普及化、群众化的步子走得比净土宗更远,他们既放弃念经礼佛,也不要坐禅修行,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在江西获得很大发展.禅宗尊印僧达摩为第一代祖师,其驻锡地为河南嵩山少林寺,至唐代武则天时,第六代分为渐悟派的北方神秀和顿悟派的南方慧能.江西安福人行思和尚,到广东韶州曹溪南华寺,拜六祖慧能为师,成为他的大弟子,被称为七祖.行思回到吉安青原山静居寺传法,后分为三宗,他五传至宜丰洞山良价,六传至宜黄曹山本寂,称为曹洞宗;七传至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文偃,称云门宗;九传至金陵清凉院法眼大禅师文益,称法眼宗.另有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本为四川什邡人,师从六祖慧能另一位大弟子南岳衡山怀让,得法后,至江西传法,庐山马祖洞、靖安宝丰寺、鹰潭马祖岩、赣州马祖岩等,都是他传法修行的场所,他创立的门派称为洪州宗,其后分为沩仰、临济二宗.禅门五宗(曹洞、云门、法眼、仰、临济)广为传播,为中国佛教主流.云门、法眼二宗,至南宋时逐渐衰落,但却传入日本、朝鲜.时至今日,中国和东亚的佛教徒,仍多出自禅门五宗之下.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受到国家保护,多年前即对外开放.近年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宜春仰山,靖安宝峰寺等,多有外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徒前来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