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发布时间:2021-02-15 11:23:33

1. 如何看待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一般原理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的一对哲学范畴。

(一)范畴定义

1、必然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不可避免的趋势。

2、偶然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多种可能、难以确定的趋势。

(二)辩证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对立(区别)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确定趋势,处于支配地位;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非确定趋势,处于从属地位。

2、统一(联系)

第一,相互依存。

①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偶然性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第二,相互转化。

①在历史演变中,偶然性的事物变为必然性的事物,必然性的事物变为偶然性的事物。

例如,商品交换,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偶然的。后来转化为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

②在不同关系上,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上具有必然性,在另一关系上具有偶然性。

二、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范畴定义

1、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不可避免的趋势。

2、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可能、难以确定的趋势。

(二)辩证关系

1、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的。一个偶然的情节使会议局面急转直下,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

英雄变时势的历史偶然性是蕴含着历史必然性的。即使没有毛泽东的机智反击、遵义会议未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中国革命在更艰难的历程中也必然会产生另外的伟大人物。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扩展阅读:

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的方面来反映事物间不同类型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必然性是指现实中由本质因素决定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和唯一可能的趋势;偶然性是指现实中由非本质的、互相交错的因素决定的以多种可能状态存在的联系。

客观世界的一切过程都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在影响事物运动变化的诸因素中,有本质的原因和非本质原因的区别。本质的、根本性的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过程有确定的、稳定的方向,决定着该事物在给定条件下只能以唯一的方式存在并以唯一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即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但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又有非本质的、次要的原因复杂交错的作用,因而使总体上确定不移的过程在具体环节上又表现出非确定的、不稳固的特点,即现象事件的偶然性。特定的偶然性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出现,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出现。

正确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对于科学研究和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必然性是规律性的主要特征,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把握规律性。在科学活动中不能抛开偶然性去追究必然性,也不能只停留于考察个别对象的偶然细节。

科学探索的任务是要透过大量的偶然性揭示其中的必然性,使认识运动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经验到理论的过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经常会碰到人们未曾料到的偶然机遇,认真分析机遇现象,可以从中取得新的知识。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自觉利用,在革命实践中只有正确地认识必然性才会有行动上的自由。偶然性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要善于抓住有利的偶然事变,使它成为促进事物发展的契机。对于可能出现的有害的偶然变故,要防患于未然,当它出现时要尽量限制其作用的范围。

2. 历史发展是必然还是偶然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必然被帝国制度取代;专制的帝国制版度通行两千多年后权,最终又被共和制取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溥仪,都无法恢复帝国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时至今日,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再做恢复帝国制度的春梦了.如果今天谁还想做帝国梦,注定会成为又一个历史的笑柄.
但是,历史的发展又充满了偶然性.忽视必然性,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忽略偶然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曲折.二者都不可取.
历史的偶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二是历史记录的偶然性.
读史札记12: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忽视必然性,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大势 忽视偶然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曲折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必然被帝国制度取代;专制的帝国制度通行两千多年后,最终又被共和制取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溥仪,都无法恢复帝国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时至今日,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再做恢复帝国制度的春梦了.如果今天谁还想做帝国梦,注定会成为又一个历史的笑柄.

3. 什么是历史的必然性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就提出了“历史必然性”这样一个概念,而且在分析社会发展时,它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旧制度的灭亡及其被新制度的替代也是历史的必然,等等。显而易见,“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提出的、用于解释社会发展直接决定因素的概念。正因如此,对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便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分析问题的,所以,在进行后面的分析之前,就必须首先搞清“历史必然性”的精细含义,界定其边界条件。

应当明确,我们分析的是能动的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人化自然世界。自然界的规律是纯粹客观必然的,它是自然万物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化自然世界就因人之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其中而不同于自然界,因而,虽然其规律仍然是建筑于自然规律之上、也具有客观性,但已经表现出与自然规律所不同的形式;人类社会则更不同于自然界,它是直接由人类及其能动实践构成的,是直接处理人类(行为和思想)之间、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正是因为三者内涵的这种不同,其规律的性质也就各不相同。

自然规律有着明显的客观性和严格性:人们只能认识或利用它却不能改变它,它与自然现象或人化自然现象也基本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自由落体在真空中必然下落,而且其加速度必然为9.8米/秒2,这根本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化自然世界就有人之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其中,因而,其规律虽不能脱离自然客观规律,但其表现形态与自然现象就有很大不同。如:人造的飞机就可向上飞行,因为它是人之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自然界的产物(当然,这种现象也是直接建筑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之上的)。相对地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社会三种矛盾、主要是第一矛盾的演化过程决定的,它直接建筑在人类的能动实践和人类的自我意识之上,不能脱离人类的实践和意识而独立发展。因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可能离开对人类实践和人类思想意识的研究。由此可见,社会的能动性就必然地决定了社会规律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而且,其严格性也远不如自然规律。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社会发展规律并非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它与社会现象也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此,逻辑上必然地就可以得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精确地、超越历史地涵盖全部人类社会的所有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愈是远离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想领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所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7页)。就连马克思本人也否认他所揭示的理论和规律是“超历史的”,甚至是对他几乎穷毕生研究而得出的有关资本主义发展运动的规律也是如此,他明确提出,“这一运动(指《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关规律----引者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见《马恩全集》第19卷,第269页)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就可以发现,与社会发展规律之不同程度的客观性和严格性相对应,历史进程中有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作用机制。

一种是决定性机制,我们称之为决定律。凡是那种在正常历史条件下必然发生的历史现象,都由决定律所制约,这是社会深层发展规律,普遍地(而非精确地)适用于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历史发展的主线,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主要节点。

另一种是因果性机制,我们称之为因果律。凡是那种由某些特定历史条件决定而必然发生的历史现象,都由因果律制约。尽管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由其必然性成分,但它所反映出的演进历程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并不适用于其他历史条件。也即,它所体现的顶多是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因果关系,不可能上升为必然性规律。对受这种作用机制制约的历史现象,我们可以在事后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却难以事先对其发展进行预测。

两种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因果律涵盖决定律,决定律只是因果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凡是符合决定律的历史现象,也必然符合因果律,而符合因果律的历史现象,却不一定符合决定律;因果律可以较为精细地描述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而决定律则只能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演进节点做出宏观上的把握。

据此我们可以说:历史现象虽然变化纷繁,似乎杂乱无章,但若揭开复杂的历史表象就可发现,所有的历史现象都受上述两种机制的制约;认为历史发展全然无规律或全部符合决定律都是不全面的,只能说它们都受制于决定律或因果律这两种作用机制。

现在来看历史必然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3页),这大概是对历史必然性的经典描述。我们来分析这段话:首先,这每一“阶段”是只包括社会发展的某些关节点,还是包括了全部历史“现象”?其次,这里的“必然”的意义是只符合因果律(即“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呢,还是也符合决定律(即可以按照某种普遍定律必然发生)呢?根据对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可以产生四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全部历史现象都符合决定律,二是认为只有历史发展的某些关节点(即阶段)才符合决定律,三是认为全部历史现象都只能用因果律来解释,四是认为只有历史发展的某些关节点符合因果律。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首先,第一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其实就等同于认为所有历史现象全部符合决定性规律(决定律),而迄今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出的决定律(其基本精神即是人所周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显然只能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轮廓,其主要任务并不在于解释更为具体的特定社会历史现象;第四种认识的理论认定面太窄,几乎等同于认为历史发展全部无规律(无决定律,只有部分因果律);第二种认识对历史关节点给出了精确解释,但对历史过程中的具体历史现象却没有给出应有的解释;第三种认识对所有历史现象的发生都给出了解释(符合因果律),但对关节点却没有给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理论说明。基于这种分析、结合对历史唯物主义者上述经典论述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历史必然性的真正含义应当是上述第二、第三种认识的综合,即,历史必然性断定:全部历史现象都符合因果律,而且,部分历史现象、至少是某些历史关节点(阶段)还符合决定律。

所以,从实际意义和内容上讲,历史必然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部分历史现象符合决定律,我们称之为历史必然定律;二是指全部历史现象符合因果律,我们称之为历史必然因果。

有了上述界定,我们接下来就必须分析: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历史必然性?那种“时代和条件”到底有什么内涵?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就必须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本部分,我们先探讨第一方面问题。第二个问题留待后面研究。

我们知道,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因之,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个人的行为实践构成的;因之,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由这无数个个人的实践和思想意识(即其主观能动性)在时间跨度内的累积形成的,是由在历史上活动的每个人在各方向上的力量所构成的那“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形成的一个总结果。表面看来,社会现象往往并不反映个人意志,而且还经常违背和强制地统治着这些意志,以致于对个人来讲,他往往感到社会力量是一种逼迫着他的异己的东西。其实,由于在一个“没有组织的社会”中,各个人的行动、意志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冲突和不协调,而社会发展却是这种现实的综合。因此,尽管社会发展不可能完全体现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意志和行为,但没有各单个力便没有各“力的平行四边形”,因而就更不会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就不会有社会行为,就不会有社会发展。因此,社会历史正是众多社会成员在各方向作用力的迭加;社会成员结成的整体就是社会行为的发出者,就是历史必然性是主体。恩格斯指出:“……各个人的意志……虽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8~479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也即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恰恰就是社会成员各方向行为的综合作用,是成员意志、因而是成员精神素质外爆为其实践的结果。只不过,由于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所具能力的不同及行为方向的不同,他们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也有所不同罢了。

进一步来分析,由成员精神素质所决定的人之意志虽然决定了其实践并进而影响到历史必然性,但它也不具有本原意义,它还是要受制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纵向长河中分析,这一社会历史条件就是社会物质条件。然而,每一个人生历程、每一个社会时期、乃至每一个社会形态历程尽管都跨越一定的时间周期,但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看,都只能算作一个历史剖面。从方法论上讲,我们分析历史问题当然要站在这种宏观的和历史的角度;但要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仅有这种角度、这种方法论以及由此得出的那些观点,就欠精细了。所以,要细致地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就必须同时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那种分析角度和正确的方法论,一是对历史剖面的精细分析。

如果我们再用历史剖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就可以看到,那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实际上应当包括三个方面,我们称之为“剖面因素”:社会物质条件、社会结构条件(包括社会组织结构条件、社会运行规则条件和成员精神素质条件)和国际环境交流。这三个剖面因素既决定了成员意志(因而决定了其实践)的性质和水平,又决定了它所作用的环境和场合。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此处的论述绝不同于多元论。在上述决定人类意志、行为的三个剖面因素中,后两者不过是早期社会物质条件在人类社会及思想领域中的现实折射而已。也即:前期人类社会发展中,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精神思想和社会机制条件作为一种不可能一时消亡的遗产,与后期的社会物质条件一起决定人之意志和行为。若追根溯源,社会结构因素和国际环境交流还是受制于社会物质因素的,因此,社会生产力仍然在本原意义上决定着历史必然性。

那么,社会生产力在本原意义上决定着历史必然性是否就排除了我们此处论述的意义了呢?其实不然。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成员精神素质有着明显的相对独立性,而社会机制因素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员精神素质直接决定的。我们在这里所分析的不是历史哲学,而是社会发展中的具体理论问题,主要是对社会历史的剖面(横断面)进行精细分析,因此,单纯一个社会生产力因素便因只有哲学上的意义而显得有些过于笼统了。恩格斯也曾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的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7页)。

总之我们可以说,对个人来讲,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异己的;然而对社会成员整体来讲,历史却是他们的意志在一定社会物质条件下和一定社会机制框架内的作用产物,人民的意志是次本原意义上的历史创造者。

合上述分析我们得出:

1)历史必然性指出,社会在某一历史条件下发展到某种状态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性却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断定部分历史现象、至少是某些历史关节点符合决定律,它属于历史必然定律;二断定全部历史现象都符合因果律,它属于历史必然因果。

2)就内容来讲,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人之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表现,是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员精神素质作用于社会基础条件而外爆为其实践的产物。

3)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类自己的意志和实践等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决定人之意志和实践的终极因素只有一个----社会物质条件,而剖面因素却有三个----社会物质条件、社会结构条件和国际环境交流。

4)对历史必然性的分析应以分析特定时期人之主观能动性及决定和制约它们的三个剖面因素作为基本出发点。

由此也可以看出,造就一个具有高度精神素质的民族对社会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4. 怎样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人们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复展是螺制旋向上的,新的更加优越的制度和社会形态代替老旧的制度,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人类的文明程度在进步,所以必然促使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整体上一定是向着更加优越的方向发展。

也许过程中会有些反复,但整体向上的趋势不变,人类在其中只是起执行的作用,人类不是创造历史,只是按照规律实现历史.

5. 历史必然性是什么意思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就提出了“历史必然性”这样一个概念,而且在分析社会发展时,它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旧制度的灭亡及其被新制度的替代也是历史的必然,等等.显而易见,“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提出的、用于解释社会发展直接决定因素的概念.正因如此,对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便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分析问题的,所以,在进行后面的分析之前,就必须首先搞清“历史必然性”的精细含义,界定其边界条件.
应当明确,我们分析的是能动的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人化自然世界.自然界的规律是纯粹客观必然的,它是自然万物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化自然世界就因人之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其中而不同于自然界,因而,虽然其规律仍然是建筑于自然规律之上、也具有客观性,但已经表现出与自然规律所不同的形式;人类社会则更不同于自然界,它是直接由人类及其能动实践构成的,是直接处理人类(行为和思想)之间、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正是因为三者内涵的这种不同,其规律的性质也就各不相同.
自然规律有着明显的客观性和严格性:人们只能认识或利用它却不能改变它,它与自然现象或人化自然现象也基本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自由落体在真空中必然下落,而且其加速度必然为9.8米/秒2,这根本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化自然世界就有人之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其中,因而,其规律虽不能脱离自然客观规律,但其表现形态与自然现象就有很大不同.如:人造的飞机就可向上飞行,因为它是人之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自然界的产物(当然,这种现象也是直接建筑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之上的).相对地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社会三种矛盾、主要是第一矛盾的演化过程决定的,它直接建筑在人类的能动实践和人类的自我意识之上,不能脱离人类的实践和意识而独立发展.因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可能离开对人类实践和人类思想意识的研究.由此可见,社会的能动性就必然地决定了社会规律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而且,其严格性也远不如自然规律.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社会发展规律并非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它与社会现象也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此,逻辑上必然地就可以得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精确地、超越历史地涵盖全部人类社会的所有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愈是远离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想领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所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7页).就连马克思本人也否认他所揭示的理论和规律是“超历史的”,甚至是对他几乎穷毕生研究而得出的有关资本主义发展运动的规律也是如此,他明确提出,“这一运动(指《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关规律----引者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见《马恩全集》第19卷,第269页)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就可以发现,与社会发展规律之不同程度的客观性和严格性相对应,历史进程中有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作用机制.
一种是决定性机制,我们称之为决定律.凡是那种在正常历史条件下必然发生的历史现象,都由决定律所制约,这是社会深层发展规律,普遍地(而非精确地)适用于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历史发展的主线,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主要节点.
另一种是因果性机制,我们称之为因果律.凡是那种由某些特定历史条件决定而必然发生的历史现象,都由因果律制约.尽管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由其必然性成分,但它所反映出的演进历程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并不适用于其他历史条件.也即,它所体现的顶多是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因果关系,不可能上升为必然性规律.对受这种作用机制制约的历史现象,我们可以在事后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却难以事先对其发展进行预测.
两种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因果律涵盖决定律,决定律只是因果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凡是符合决定律的历史现象,也必然符合因果律,而符合因果律的历史现象,却不一定符合决定律;因果律可以较为精细地描述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而决定律则只能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演进节点做出宏观上的把握.
据此我们可以说:历史现象虽然变化纷繁,似乎杂乱无章,但若揭开复杂的历史表象就可发现,所有的历史现象都受上述两种机制的制约;认为历史发展全然无规律或全部符合决定律都是不全面的,只能说它们都受制于决定律或因果律这两种作用机制.
现在来看历史必然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3页),这大概是对历史必然性的经典描述.我们来分析这段话:首先,这每一“阶段”是只包括社会发展的某些关节点,还是包括了全部历史“现象”?其次,这里的“必然”的意义是只符合因果律(即“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呢,还是也符合决定律(即可以按照某种普遍定律必然发生)呢?根据对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可以产生四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全部历史现象都符合决定律,二是认为只有历史发展的某些关节点(即阶段)才符合决定律,三是认为全部历史现象都只能用因果律来解释,四是认为只有历史发展的某些关节点符合因果律.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首先,第一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其实就等同于认为所有历史现象全部符合决定性规律(决定律),而迄今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出的决定律(其基本精神即是人所周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显然只能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轮廓,其主要任务并不在于解释更为具体的特定社会历史现象;第四种认识的理论认定面太窄,几乎等同于认为历史发展全部无规律(无决定律,只有部分因果律);第二种认识对历史关节点给出了精确解释,但对历史过程中的具体历史现象却没有给出应有的解释;第三种认识对所有历史现象的发生都给出了解释(符合因果律),但对关节点却没有给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理论说明.基于这种分析、结合对历史唯物主义者上述经典论述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历史必然性的真正含义应当是上述第二、第三种认识的综合,即,历史必然性断定:全部历史现象都符合因果律,而且,部分历史现象、至少是某些历史关节点(阶段)还符合决定律.
所以,从实际意义和内容上讲,历史必然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部分历史现象符合决定律,我们称之为历史必然定律;二是指全部历史现象符合因果律,我们称之为历史必然因果.
有了上述界定,我们接下来就必须分析: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历史必然性?那种“时代和条件”到底有什么内涵?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就必须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本部分,我们先探讨第一方面问题.第二个问题留待后面研究.
我们知道,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因之,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个人的行为实践构成的;因之,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由这无数个个人的实践和思想意识(即其主观能动性)在时间跨度内的累积形成的,是由在历史上活动的每个人在各方向上的力量所构成的那“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形成的一个总结果.表面看来,社会现象往往并不反映个人意志,而且还经常违背和强制地统治着这些意志,以致于对个人来讲,他往往感到社会力量是一种逼迫着他的异己的东西.其实,由于在一个“没有组织的社会”中,各个人的行动、意志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冲突和不协调,而社会发展却是这种现实的综合.因此,尽管社会发展不可能完全体现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意志和行为,但没有各单个力便没有各“力的平行四边形”,因而就更不会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就不会有社会行为,就不会有社会发展.因此,社会历史正是众多社会成员在各方向作用力的迭加;社会成员结成的整体就是社会行为的发出者,就是历史必然性是主体.恩格斯指出:“……各个人的意志……虽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8~479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也即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恰恰就是社会成员各方向行为的综合作用,是成员意志、因而是成员精神素质外爆为其实践的结果.只不过,由于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所具能力的不同及行为方向的不同,他们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也有所不同罢了.
进一步来分析,由成员精神素质所决定的人之意志虽然决定了其实践并进而影响到历史必然性,但它也不具有本原意义,它还是要受制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纵向长河中分析,这一社会历史条件就是社会物质条件.然而,每一个人生历程、每一个社会时期、乃至每一个社会形态历程尽管都跨越一定的时间周期,但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看,都只能算作一个历史剖面.从方法论上讲,我们分析历史问题当然要站在这种宏观的和历史的角度;但要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仅有这种角度、这种方法论以及由此得出的那些观点,就欠精细了.所以,要细致地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就必须同时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那种分析角度和正确的方法论,一是对历史剖面的精细分析.
如果我们再用历史剖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就可以看到,那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实际上应当包括三个方面,我们称之为“剖面因素”:社会物质条件、社会结构条件(包括社会组织结构条件、社会运行规则条件和成员精神素质条件)和国际环境交流.这三个剖面因素既决定了成员意志(因而决定了其实践)的性质和水平,又决定了它所作用的环境和场合.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此处的论述绝不同于多元论.在上述决定人类意志、行为的三个剖面因素中,后两者不过是早期社会物质条件在人类社会及思想领域中的现实折射而已.也即:前期人类社会发展中,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精神思想和社会机制条件作为一种不可能一时消亡的遗产,与后期的社会物质条件一起决定人之意志和行为.若追根溯源,社会结构因素和国际环境交流还是受制于社会物质因素的,因此,社会生产力仍然在本原意义上决定着历史必然性.
那么,社会生产力在本原意义上决定着历史必然性是否就排除了我们此处论述的意义了呢?其实不然.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成员精神素质有着明显的相对独立性,而社会机制因素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员精神素质直接决定的.我们在这里所分析的不是历史哲学,而是社会发展中的具体理论问题,主要是对社会历史的剖面(横断面)进行精细分析,因此,单纯一个社会生产力因素便因只有哲学上的意义而显得有些过于笼统了.恩格斯也曾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的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7页).
总之我们可以说,对个人来讲,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异己的;然而对社会成员整体来讲,历史却是他们的意志在一定社会物质条件下和一定社会机制框架内的作用产物,人民的意志是次本原意义上的历史创造者.
合上述分析我们得出:
1)历史必然性指出,社会在某一历史条件下发展到某种状态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性却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断定部分历史现象、至少是某些历史关节点符合决定律,它属于历史必然定律;二断定全部历史现象都符合因果律,它属于历史必然因果.
2)就内容来讲,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人之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表现,是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员精神素质作用于社会基础条件而外爆为其实践的产物.
3)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类自己的意志和实践等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决定人之意志和实践的终极因素只有一个----社会物质条件,而剖面因素却有三个----社会物质条件、社会结构条件和国际环境交流.
4)对历史必然性的分析应以分析特定时期人之主观能动性及决定和制约它们的三个剖面因素作为基本出发点.
由此也可以看出,造就一个具有高度精神素质的民族对社会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6.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

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科学,发达,先进,文明代替愚昧,落后,总是由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旧的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必然的,不是以某些人的思想意识而转移的。

7.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论文

这是条理: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论文:
历史的发展是因必然性所推动,事物的个性则由偶然性而造就;必然性是事物本质规律的集中表现形式,偶然性则是事物本质规律在种种因素条件下的个别发展结果,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世界之中。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向不受任何个人、团体与国家意志的左右,它在人类趋利避害本性的基础上,受人类认识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而形成的发展轨迹,是人类社会内部各种欲望、力量和意志斗争结果的体现,是人类对自身问题相协调、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结果的反映。

相同的历史条件总会产生相近的历史现象、诞生相似的历史人物,同等智力对同样问题的思考常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尽管表达方式各异),因为潜藏在同样问题中的真理是相同的(即使表现形式不同)。任何历史人物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在造就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时,也意味着压制、摒弃了那些能够担当同样历史角色的历史人物的产生。历史的发展不会因某个历史人物的不存在而停滞,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过程只能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趋向。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现象、必然会诞生出肩负这种历史使命的历史人物,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这一历史使命具体落在哪个人肩上,那是历史的偶然性。

任何形式的权威都不是终极的、不可逾越的,它只是人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一种阶段性高度的标志,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必然不断地被人们的理智所超越。当一个人(一个国家)宣扬、坚持以某一理论为主导去指导社会实践、去发展该理论时,已经有意、无意地给自己或社会套上了思想枷锁,人们究竟是为了理论本身而去探讨、发展理论,还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去探求真理?!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是以它是否符合该社会所倡导、所坚持的某一权威理论为标准,还是以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来衡量?是理论为实践服务还是实践为理论服务?如果遇到不符合其指导理论但却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对立的理论时,是排斥、打击(这种压制行为不是出于迂腐就是出于私利),还是改换标签加以利用,或者是更理智、更坦诚、更无私地去检验、去吸收、去实践?

真正客观正确的理论应当不带任何主观偏见、成见及私利,以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为标准,以有利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去探求、检验与发展理论,而不是要求人们以理论来剪裁实际,要求实践去迎合理论!真理从来就不怕诋毁,它总是愈辩别愈明。由于它的公平无私,它总是开放、宽容地接受一切毁誉,使尊重真理、依据真理行事的人获得回报,让蔑视真理、肆意妄为的人自食其果……

它表明了人们不必厚古薄今,真理也是一种历史,它是对产生它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之前的社会客观现实的认识、反映与总结,理论的科学性、深刻性和完整性有赖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人们的认识能力,真理具有绝对性(指在真理的作用范围内,只要有满足真理起作用的条件存在,真理就必然会产生作用。)、相对性(指任何真理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是在这一基础上所能达到的相对正确的客观认识。)、普遍性(指在真理的作用范围内,大多数对象受到真理的支配、制约。)、特殊性(指在真理的作用范围内,个别对象因其自身因素的特异性而影响了真理对其支配、制约作用。)与客观性(指任何真理都是被发现而非被创造,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真理的绝对性使人们信奉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使人们发展真理,真理的普遍性使其能够指导实践,真理的特殊性使人们摆脱教条,真理的客观性使人们探索真理。真理是被发现而非被创造,而如何发现、发现程度则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随着社会实践与自然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因此,真理也是不断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才是真理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真理的相对性、特殊性等都是相对于人类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对真理这种绝对性的认识结果而言的。

对当代人而言,历史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给予启示、借鉴,而不是在历史中寻求方法、答案。人类所有的知识、理论都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深化,它只能说明和反映过去,并不意味着必定同样适用于现在与将来。理论在指导实践的同时,其本身应当受到实践的锤炼、检验,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应当以实践来衡量理论而不是以理论去剪裁实践。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时代的不同,导致了人们不同的认识能力与价值观念。因此,不能以现代人的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去理解历史、去要求历史,只能以当时历史发展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与当时所具有的价值观念来研究历史、分析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历史的真相,才能体现历史的借鉴价值。

随着交通工具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人们的时空距离也在逐渐缩小,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经济利益把全球经济联为一体,依据各国实力与发展状况对全球资源进行重新分割、配置,形成了国际间分工合作关系,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各国都是这张利害关系网中的一个结点,谁也无法置身其外,面对这一趋势,各国所面临的不是如何抵制、排斥的问题,而是怎样参与、应对的问题。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平等互惠程度取决于各国实力的对比结果与相互依赖程度,而不是取决于本国的意愿。

随着跨国人口大流动、迁徙的普遍自由,个人对固定国家的依赖关系越来越松弛,当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自己喜欢的国家生活时,“国家”这一庄严神圣的概念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国家意识的不断减弱有助于人类消除因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导致的战争。

战争是集团之间、国家之间为争夺利益而爆发的集体暴力对抗行为。战争使正义与邪恶缠绕在一起,如同善、恶混合在一个人身上,不论它们各自戴着什么样“光环”,都在用鲜血播种着贫穷、仇恨、痛苦、悲伤与离别的灾难,使交战各方都得不偿失……

未来人类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为争夺资源、利益而爆发的世界大战,而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而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改变、破坏,来源于人类思想境界的发展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造成对科学技术的失控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8. 历史的发展,到底是偶然性的,还是必然性的

借用王立群老师的回答.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必然被帝国制度取代;专制的帝国制度通行两千多年后,最终又被共和制取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溥仪,都无法恢复帝国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时至今日,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再做恢复帝国制度的春梦了.如果今天谁还想做帝国梦,注定会成为又一个历史的笑柄.
但是,历史的发展又充满了偶然性.忽视必然性,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忽略偶然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曲折.二者都不可取.
历史的偶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二是历史记录的偶然性.
读史札记12: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忽视必然性,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大势 忽视偶然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曲折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必然被帝国制度取代;专制的帝国制度通行两千多年后,最终又被共和制取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溥仪,都无法恢复帝国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时至今日,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再做恢复帝国制度的春梦了.如果今天谁还想做帝国梦,注定会成为又一个历史的笑柄. 但是,历史的发展又充满了偶然性.忽视必然性,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忽略偶然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曲折.二者都不可取. 历史的偶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二是历史记录的偶然性.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也有两层涵义:一指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二指历史人物的产生有其偶然性. 秦秋时期的晋国,是大国,又是强国.强大统一的晋国阻挡了秦国东进的任何可能.但是,晋国内部却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卿权独大的现象.最终韩、赵、魏、智氏等六卿势力成为王权的巨大威胁,这种卿权坐大的现象在秦国却并不严重.晋国的卿权强大,发展到极致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强大统一的晋国倾刻间被韩、赵、魏三国替代.强大统一的晋国消失了,对于秦国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从此之后,秦国东进的大门被打开了.虽然,秦国东出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秦国东进的大势已经形成.卿权坐大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的必然,但是,发生在晋国等少数诸侯国中又是历史的偶然.秦国则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出现卿权威胁王权的现象,这是秦国最终能够兼并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性历史人物的产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偶然性. 秦王赢政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地标性人物.他能登上历史舞台同样是历史的偶然. 首先,赢政当上秦王和他曾祖父秦昭襄王即位关系极大.没有赢政的曾祖父昭襄王即位,赢政绝对不可能成为秦王.秦昭襄王的父亲秦武王是一位天才的举重运动员,力气特大,特别喜欢举重,在一次与大力士孟说举鼎比赛时,砸断了腿(举鼎绝膑),估计是准备活动不足,或者是缺乏教练的指导;这次受伤非常重,秦武王不久因伤痛去世.秦武王继位时就很年轻,当了三年 国君就死亡,导致他死后没有儿子;这样,法定继承人缺位.而且,他是因伤突然死亡,来不及对继承人做出安排;这样,谁能够继位为秦王呢?继承王位的秦王还能有所作为吗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也有两层涵义:一指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二指历史人物的产生有其偶然性.
秦秋时期的晋国,是大国,又是强国.强大统一的晋国阻挡了秦国东进的任何可能.但是,晋国内部却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卿权独大的现象.最终韩、赵、魏、智氏等六卿势力成为王权的巨大威胁,这种卿权坐大的现象在秦国却并不严重.晋国的卿权强大,发展到极致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强大统一的晋国倾刻间被韩、赵、魏三国替代.强大统一的晋国消失了,对于秦国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从此之后,秦国东进的大门被打开了.虽然,秦国东出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秦国东进的大势已经形成.卿权坐大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的必然,但是,发生在晋国等少数诸侯国中又是历史的偶然.秦国则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出现卿权威胁王权的现象,这是秦国最终能够兼并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性历史人物的产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偶然性.
秦国兼并六国是历史的必然,废封建行郡县也是历史的必然,但由秦始皇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则是历史的偶然.
年的帝国制度. 秦国兼并六国是历史的必然,废封建行郡县也是历史的必然,但由秦始皇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则是历史的偶然. 同样,汉武帝的继位也是历史的偶然. 历史的记录同样有着各种偶然性. 真实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它们都叫“历史”;而且,记录的历史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文献,更受人们的重视. 人们往往忘了一点:记录的历史受记录人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和真实的历史有或大或小的区别.所以,记录下来的历史往往都有某种偶然性.同样,没有被史学家记录下来历史并不等于不存在.历史研究要尊重文献记载,但是,历史研究也不能迷信文献记载.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也有可能是存在的,这是我们今天读史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近三十年来,随着诸多大型项目的开工,一批批我们从未见过的文献出土了.它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显学:出土文献学.出土文献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比如秦代法令,我们过去知之甚少,但是,睡虎地秦简的出土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了,特别是《秦律十八种》,更具独特价值.即使如此,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历史文献还太少太少.但是,这种局面必将得到改善.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一些被人们视为当然的结论就必然要修正了. 同样,汉武帝的继位也是历史的偶然.
历史的记录同样有着各种偶然性.
年的帝国制度. 秦国兼并六国是历史的必然,废封建行郡县也是历史的必然,但由秦始皇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则是历史的偶然. 同样,汉武帝的继位也是历史的偶然. 历史的记录同样有着各种偶然性. 真实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它们都叫“历史”;而且,记录的历史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文献,更受人们的重视. 人们往往忘了一点:记录的历史受记录人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和真实的历史有或大或小的区别.所以,记录下来的历史往往都有某种偶然性.同样,没有被史学家记录下来历史并不等于不存在.历史研究要尊重文献记载,但是,历史研究也不能迷信文献记载.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也有可能是存在的,这是我们今天读史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近三十年来,随着诸多大型项目的开工,一批批我们从未见过的文献出土了.它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显学:出土文献学.出土文献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比如秦代法令,我们过去知之甚少,但是,睡虎地秦简的出土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了,特别是《秦律十八种》,更具独特价值.即使如此,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历史文献还太少太少.但是,这种局面必将得到改善.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一些被人们视为当然的结论就必然要修正了.
真实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它们都叫“历史”;而且,记录的历史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文献,更受人们的重视.
人们往往忘了一点:记录的历史受记录人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和真实的历史有或大或小的区别.所以,记录下来的历史往往都有某种偶然性.同样,没有被史学家记录下来历史并不等于不存在.历史研究要尊重文献记载,但是,历史研究也不能迷信文献记载.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也有可能是存在的,这是我们今天读史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近三十年来,随着诸多大型项目的开工,一批批我们从未见过的文献出土了.它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显学:出土文献学.出土文献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比如秦代法令,我们过去知之甚少,但是,睡虎地秦简的出土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了,特别是《秦律十八种》,更具独特价值.即使如此,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历史文献还太少太少.但是,这种局面必将得到改善.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一些被人们视为当然的结论就必然要修正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