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即墨悠久的历史100字
即墨来历史悠久,曾是山东半岛源最古老的县,因地邻墨水而得名。夏、商、周三代这里为莱夷地,春秋时期属莱子国,齐灭莱后归齐国所属,邑治设在今天的平度朱毛村。秦统一天下后设置即墨县。北齐天保七年废县。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即墨县,县城迁至今址,沿用至今。198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从此,一座新城在黄金海岸兴起。
Ⅱ 即墨的由来
由来
“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从即墨分割出去,历史上先有即墨、后有青岛,也有“千年即墨、百年青岛”之说。
(2)即墨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据考古确认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
商、周时,即墨属莱夷地。
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属胶东郡。
西汉时,今即墨市境内除含有古即墨县的东南部外,尚包括壮武县、皋虞县、不其县等地。
晋统一后,即墨、壮武两县的隶属关系未变,不其县属长广郡,且为郡治所在。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三县故地,属莱州(东莱郡)。唐及五代时,属河南道莱州。
元时,山东作为“腹里”直属中书省,即墨先后隶益都路胶州、般阳府路莱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即墨县再次被废,析地入掖县、胶水(今平度市),约在元至正九年(1349年)前恢复建制。
清初,即墨县属莱州府胶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胶州升为直隶州,属登莱青胶道,即墨县随属。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胶州湾,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之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
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末旧制,即墨县隶属于登莱青胶道胶州。
抗日战争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山东省境内的国统区设立行政督察区,即墨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析第八行政督察区的部分县设立第十三行政督察区。即墨县隶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1989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县建市。
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山东省政府批复了青岛市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即墨市,设立青岛市即墨区。
Ⅲ 即墨古城的文化教育
封建文化积累两千春秋,至明清时期稍成气候;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几十年,成绩斐然,前景灿烂。即墨的人类文明至少可以溯及4000年以前,这有今天境内已经发见的17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为证。从这些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石、骨、蚌、陶器等文物,充分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共和国建立之后,收藏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达几万件之多,这在“齐鲁文物之邦”中也算得上一个“富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即墨刀币”既是当时经济发达的一个标志,也是文化繁荣的一个象征。
秦汉之后,即墨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开始失落。自魏晋至宋元的1000余年中,中国的封建文化得以长足发展而臻于鼎盛,然而即墨却逡巡在“俗尤朴鲁,人鲜文艺”的荒谷里。这一时期的文化星河洋洋灿灿,群星灿烂,但从中却难以觅到即墨文化星座的光亮。唐诗五万,竟没有即墨人的一首;宋词九千,而不见即墨人的一阕。
自明代中叶到清季的300余年中,封建文化始在即墨得以积累和升华,于是形成了一个空前的文学小气候。士绅崛起,文人层出,著述之风蔚然,一时纷呈文采。同治《即墨县志》收录这一时期即墨人的各种著述215种,至少有698卷。《即墨诗乘》辑录了251人的1198首诗作;《崂山诗乘》编集了123人的2684首诗作。王邦直的《律吕正声》、周如砥的《青藜馆集》、蓝田的《北泉集》、郭琇的《华野疏稿》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文艺形式的创作和演出,如书法、绘画、民间戏曲、歌舞等也颇为活跃。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即墨封建文化的“黄金时代”。
然而,综上所述的“文化”不是一个完全的概念,至多只能说是“文化”内涵的某一方面而已。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即墨的“文化”才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和发展时期,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学艺术、建筑等全方位结构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步形成。教育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之后,得以迅速地发展。1949年,全县仅有2所中学,367所小学。1987年有中学114所,小学581所,其他各类学校9所,幼儿园598所。70年代以来,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在95%以上,1987年达到99%;1982年,全县受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占人口的260‰。科技事业更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且以迅疾的速度发展。50年代全县的科技干部不到100人,1966年达到1515人,1987年增至一万多人;1978年至1987年全县取得科技成果近300项,其中“红麻短光照制种”、“对虾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56年,即墨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县体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后差不多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运动会,先后有7人11次破省、国家纪录,1985年以来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135名。卫生事业的发展表现在防病、治病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和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旧时代,县内的传染病和地方病猖獗横行,1867年发生的一次“霍乱”,一下子就吞噬了5万多人的生命。共和国建立之后,这些“瘟神恶魔”有的被治伏,有的被祛除。1984年,全县90万人口中“疟疾”仅发病4例;1987年,麻疹的发病率降至0.3/10万人,“白喉”自1970年以来再未见发生;“天花”早在1959年就已绝迹。婴儿死亡率在1949年为20%,至1986年下降为1.23%;人口平均寿命1949年为35岁,至1986年达到70.54岁。文学艺术的成果更为灿烂夺目,仅1978年以来全县作者发表的各类文艺作品就有800多篇(件),其中获省级以上奖的就有20多篇,有19人被吸收为省各文艺协会会员,柳腔戏曲《王三卖鱼》的创作演出荣获全国电视戏曲片鹰象奖二等奖。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等争艳斗奇,先后推出一批新人和新作,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文物、档案等事业迅速发展,出现喜人景象。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开头,社会主义的文化仅几十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导下,即墨的文化事业前景灿烂。
Ⅳ 请详细介绍即墨市的由来
由来
“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从即墨分割出去,历史上先有即墨、后有青岛,也有“千年即墨、百年青岛”之说。
(4)即墨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据考古确认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
商、周时,即墨属莱夷地。
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属胶东郡。
西汉时,今即墨市境内除含有古即墨县的东南部外,尚包括壮武县、皋虞县、不其县等地。
晋统一后,即墨、壮武两县的隶属关系未变,不其县属长广郡,且为郡治所在。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三县故地,属莱州(东莱郡)。唐及五代时,属河南道莱州。
元时,山东作为“腹里”直属中书省,即墨先后隶益都路胶州、般阳府路莱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即墨县再次被废,析地入掖县、胶水(今平度市),约在元至正九年(1349年)前恢复建制。
清初,即墨县属莱州府胶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胶州升为直隶州,属登莱青胶道,即墨县随属。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胶州湾,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之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
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末旧制,即墨县隶属于登莱青胶道胶州。
抗日战争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山东省境内的国统区设立行政督察区,即墨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析第八行政督察区的部分县设立第十三行政督察区。即墨县隶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1989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县建市。
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山东省政府批复了青岛市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即墨市,设立青岛市即墨区。
Ⅳ 请详细介绍山东即墨市,最好有图片,谢谢
即墨复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制,东濒黄海,南依崂山,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1989年9月,撤县建市,仍属青岛市。是青岛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素以“青岛后院”著称。
即墨历史悠久,皋虞古城、王吉墓群、汉之壮武、雄崖古所、金银书《妙法莲花经》、即墨刀币等文物古迹,已成为即墨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自然条件优越,山、海、岛、泉等旅游资源俱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筑了即墨独特的旅游魅力。
即墨市海陆空优势得天独厚,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仅15公里,与省内各大旅游城市及全国重要城市均有交通联系,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
概况:
即墨市概况
区号:0532
邮编:266000
位置: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濒黄海,南依崂山。
全市人口:107.51万
区划:共有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图片发不上去啊!!!!!!!!!
Ⅵ 即墨从何时才被称为“即墨”的以前叫什么
即墨大汶口文化遗址 :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存,距今在四千年至六千年之间。即墨市内被确认为大汶口文化的遗址共有11处。其中,南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即墨大夫 : 姓名失传,战国时期治理即墨,刚正务实,政绩卓著。齐威王嘉奖即墨大夫,“封之万家”。旧时即墨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被列为九贤之首。
皋虞古城遗址 : 在温泉镇东皋虞村北。皋虞县为西汉所置,属琅琊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胶东康王子建为皋虞侯,子孙相继六代。新莽时,更县名为“盈庐”。后汉时县制废除,入不其县,再后入即墨县。城址西北处为汉代王吉家族墓地。
鹤山摩崖石刻 : 鳌山卫镇鹤山上,摩崖石刻计有10余处。主要镌刻有元长春真人邱处机、明清虚子陈景明、邑人蓝田、明武进士周鲁的题词(诗)。
即墨刀币 : 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战国时期齐国刀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货币中的珍品。史载,即墨自古经济发达,为齐国的第二大都镇。
汉代金印 : 是一颗金质、龟钮的正方形刻印,纯金重97克,阴文篆书:“诸国侯印”。1979年秋,出土于汉代皋虞县故地(今王村镇)的小桥汉墓群附近。属国家一级文物。
即墨县印 :1978年春出土于即墨城中山街中端、古即墨城西门(瓮城)地下。此印系一次铸成的长橛钮铜制方印,印面朱文篆书:“即墨县印”。这是唯一现存的即墨县印。
《妙法莲华经》 : 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是一部手写佛经,共七卷,卷轴装,六万余字,被誉为“国宝”和“稀世珍品”。其各卷卷首均有金银泥绘制的“经变画”,画风沿袭了唐代吴道子的“吴家样”风格。各卷经文皆用金银泥书写,字体呈颜柳风格,经卷秉用的纸质是宋代精制的磁青纸,具有防虫、防潮、不褪颜色的 《淳化阁法帖》 : 又称《东书堂集古法帖》,一套10册,16开本硬面拆迭装,是明初在宋本的基础上,续以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拓本而成的。首册书有明代书法家祝允明的序,文征明的题跋;盖有鉴赏家董其昌、王士剑、邵桓的印证,为古代书法珍品
Ⅶ 即墨有什么名胜古迹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风景名胜
鹤山的景点有:招鹤回鸣“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撼”/水鸣天梯,叮咚悦耳的水鸣声./滚龙洞,爬过是虫,滚过为龙。/聚仙门,相传著名道人邱处机同道友初到此山时,尚无山门,便用双手推开北面巨岩,才成其门,命名为“聚仙门”.鹤山晓钟,游者争相敲钟,闻钟,“鹤山晓钟”遂成佳景。
鹤山是崂山诸山中的最秀者,素有“崂山魂”之誉。因山之东峰有石似鹤而得名,也有传说,从前这里有群鹤栖息,因而当地士民以鹤名山。
田横岛
田横岛度假村依山傍海,山青水秀,岛屿形态独具特色,具有神韵之美,是理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田横岛,因齐王田横及其五百义士宁死不屈,集体自刎于该岛而成为历史名岛。
齐王殿
位于田横岛南部,占地近20亩。殿内祀田横,田荣、田广居左右。壁上的8幅壁画记录着田横一生的重大事件。东殿是齐国文化展,内有历代齐王的出土文物绘画和徐悲鸿大师《田横五百士》画的复制品。
齐王田横石雕像
登上田横顶,是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广场,正中即是高高耸立、拔剑四顾的齐王田横雕像。雕像底座高10米、基部四周刻有当时岛上的生活场面,雕像高7.6米,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花岗岩单体雕像,“齐王田横”四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广场北侧是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田横五百义士墓,并有田横碑亭1座。
南国乐园
位于田横岛西南部,是根据南方风情建成的一个娱乐、健身场所。有踩水车、乘风破浪、同舟共济、单桥相会等20多个娱乐项目。此园构筑独特、全部娱乐设施均由圆木搭建而成。游乐园中,仿佛置身南国,别有一番情趣。
海神庙
位于田横岛南部,祀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林默一生的传说用壁画展现在墙壁上。
Ⅷ 即墨的全部风俗有什么
元宵节踩街 即墨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传统。是日,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伴涌上街头,观看民间表演的龙灯、舞狮、高跷、秧歌等歌舞形式的"踩街"活动。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的"踩街"活动,已由民间的小规模自发性分散表演,发展成了有组织大规模的隆重节庆活动。 正月十五这天,整个即墨城区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本市居民与邻近地区赶来观光的游客10多万人,聚集在几条主要街道和市政府门前的中心会场周围,观赏场面恢弘波澜壮阔的"踩街"活动。伴随着震天动地的新春锣鼓声和悠扬悦耳的唢呐笙笛声,一辆辆装点精美华丽、五彩缤纷的彩车,载着现代企业文化形象与传统民间艺术情趣,向人们缓缓驶来。彩车上那"双龙腾飞"、"凤凰展翅"的优美造型,"飞机凌空""火箭待发"的伟岸雄姿,以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振兴即墨,科教兴农"等标语口号光彩夺目,处处炫耀着改革开放以来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和预示即墨经济再次腾飞的宏伟蓝图。展示民间歌舞的秧歌队、高跷队、旱船队载歌载舞,欢腾跳跃,人们舞的是太平盛世,唱的是丰收喜悦。"猪八戒背媳妇"、"姜老背姜婆"、"老媒婆说亲",扮相诙谐滑稽,让人乐不可支,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和笑容可掬的"济公活佛"显得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不住地向沿途观众作揖拜年,恭贺新禧。少年儿童表演的"大头娃娃舞""童子鼓",更是活泼可爱稚趣盎然。元宵节彩车巡游暨民间歌舞表演活动,既不失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每年公历3月18日举办,历时3天。 田横民俗祭海活动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祭海(上网)节这天,周戈庄村几乎家家宾客盈门,整个村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临时搭建的硕大松门披彩挂红,显得富丽堂皇、蔚然壮观;海滩上林立的旄子旗(站缨)在春风中猎猎飘扬;修葺一新的渔船上张贴着等吉庆对联。偌大的一个东海滩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几十张“一”字排列的供桌,摆满了三牲(整猪、整鸡、整鱼)及精心制做的面寿桃糕点等祭品,尤其是那几十头刮得光亮披红戴花的整猪和制作在寿桃上的“孔雀开屏”、“荷花仙子”、“鲤鱼跃龙门”等匠心独居的手工艺品,久久吸引着人们赞叹的目光……在人山人海的包围中,身着古典劲装的锣鼓手,把欢快的锣鼓敲得震天动地,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欢呼跳跃,热闹非凡,欢乐的气氛象涌动的春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祭祀仪式主持者一声令下,海滩上,渔船上,成百上千挂鞭炮依次燃响,雷鸣般的鞭炮声伴随着铿锵激越的锣鼓声,响彻整个港湾,把祭海(上网)节推向了高潮。近几年来,在镇政府及文化部门的主导下,祭海活动已由当初一个渔村--周戈庄村自发形成的民间祭祀活动演变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在形式上已由传统的祭神,演变为有着丰富民俗文化内涵和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盛大节日--“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海洋民俗旅游和经贸招商活动的开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现由田横镇人民政府、青岛民俗博物馆、即墨市文化局、即墨市旅游局共同策划主办。共组织了十余项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盛大的祭奠仪式、民俗文化大集、书画摄影作品街头展、现场书画表演、民舞巡游、武术魔术表演、灯谜有奖竞猜、太平盛世唱大戏、海景焰火晚会、斗鸡表演、香饽饽面塑大赛暨展销、民俗摄影邀请赛、琳琅满目的商品交易等。 马山文化旅游山会 马山庙会由来已久,而且会次之多在即墨当属首家。其中有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大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的天齐庙会、九月九日的玉皇庙会,而最隆重的是六月二十八日的白云庵庙会。 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明光宗赐号"慧觉禅师"得道之日。"慧觉禅师"是明代马山东麓山东村人,姓刘,名贞洁(字恒清),万历末年,奉明神宗之诏,入京师讲道。崇祯年间,回白云庵授徒讲道。后来人们为纪念她,自发地将六月二十八日这天作为庙会,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民意,庙会得以恢复,并将马山庙会正式定名为"青岛马山文化旅游山会",会期从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为时3天。 如今的山会由过去迷信色彩浓厚的民间庙会,变为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文化旅游山会。山会以旅游观光为主,突出表现了马山的地质科学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特色。宗教(道教)活动以聚仙宫、白云庵为正式活动场所,且有专职神职人员住持。 每次山会期间,都有专业和民间的文艺团体在即墨大夫雕像前的广场上,演出精彩的戏剧、曲艺、歌舞、杂技等文艺节目。 天井山庙会 天井山庙会,因其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和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传说这天是"黑龙王"的生日),远近宾客纷至沓来。 过去的天井山庙会,迷信色彩比较浓厚。人们了感激"黑龙王"行雨灵验,造福乡里,恩泽四方的功德,每年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赶会队伍前面由乐队开路,人们手执旗罗伞扇,用八人大轿抬着"黑龙王"坐像,风、雷、云、雨使者与各种仪仗紧随其后。山上山下熙熙攘攘,龙神祠前更是香烟缭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随后便是隆重的祭祀仪式。 现在的庙会,除传统的民俗活动外,逐渐充实时代文化新风,本市和外地的文艺团体争相来此献艺助兴,小商贩更是闻讯蜂拥,数万游客把这座小山变成了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大舞台。 东京山庙会 东京山,位于鳌山卫镇东隅,因山上有一巨石形似鹰嘴,故又名"鹰嘴山"。此山面临鳌山湾,西与东崂之秀鹤山毗邻,风景优美,海光山色得天独厚。每年的庙会,更为这座小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东京山的"狐仙庙",始建于百余年前。传说这里的"狐仙"极为灵验,有求必应。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月二十、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是逢庙会的日子。以正月二十日的庙会为最盛。从凌晨开始,就有游客陆续上山,加之商贩及外地的游客,最多时一天可达5万之众,可谓人山人海。 即墨柳腔 即墨柳腔是一个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从山东境内广泛流传的"本肘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行于胶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多年来,即墨柳腔剧团有一大批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获奖,其中柳腔《王三卖鱼》,被青岛电视台制作成电视戏曲片,荣获1985年中国首届戏曲电视片"鹰象奖"二等奖。由于柳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即墨市除有专业柳腔剧团外,不少村庄都有业余柳腔剧团。 即墨九狮图 九狮图,又称九狮舞。是即墨民间艺人于1924年创作编排的,第二年的元宵节期间首次于即墨城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此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保留至今。 九狮图的表演阵容由12人和9只狮子道具组成,其中4人手执2只"母狮",7人各执1只"子狮",另1人手执绣球,引诱狮子起舞。群狮舞动时,配以欢快激越的锣鼓声伴奏,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合着节拍,欢腾跳跃,时而翻滚扑球嬉戏,时而摇头摆尾扭动腰身,一举一动都把真狮雄健威武的凶猛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九狮图的表演形式分"走街""圆场"两部分。"走街"为行进舞蹈,在行走过程中表演"龙摆尾"、"扭绳"、"双对狮"等动作。"圆场"是就地表演,主要有"四门斗"、"绣球戏狮"、"群狮扑球"等舞蹈动作。 即墨大鼓 即墨大鼓,是即墨盲艺人于民国初年,集流传于即墨民间的"解门大鼓"、"高门渔鼓"、"李门咣咣"三种曲艺形式之大成,通过融会贯通而创造的。其唱腔优美韵味十足,伴奏悦耳动听,语言风趣生动,所唱书目章回衔接紧凑,充满悬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几代艺人的创新与发展,使这种曲艺形式日趋丰富完善。 即墨大鼓属"东鲁派"的一个支派,采用坠琴伴奏,唱词讲究韵辙,唱腔有"慢板"、"四六"、"快板"三种。表演形式以唱为主,间以评白,其评白沿袭东鲁大鼓的特点,在运用即墨方言的基础上稍带安徽地方口音。 即墨秧歌 即墨秧歌早在明清时期就活跃于城乡民间,每逢农闲、年节和庙会,特别是正月元宵节期间,各村的秧歌队便走街串巷进行流动演出,一直延续至今。 即墨秧歌的伴奏有打击乐和管弦乐两部分。打击乐通常用于"大场"伴奏,管弦乐一般用于"小场"伴奏,主要乐器有二胡、唢呐、笙等。其主要乐曲《赶庙》、《秧歌曲牌》、《旱船调》被载入《山东民间歌曲选集》。 即墨复姓 周朝时都由官名而来 古人以地名为姓战国有即墨成齐国人(山东)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单守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晏子春秋·内篇问》记载:“即墨氏,据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在史籍《风俗通义·佚文》中引《姓解》记载:“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也记载:“战国城阳相即墨成,齐国人。”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以邑为姓氏者有崔氏、卢氏、鲍氏、来氏、即墨氏、棠氏、檀氏、晏氏、梁邱氏等二十三氏。即墨氏族人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即氏、墨氏者。
Ⅸ 为什么说青岛的历史实际上是即墨的历史
人们抄总是说青岛的历史就是即墨的历史,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岛在古代的时候是围绕着墨城发展而来的,后来因为战争才把青岛和墨城分割开来了,历史上是先有墨城后有青岛的,所以青岛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即墨的历史。
在古代的时候,并没有青岛这一个名称,而是即墨。在秦朝的时候,青岛这一块并没有发展得那么快速,即墨只是一个县城,后来在隋朝的时候,才慢慢的发展起来,成了一个大城市。而即墨非常出名,是因为它接近于墨水河,所以才会称为墨城。河流是人类的发源地,因为有水才有生命所在,才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一座大城市正是从河边开始的,慢慢地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壮大了城市的规模。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的战争问题,被迫把青岛强行与墨城分割开来的话,青岛至今与墨城仍然是一个整体。因此,青岛的历史也就是即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