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投资控股公司的历史发展
跨国公司(主要是世界 500 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过了三个阶段:出口产品、技术许可
和创建合资企业。在前两个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 投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开始
于合资企业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 80 年代并没有显著的增
长,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消了跨国公司的顾虑,此后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兴办合
资或独资企业,努力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此时,一些合资企业内部开始设立技术开发
部门,主要进行产品本地化工作,消化母公司的相关技术。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增加,在华业务迅速膨胀,跨国公司纷纷要求成立投资性控股
公司,以便对在华企业和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中国政府及时满足了这一要求。1994 年 5 月,
日本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第一家获批准设立的投资性控股公司。其后,世界
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
1994 年 10 月,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1994 年 10 月,松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1994 年 10 月 21 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富士通(中国)有
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IBM(中国)
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1996 年 10 月,朗讯(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这些控股公司通过将其在华企业的股份转让给控股公司,把分散的单个企业统一为一个
集团,实现资金、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达到投资管理本
地化的目的。因此有人说,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此有了“头脑”。
『贰』 基金的发展历程
从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开放式基金大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众投资基金外国和殖民地信托(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国成立到1924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为止
●初级发展阶段。从1924年至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的颁布;
●稳步成长阶段。1940年到20世纪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发展。
中国基金发展史
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纷纷出台的前提下,中国基金业千呼万唤,终于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规模达693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内基金。同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1000万人民币和8000万人民币。但投资基金这一概念从观念和实践引入我国则应追溯带1987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它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1989拈月,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鸿基中华基金成立,之后,一批海外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和发展。
2.迅猛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同年6月,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国内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约有70家左右,面值达40亿元人民币。已经设立的基金纷纷进入二级市场开始流通。这一时期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这是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规模为2000万美元。10月建业、金龙和宝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设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基金进入了公开上市交易的阶段。90年代初期,我国投资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资基金的出现,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国的投资基金走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调整与规范阶段
由于我国的基金从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其设立和运作的随意性较强,存在发展与管理脱节的状况,调整与规范我国基金业成为金融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通知下达后,各级人民银行认真执行,未再批设任何基金,把经历放在已经设立的基金的规范化和已批基金的发行工作上。 同时,基金交易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4年3月7日,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联网试运行;3月14日,南方证交中心同时和沪、深证交所联网。1996年11月29日,建业、金龙和宝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国各地一些证交中心和深沪证交所的联网使一些原来局限在当地的基金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网络进入全国性市场。不难看出,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开始形成,伴随其市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和熟悉,开拓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现以前,全国各地共设立基金75只,基金类凭证47个总募集规模73亿。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个,占两交易所上市品种的3%。基金市值达100亿元。25家基金中规模逾2亿元的7只,1-2亿的7只,1亿以下的11只此外,还有38个基金在全国各地证交中心挂牌,其中天津9个,南方10个,武汉12个,大连7个。
1994年7月底,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发展我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A股市场,基金业基金与海外证券基金业联络、商洽,设计和申报了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国申请待批的各类基金已经达数百家,但由于法律的滞后,基金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止的状态。
1998年3月23,开元、金泰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使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1998年我国共成立了第一批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
4.稳步发展阶段
到2001,我国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34只。2001年9月,经管理层批准,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2003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叁』 中国投资协会的发展历史
中国投资协会成立于1995年11月14日。根据国家民政部整顿社团组织的有关文件精神,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研究决定,将1980年成立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和1995年成立的中国投资协会合并重组,成立新的中国投资协会,并于2001年2月17日召开全体会员大会,正式成立新的中国投资协会。会议通过了《中国投资协会章程》;选举国家计委原副主任、顾问陈光健为会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为常务副会长,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为秘书长。2009年3月28日,协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选举张汉亚为会长,叶汇、宋绍乐、周培年等21位为副会长,张永贵为秘书长,并聘请中国投资协会顾问、名誉会长、特约常务理事;讨论通过《中国投资协会服务公约》和促进协会成员行为自律公约。
2013年3月29日,协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选举张汉亚为会长,叶汇、宋绍乐、周培年等21位为副会长,张永贵为秘书长。聘请陈锦华、成思危、陈光健、石启荣为名誉会长,张国宝、解振华、朱之鑫、彭森、张晓强、杜鹰、穆虹、鹿心社、张力军、姜伟新、李荣融、陈元、范福春、刘琦、邓楠、包克辛等16位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为高级顾问,丁士昭、王文泽、王春正、王荣生、史大桢、佘健明、吴小平等36位老领导、老专家为特邀顾问,胡祖才、李朴民、赵家荣、师荣耀等32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委的相关司长为特邀常务理事。
中国投资协会将发起200亿元现代农业基金
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委员会顾问魏相宾2015年1月18日表示,由中国投资协会农投委发起的现代农业产业基金正在筹建之中,目标是筹集200亿元基金,基金将围绕现代农业,以高科技农业为扶持重点。“预计第一期今年一季度将启动,有可能第一个受益的项目是植物工厂。”
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单体面积2.6万平米的标准化植物工厂1月18日正式亮相,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植物工厂。该植物工厂由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建成并投产运营。植物工厂包含食用菌、绿叶菜、茄果类蔬菜、花卉、药材五大栽培品系,满负荷运转下,预计年产蔬菜瓜果约700万公斤。该项目负责人姚旭表示,2014年第四季度四分之一厂区试运营期间已完成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巡视员胡恒阳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加快,对农产品需求进一步增长。而要破解农产品需求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约束的矛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国内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为重要,其中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贺超兴指出,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的高级阶段,能够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生产,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效益。植物工厂在国外已经很发达,农众物联植物工厂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本土化高科技设施农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化运营实力,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也称,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正在通过各种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等手段,推动中国本土化植物工厂标准化、体系化、规模化发展。
魏相宾也表示,从资本领域来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现代农业企业最终发展目标一定要瞄准资本市场,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了解,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本土化高科技植物工厂项目,已经启动了IPO上市规划。
中国投资协会成立于1995年11月14日。
2000年,根据国家民政部整顿社团组织的有关文件精神,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决定将1980年成立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和1995年成立的中国投资协会合并重组,并于2001年2月17日召开会员大会正式成立新的中国投资协会 。
『肆』 中国银行投资有什么发展历史,50字概括
中国银行于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1912~1928年,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1928~1942年,中国银行作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革管理机制,在中国金融界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先后在伦敦、新加坡、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1942~1949年,中国银行作为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负责政府国外款项收付,发展国外贸易并办理有关贷款与投资。
『伍』 论述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现历程
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展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形成过程: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
1、初始形成阶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
特点:
(1)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形式占主导地位,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左右
(2)投资国主要是欧洲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债权国为英、法、德
(3)东道国主要是当时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4) 投资产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
特点:
(1)国际投资总额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了变化
(3)官方投资规模扩大。
3、恢复性增长阶段(1945—1979年)
特点: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1)美国对外投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
截止196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的累计额分别为662亿美元、220亿美元、115亿美元、31亿美元、5亿美元;到197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的累计额分别为1486亿美元、490亿美元、200亿美元、190亿美无、36亿美元。
(2)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投资舞台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达到1100个。印度、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对外投资。
4、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2)美、日在国际投资中地位发生变化
80年代后期,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在1985年结束了其长达67年的债权国地位而沦为债务国,其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3)国际投资重点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4)发达国家资本对流形成大趋势。
5、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1)FDI的规模剧烈波动
(2)经济高增长地区成为FDI的热点
90年代,美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国,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地位则下降。
(3)跨国公司在FDI中所承担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5)跨国并购成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战”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性因素
2 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物质基础
3 追求更高的资本利润率——内在动因
4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1)纳税优惠政策
税收抵免(Tax Credit)
税收饶让(Tax Sparing)或税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税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资国对海外公司的投资收入,在汇回本国之前不予征税 。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
(3)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5 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器
A、财政激励
B、金融优惠(赠款、贷款担保与补贴等)
C、建立经济特区、科学园区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资承诺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为技术合作与技术扩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讯国际化——重要条件
7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国际直接投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
1 FDI规模总体上持续增长,但势头有所减缓
1990年OFDI存量为17214.6亿美元
2000年OFDI存量为60864.3亿美元
2003年OFDI存量为81968.6亿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过15万亿美元
2010年OFDI存量为18万亿美元
2、发达国家资本双向渗透占主流,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很不平衡(见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的前10位)原因:
(1)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
(2)集团内部相互投资增加
(3)发达国家投资环境优越
3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受到青睐
转向服务业的原因分析:
A. 它体现了服务业在经济整体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该部门平均占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72%,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2%,占中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7%。
B. 许多服务是无法交易的,它们只能在消费当地生产。因此,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是将服务带入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
C. 各国已放宽了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为可能,尤其是进入以往对国外关闭的行业。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中东欧国营公用事业的私有化浪潮。
4 国际投资方式灵活多变,跨国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新形式
跨国战略联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共同投入互补性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协调运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按形式分:
(1)合并式联盟
(2)互补式联盟
(3)项目式联盟
按具体内容分:
(1)股权式联盟
(2)产销式联盟
(3)技术式联盟
组成战略联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2)分摊巨额研发费用和投资风险
(3)增加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地位。
5 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对外FDI能力增强
典型代表:
(1)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较富有的国家和地区
(2)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海尔案例)
(3)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6、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成为大趋势,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调合作取得新进展
投资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
(1)改善了市场进入的条件
(2)改善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3)改善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4)相对降低了国际直接投资风险。
7、 跨国并购投资潮起潮落
(1)跨国并购投资金额巨大。
(2)跨国并购涉及领域广泛。
(3)跨国并购区位分布不平衡,欧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并购较多。
(4)跨国并购动机趋向长期化,善意并购呈现上升趋势。
(5)跨国并购方式多样化,“强强”联合逐步取代“强弱”联合。
四、国际间接投资发展趋势
1、总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国际间接投资继续大量流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也受到投资者青睐
3、国际间接投资主体机构化趋势
4、国际间接投资种类衍生化趋势(双刃剑)
5、国际间接投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银行信贷比重下降,债券、股票融资增多)
『陆』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史
开始的时候叫跨国公司,当时中国作为反动典型使劲批判。用MAX主义理论批判跨国公司。
后来改革开放了,没有钱,只能引进外资,外商就投资了。
『柒』 试论述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1.交易发起,即风险资本家获得潜在的投资机会.
2.筛选投资机会,在众多的潜在投资机会中回筛选出小答部分进一步分析.
3.评价,对选定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
4.如果评估结果是两者都能接受的,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订立合同.
5.投资后管理
6将风险资本退出所投资的企业,以实现投资的价值增值.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要陪伴企业度过最初的5年时间,然后寻求最佳的退出途径.
参考文献:黄达主编<金融学> 够详细的吧
『捌』 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及概述
股权投资(Equity Investment),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指企业(或版者个人)购权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玖』 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风险投资”这一词语及其行为,通常认为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一些愿意以高风险换取高回报的投资人发明的,这种投资方式与以往抵押贷款的方式有本质上的不同。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如果投资成功,投资人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失败,投进去的钱就算打水漂了。对创业者来讲,使用风险投资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这样就使得年轻人创业成为可能。总的来讲,这几十年来,这种投资方式发展得非常成功。
其实在此之前,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以风险投资方式进行投资早就存在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风险投资”的叫法而已。所以风险投资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兴起,源于进入新世纪后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日益吸引着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创业小团队,一笔不大的启动资金。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不要说网络、搜狐这样的网络公司,就是UT斯达康这样的通讯公司,创业伊始,也不过是三两个人,七八杆枪。只是因为不断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海归创业投资事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40多家,总市值30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正推动新技术及传统产业发展,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在海外融资的新模式。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围。有来自多行业、多领域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带来的中国概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中有海归企业亚信科技创始人田溯宁、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空中网总裁杨宁、北极光的邓锋、网讯公司(WebEx)创始人朱敏、携程网及如家快捷酒店创始人沈南鹏、携程网董事会主席梁建章、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徐小平、展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武平等诸多成功引领企业登陆华尔街的海归人士。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国企业中,海归企业为数不少。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海归企业,正在由推动国内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扩展到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
以网络、新浪、搜狐、携程、如家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企业给国内带回了大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极大地催化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国内几乎所有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掌门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归,IDG资深合伙人熊晓鸽、鼎晖国际创投基金董事长吴尚志、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红杉基金中国合伙人沈南鹏、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丁健、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锋、北斗星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吴立峰、启明创投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的海归人士。大部分风险投资都是通过海归或海归工作的外企带进国内的。这些投资促进了国内对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一大批海归企业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国内风险投资行业的进步。
『拾』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对外投资演变历程
零八年经济危机开始的吧,十八大之后加快了这一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