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写科室发展史
康复医学科建科只有16年,回顾科室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自豪;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我们要把握康复医学发展的良好时机,坚持以运动创伤、骨科康复为特色,神经、心肺康复全面发展,为把康复医学科建成全国一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而努力! 一、建科之前 建院时运动医学是重点发展科室。1955年医师督导、医疗体育教研组及医疗体育科(运动医学)在北医一院成立,1958年转入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自1959年创建,以曲绵域教授为首的所领导发展了为体育运动服务的医学临床、科研和以病人为对象的运动疗法(原称为医疗体育),建立了运动医学康复组,相继开展了运动伤病和术后的运动疗法,神经系统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的运动疗法,并将心血管疾病的运动方案和术后病人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医疗和疾病防治。这些早期以运动员为对象,以促进运动员尽快尽好恢复机体功能为目的,使其能尽早上场比赛为国争光而进行的康复工作是当代国内最早进行的康复医学工作。不断为我国体育运动做出卓越贡献,同时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立、发展及壮大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北医三院建院时,理疗科也是有特色的专业科室之一,柴元瑞同志任第一届主任,工作人员有十余人,业务用房为病房楼二层的两个病区。开展了光疗、电疗、蜡疗、泥疗、水疗、中药盆浴、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竹管疗法、中医按摩等,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北医卫生系理疗课的教学。在建院一周年大会上,当时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北京医学院党委书记杨纯等领导参观了理疗科并给予指导。其后,在张万溥同志的领导下理疗科开展了运动疗法。 二、康复医学科的建立 遵照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康复医学科”的文件精神, 1992年8月28日,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任命时任副院长的高云秋同志兼任主任、张宝慧同志任第一副主任、张万溥同志任第二副主任。工作人员由运动医学研究所中从事运动疗法的人员和理疗科的人员共同组成,共计26人,其中医师9人(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治疗师17人。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运动疗法设备及理疗科设备并入康复医学科,在门诊楼加盖第三层作为康复医学科的业务用房。1992年5月,张宝慧教授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科和明尼苏达康复中心进修康复医学回国,1993年担任康复医学科主任,李淑兰为副主任,一年后任命唐培、付桂敏为副主任。康复医学科成立后以现代康复医学模式结合医院特点,完善了康复医学评估和治疗技术两个重点,成立了骨骼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康复专业组,分别承担了相应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原运动医学研究所中的人员还承担着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成为国内开展康复医学专业较全面和较早的科室之一。首次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认为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建立的起点高,这也为康复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及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康复医学科的发展 康复医学科建科后在医院领导、运动医学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届科领导努力工作、把握机遇、促进学科发展。1995年开始在时任院长陈明哲教授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张宝慧教授、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康复医学科主任于长隆教授等的努力下,1997年荷兰政府批专款资助,荷兰Hogeschool与康复医学科合作建立了中-荷康复医学及培训中心,时任北医校长的韩启德教授出席了开幕典礼,荷兰科、教、文大臣赫尔曼先生亲临本中心为中心揭牌。荷兰专家定期到中心教学,传授世界最新康复医学知识及技术,科室先后分2批共6人到荷兰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在全国率先以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组成的治疗团队(Team approach) ,以临床、康复一体化的模式开展工作。后将这一治疗体制进一步总结为“骨科康复一体化”在全国推广,得到康复界同仁的认同。 康复医学科坚持以运动创伤、骨科康复为学科发展的重点,在神经康复及心肺康复几方面全面发展,在医、教、研几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运动创伤、骨科康复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康复医学科的临床工作不断发展,门诊就诊人数从2003年的6996人逐年增加至2007年的13053人。门诊治疗人数也不断增加,2007年达177437人次,日均治疗人次683,在北京市各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名列前茅。 为适应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2004年2月21日康复医学科病房在北方医院成立,床位12张,与普外肛肠共一个护理单元。由于治疗效果良好,床位不能满足病人需要,当年8月16日病床扩大为20张床,10月8日再扩大至28张床,床位使用率一直在100%以上,并且开始了一些康复手术。2005年2月16日,康复医学科病房护理单元独立,并开展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重建获得成功,标志着康复科在该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2月19日,康复科病房顺利搬入中央党校院区,同年6月1日从20张床扩大至32张。病房出院病人逐年增长。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历年均超额完成医院指标。 康复医学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专科生、本科生,临床本科生及七年制、八年制的康复医学教学任务。其中,北医护理专科自1996年招生并设立了康复医学课,共培养学生1280余人。北医护理本科自1996年开设康复医学课,共培养学生344人。北医临床七年制2000届,临床八年制2001年起开始的康复医学课的教学任务。截至目前康复科共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6名
❷ 兴安县界首骨科医院的历史
八十年代中来后期,医院职工不足自60人,病床只有20张,包括医疗用房在内的设备总计30万元,年业务收入不足30万元。1992年县卫生局为了探索乡镇卫生院专科发展道路,于是把界首中心卫生院骨科作为改革试点,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下文成立了“兴安县红十字会骨伤医院”。1993年,基于管理上的原因,县卫生局又将界首中心卫生院及所属街道门诊统一归骨伤医院管理,因此形成了“两块牌子,一个医院”的兴安县卫生系统的一大特色。2004年为了便于医院管理,医院再次进行改制,将医院更名为兴安县界首骨科医院。
❸ 玉林市骨科医院的历史沿革
玉林市中西医结复合骨制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市级国有医疗机构。1953年由几位拥有祖传技术(包括正骨水、云香精发明人的正骨技术)和秘方的民间正骨名医创建,是广西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同时也是国内仅有的几家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之一。1983年被自治区卫生厅指定为全区骨科医生进修基地,1990年被定为广西中医学院教学医院,1998年与中国医科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协作成立玉林脊柱损伤治疗中心,1999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自治区卫生厅共同组织的全国评审委员会评审成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专科医院,2002年和2008年初分别获自治区、国家重点建设专科(骨伤科)项目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❹ 郑州市骨科医院的历史沿革
河南郑州骨科医院始建于1952年,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院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结合骨专科医院。
❺ 2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史中有哪些代表人物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上古时期有名医俞跗。
汉代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术,刮骨术版。
晋代葛洪在权《肘后救卒方》中记载了脱臼的治疗和利用 夹板治疗骨折。
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中对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采用外消,内托,排脓,生肌,灭瘢的治法,提出骨肿瘤的预防和预后。
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总结了一套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
明朝朱橚等编著的《普济方》辑录骨伤方药1256首,是15世纪之前的治疗骨伤方药的总汇。
需要较全面内容可以参考《中医骨伤科学》一书
❻ 梁氏骨科有多少年历史了有几代传人
安驾庄梁氏正来骨,泰安市非源物质文化遗产。梁氏正骨术始于清乾隆年间,相传已历八代三百余年。据1929年《泰安县志》载:“增生,字莲峰,安驾庄人,精岐黄并发明接骨,凡跌打车轧皮不破而碎骨者,先接好,以膏药贴患处,再用竹木逼挺,无使错乱,不数日结成一片,愈后尚能负重其效实过西人,世传遗术,远近赖之”。后经梁氏子弟潜心研究祖传医学,吸取历代名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已形成深具特色的传统正骨疗法。梁氏骨科目前山东省首家省级三甲医院山东手足外科医院的重要科室
❼ 四川省骨科医院的历史沿革
四川省骨科医院始建于1958年,由郑氏中医骨科创始人郑怀贤教授创建。
❽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史的有哪些典籍典籍在哪方面做了贡献
《肘后救卒方》——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线进行断肠缝合,烧灼止血法。
《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它较详尽的论述了金疮和痈疽的诊治。并收载了34首治疗伤科疾患的方剂。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外消、内托、 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
《诸病源侯论》。清创疗法4要点:早、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 详细描述破伤风,指出是创伤后并发症 论述“筋伤”的证候、治疗方法、预后 创口不愈合的病因病理,强调去碎骨和清除异物 的重要性。指出骨结核(附骨疽、骨痨)的好发部位:髋、 膝关节,儿童脊椎、膝关节。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骨伤科专著。又名《理伤续断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一卷。唐·蔺道人传。刊于846年前后。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本书成书较早,在骨伤科著作中有较大影响。于临床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代吴谦。系统总结清以前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的骨度、 损伤的治法记录周详旧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 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按 摩推拿 )。改进多种固定器具:竹帘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 抱膝圈固定髌骨骨折等 ? 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
❾ 骨伤科的历史
从我国医学分科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医骨伤科发生和发展的变化。
在周内代,医学容分为四门:食医(营养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疡医又分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而骨伤科就直接包含后两疡,同时前两疡(肿疡、溃疡)中如骨肿瘤和骨的慢性感染与骨伤科也是有关系的,看来古代的疡医主要是指骨伤科了。
隋代太医署曾将骨伤科的治疗和教学任务一度归于按摩科中,并一直延续至唐代,说明骨伤科已首次升入太医院的教学殿堂。
宋代分为九科,其中疮肿兼折疡和金镞兼书禁二科系属于骨伤科范畴。
元代十三科有正骨兼金镞科。
明代十一科中将接骨科改为正骨科,而除去金镞。
清代为分为正骨科和伤科。
民国后,南方称伤骨科,北方称骨伤科。新中国成立后,直至近十几年才统称为骨伤科。
❿ 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的建院历史
1986年 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佐创办了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
1988年 成都军区八版一骨科医院海权南分院在海口市成立。
1996年 成都八一骨科医院成果入选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
2004年 入选军地21世纪中西医骨科高级学术论坛。
2008年 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荣获5.12抗震救灾先进事业单位三等功。
2011年 成都八一骨科医院疗法获得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
2013年 响应十八大施行公立医院网上免费预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