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影著名导演姜树森什么时候去世的
据长影集团消息,8月4日下午,长影著名女性导演姜树森在长春家中去世,享年90岁。南京艺术学院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余泳向记者证实了这个消息。
姜树森是上世纪国内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导演之一,曾担任经典影片《刘三姐》的副导演。姜树森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正如她所说的“我拍电影时,满脑子都是分镜头和机位,没别的了”。
(1)长影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姜树森简介
1930年,姜树森生于黑龙江省肇东,1947年在部队文工团担任演员兼编导,1958年后陆续在《刘三姐》、《朝阳沟》、《三关排宴》、《青松岭》、《路考》等长影影片中担任副导演;上世纪70年代末,姜树森开始独立执导影片,代表作包括故事片《残雪》、《赤橙黄绿青蓝紫》、《花园街五号》、《女人的力量》、《嗨!姐们儿》、译制片《卖花姑娘》、《勇敢的米哈依》等30余部作品。
其中,《残雪》荣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花园街五号》荣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被誉为反映改革的生动教科书;《女人的力量》荣获1985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改革”和“女性”两个关键词贯穿了姜树森的导演生涯。她的作品题材广泛,类型各异,具有宏大的思想意识,时代气息浓重,电影语言朴实无华,注重挖掘生活的真实本质,同时也不乏女性温情和纯真的光芒,上映后均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②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沿革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是在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实际上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就开始了,中共党员刘建民、赵东黎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曾因长春国共内战迁至黑龙江省鹤岗市一段时间。首任厂长是袁牧之,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1946年内战一触即发,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23日迁往合江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7年,厂长袁牧之提出“东影”的任务是“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解放战争时期,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张绍柯,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杨荫萱,牺牲时24岁。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他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出品发行。
它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1962年之间,这个厂还成立过电影学院,后来撤消。它下设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 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 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 风格。近些年这个厂的不少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 从1947年5月---1949年7月,东影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辑了十七集新闻记录片《民主东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新闻记录片,它不仅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面貌,而且真实记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影片成功向海外发行,于1950年获捷克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记录片名誉奖。
《民主东北》记录了大量的宝贵史料。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为此牺牲了生命。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许多“第一”由长影创造。例如: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影片生动揭露了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的丑恶面目,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由陈波儿编导,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描写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但在人民力量打击下,最终失败,好似鳖在瓮中一样。它的摄制完成,揭开了人民电影美术片的制作史页(由朱丹编剧,方明导演兼动画设计,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影片对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扑灭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开创了科教电影创作的历史,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袁乃晨编导,1948年夏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影片生动表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演员的表演自然朴素,表演艺术家陈强在片中饰演一位老农民,这是他初登银幕之作。后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称。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1949年5月拍摄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导演王滨,1951年成功制导了影片《白毛女》。美术设计刘宇光,1946年毕业于“满影”电影专科学校,曾任长影第一任美术科长。相继在《党的女儿》、《上甘岭》、《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电视剧《少帅春秋》等影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从此,东影开始大量译制苏联影片,为后来的译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影片由袁乃晨导演,他是中国翻译片的开拓者。1949年5月译制。 1997年,媒体出身的赵国光接任厂长,原吉林省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刘丽娟任主管经营副厂长。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首先是开展土地置换,将长影老厂区21公顷土地以3亿元价格卖给长春国信集团。同时提出“一厂三区”的计划和“不拍赔钱片”的口号。随后,贷款3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共6亿元,建设长影世纪城。此后,长影又分别成立了由副厂长韩志君和宋江波牵头的影视公司。并与吉林电视台合作成立了长影影视频道。
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2005年初,长影以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精简人员。同时,大型旅游项目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 长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群爱好电影、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立志通过网络把长影精神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长影集团刘总曾这样评价:“长影世纪城现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超出原来的预期。游人明显递增,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也在明显提高。国家领导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后评价也很高。前不久,曾荫权到长影世纪城,他说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对于长影的未来,刘总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长影打造成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集群;第二,打造一个亚洲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有特色的影视旅游胜地,成为一个世界的电影娱乐中心。”
2010年,中国电影走入又一个春天,长影的新一轮春潮也正袭来。
③ 长影世纪城哪年开的很有历史的吗
2005年05月29日我国第一家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今天正式开业
④ 中国影视城的发展历史
最初发展成为影视城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中似乎也是必然。影视城最初当然是影视拍摄基地。当中国电影与电视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成本影视制作越来越多,大成本电影及电视的发展自然带动了拍摄基地的发展。因此这些地区逐渐成为了影视城。中国最出名的影视城当属横店影视城了。1995年谢晋到东阳市横店镇为他将要开拍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选择外景。横店老总想在此建立影视拍摄基地,然后在浙中大地东阳横店的荒山秃岭与谢晋导演携手横店农民,打造出了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农民借此良机发展影视旅游产业。
2000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已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今天的横店影视城已被天下影视人誉为“中国好莱坞”。
2004年后是横店影视城的产业升级阶段。2004年2月,国内首个影视产业试验区落户横店,影视城凭借试验区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先后启动多个大型影视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多个影视城的发展与建设。许多拍摄基地都成为了影视城。
长影世纪城
横店影视城
上海影视乐园
中山影视基地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同里影视基地
象山影视城
北普陀影视城
焦作影视城
涿州影视城
水浒影视城
⑤ 长影一直以拍摄历史、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见长,这些影片给几代中国观众带来哪些精神鼓舞(两点即
1.勿忘历史,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2.在曾经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在党的带领下军民合作最后夺取了胜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⑥ 长影世纪城历史挺长了吧
长影世纪城简介
长春,中国电影之都。坐落于长春净月潭新区,作为中国首家电影工版业权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于2005年5月29日在“同一首歌”的祝福声中正式向游人开放。长影世纪城科学并开创性地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乐园的精华,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各种特效电影于一地,以其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文化特质,充分展示了世界特效电影文化独有的魅力,以鲜明的电影旅游旗帜引领了文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成为国内外游客电影文化观光之旅的独特一站。
⑦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7)长影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⑧ 长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
国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配音演员,在中国长影演员剧团工作六年,共出演了六十部外国电影、四十部中外电视剧。其中主演的电影有35部,电视剧有30部。主要电影代表作有西班牙的、德国的、俄罗斯的、日本的、美国的等。而电视、广播电台的作品已超过100部之多。1987年获得中国文化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配音演员奖;1988年获得中国大城市电视台金牛奖一等奖授奖,同年获得中国中央广播电台西凤杯全国广播剧受三等奖,同年还获得中国吉林省广播电视局、雪柳杯广播剧受一等奖。国外:独立和协助日本松下、东芝研究机构完成了-DVD多层记录体,数码高声颦,等十几个数码影像技术项目的开发。为日本国际知名企业松下电器、三洋、NTT、NTN、川崎重工、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等一百多家导演制作了的中国版的企业专题艺术片。电视电视艺术广告片、电视剧的制作和配音。日本NHK电视台、关西日本电视台和朝日电视台同时播放了题为[中国艺术家在日本]的专题节目。日本读卖电视台以[中国艺术家张雷的问答]为题,设立周播专题节目。1994年为香港电视台驻日专题记者。2000年日本有线放送签约艺术家。使用数码影像数据管理系统制作的大型舞台音乐会连续公演400场获得空前成功。1992年以来,在日本应邀参演了话剧历史名著,日本各电视台播放过节目(每日、朝日、读卖、NHK等)。作为导演、演员,参加关西、大阪,神户等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电视剧、广播剧的制作达六十部集之多。
⑨ 长影历史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前身是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人建立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实际上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就开始了,中共党员刘建民、赵东黎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当时起名叫东北电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原址在黑龙江省鹤岗市。首任厂长是袁牧之,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1946年内战一触即发,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13日迁往合江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7年,厂长袁牧之提出“东影”的任务是“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解放战争时期,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张绍柯,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杨荫萱,牺牲时24岁。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他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出品发行。
它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1962年之间,这个厂还成立过电影学院,后来撤消。它下设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 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 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 风格。近些年这个厂的不少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
1997年,媒体出身的赵国光接任厂长,原吉林省体育彩票中心主任
刘丽娟任主管经营副厂长。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首先是开展土地置换,将长影老厂区21公顷土地以3亿元价格卖给长春国信集团。同时提出“一厂三区”的计划和“不拍赔钱片”的口号。随后,贷款3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共6亿元,建设长影世纪城。此后,长影又分别成立了由副厂长韩志君和宋江波牵头的影视公司。并与吉林电视台合作成立了长影影视频道。
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2005年初,长影以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精简人员。同时,大型旅游项目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 长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群爱好电影、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立志通过网络把长影精神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长影集团刘总曾这样评价:“长影世纪城现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超出原来的预期。游人明显递增,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也在明显提高。国家领导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后评价也很高。前不久,曾荫权到长影世纪城,他说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对于长影的未来,刘总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长影打造成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集群;第二,打造一个亚洲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有特色的影视旅游胜地,成为一个世界的电影娱乐中心。”
2010年,中国电影走入又一个春天,长影的新一轮春潮也正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