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渡过大渡河有什么重大意义
强渡大渡河是来红军的源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专过大渡河,属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强度大渡河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强渡大渡河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这些事件有何意义与影响
1、巧渡金沙江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飞夺泸定桥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等自然障碍消灭红军的企图。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
3、抢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度大渡河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的巧妙之处:
1935年,为了跳出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欲将红军歼灭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中央红军决定实行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他们准备抢渡金沙江,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英勇智慧的红军,用一连串“巧招”实现了这一战略意图。
4月初,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直奔贵阳,一度打到离贵阳城20公里的飞机场。毛泽东的作战意图是“调虎离山袭金沙”,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因为西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必须调出滇军,扫除主要障碍。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看到红军直逼贵阳,自己身边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急令滇军主力紧急增援,又严令湘军、桂军等各路军队对红军堵截。
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贵阳以东集中时,中央红军主力突然由清水江地区急转南下,以每天60公里的行军速度,向云南方向疾行,逼近昆明。
为保住昆明,“云南王”龙云让尚在曲靖以东的孙渡纵队取捷径赶往昆明,并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前来防守。这样一来,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就大大削弱了,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出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红1军团接到命令,立即派红4团向禄劝、武定、元谋急进。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了解到,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没有去过这几个县,决定由先头分队化装成执行任务的国民党“中央军”,智取禄劝、武定、元谋三县。
红4团一天中没费一枪一弹就巧取三城,为大部队直插金沙江赢得了时间。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先遣干部团一部,一昼夜行进100公里,于5月3日晚抢占了金沙江皎平渡口,红军在皎平渡口一共只找到6艘木船,大船可渡30人,小船只能渡11人。而且,当地还有“夜不渡皎平”的旧俗。
这6艘木船,承载着两万红军的性命,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为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等直接指挥,严格渡河纪律,不争不抢,保持秩序,确保渡江安全。
他们还找到汉、彝、傣、纳西等各族船工36人,杀猪宰羊一天管6顿饭,每天给每个船夫5块大洋工资。船工受红军政策感召,打破“夜不渡皎平”的习俗,6艘船连续摆渡7天7夜,帮助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
5月9日,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未掉一人一骑。两天后,当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赶到金沙江边时,只看到岸边留下的几只破草鞋,红军已不知去向,渡船也没找到一艘,只能望江兴叹……
③ 红星照耀中国,红军渡过大渡河有何重要意义
强渡大渡河是红来军的自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三五年五月,我们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来到冕宁。我们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担负了光荣的先遣任务。军委为了加强领导,充实力量,特派刘伯承、聂荣臻两同志分别担任先遣司令和政委,并把军团的工兵连、炮兵连配属一团指挥。当时,我在一团当团长。
(3)强度大渡河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英雄壮举
坚信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使作战部队全军上下对这次作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勇士们正是凭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力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河对岸冲去,并成功地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红军部队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在作战中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④ 强渡大渡河历史背景
在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后,不得已中央提出转移,一开始原想和湘西的贺龙专会合、在反围剿时期也属已经派出任鄙时、萧克带领六军团先行开路。后来被蒋介石识破、在红军必经路上设下重重防线。不得已红军转向贵州、想在那里找到落脚点。可是中央军和黔军、滇军抓住不放、在贵州绕了一圈后径向云南以摆脱追军。(期间曾希望从四川过江北上立足、也被老蒋识破、结果损失一军团兵力,有折南下。)云南有强大的龙云、后又有追兵不敢久留,只好渡江北上入川,不能入川东(四川军阀实力强大),走山路以避开中央军和川军的围追堵截、所以红军一直沿川康边境走、听到川北有实力强大的红四方面军赶紧去会合、希望在川陕一带有所作为。不料会合后张国焘见一方面军人少、就想夺中央权、非要强迫中央一起南下。中央就乘机带领7000人的陕甘支队去找报纸上看到的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去了。
⑤ 强渡大渡河 简介
强渡大渡河
中文名称: 强渡大渡河
发生时间: 1935年5月24日-25日
发生地点: 西康省冕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地区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7时强渡开始,快接近对岸时,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战前,先遣队首长亲自向领导领导交代任务,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关系全军成败,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七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智能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事件意义
事件意义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信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使作战部队全军上下对这次作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勇士们正是凭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力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河对岸冲去,并成功地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红军部队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在作战中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⑥ 强渡大渡河的事件意义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版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权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⑦ 强渡大渡河战役的作用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内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容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⑧ 强渡大渡河反映历史事件
红军万里长征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⑨ 飞夺泸定桥有什么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它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件简介
飞夺泸定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泸定桥简介
公元1705年,康熙皇为了国家统一之大业,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此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