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写曲靖城市简况包括(历史概况,经济,文化,人口,民族写一篇作文500字)
I think my life changed,Forexample, I used to very short,But now I'm very tall,And I used to have short hair,Now I have long hair,I used to veryouegoing ,Now I'm qhite,
As a matter of fact,people sure change.Two years ago,I'm a p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I have much time,And I often play tble Tennis with my friends,Noe I'm a mddle School Students,I have to study ,And I don't have time with my frinds,
So now I fell very happy to study . I love my life
㈡ 曲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曲靖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宣威格宜尖角洞和曲靖珠街八塔台等古文化遗址的科学考证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南盘江流域一带就有人类足迹可寻。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创造文明。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蹻率兵人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秦始皇统一中国,修"五尺道"由四川宜宾(史称僰道)至曲靖(史称建宁),将曲靖直接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彻底沟通了古滇国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建宁郡成为"西南夷"部落群中较早开发的区域。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拓"南中",置益州郡,辖味县(曲靖)、牧靡(寻甸)、铜漱(马龙)、因劳(陆良)诸县。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南征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库降都督于味县(曲靖),统管"南中"。此时"南中"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川南、黔西部分地域,曲靖至此成为全滇及川南、黔西一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唐天宝七年(748),南诏灭爨,曲靖为拓东节度使所辖,云南的政治中心西移大理,结束了曲靖五百余年的云南中心地位。此后,宋大理国时期在曲靖设石城郡,统辖磨弥等十余部。元、明、清历朝,先后置曲靖路、曲靖府、迤东道,一直是滇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历史中,中原文化频频传人,官兵移民纷至沓来,宽广的土地被屯垦,南盘江流域村落密布,人口骤增,商市繁盛,为进一步开发滇东奠定了良好基础。民国2年(1913),废曲靖府,改南宁县为曲靖县。民国37年(1948),设第二区督察公署。1949年底,曲靖全境解放,设曲靖专员公署。1954年与宜良专署合并为曲靖行政专员公署,"文革"期间设曲靖地区革命委员会,后为地区行政公署。改革开放后,曲靖步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新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政建设突飞猛进,中心城市的位置越来越突出。 1997年5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曲靖撤地设市,10月中下旬,曲靖市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相继召开,11月7日,曲靖撤地设市正式挂牌,辖8县l市l区,139个乡镇,掀开了曲靖历史新的一页。
㈢ 曲靖有哪些风俗
曲靖民间风俗
富源黄泥河畔(古敢乡)水族姑娘小伙的“赶表”、“走寨”(唯曲靖独有),以“即兴编词对歌”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倾诉对意中人的爱慕、讴歌忠贞不渝的爱情;师宗五龙河畔(五龙乡)壮家儿女的“浪哨”高腔和“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罗平“三江口”(南盘江、黄泥河、清水江交汇处)、多依河畔(鲁布革乡)布依族男女的“闹水”习俗与“二月二”歌会,马龙、宣威、沾益、师宗苗族同胞的笙望舞、“花山节”,会泽、宣威彝族的“立秋节”,沾益回族的“开斋节”与“传油香”,麒麟区红土墙彝族的“火把节”、歌舞表演,陆良撒尼人(彝族支系)的大三弦与土风舞以及曲靖各地民间的龙灯(“耍龙”)、狮舞(“耍狮子”)、高跷(踩高跷)、彩船(划旱船)、跑驴(假骑毛驴表演)、染花饭、打水枪、抢花炮、“张公背张婆”、扮鹭鸶、扮蚌壳……,可谓层出不穷、多彩多姿,既原始生态又美妙神奇,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辑录部分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如下:
(一)特色文化
1、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的壮族文化
2、富源县墨红镇法土村的彝族文化
3、富源县古敢乡下笔冲村的水族文化
4、罗平县九龙镇腊昔村的布依族文化
(二)习俗
1、师宗县高良乡笼嘎村瑶族“渡戒”习俗
2、师宗县高良乡纳厦村苗族“踩花山”习俗
3、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婚姻习俗
4、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三月三”习俗
5、师宗县五龙乡“祭老人房”习俗
6、师宗县雄壁镇堵杂村彝族“绑神猴”习俗
7、师宗县彩云镇额则村彝族丧葬习俗
8、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打老牛”习俗
9、马龙县马过河镇鲁石村苗族婚姻习俗
10、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撒尼族“祭窑山”习俗
11、陆良县大莫古镇摔跤习俗
12、罗平县鲁布革乡布依族“闹水”习俗
13、罗平县长底乡布依族“二月二”习俗
14、会泽县马路乡大转弯苗族婚姻习俗
15、会泽县新街乡脑包村回族丧葬习俗
16、会泽县的“耍水龙”习俗
(三)音乐:
1、麒麟区的“爨乡古乐”(“洞经音乐”等)
2、麒麟区沿江乡的歌曲《大河涨水满石崖》
4、会泽县的“堂琅古乐”(“洞经音乐”等)
5、罗平县富乐镇的“富乐洞经音乐”
6、师宗县龙庆乡黑尔村的歌曲《小渔箩》
7、师宗县高良乡科白村岭黑寨“双管竹笛乐曲”
8、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的花灯音乐
9、马龙县山歌《石榴花开》
10、会泽县民歌《一朵鲜花鲜又鲜》
11、以世居阿着底(撒尼语:曲靖)的撒尼人为背景制作的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2、富源县老厂乡阿给嘎村的彝族民间唢纳
(四)舞蹈:
1、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的撒尼“大三弦”
2、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花灯团场”
3、马龙县月望乡深沟的“芦笙舞”
4、罗平县旧屋基乡的“箩箩舞”
5、罗平县钟山乡的“蚂螂舞”
6、罗平县马街镇歹麦村的“跳歹”
7、麒麟区茨营乡红土墙的彝族“酒礼舞”
8、沾益县炎方乡卡居的“叠脚舞”
9、师宗县龙庆乡黑尔大寨的“碗舞”
10、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芦笙舞”
11、富源县古敢乡的“狮子灯”
12、富源县黄泥河镇小云脚村的“芦笙舞”
13、宣威市东山乡安迪村的彝族“跳脚舞”
14、会泽县的“板凳龙”、“龙灯”
总之,舞蹈的类型有:庆祝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表演性舞蹈;戏曲类舞蹈;婚庆丧葬类舞蹈;生产或狩猎舞蹈;健身习武舞蹈,等等。舞蹈的形式有:刀叉棍棒舞、锣钹舞、月琴舞、霸王鞭舞、器乐舞、狮舞、灯舞、踩高跷舞、板凳舞、跳脚舞(“确比”)、耍腰舞、肚皮舞、背面舞、碗舞,等等。民族乐器有:双管笛、姊妹箫、芦笙、唢呐、二胡、掌不来、长鼓、铜钹、口弦、打击乐以及把乌、抛锣、铜鼓,等等。
(五)戏剧、曲艺:
三百多年前,徐霞客探访珠江源头途中,夜宿沾益县龚家,“见其门闭”,“叩而知方演剧于内也”。曲靖是滇剧的发源地,戏曲表演可谓源远流长。曲靖的戏曲活动始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历代旧志中均有戏曲活动的记载。
1、会泽县的戏曲“围鼓”
2、会泽县的“小唱灯”,又称“太平灯”
3、会泽县的渔鼓演唱,通称打渔鼓或唱道情
4、师宗县竹基乡六丘村的花灯
5、宣威市务德乡传统剧种“走老丑”
6、罗平县九龙镇腊庄村传统小戏《破四门》
7、麒麟区的滇剧(“雷四本家”是曲靖滇剧的播种人,被称为曲靖的“戏王菩萨”)
(六)商品及工艺:
1、会泽斑铜——斑铜工艺是会泽县传统手工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收藏价值高,色彩美伦美焕,被称为“中华一绝”。1914年斑铜工艺品“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
2、会泽县的擀毡工艺和乐业辣椒
3、宣威火腿——又一个“中华一绝”。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
4、宣威市倘塘镇的铜器、铝器与黄豆腐制作
5、宣威市西泽乡的白糖、竹编制作
6、罗平县鲁布格的五彩花米饭(五彩花米饭是布依人独特工艺,有800多年历史。五彩花米饭是从山中采集天然的树叶、树花、山草、根茎等通过布依传统秘方,熬出汁液,取出红、黄、紫、黑等天然色素调入盛有上等糯米的缸中浸泡、洗净、蒸熟、搅拌、晾干,染成花米饭,清香可口,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7、罗平县的菜籽油、生姜、野蜂蜜
8、罗平县老厂乡的老厂酒、富乐镇的铜器制作
9、陆良县的板鸭和麻衣馓子
10、陆良县的蚕丝制品与芳华镇的民间草编工艺
11、麒麟区的韭菜花、鸡蛋挂面和越州潦浒的土陶工艺
12、沾益县的辣子鸡
13、马龙县的荞丝、酱菜
14、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火草褂编织工艺
15、师宗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
16、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的蜡染工艺
17、富源县墨红镇鲁木村的彝族民间刺绣
18、富源县大河镇白岩村的民间蔑编
19、富源县后所镇铁翅村的踩缸腌菜制作
20、富源县中安镇的石材工艺、铁锅制作
21、富源县的魔芋加工与大河乌猪及火腿制作
(七)土话(方言)
不(“毛”);去(“克”);傲(“炮”、“拽”);厕所(“茅斯”);女人(“婆娘”);现在(“这哈”);张扬(“抖草”);叔叔(“耶耶”);愚蠢(“日脓”);惊叹(“儿啰”、“背时”);实惠(“香晕”);瞌睡(“梦冲”);生气(“日气”);叛逆(“二气”);计较(“渣经”);严重(“老火”);悲剧(“造孽”);所有、全部(“一花”);毛巾(“手敷子”);无奈(“抵不住”);吃饭(“肿脖子”、“倒脖子”);没有(“谬得”);害羞(“脸皮子薄”);询问与表白(“杂个啦”、“格整得成”);愤怒(“滋得很”、“日气很”);拒绝(“整球不成”);白痴(“憨眯日眼”);不雅(“渣八列五”);嘴甜(“嘴麻子得”);给力(“攒劲得很”);疑问(“格真个”);无趣(“没得心肠”);不屑(“懒得跟你说”);忽悠与骗人(“耍麻老子噶”、“哄老子地噶”);认真、肯定(“正二八斤”);警告(“毛挨我上头是脸”、“毛掺我二理裹气”); 妥协(“懒得跟你说”);欠揍(“几包子锤”、“几窝仙脚”);怀疑(“给真个地”);神气(“神头二五”);讨厌(“沟逼死远些”);邋遢(“跟楞半倒”);无趣(“没得心肠”);脾气犟(“日鼓”);走霉运(“背时”、“倒邪霉”);一小点(“一小跌”);小心点(“招呼跌”);深绿色(“露阴干瞎”);不恰当(“二不挂五”);天气冷(“冷迷日眼”);“有没有”(“你葛有”);不端正(“歪巴斜扯”);不景气(“冷火秋阳”);速度快或做事麻利(“溜刷得很”);出类拔萃(“板扎很”);难处的人(“搅得很”);看你不爽(“鬼迷日眼”);调皮捣蛋(“神头二五”);粗心大意(“粗皮撩草”);有一种谩骂叫“晒白牙齿地、小砍头地”、有一种愤怒叫“逗老滋鬼火绿”……,等等。
(八)特色建筑
1、陆良县庭院式土木结构建筑群:雍家古寨
2、富源县中安镇民居建筑:张氏大院
3、罗平县干栏式建筑:吊角楼
4、会泽县大海乡古板房
㈣ 云南曲靖历史古迹作文800
我生在曲靖、长在曲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曲靖人。曲靖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城市美,公园美,同时还有很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曲靖由四美,那第一美得就是——曲靖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境内乌蒙磅礴,群山巍巍,坝子绵延,沃野千里,山水雄奇,人为荟萃。这里是珠江的发源地,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座城市,是连接内陆的重要路上通道,是彩云之南的东大门;曲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
曲靖的第二美就是——城市风姿卓然、其规模在滇东城市群中仅次于省会昆明,以别具风格的城市雕塑独显特色。城区有寥廓山森林公园、龙潭公园、河滨公园、白石江公园、珠江源广场以及南城门广场等休闲娱乐之地,风景如画,人流不息。
曲靖的第三美就是——公园美。寥廓山森林公园位于城区西南郊,又名胜峰山,源于明代朱元璋部将博友德、蓝玉等在此大败元军,并活捉元军将领平章政事达里麻,为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将此山称之为胜峰山。1973年辟为公园,占地218亩,公园里有樱花园、梅园、儿童乐园、靖宁塔和动物园等。山上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亭阁雅致,曲尽通幽,登上靖宁塔远眺,曲靖坝子尽收眼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龙潭公园位于曲靖市城区中心,占地面积115亩,绿地面积60%,水面面积24%。共设有前广场、中心广场、林荫区、原野风情园、科技展览馆、大温室、观鱼池、水榭茶楼、休闲长廊等九个景区,是曲靖市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园景观之一,成为乌蒙曲靖市民休闲活动的首选场所,被誉为麒麟城的“花园名片“。(其余美景只好留给朋友前来亲身感受……)
曲靖的第四美就是——美食。曲靖的美食有:鱼腐鸡(鱼)洋芋鸡、糊辣鱼、猪脚火锅、蒸饵丝、韭菜花、曲靖小粑粑、砂锅饭……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㈤ 麒麟区 历史文化名人
曲靖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文传天下,或血染疆场,为开发云南、开创中华之文明创造出许多令人称颂的业绩。三国时期蜀汉建宁(曲靖)人“南中”大姓孟获,身为乌蛮首领,其“恩威著于南土”;五百多年雄踞滇东的爨氏家族中的头面人物爨习、爨谷、爨龙颜、爨宝子、冕归王等十几代世袭刺史,在确立曲靖为云南政治中心中显示了卓越的统帅才能;清代回民起义领袖人物之一的马联升,与杜文秀东西呼应,在云南回民起义中谱写过光辉的一页;会泽钟屏镇人黄毓英,1911年与蔡锷在昆明举兵起义,成为云南辛亥革命中的“三杰”之一,孙中山先生曾为其题匾:“忠烈千古”。富源中安镇人王甲本,身居国民党七十九军军长要职,1944年在抗日战场上壮烈殉国。唐继尧、胡若愚、张汝骥、文鸿揆,有的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有的在“重九”起义中以身殉国,有的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国民党军委会高级参谋;师宗县淑基人窦垿,道光九年中进土,咸丰五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著有《游艺录》、《多识录》等书传世,他的《岳阳楼题联》以其精妙绝伦的构思、超群出众的文采而名扬中外。马龙人阮元声,明祟贞年间中进土,曾任浙江金华府推官、陕西典试、吏部稽勋司员外,以文章而名世,编有《金华诗粹》等书。
㈥ 曲靖市的民风民俗
罗平彝族的箍箍帽 ·多彩的罗平彝族服饰
居住在罗平县白腊山一带的彝族自称为戈仆彝,他们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箍箍帽。戈仆彝的箍箍帽红艳夺目,独特绚丽,高约5寸。制作时先用竹篾织成圆桶形,再用黑色硬布壳里外粘牢后缝合。内层中部用2寸宽的黑布缝牢后当顶带;外层用红金绒或红灯芯绒套缝上一层,再钉上一条3寸左右宽、能拖至膝部的刺绣条帕,条帕除结婚时解开外,平时是系在箍箍帽上的。箍箍帽上下沿均钉满尖角排钉,下沿边钉红色帽髯,中间缀满了红绿毛线扎成的大大小小的缨花,独具特色。
在罗平县环城乡中和村公所宜卡考寨,79岁的田云彩歌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古的时候,一个叫阿黑的小伙和一个叫阿香的姑娘相好。二人在村后幽会时,忽然天下暴雨,眨眼间地下已成一片汪洋。二人手拉手往山上跑,洪水也随着他俩的脚步往上涨。跑到山顶时,洪水也涨到山顶。他俩钻进一棵空心树,空心树就倒在洪涛中顺水飘流。也不知飘了几天几夜,这空心树被一个石崖挂住了。阿黑钻出树洞观看,头晕跌入水中。
水退后,阿香醒来,不见了阿黑。阿香拼命呼唤,终于听到对面山上阿黑的回音。阿香顺着回音的方向边跑边喊,下了谷底,准备越过小溪,不幸失足跃进溪中,顺溪水淌了一阵才抓住岸边的一根竹子,从水中爬出就晕倒了。醒来时,浑身瘫软,四肢无力。远远传来阿黑的呼唤声,阿香张口回应,发觉声音沙哑,只有自己才能听见。阿黑的呼唤声,渐渐地远了又近,近了又远。阿香心里明白,但回不了声,心里一急,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拾起一根竹子,编成一个大圆圈,把扎在头上的红帕解下来,铺在竹圈上,顶在头顶。但风一来,红的就从圈上吹落。阿香又扯了几根藤子,拴上几个小石头,吊在红帕的四周,再把竹圈顶在头顶,慢慢爬上山坡一块高大的石头上站立起来。阿黑望见阿香的红帕,终于找到了阿香。
阿黑和阿香结婚时,阿香做了一顶箍箍帽戴在头上,阿黑摘来鲜花把箍箍帽插满。戴着箍箍帽的阿香,美得赛过天边的彩霞。
后来,这箍箍帽就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为了长久保存,箍箍帽作了一些改变。竹子改成了竹篾,鲜花改成了红绿毛线扎的绒花,小石头改成了小泡珠,藤条改成了精心挑上花的条帕。
·富源水族服饰 ·布依族的吊脚楼
·布依族的家教 ·苗族民俗风情
·壮族民俗风情 ·彝族民俗风情
·水族民俗风情 ·富源水族风情
·布依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布依族先民属古代“百越”系统,公元10世纪后,史称“仲家”。布依族以从事农业为主,手工艺发达。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云南的布依族人口3.7万,占中国布依族人口的1.34%,主要居住在罗平县沿江河的河谷、坝子。住宅为“干栏式”楼房或半楼房,结构简单美观。布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上没有文字。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青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礼仪】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服饰】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 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习俗】
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 耳环、项圈等首饰。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婚俗】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述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督终身了。
·罗平民族风情 ·黑尔六月“棕子节”
㈦ 曲靖历史文化性格
1、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2、爨乡古乐。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乐种。洞经音乐则是云南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明朝万历年间(1579年),随着佛教的盛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和生活习俗的要求,将《文昌大洞仙经》的经文作为唱词而填入部分曲调中,故称“洞经”。
3、铜商文化。曲靖会泽地区秦汉时为古夜郎地,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
4、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汉族云集到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7)曲靖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曲靖民族
1、曲靖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距省会昆明市120公里,地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
2、截至2017年末,曲靖有49种少数民族,共计5386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5%。其中,曲靖7种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有510761人,分别为彝族294944人、回族87746人、苗族39799人、壮族39153人、布依族36671人、水族9772人、瑶族267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有27848人。
3、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宣威市117332人,最少的是陆良县15314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师宗县81494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8.79%;其次是罗平县93911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5%。
㈧ 我的家乡曲靖
我的家乡曲靖是我来国南方第一大源河珠江的发源地,是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珠江的发源地——马雄山,被徐霞客称赞为“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阳春三月的马雄山,殷红的马樱花硕大如盘,杜鹃花争齐斗艳,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寻根探源。
曲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是著名的爨文化发原地,爨龙颜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及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别具风格的取材于曲靖历史文化的城市雕塑,不仅美化了城市,而且鼓舞着人民不解努力,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丽的家乡曲靖,这里人杰地灵,养育了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他们是曲靖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曲靖,一颗闪耀着的明珠,一座崛起中的城市。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道绿树成荫。曲靖有许多公园,一座座公园像一颗颗镶嵌在城市里的绿宝石,把曲靖装点得分外妖娆。公园里游人如织。人们徜徉在湖畔、荡舟在湖中,那份闲适和惬意无以言表。
我爱我的家乡曲靖。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会牵动着我,让我不能忘怀!
㈨ 求解!关于曲靖的历史!!
你去查查段氏与东爨三十七部会盟那段时间的历史,或许会有帮助!
乌蒙在历史长河中由人名嬗变为部号、地名和山名的变化过程,即是彝族社会的发展、变化史。它标志着彝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
一、人名“乌蒙”
乌蒙是唐时始迁于窦地甸的阿统十一孙,最早见于明代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明末曹学(蜀中广记·边防记》和清代乾隆初年傀蜕《滇云历年传》等书,也有相同记载,说明今天仍然常用的“乌蒙”一词,原本是人名。
乌蒙源于人名之说未曾产生过较大争议,但乌蒙生活的时代则歧说不一。这是因为彝族历史无纪年可以查对,只有用父子连名制去推算。而史家以多少年为一代并不统一,或以25年为一代,或28年为一代,或以30年为一代。其测算结果,年代相差甚远,出入较大。笔者根据贵州《大定县志》安氏谱及相关资料测算,彝族父子连名每代只能在18至20年之间。如用每代20年去计算,从生活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助武候南征的济火至22世裔孙阿统,有440年,加上225年则为公元665年,约在唐代高宗前期,符合唐时阿统“始迁于窦地甸”之说。再加上“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时约在公元885年,已经是唐代晚期。当时的唐王朝早已无力控制原爨氏统治下的地区,乌蒙的发展壮大再无朝政和南中“大姓”的干涉,于是得以扩土称王,雄踞一方。
“乌蒙”之名,从此流传青史。彝、汉文史料中的“乌蒙”之称,也屡见不鲜。例如:《元史·地理志》阔州载:“州治密纳甸,古无城邑,乌蒙所居”;宋史《黎州诸蛮传》载:“乌蒙蛮在州东南千里”;吴恒《彝族简史》载:“……‘阿猛’当即‘阿蒙’(‘乌蒙’)”。
人名“乌蒙”时期,是今天彝族形成的前身时期,也是彝族先民由游牧开始走向定居的时期。
二、部号“乌蒙”
乌蒙建立了乌蒙部。据元、明两代历史记载,其他芒部、乌撒都是“其后昌盛,因祖名。”芒部是何时子孙昌盛因祖名不详,尚未见史书记载。据《元史·地理志》和《蜀中广记·边防记》记载,乌撒是宋时乌些(乌撒)之后折怒始强大,因起远祖乌撒为部名。阿统、芒部、乌撒等人,为乌蛮仲牟由(笃慕俄)之裔,都是唐代人。其中阿统迁入窦地甸(今昭阳区)、乌撒居巴的甸(威宁)、也都是唐时先后进入这些地区,随爨氏的灭亡而来。只有阿统之子芒部居原地屈流大雄甸(镇雄)。
乌蛮仲牟由之裔称雄建立部落王国,割据一方之时,不只是乌蒙、芒部、东川、乌撒是在唐代天宝年间之后,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灭亡之前。其实所有东爨乌蛮各部的建立都是如此,据《蛮书》记载: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袁滋为册南诏使,途经东爨乌蛮之地,所记乌蛮七部中未有“乌蒙”等部名称。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自滇东起兵,得到“乌蛮三十七部”的支持,其中有乌蒙、乌撒、芒部、閟畔等部。证明这百余年间之内,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各部在川、黔、滇、桂交界地带建立的奴隶制王国时期。在曲靖出土的《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记录下三十七部与大理国的盟约关系。
乌蒙、乌撒、芒部、诸部到北宋初年,乌蒙、芒部、乌撒、水西向川南发展,至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遭宋王朝打击之后,才往今云、贵边境退缩。宋封阿杓为乌蒙王就是这时。《蜀中名胜记》说:“筠连县汉定川县,唐之筠连州也。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指明今盐津县普洱镇夷都山确是当年乌蒙王所在地。
部号“乌蒙”时期,是彝族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时期。其鼎盛在宋代。彝书《西南彝志》说:“恒捕濮的人,恒以濮使用”,“濮裔以万计,久为彝所平。”指的主要就是这一历史时期。
三、地名“乌蒙”
乌蒙作为地名使用,首先是行政机构建置名称,起于元代元世祖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之后,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管理性质的组织改设为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是年,置芒部路,乌撒部内附。十三年十月,元军攻乌蒙,使乌蒙归今四川筠连县,诏开乌蒙道。是年,立乌蒙路、乌撒路。二十一年置乌撒乌蒙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路。但各路治所在今何地不详。《云南辞典》说:乌蒙路治所在今昭通市,(现昭阳区)。又说: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从元史查考,宣慰司署不可能建在威宁,它不是四路的中心。乌蒙路治所,初也不可能是昭阳区。因为这里不是宋时乌蒙部的中心地带,而是乌撒与乌蒙不时发生争夺的交界处。
据《元史》记载:“二十二年九月,乌蒙叛,命四川行院也速答儿将兵讨之,马湖总管汝作以蛮军三百为助,降西崖门酋长阿者等百余户”。又:“十月,乌蒙蛮夷宣抚使阿蒙(谋)叛,诏征罗必甸兵同云南行省共讨之。”以上交战之地名,无一在今昭阳区境内,由此推断乌蒙路治所当初应在盐津普洱乌蒙部旧地。乌撒乌蒙宣慰司署,应如陈序德、卢常美《论元对乌蒙等部政策及城乡建设》所说:乌撒乌蒙宣慰司府,乌撒乌蒙元帅府,乌蒙等处屯田总管万户府都是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天梯土城。明、清乌蒙土府沿用,毁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今犹见残垣遗迹。
乌蒙作为路各使用,方开始赋予地名的使命,逐渐演化为地名。至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以乌蒙路政置乌蒙府,乌蒙作为地名,才完全从人名、部号中脱胎出来,成为地理概念。故才有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鄂尔泰以“乌暗者易而昭明,蒙蔽者易而宣通”之说,请皇上赐名“昭通”,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
地名“乌蒙”时期,是封建土司制度促使彝族奴隶制向封建领主制过渡时期,也是彝族社会全面接受汉文化时期和农牧经济发展时期。
四、山名“乌蒙”
乌蒙演变为山名,起于何时未见记载。不过只能是在乌蒙为地名之后。“乌蒙山”不只是一座孤立的山名,可以诠释为乌蒙大地上的山脉。乌蒙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泛称,并非是专指哪一条山脉或哪一座山峰。现今地图上的乌蒙山,从东北向西南斜卧在云南省的威信县、昭阳区、会泽县、宣威市和贵州省的盘县特区、六盘水市、毕节市之间。这一地区正好是乌蛮聚居地的核心部位,是乌蒙、乌撒、芒部、东川、永宁、水西、普安、普定和普里等明代彝族土司先人生息繁衍的发迹地。
吴光范《云南地名探源》说:“云南的山岭称为乌蒙者不止一处。以山来说,滇东北和贵州西部有乌蒙山脉,北起镇雄、彝良,纵贯贵州威宁,向南延展至宣威一带,即《辞海》所说的‘乌蒙山,在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西部。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300米左右’。又寻甸县北界金沙江处也有乌蒙山,亦名雪山,即《读史方舆纪要》所说‘在武定府禄劝州东北二百八十里,接四川东川府界,亦名乌蒙山,亦名云龙山,亦名绛云露山,亦曰雪山,北临金沙江,上有十二峰,雄拔陡绝,盘旋七十余里’。中央红军及二、六军团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和一九三六年四月上旬曾经过寻甸,毛主席诗中所指的乌蒙很可能是寻甸、禄劝之北的乌蒙山。”又,《云南辞典》解释说:“乌蒙山,在云南东北部,跨越滇、黔两省边缘地带,走向东北———西南,为金沙江和南北盘江分水岭。由三列山地组成:西列山地海拔高于2100米,主峰牯牛寨山,海拔4016米;中列山地海拔2000米以上;东列山地低于2000米。山地由古生界石灰岩等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矿石、动植物源丰富。”相比之下,《云南辞典》最为详尽。
山名“乌蒙”使“乌蒙”获得了永恒的依托。从此,乌蒙山不因社会风云变幻,始终魏然耸立于天地之间,经历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春来暑往,秋去冬来,向不改磅礴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