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贺卡的历史和意义

贺卡的历史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4 16:30:51

A. 贺卡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

起源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节,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寻常百姓内,都有向亲朋好友容寄送贺卡的习惯。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为何会流传至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

新年贺卡
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B. 中国贺卡的历史

第一张贺卡的产生可能在很久远的过去,我们已经无从可考。我认为,近代意义上的贺专卡是伴随着属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同时又与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印刷业的兴起有着密切联系的,它首先发端于圣诞卡的印制(参见上文),随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一直到今天的E-card,行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赠送贺卡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记忆,但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每年印制大量的贺卡,也造成了许多的浪费。希望这里能够提供给你一些有用的信息。^_^
参考资料:http://www.ideafinder.com/guest/calendar/christmas.htm

C. 贺卡的历史

起源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节,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寻常百姓,都有向亲朋好友寄送贺卡的习惯。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为何会流传至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1.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
贺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问候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这段记录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京城某年过年,有一个士人不想每家每户亲自去拜访,便想出一个偷懒的主意,自己先写好许多有祝福之意的卡片,再吩咐仆人每到一被访之家,便在那家门口放一张卡片,敲门后不等开门,赶快溜走,好让被访者以为他亲自来拜访过。也许这个人一再偷懒,走漏了风声,结果有一户人家一听到敲门声,立马冲了出来,把那个“可怜”的仆人逮个正着。这被看作是“作伪”的行径。但 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问候,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朋友他们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须,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以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做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时的贺帖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样式。清褚人获在《坚瓠首集》卷一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红单就是专用于年节而用红纸制作以表示吉庆意味的贺帖,显然不能在平日中作为名纸使用。这红单可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真正的贺年卡了。
2.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由于贺卡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言简意赅、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由于贺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
观复博物馆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当年生肖的文物表达。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贺卡,也是很好的一个收藏。时逢牛年,观复博物馆携金牛贺岁,祝和全国人民新年大吉。
3.近代贺卡
近代意义上的贺卡首先发端于圣诞卡的印制,随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其中中国邮政推出的自创型贺卡以及相继推出的植物贺卡,刺绣贺卡等都给传统贺卡注入了新的内容。
4.现代贺卡
到了二十世纪初,普遍风行,不论是不是基督信徒,以圣诞卡向亲友祝福,和恭贺新年。并由此派生出比较非宗教化(或者说东方化)的“贺年卡”。由于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就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相当于是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电子贺卡的产生对传统贺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两者是无法完全互相取代的。部分人认为收到传统贺卡时那种幸福、感动的感觉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传统贺卡依然有着电子贺卡不能取代的优点。环保方面则可以工艺上多下功夫,如废纸利用等。

D. 贺卡的由来

贺卡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纪,古罗马出现了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罗马元老院和全体臣民祝愿国父阿德裹安·奥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样,这是和卡的前身。

中世纪时,各种形式的和卡相继出现。那时中欧最流行的是木制和卡,即把贺词雕刻在光洁的木头上,还有人把木雕涂上颜料,绘制得五色斑斓。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贺卡。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姑娘们怀者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词,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爱。顾念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词可以说是最早的情人节贺卡了。

1840年,美国商人埃丝特·A·霍兰德开始把情人节贺卡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第一年就赢利5000美元。可见贺卡几乎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青睐。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贺卡——圣诞卡产生得较晚。该卡第一批设计是于1843年出自英国一位画家约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欢。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在贺卡上千亿张,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贺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贺卡的新种类更是层出不穷。

E. 贺年卡的简介

第一轮中国邮政贺年邮资明信片从1981年12月20日开始,至1990年11月15日止仅发行10套31枚。由于这一轮贺年明信片并没有与第一轮生肖邮票同步发行,发行部门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仅有10套,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肖贺年片系列,故从严格意义上讲,这lO套并不能形成一轮,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这轮贺年明信片的规格均为148×100毫米,均由北京邮票厂彩色胶印,设计精美,丰富多彩,品位较高,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片图有的是中国画,如HP3分别选用了著名国画家俞致贞和刘力上的《海棠》、萧淑芳的《扶桑》和《鸢尾》,金鸿钧的《牡丹》。HP5选用了著名画家李大玮、刘继卣、刘奎龄、何香凝、胡爽庵等人的作品;有的为古代名画,有的采用装饰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手法,简洁明快。邮资图形有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邮资图案除HP1、HP2外均选用新年的生肖图,生肖图案大都采用写意的形式出现,极具民族风格。

F. 贺卡的作用是什么

贺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温馨的祝福语言,浓郁的民俗色彩,传统的东方韵味,古典与现代交融的魅力,既方便又实用,是促进和谐的重要手段。每逢新年,全国有几亿人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邮寄贺卡,可见贺卡文化发源之早,流传之远,影响之大。贺卡无声,但能够沁人心脾,是因为那是情与爱的交响,把亲情、友情、爱情传递给对方。
亲情之爱是人类最宝贵、最原始、最本能的爱。亲情之爱人皆有之,其中主要包括子女爱父母、父母爱子女。一个人连家庭成员都不爱,就很难想像会爱别人、爱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入手了。可目前的现状是,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儿时的直率和天真,习惯于将亲情深埋内心,觉得无需表达,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缺少了亲情的沟通。然而他们忘了,亲情是无数次情感表白的叠加,要时常把爱传递给身边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到爱、体贴、挂念和关心。所以,子女对父母的爱,内、外在的形式都很重要,直接表达最值得提倡。这时,贺卡就派上用场了。一张贺卡、几句祝福足以温暖、感动父母的心!
贺卡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人们在交流中,情感的传递不仅需要心与心的沟通,更需要靠实物来表现。因此,笔者呼吁: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在节日到来之际,子女们不妨拿起笔来,让爱和思念不仅仅隐藏在心中,还要跃然“卡”上,这也许更能触动父母的心灵,使他们体会到“贺卡抵万金”的美好感觉。对于父母来说,收到贺卡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天伦之乐。
同样,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也要时常表露出来。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习知识,还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现在家长多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望子成龙,只顾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用互寄贺卡的方式沟通感情呢?笔者相信当孩子们收到父母的贺卡时,准会乐得合不拢嘴。
其实,中国人的特点是不喜形于色。孩子爱自己的父母、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都不习惯当面表达,而是将生活中不便直接表达的话写在贺卡上,这对于孩子、家长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用文字交流,更有利于静下心来把思绪梳理得条理清晰,有利于挖掘出埋藏在个人心底的爱,有利于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贺卡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字交流的优势所在。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不曾被我们理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失去时,才明白什么是需要的,而此时一切又都无法挽回了,这里面就有友情。其实,有些时候只是因为缺少沟通,才导致遗憾发生。没有沟通,就会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需要沟通,此时,别忘了贺卡可以帮忙!
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沟通。节日期间,收到朋友寄来的贺卡,就等于收到了一份牵挂和关心,能加深友情。而给朋友寄送贺卡,则代表着一份真心的问候。令人怦然心动的祝福语,是耐人寻味的思想火花和深刻哲理的闪现;是对生活、事业、命运的感悟;是嘘寒问暖,柔肠百转,能将心声传递到收卡人的心里,营造出一个温暖的港湾……美好的祝福,不仅可以显示彼此的文化素养,更深深地蕴含着温暖的情谊。而且,写在贺卡上的问候语是用心思考过的,充满真情实感,也能勾起好友间美好的记忆。在心情惆怅的时候,收到一张温馨的贺卡,感受一份浓浓的情谊,是一件让人十分快慰的事情。小小的贺卡在增进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爱无需山盟海誓的诺言,无需海枯石烂的誓语。爱需要勇气、真情、理解、信任、关怀,更需要沟通。在现代家庭中,夫妻双方最大的问题不是不能爱,而是不能表达、沟通他们的爱。如果期望爱、想创造爱,就要尽量做好沟通。现在,夫妻之间沟通普遍不多,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感受。其实,此时可以用贺卡来沟通,用书面语言来传递感情,毫不犹豫地写出你的爱。可见,贺卡是实现夫妻心灵沟通的有效载体,贺卡祝福让心灵之音从容飘出,让对方感受自己的内心所想。

贺卡是人类本能的需求和创造,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需要贺卡,不同的人群又需要不同的贺卡。在商界,贺卡是商家与客户联系的桥梁。其实质则是一种融入文化的超值服务,为商家开启了财富的大门,是企业与客户传递感情的绝佳工具。

G. 水果贺卡的历史

2007年第一届『水果贺卡』活动,在圣诞节期间制造了一场高校的“绿色浪漫”,以『水果贺卡』代表温馨的祝福,活动首届己有5省市102所高校参加,『水果贺卡』订单总数有3,150宗。
2008年第二届『水果贺卡』在各省高校选出多位全国协调员,以严谨规范的方式统筹活动,并增强处理大流量的讯息操作,并开始接受寄贺卡人给收贺卡人的祝福语等资料。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参与,当年创出26省市153所高校参加的记录,『水果贺卡』订单总数达19,580宗。
2009年第三届『水果贺卡』邀请全国14位精英学生在11月1日到香港大学举行启动仪式,并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公开大学多间大学学生领袖进行会访,两地学生表示『水果贺卡』在新一代青年培育出以“物轻情重”的简约方式传达绿色关怀是值得向全国推广,因此两地学生共同倡导由青年推动低碳简约的送赠文化,创造我国示范先峰。同年『水果贺卡』创出31省市与香港共200所高校参加的记录,『水果贺卡』订单总数达50,940宗。并由同学与同学间的送赠活动,发展至同学也可向老师敬赠『水果贺卡』的送赠活动。这种低碳简约的敬赠活动也受多间注重环保的香港上市企业欢迎。国内14位学生代表向香港多间上市企业CEO及管理层敬赠多份『水果贺卡』;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中国青年以『水果贺卡』作礼仪送赠,获得国际青少年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2010年第四届『水果贺卡』创出31省市与香港共239所高校参加,『水果贺卡』订单总数达169,680宗的记录。主办单位开始扩大接受校内各社团申请作承办单位,包括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设计协会、摄影协会等各专业协会纷纷加入,因此各类『水果贺卡』专业创意也纷纷涌现;主办单位以Apps应用项目形式加入各类社团创意,各社团均有更大开发及推广空间;此时『水果贺卡』已发展成为更加多元化的送赠,除原有的同学间互赠及向老师敬赠外,还收到由老师向老师的送赠订单、政府向员工表达关怀的送赠订单、及企业管理层给员工的送赠订单等。由于活动已累积了多年的活动经验,受到全国大中专院校团委老师与学生等青年知识分子广泛支持,经由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的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报导后,创出全国近17万个订单记录后,迅即在全国媒体转载。现时『水果贺卡』已成为高校流行的环保节目,全国已有超过700万条相关网上新闻。
2011年第五届『水果贺卡』将有国内31省市、香港、澳门及台湾多间知名大学共同参与。范围覆盖全国1/3的高校,当中包括985工程及211工程各大学,亦在北京、天津、山东、四川、西安五省市进行全区所有高校派送;由于参加高校及订单数量每年持续增加,因此主办单位把『水果贺卡』订单系统电子化,使数据更实时更准确的进行跟进及监控。

H. 贺卡的历史有哪些啊

起源西汉 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节,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寻常百姓,都有向亲朋好友寄送贺卡的习惯。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为何会流传至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 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须,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以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拉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做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始 。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 由于贺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观复博物馆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当年生肖的文物表达。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贺卡,也是很好的一个收藏。今年时逢牛年,观复博物馆携金牛贺岁,恭祝全国人民牛年大吉。

I. 贺卡来历

贺卡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纪,古罗马出现了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罗马元老院和全体臣民祝愿国父阿德裹安·奥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样,这是和卡的前身。

中世纪时,各种形式的和卡相继出现。那时中欧最流行的是木制和卡,即把贺词雕刻在光洁的木头上,还有人把木雕涂上颜料,绘制得五色斑斓。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贺卡。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姑娘们怀者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词,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爱。顾念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词可以说是最早的情人节贺卡了。

1840年,美国商人埃丝特·A·霍兰德开始把情人节贺卡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第一年就赢利5000美元。可见贺卡几乎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青睐。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贺卡——圣诞卡产生得较晚。该卡第一批设计是于1843年出自英国一位画家约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欢。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在贺卡上千亿张,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贺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贺卡的新种类更是层出不穷。

阅读全文

与贺卡的历史和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