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东潮州古城有什么历史文化
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譬如下列:
1.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2.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3.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
5.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
6.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
7.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
8.笔架山宋窑遗址。
9.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
10.著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1)广东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1)内八景:“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
㈡ 广东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广东文化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它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岭南文化由四个部分组成: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地方文化)、中原文化(即中原南移的中华文化)、海外文化(即外国文化),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涵盖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间节日、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华侨文化等。区域上可分为广福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早在十万年前就有"曲江马坝人"在此活动生息。相传古为百越民族居地,故简称粤(古语粤与越相通)。据传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建有"楚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
(2)广东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广东语言文化:
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粤北土话)等。
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包括能古话)、客家语(包括涯话)、闽语(包括潮州话、雷州话、福佬话、学佬话、海话、隆都话等)。
㈢ 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02年,佛山的旅游总收入为73.31亿元,创汇2.11亿美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规划欠缺、资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装推广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开发与保护、产业与事业的关系仍未彻底理顺。
㈣ 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近年来,佛山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㈤ 广东四大文化是什么哪个文化历史最悠久
广东四大文化是:
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
广府是中内原移民和当地越容人的混合,可以从秦开岭南算起
客家是宋以后才真正成型的
潮汕人最早是唐代从福建过来的,逐渐形成一个亚文化区域
雷州虽说有很长的考古历史,但现在的雷州文化其实是闽南文化的分支,已经和古代不同,这些人大多数是宋以后迁入的。
㈥ 广东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广东木偶戏】
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由闽西传入潮州。明、清两代,粤西的吴川、电白、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木偶戏相当兴盛,因此,人们称粤西地区是广东的"木偶之乡"。1949年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造出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各异,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剧目创作主要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
广东木偶戏分为高州木偶戏和潮州铁枝木偶戏
木偶戏·高州木偶戏
广东省高州市
1、简要描述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百年来,高州木偶戏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个镇、街道办中23个有傀戏班。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心目中,"鬼仔戏"是儿时久远而温馨的记忆。在二三十年前,在逢年过节或婚娶喜庆的日子,村民们都会不惜耗资请一台木偶戏,往往一个艺人一担箩筐一个布架子一个锣鼓几个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戏的全部"家当"。每当锣鼓一响,便人头挤拥,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木偶戏台围个水泄不通。那木偶戏艺人仿佛有三头六臂般,这边敲打锣钹,那边手脚并用将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缭乱,同时还要嘴里根据生、旦、净、丑不同角色唱出、说出不同腔调。歌声、笑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锣鼓声和木偶戏特有的音调在夜空中传得很远很远。
2、艺术特色
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清末发展了中班。高州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
3、表演特点
高州木偶戏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为7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对群众有传播历史知识和传统道德教化作用。高州木偶像头雕刻精巧,表演技艺精湛,偶像可作眨眼、喷烟喷火、杀头等高难度动作;木偶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先有傀戏,后有人戏"。高州木偶戏对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4、现状
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㈦ 广东人的历史文化
广东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等分支。 广东本土语言为广东话(粤语)、方言为客家语(包括涯话)、闽南语(包括潮州话、雷州话、福佬话、学佬话、海话、亻能古话等)以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如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粤北土话)等;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壮语、标话等。
区别三大民系的重要特征是不同的方言,即以广州音为标准音的广州话,称为粤语;以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方言为标准音的客家话,称为客家方言;以汕头方言为标准音的潮汕话,属于闽方言 。 粤语、客家语、潮州话与普通话、古汉语的比较(仅供参考)古汉语广州话客家语潮州话普通话睇睇看、睇看、睇看惊惊孔惊怕唔(wu)唔唔唔不面面面面脸细细细细小伊(yi)佢gǐ伊她姑丈姑丈姑丈丈姑父目汁眼泪眼泪目汁眼泪屙来来拉拉系系系是是咸湿妻哥咸湿 广州菜系
潮汕菜系
客家菜系 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粤讴(广州方言歌统称)、雷州歌、雷州音乐、雷州姑娘歌和岭南的少数民族音乐
傩舞、普宁英歌、雷州换鼓 广府工艺品:广雕、广彩、广绣等。
潮汕工艺品:潮绣、潮汕木雕、贝雕、石雕、抽纱、潮汕剪纸、潮汕抽纱、麦秆画、瓶内画等
其他工艺品:雷州石狗 饮早茶是广东人特有的饮食文化,早从清朝时期已经开始在广州盛行了。
广东人饮早茶的茶叶主要分为红茶和花茶。此外还有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其他还有普洱茶、水仙茶、铁观音等。
最经典的茶点是;虾饺、烧麦、叉烧包、糯米鸡、凤爪、肠粉,其他各类特色茶点应有尽有,如蒸排骨、猪肚、牛百叶、鱼蛋、牛肉丸等等。
㈧ 广东有什么特色文化
文化艺术
广东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 等分支。
有广雕 、广彩 、广绣 、潮州木雕、潮绣、潮汕抽纱、潮州工艺瓷等工艺精品。雷州半岛不仅有“天下四绝”之一的雷州换鼓、“南方兵马俑”的雷州石狗,而且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姑娘歌、傩舞等。
饮食文化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又称广东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粤菜特点是丰富精细的选材和清淡的口味,味道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但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会大咸大甜。
粤菜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阿一鲍鱼、干炒牛河、梅菜扣肉、老火靓汤、太爷鸡、盐焗鸡、煲仔饭、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香煎芙蓉蛋、鼎湖上素、烟筒白菜、鱼香茄子煲、香芋扣肉、沙茶牛肉、南乳粗斋煲、龙虾烩鲍鱼、米网榴莲虾、菜胆炖鱼翅、麒麟鲈鱼、蚝皇凤爪。
传统戏剧
粤剧、潮剧、花朝戏 广东汉剧 、正字戏 、西秦戏 雷剧、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粤西白戏 等。粤剧、潮剧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
音乐曲艺
岭南音乐因其文化的多样化具有 多重属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客家山歌、广东汉乐)、雷州音乐[117] 和岭南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传播到海外的岭南音乐都属于岭南音乐范畴。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为中国一流乐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粤语相声(南派相声)威震港澳 ,代表人物黄俊英 。
标志性文化设施有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等;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
民俗
广东部分民俗庆典活动: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广府庙会、佛山秋色、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飘色、粤西年例、佛山北帝诞庙会、广州波罗诞庙会等。
语言
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粤北土话)等,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包括亻能古话)、客家语(包括涯话)、闽语(包括潮州话、雷州话、福佬话、学佬话、海话、隆都话等)。
境外电视
广东省有线及各市线有翡翠台、明珠台、本港台、国际台、星空卫视、华娱卫视、凤凰卫视,是中国大陆唯一有境外电视合法落地的省。
㈨ 广州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满清王朝的覆灭,开创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河,大批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民主和富强,敢于在清王朝的淫威之下不惜抛头颇洒热血,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广东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都实至名归,所有这些无不得益于其优秀历史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既有其偶然性,亦有其必然性。
世界级图书馆之城-深圳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大块。广东粤菜、潮州菜。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东莞百子论文公益活动是中国文化创新品牌,起源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是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搭建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1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近年来,政府与民间进一步加强合作,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百子论文应运而生,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低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粤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
潮剧传统吉祥戏《五福连》之《京城会》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
广东汉剧
英歌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梅州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州、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其中“唱”用的语言是粤语。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高州木偶戏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备受欢迎。
广东特色民俗
广东的主要节日基本都是我国通常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在此介绍广东最有名的节日庆典活动。 醒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广东话中称其为醒狮,南方以广东的醒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木鱼歌 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东莞打造“文化新城”的稳固基石。东莞木鱼歌在东坑“卖身节”登大雅之堂,开创了东莞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新路子。 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普宁、潮阳、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中普宁、潮阳的英歌最著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明代中期起源,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持英歌棰或圆鼓,糅合武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烧塔烧塔是中秋传统节日潮汕地区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相传它是汉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信号。 全球第一高电视塔(广州)
烧龙最有名的就是揭阳的乔林烧龙。人们会在节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龙场,在炮仗的巨响下观看烧龙表演。先是几十个年轻人举着燃烧的竹缆在场内奔跑,接着,身上装满烟花的巨龙出场,舞龙者举着龙在场内舞龙,最后,龙头开始喷火,龙身烧起来后则烟花齐放,锣声和鞭炮声响彻云霄,绚烂的火龙满场飞舞,景象十分壮观。 广东的使用语言包括普通话、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粤西方言(高州话)、英语,其中除少数民族语言外,其余分别属汉语七大方言中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南方言,截止2009年这三大方言的母语使用者约占广东本地人的40.1%、39.1%、20.8% 。广东的广州话代表广府方言【粤方言】潮汕/雷州半岛方言汉语闽南方言,梅州话为代表广东地区汉语客家方言。另有较特别的阳江话,仅在阳江地区用语。其中粤语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从属于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汉语(Chinese)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页,把各个国家的语言都列出了,在“China”栏目内,排第一的是“Mandarin”(普通话),排第二的就是“Cantonese”(粤语)了。
㈩ 在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在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广东醒狮、广东粤剧、开平碉楼、洪拳、佛山狮头等,具体介绍如下:
1、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传统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2、广东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3、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4、洪拳
洪拳属于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2015年,洪拳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佛山狮头
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