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谈近代史上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要使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得到顺利发展,必须以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为前提。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十分缓慢的状况。没有一个政治上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就不可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
第二,民国经济的历史表明,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着中国主要经济部门,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排斥、打击,阻碍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国时期曾得到发展,这表明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民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内容,是贯穿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封建势力的包围打击下,难以得到正常、自由的发展,最后走向衰落。历史表明,要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是非常困难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封建势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压迫,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在中国人民进行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革命斗争中,必须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来代替旧的社会经济形态。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性,不可能马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一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以发展生产力为主,为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的经济形式,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只有这种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而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和支配地位,这就保证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
2.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商品,并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 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
2.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2)表现: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实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3.洋务运动(官僚资本的产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①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②筹划海防。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4)实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5)评价: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
1.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①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倡导实业救国论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一战的影响。②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③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①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沦陷区日军的吞并、挤压;国统区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影响)③抗战胜利后走向萎缩;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④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重压迫。(2)国内政局和国际环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因素:民族资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等。
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近代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2)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倡导的立宪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主张,既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挤压,始终未获得独立发展,没能成长为中国经济的主导成分。
3.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
夏商西周时期
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汉时期
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集权较弱,政治上相对宽松的时代。因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对宽松,经济活动也比较活跃。这在南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隋唐五代时期
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南北经济均有发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主要支柱,成为经济中心。
(二)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的技术给生产带来突破性变化。如造船、建筑、农田水利、造纸印刷术、瓷器、丝织都有创造性发明并向海外流传。
(三)与外国经济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非洲、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贸易往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宋辽夏金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经接近甚至几乎达到了古代的技术条件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
元朝时期
元代经济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华民族经济管理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经济管理谋略运筹思维,忽必烈多元一体化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长期影响后世的经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交往、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进步性发展都有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有诸多新现象、新特点,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取其精华,以资借鉴。
封建末期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而且被历史抛在了东方的日本后面。
(3)历史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扩展阅读
中国远古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源头,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的,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道路,新石器时代只有几千年,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个王朝的更替不过数百年的时间。
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经济基础对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4. 历史 中国经济
http://..com/question/3344676.html
上,上,下,平或偏下,上
以下是几种解释
1949~1957 过渡时期 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1962 大跃进时期 任务是实现15年之内赶上英美。
1963~1965 调整时期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6~1976 文革时期 全面内乱
1976~2000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明显发展,到1954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195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都明显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这一时期,左倾错误在党内泛滥,加着苏联的背信弃义,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严重,党内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1976-2000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其实,在史学界还有一种分法:1949-1954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进的时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5. 求 中国经济发展近代史,越详细越好,谢谢
近代
民国经济史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给我们以如下启示:
第一,要使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得到顺利发展,必须以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为前提。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十分缓慢的状况。没有一个政治上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就不可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
第二,民国经济的历史表明,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着中国主要经济部门,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排斥、打击,阻碍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国时期曾得到发展,这表明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民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内容,是贯穿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封建势力的包围打击下,难以得到正常、自由的发展,最后走向衰落。历史表明,要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是非常困难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封建势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压迫,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在中国人民进行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革命斗争中,必须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来代替旧的社会经济形态。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性,不可能马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一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以发展生产力为主,为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的经济形式,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只有这种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而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和支配地位,这就保证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
1、民国经济概述
2、民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初步发展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
4、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
5、民国末期社会经济的崩溃
中国经济发展史-现代卷
1949--1957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1、新中国建立时的经济背景和发展条件
2、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3、国民经济的恢复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5、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遗留的问题
1958--1978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演变
1、“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
2、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发展
3、“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艰难发展
4、徘徊中前进的国民经济
1978--1998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
1、经济调整和开始改革开放
2、全面改革的实施和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曲折
3、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希望对你有帮助
6. 中国历史上经济搞得最好的是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人口首次突破1亿的阶梯,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北宋的首都汴梁人口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济总量居当时世界第一位。经济强盛的另一个表现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直观的例子是《清明上河图》里所展现出的超越以前任何朝代的商业繁荣。
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公元960年时,年人均GDP已达到600美元,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1%,“人均收入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宋朝财政收入峰值达到1.6亿贯,按照“1贯=1000枚制钱=1两白银”的公式作个简单推算,宋朝年财政收入的最高值达1.6亿两白银,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北宋中后期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达10000万贯。
明隆庆5年(1571)岁入白银250万两。参照黄仁宇先生的估算,明朝正常的岁入最多也只有1500万两,紧急时期达到2500万两。以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那么明朝的正常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
清朝的财政状况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4000万两,仍然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
(6)历史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扩展阅读:
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强盛的经济一方面来自外贸的增长,另一方面又为对外贸易注入了活力,加上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导航的应用,使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大增强,除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传统贸易伙伴,宋朝的贸易对象还包括了其它亚洲国家以及一部分非洲、欧洲国家。
宋朝已经可以建造300吨的大船,用指南针导航,而数百年后哥伦布的航船才120吨。英国学者巴兹尔·戴维逊在《古老非洲的再发现》一书中认为:“十二世纪前后,中国造船就技术上来讲,已经能够航行到任何船只所能到达的地方。”
瓷器、丝绸等是宋朝海外贸易的“拳手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享誉海外,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当时进出口商品多达300多种,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的发明也随着海外贸易走向越来越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