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山有多久历史
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02年,佛山的旅游总收入为73.31亿元,创汇2.11亿美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规划欠缺、资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装推广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开发与保护、产业与事业的关系仍未彻底理顺。因此,必须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下大力气抓规划、抓整合、抓品牌、抓创新,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深化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佛山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一、整体保护,综合开发。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应当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条就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名城是有机整体,包括城市及其古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原有格局,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历史古迹。佛山的文物保护和开发要改变过去那种局部保护、分散开发的模式,将名城保护和开发纳入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中,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名胜古迹周边的景观环境要与之相协调,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努力构建“点”(文物古迹)、“线”(古街巷、古建群落、旧有景观环境)、“面”(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相结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使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建筑风格、景观风貌、功能设置与文物古迹相一致,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佛山已划定面积达31.5万平方米的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正吸引民资、外资参与运作,力图在恢复佛山老城区风貌的基础上,建设集旅游观光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商贸景区。今后,还应当根据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和城乡规划要求,开发和建设若干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形成有规模、具特色、出效益的名城文化亮点。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从总体上看,佛山的文物古迹较多,但不少古迹呈散点分布,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缺乏主题鲜明、影响大、效益好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要以历史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以陶艺文化、粤剧文化、佛教文化、园艺文化、武术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加强包装和推介,打造佛山文化旅游品牌。
三、风物结合,突出特色。佛山不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还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从南狮、飘色、粤(剧)曲、武术,到陶塑、雕刻、塑扎、广绣、剪纸等,无论是民俗节庆,还是工艺技术,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相对于静止的、物质形态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技艺是动态的、鲜活的传统文化资源,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神韵,而且能够活跃旅游形式、丰富旅游内容。因此,可以把游览名胜古迹与观赏民俗风情、把参观文化遗址与观赏民间工艺结合起来,开发诸如“秋行飘色”、“古窑-陶艺”、“武馆-武术”、“祖庙万福台-粤剧表演”等风物结合、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一方面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这方面,佛山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把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塑造文化佛山建设文化强市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素有武术之乡、粤剧之乡、陶艺之乡之称。今天,在建设佛山的征程中,市委提出要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回望过去,纵观现在,我们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佛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聚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武术、粤剧等;涌现出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如:陈启沅、康有为等,这些是佛山得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文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先后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单位、示范点12个;2001年佛山市还被评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近五年有专业和业余文艺作品97件获国家级奖励,121件获省级奖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镇(街道)图书馆59个;市、区级文化广场46个。
按佛山文化建设的初步规划,佛山市以后要继续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下功夫。市九次党代会也提出要以现代理念的旅游文化彰现历史文化功能,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之路。市文化部门正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佛山粤剧博物馆的开馆、黄飞鸿纪念馆配套店铺工程的开工就是最好的体现。最近,文化部门还与建设部门联合向市政府呈送报告,要求把禅城150万平方米的核心历史街区保护起来。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有30多个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60多个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它的开发无疑会带动其它街区的发展,将成为整合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育蓬勃发展
发达的国民教育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针对新形势,目前佛山市将教育发展的眼光放在新的目标上:佛山将在2005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整体素质。
早在1983年佛山市就在全省率先普及了小学教育,2000年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去年,全市各类在校生达到93.84万人,在普及基础教育上取得了较大成绩。而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更是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佛山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成了一批教育质量较高的等级学校,带动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以高考为例,每年的上线人数、内部结构都在增加和优化。今年佛山高考达到第三批B线的上线率近86%。本科层次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17人。未来,佛山将加快全市初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计划到2005年撤并351所中小学,同时建设12所国家级普通示范性高中。
加快“数字化教育工程”是佛山教育的另一个努力方向。目前,佛山市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66174台,人机比12∶1,建成了市、区两级教育信息网。未来,全面完善全市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将是教育改造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计划投入21亿,使市与各区的教育信息网络连通,全面实现校校通,中小学校人机比达到10∶1。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过去五年,佛山市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除佛山科技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华师南海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等高校也相继落户佛山。未来佛山计划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吸引省内外和境外著名高等院校进园办学,力求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广电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担负着佛山市建设现代化、传播现代文明的重任。
目前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无线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7%。今年5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局又批准“佛山市作为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一批试点城市,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示范网。”这是唯一一个地级市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试点城市。目前该项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05年佛山有线电视网将全部过渡到数字化。
在广播电视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佛山市新闻出版业的实力也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刊14家,每年向市民提供报纸8000多万份。
在佛山市十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市新闻中心的筹建摆上议程。6月30日,该工程项目的甲乙方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这标志着新闻中心工程的正式启动,也说明佛山市新闻事业正迈步向前发展。记者王丽萍陈颖欣
发展文化产业 增强现代化大城市辐射力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周建平博士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品性,是群体化、社会化的人格。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文化的发展在同一进程中则具有终极性的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躯体迅速发达和强健起来,而文化的汇聚和积累尽管要缓慢、沉重得多,但是毕竟要靠它赋予城市以灵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广东文化大省,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需要。
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日益显示出它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急速增长。此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佛山市正处在由小康向宽裕过度的阶段,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期。2002年,佛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66亿元
『贰』 佛山的古今历史
楼主您好!
大家好!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鼎盛南国。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贸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被称之为中国的“伯明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佛山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快、经济总量大、综合实力强的地区之一。
今日,佛山魅力无穷,正站在新的起点。今日的佛山已成为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共同交融、经济与文化竞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佛山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功夫杰出代表黄飞鸿的故乡和李小龙的宗祖地。
佛山市自90年代以来,是全国24个小康城市;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10名;是全国投资环境40优之一;是十大“明星”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洁净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还被联合国评为全球98个“人类居住区最佳范例城市”之一;2001年又被定为广东省“信息化试点城市”。
佛山还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名胜古迹颇多,有佛山祖庙、广东四大名园之中的梁园和清晖园、黄飞鸿纪念馆、南风古灶,还有顺德花卉世界、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三水荷花世界、高明杨梅生态园等分布在各区的人文、生态旅游新景区。
明日,佛山商机无限,将以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全新姿态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让我们联手创造一个繁荣的佛山;强大的佛山;魅力的佛山;自强的佛山;辉煌的佛山!
谢谢大家!
『叁』 广东佛山市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佛山是陶瓷的发祥地,窑场里的老青砖、旧屋瓦都在诉说着佛山陶瓷的发展历史,但殊不知佛山石湾才是陶瓷品牌聚集之地。别担心时间太长,我们带你直奔石湾,去感受悠久的陶瓷文化。 南风古灶 一窑炉火,历经500年风雨而不熄,至今还在燃烧,这就是传说中的“南风古灶”,以“连续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烧龙窑”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如果你想品味真实的佛山陶瓷文化,南风古灶则是必经之处。南风古灶有两座柴烧龙窑,登上窑体,你会发现道路两旁满是积薪,这便是它那传统烧制工艺的燃料,工艺流程也是“迂腐”得500年不变。陶工们把烧好的砖瓦从窑内搬出,再用小车把坯品推进窑内,完全是都是人工,窑内的电灯算是惟一现代化的设备了。另外,南风古灶的窑尾长着一株古榕,据说栽于明朝。枝繁叶盛,亭亭如盖。500年了,古窑炉火不熄,榕树也越发葱郁。树下有碑,其中一句“有榕乃大”,让人玩味不已。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窑向正南。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石湾公仔 能代表佛山陶瓷文化的还有石湾公仔。“石湾公仔”是石湾艺术陶瓷的俗称。它起源于民间,在明代以后进入了鼎盛期,其特点是造型和釉色充满浑厚、粗犷、质朴、率直的审美情趣,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主要有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等五大类。 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虽然模式化、量产化等因素使得石湾公仔无法摆脱匠气,但其对人物形神兼备的细腻刻画,恰巧是最为生活化的一种语言体现。正如一位陶瓷研究专家所说:“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瓷的制作,陶艺根本没有依存的余地,如今石湾陶艺的代表石湾公仔被人们珍藏起来,日后必将成为文化的积淀。” 佛山祖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在明。清两代多次重扩建,据记载: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因历岁久远,且为诸庙首也。庙中供奉道教: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亦即北帝。由此可知祖庙是岭南一处重要的宗教文化古迹。 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区,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庙”。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因“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而被称为祖庙,1962年划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佛山市博物馆管理。 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於一般神庙。它的建筑乃至装饰、陈设,全部由各行业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产。佛山历史上著名的铸造、制陶手工业,其产品在祖庙有典型的表现。建筑的精巧瑰丽也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 祖庙是岭南建筑的典范 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东华里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原名“伍杨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 东华里全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 “招氏宗祠”、 “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 东华里不仅是佛山,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座落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乡苏村,清代民居建筑,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 镬耳屋"。 "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康有为故居称之为"百年旧宅"。 是康有为出生及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有"涎香书屋"、"澹如楼"、"七桧园"和康有为中进士时所竖立的旗杆夹石。 康有为在这座老屋中渡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在此,他遍览群籍,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并攥写了传诵千古的《大同书》(初稿)。 1983年,南海将康有为故居修复,作"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6年在故居附近建"康有为纪念馆",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 1996年11月康有为故居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湖,南邻西樵,区内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是集旅游、教育、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胜地。 随着佛山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南海文化强区、丹灶文化强镇战略的深入实施,康有为故居以全新的形象、方便的交通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满意请采纳 评个5星
『肆』 急!!!佛山的历史与发展
【佛山得名】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一 概况
嵌镶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风和日丽,人杰地灵。城区、石湾、顺德、南海、三水、高明,正以无愧于共和国重托的自信和豪迈,走向繁荣,走向民主,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历史悠久的佛山,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曾有过商业鼎盛,街市繁华的辉煌;曾有过“南国陶都” 、“南国红豆”的美誉。
然而,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东方古国的大门,佛山亦曾历经百年离乱,百年求索,百年抗争。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抹去祖庙的积尘,扶正梁园的断垣,佛山人民勃发鼎新革故的活力,创造了且还在创造着令世人瞩目的业绩。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联合国评定的全球98个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之一;全国“十佳工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洁净城市”、 全国“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城” ……犹如一束束报春花,佛山人以其传统的勤劳与智慧,以其放眼世界、瞩目未来的气魄与胆识,编织着繁花似锦的明天。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召唤,佛山没有褪尽千年文明的荣耀, 并将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城市的对接。一个科技振兴、繁荣富庶、文明进步、 整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将崛起于珠江之滨,为祖国、为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 自然地理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北纬22°38′-23°34′,东经112°22′-113°23′之间。距广州、江门、中山、肇庆、珠海、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公里左右,离香港、澳门也在100公里左右。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临近海洋,温暖多雨,四季常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2.1°C,降雨量1490.6毫米。低山丘陵多发育红壤、赤红壤,有少量黄壤,平原则为水稻土、堆叠土。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玻璃砂、稀有金属和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江河水产资源等。
三 人口面积和区划
1998年,佛山市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总人口324.98万人(非农业人口达139.8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7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44平方公里,人口46.84 万人(1949年,佛山市人口总数为14.3万余人)。佛山属广州方言语系,有汉、蒙、回、壮、苗等19个民族,汉族占99.97%。 历史上佛山曾属番禺、南海、广州管辖。1949年10月16日,佛山解放,1951年1月12日正式改镇为市建制,称佛山市;1958年设立佛山专区,辖佛山、江门、石岐3市和中山等13县;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辖14个县(市);1983年6月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1985年以后,所辖区域全部划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佛山市现辖城区和石湾区,代管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市(均为县级市),目前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伍』 佛山有什么历史文化
我是佛山本地人,一直觉得对比起北京,西安,洛阳那些城市来说,佛山的历史文化发展时间版不长,留权下的文物价值也比不上,但佛山是全国四大文明古镇之一,陶都名声在外,但随着经济发展,能够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已经几乎绝迹了。
『陆』 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近年来,佛山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柒』 佛山历史文化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捌』 佛山市地域历史
飞驶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楼大厦间,漫步在葱翠的绿茵中,你会以为这是座年轻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与苍老的年轮构成今日佛山的鲜明特色,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历史是文明的积淀,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2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又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在石湾“南风古灶”遗址上,你能发掘出“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来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庙屋檐瓦脊中,你能顿悟“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华彩;梁园茶亭袅绕的粤曲里,你能重温粤剧故乡“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遗风......
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闭关自守的专制时代,佛山已放眼南洋......这正是明清两代。佛山跃居“四大名镇”之首的奥秘。这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勇作先锋的历史渊源。
历史已经定格,而现实正在发展。
灿烂的东方文明曾经营造了名镇佛山,抹去岁月的积尘,新佛山将在历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纪的太阳。
佛山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几个颇具规模的渔村,并因为鱼产丰富而小有名气。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 ,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以敬,并名为“佛山”。宋代时期,佛山汇集了一批造诣精湛的手工艺人,这些艺人不仅带动了佛山自身经济发展,也使得更多的商人逗留于此。
终于在明清时期,佛山因为手工业、商业的繁盛至极,一跃成为了岭南重镇,并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
1911年11月,佛山革命党人李苏等率民军百余人进攻佛山,并与清军展开激战,歼灭清兵,是日光复佛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1月设立了佛山市,从此,佛山步入了新的阶段。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黄飞鸿自六岁起随其父黄麒英习武,因家境贫寒,经常随父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十三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到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得传铁线拳、飞铊等绝技,奠定了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础。
十六岁时,黄飞鸿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后在仁安街开设"宝芝林"医馆,门下弟子众多,为名重一时的武术家。他先后被记名提督吴全美、刘永福聘为军医官、技击总教习及广东民团总教练,并随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军。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爱子遇害、宝芝林被焚、儿子失业等连串打击。一九二五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1.康有为 2.梁士诒(国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
3.何香凝(南海人) 4.陈启沅(南海人)5.朱次琦(康有为老师,进士出身) 6.黄飞鸿 7.伦文叙
8.任剑辉(南海人) 9.曾荫权(祖籍南海人)
10.黄少强(高剑父徒弟) 11.千里驹(粤剧名伶)
12.李小龙(祖籍南海人) 13.刘传(石湾人,我国第一批工业美术大师) 14.詹天佑 15.冯了性
『玖』 对佛山历史的探讨
飞驶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楼大厦间,漫步在葱翠的绿茵中,你会以为这是座年轻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与苍老的年轮构成今日佛山的鲜明特色,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历史是文明的积淀,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2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又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在石湾“南风古灶”遗址上,你能发掘出“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来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庙屋檐瓦脊中,你能顿悟“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华彩;梁园茶亭袅绕的粤曲里,你能重温粤剧故乡“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遗风......
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闭关自守的专制时代,佛山已放眼南洋......这正是明清两代。佛山跃居“四大名镇”之首的奥秘。这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勇作先锋的历史渊源。
历史已经定格,而现实正在发展。
灿烂的东方文明曾经营造了名镇佛山,抹去岁月的积尘,新佛山将在历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纪的太阳。
『拾』 佛山的历史
佛山得名
【佛山得名】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陶业初兴
【陶业初兴】佛山陶艺始于先秦,唐代有较大发展,出现了美术陶瓷。宋代陶业开始兴盛,产品大量出口,远销东南亚。陶业发展促进了商贸繁荣,佛山逐渐成为有名的市镇。
黄肖养起义
【黄肖养起义】黄肖养(?~1450),南海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在冲鹤堡举行起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聚集了1万多人,攻打广州府。此时,佛山一带贫苦农民亦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其势相当迅猛。佛山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分段防守,起义军把佛山团团围住,屡屡发起进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惨重。景泰元年(1450),明朝政府一方面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巡抚广东,对农民起义军进行诱降招抚;一方面又派都督同知董兴率江西、两广军前往镇压。大洲(今珠江白鹅潭)一战,董兴所率官兵屠杀了1万多起义军,黄肖养也中箭身亡。
佛山镇抗英
【佛山镇抗英】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入侵广州。1841年5月29日,广东民众自发起来组织"平英团",在广州附近的三元里开展抗英斗争。同日,怀清社学领导人何玉成向南海、佛山镇各村发出"飞柬",要求集合丁壮,准备战斗。5月30日,盘踞在龟岗炮台的英军,先后几次拦劫广州与佛山之间的渡船,更激起佛山民众的愤怒。5月31日,佛山崇正社学首领吴壁光率领训练有素的民勇前往龟岗炮台,与当地民众及来自番禺、花县、从化的民众一起,汇合三元里群众,将炮台重重围困。英军开炮还击,毙伤民众多人。吴壁光率佛山乡勇,抢占有利地形,顺风向英军施放烟雾,致英军不能睁目,民众乘机冲上炮台,吴壁光首先杀死英军头目一名,民众均呐喊英勇杀敌,围歼夺路逃窜的英兵。英军前来救援的舢板洋舟也被民众所阻击。是役,佛山民众杀敌数十人,缴获枪炮、刀剑、火药、盔甲、旗帜一批和舢板多只,重创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为鸦片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陈开、李文茂起义
【陈开、李文茂起义】李文茂,又名云茂,广东鹤山县人,出身粤剧世家,在佛山戏班演花脸,精通技击。初闻太平天国起义已跃跃欲动,不久即组织戏班中志同道合者为反清军会,与佛山天地会首领陈开会合起兵响应太平天国。李文茂英勇善战,领梨园子弟为前锋,攻城杀敌,所至有功。他发挥戏剧中跟斗跳跃功夫,翻登城垣,清兵还以为飞将军从天而降。陈开、李文茂领导的起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清咸丰五年(1855),起义军由广东攻入广西,围浔州(今桂平县)90余日而破城,八月,陈开据浔州称镇南王。九月,李文茂继续攻入桂州称平靖王,设官封职,建置政制,俨然与清廷分廷抗礼,是"戏子封王第一人"(田汉语)。咸丰八年(1858)四月,李文茂在与湘军战斗中受伤,退守贵州,十月,回柳城融县意图再举兵而未成功,饮恨病逝于怀远山中,余部往投陈开。1861年,浔州失守,陈开被杀。
辛亥民军光复佛山
【辛亥民军光复佛山】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11月10日,佛山革命党人李苏等率民军百余人,分两路由南海石?、村尾进攻佛山,分别攻打千总衙门和大湾都司衙门,与清军展开激战,歼灭清兵,是日光复佛山镇。
南海县迁治佛山
【南海县迁治佛山】1921年,广州设市,原设治于广州的南海县迁治佛山,佛山升格为县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佛山石湾陶瓷工人罢工
【佛山石湾陶瓷工人罢工】1935年7月至1936年11月,佛山石湾陶瓷工人为反对资方剥削,先后举行7次罢工。资方以开除工人相威胁,并勾结军警逮捕19名工人。各行业陶工坚持罢工,其中花盘业罢工43天,迫使资方答应增加工资30%,并释放被捕工人,取得胜利。
佛山设市
【佛山设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海县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1日以佛山镇建立佛山市,成立佛山市人民政府。
飞驶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楼大厦间,漫步在葱翠的绿茵中,你会以为这是座年轻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与苍老的年轮构成今日佛山的鲜明特色,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历史是文明的积淀,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2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又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在石湾“南风古灶”遗址上,你能发掘出“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来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庙屋檐瓦脊中,你能顿悟“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华彩;梁园茶亭袅绕的粤曲里,你能重温粤剧故乡“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遗风......
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闭关自守的专制时代,佛山已放眼南洋......这正是明清两代。佛山跃居“四大名镇”之首的奥秘。这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勇作先锋的历史渊源。
历史已经定格,而现实正在发展。
灿烂的东方文明曾经营造了名镇佛山,抹去岁月的积尘,新佛山将在历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纪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