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英美历史文化

英美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3 08:05:41

1. 麻烦推荐一些与英美历史文化相关的电影

美国:
《美国往事》(时间跨越40年,从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回大战等重大事答件均作为背景。)
《阿甘正传》(以阿甘的一生为线索贯穿了众多美国历史上的大事件)
《公民凯恩》、《西部开拓史》
《飘》(南北战争)、教父系列(黑帮也算得上是一种文化了吧)
《大学新生》《贱女孩》(校园文化)。。。。

英国:(太多了,拣我看过的比较好看的说吧)
《傲慢与偏见》(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年轻的维多利亚》(关于维多利亚女王)
《另一个波邻家的女孩》(关于伊丽莎白女王的母亲)
《勇敢的心》(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与抗击英格兰侵略的电影)
《伊丽莎白》(关于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和天主教徒的反抗)。。。

P。S。除了这些其实你可以找找英美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多少都反映了些历史而且很能反映文化

2. 英美文化差异有哪些

英国人和美国人虽然说着相同的语言,却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处事态度与生活习惯。在很多生活细节上,你一眼就能区分出高冷的英国人和不拘小节的美国人。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英美文化的差异与区别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英美文化的区别
一、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描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说:“语言永远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所属文化相关联。归根结底,离开了相关文化,词汇就失去了意义。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并不是两种独立的语言。众所周知,美国是由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国家,英语也是被移民美国的英国人带去的。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发展各不相同,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些差异体现在发音、拼写、词汇等方面。
正如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方言一样,英美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距甚远,发音规律各不相同。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把英语发音归为英音和美音两类。在拼写上,美国英语较之英国英语更简洁,更接近发音,如color(美)/colour(英),realize(美)/realise(英),theater(美)/theatre(英),prolog(美)/prologue(英)。英美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体现在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选词倾向不同,如flat(英) /apartment(美),lift(英)/elevator(美),rubber(英)/eraser(美),postbox(英)/mailbox(美),film(英)/movie(美)。
二、人口
英美两国同为移民国家,但人口组成各不相同。
英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从欧洲入侵英国的不同人种组成,包括伊比利亚人(Iberians)、凯尔特人(Celts)、古罗马人(Romans)、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北欧人(Danes)、诺曼人(Normans)。其中入侵英国的日尔曼族(Germanic tribes)的盎格鲁人(the Anglos)、撒克逊人(the Saxons)和朱特人(the Jutes)构成了现代英国人的英国人的基础。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移民大国。美国人口的80%来自欧洲,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19世纪时来到美国的。人数仅次于白人的是黑人,此外还有土著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中国人、菲律宾人等。因此,美国被称为“民族文化的大熔炉”。
三、政体
英美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政治体制的本质相同,都实行三权分立(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和资产阶级独裁,但两者形式不同。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根据英国王位继承原则,英王是世袭的。英国宪法规定,英王是国家元首、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首领、英国国教世俗领袖。但英王的权力只存于名义上,英国人常用“临朝而不理政”来描述英王的实际地位。法律上的这些王权早已让给内阁。议会掌握立法权,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组成;内阁是英国政府的领导核心;司法权由大法官行使,检察长和副检察长也行使一定的司法权。
美国实行联邦制。根据美国宪法,国会为最高立法机关;总统在行政上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制约。
四、习俗
在传统习俗方面,英美两国各有特点。
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他们通常谈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天气。这与英国变化无常的天气不无关系,有人甚至说:“一个人可以在一天之内体验到四季变化。”所以,在伦敦看到晴天有人穿雨衣或带雨伞就不足为怪了。

3. 关于英美历史文化的纪录片

BBC出了很多片子
你可以到 verycd或讯雷影视里头搜索一下 。。
好东西很多
我有planet earth 和 wild china两个系列的片子
不过不是关于英美文化的

4. 英美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材料怎么哪里有呀,越详细越好谢谢哦

给你来推荐本书吧 《英美自概况》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英国概况》,下册是《美国概况》。每册分五编: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政治制度与政党。每编之首有中文提要,简要介绍本编的主要内容。每编分若干章,每章末尾有习题,习题分回答问题和解释名词两种。中文提要与习题所涉及的内容是读者应掌握的重点。书后有附录。

5. 英美两国历史渊源

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775——1783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1776年从英国统治中独立出来后,1789年成为统一的联邦共和国。

自1607年美国成为英格兰在北美最初的长期殖民地开始,英国和美国之间就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英国和美国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冲突,但两个之间亦有着极为深厚的友好合作关系,被称为英美特殊关系。

现在英国仍然将英美之间的关系定为英国的“最重要的两国间关系”。美国也将美英关系视为美国最重要,最持久的两国间关系之一。

两国在贸易、商业、金融、科学技术、学术、艺术等领域均有紧密合作,并且美军和英军之间也常有共同的军事作战和维和活动。英国和美国亦互为对方的最大的投资国。两国在文化方面亦有紧密的关系。

(5)英美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英美关系发展变迁

英美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823年的《门罗宣言》。由于英国担心欧洲强国以镇压西班牙殖民地起义为名干涉到拉美事务中来。

英美关系发展史中另一个关键性的里程碑是1895年的委内瑞拉危机。委内瑞拉危机的起因是1811年委内瑞拉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出来时,其东部与荷属圭亚那的边界纠纷。英美关系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委内瑞拉危机本来很有可能激化英美矛盾,却转折成为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英美关系快速发展。在1896年美西战争爆发前,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明确表示,尊重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地位,不论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英国不考虑发表任何意见。在美国寻求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的过程中,英美经过谈判达成《约翰·海-庞斯富特条约》,英国再次承认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主导地位。

英美特殊关系的第三个里程碑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即美国正式参战之前的阶段。由于受到1937年的中立法案和1934年的约翰逊法案束缚,必须采取“现款自运”;美国向交战国提供的武器必须被证明是对美国自身国防并不需要的才行。

此后,罗斯福总统利用美国法律的漏洞,提出《租借法案》,进一步加大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力度。

英美两国紧密关系形成的最初原因并非通常认为的共同文化和历史,更多的出于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从十九世纪初一直贯穿到二战,英国对于美国来说,始终是阻挡欧陆大国染指西半球的屏障。

大英帝国时期,英国霸权的核心是大西洋和印度洋,英国也希望看到一个友好的美国将发展方向指向太平洋。此外,英国的殖民体系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保持欧洲大陆的实力均衡,英国也不希望看到欧陆强国染指西半球。因此,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互补的,这是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最重要基础。

6. 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点是什么十条

一、发展态势不同

中国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中国处于亚洲东部,在历史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理环境优越,这为人长期居住、生产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人们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使得家族发展很快。

英美国家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很快,有发展就会有竞 争,有竞争,斗争就在所难免,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斗争。

二、伦理观念不同

中国文化以家庭伦理为本位,而西方文化则主张个人本位。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家国文化,家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家庭中长幼有序,夫妻有分,家庭成 员各守其责,各安其分。

最重要的家庭伦理关系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根本,是国粹。中国的“孝”文化自古有之,古人以孝治天下。

英美国家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它们的文化追求的是人格独立,于是个人主义、骑士精神、英雄主义盛行。英美文化主张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 犯,他们以个人为本位、自我为中心。

这种个人本位思想即使在亲人之间也划分得界限分明,如就餐时的AA制、年满18岁子女必须独立生活等。这种文化反映在 家庭中,就是家庭各成员都是平等的,讲究的是沟通,而不是命令。

三、对人与自然的基本观点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基础。传统的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而儒家思想的 核心是“仁”。“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人与人的关系达到“仁”才算是完美。英美国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竞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机 会均等,就看竞争力是不是足够强大。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应物”,往往把大自然人格化、神化,不是改造自 然,而是顺应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是它们的主流思想。英美国家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充满斗争的,认为人可以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并利用自然。

7. 求一些经典的有关英美文化的书藉

英语学习与英美文化浅谈
周 强
(太原师专外语系 030001)
摘要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本文摘录《大学英语》课本(文理科通用) 中的许多例句, 阐述了文化背
景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不仅强调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性, 更注重提高英语学习者文化素质的
提高。二者的结合对于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英语基础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非英语专业本科) 指出: 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学
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 提
高文化素质。文化和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
提高。”
语言是社会现象, 是一定文化的载体。虽然人类的思维没有什么不同, 但由于各个民
族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 形成的历史不同, 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的习俗
不同, 因而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 反映民族文化的语言必然与外族语有差异。这种差异
不仅表现在描述同一事物时, 词汇、发音和语法结构的不同, 而且对同一概念的具体表述,
以及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联想也不尽相同。学习外语的人往往注意外语与母语形式的不
同而容易忽略文化的差异。
英语起源于基督教国家英国, 今天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绝大多数也是基督教
国家。英语中的许多典故和成语都来自基督教的经典——《圣经》(The Ho ly B ib le)。《大
学英语》·精读(Co llage English 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一册第一课中有这样
一句话“The wo 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wo rry excessively abou t a
single tex t. ”(一次考试不及格, 天是不会塌下来的, 因此, 不必为个别的一次考试过分担
心。)“end of the wo rld”意为“世界末日”, 出自《圣经》的《马太福音》13 章39 节(M at thew
13: 39) ,“The enem y that sow ed them ( tares) is the devil; the harvest is the end of the
wo rld; and the reapers are the angels. " (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 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
末了, 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我们中国人常用“天崩地裂”、“天塌了”比作“世界末日”。如果
我们把“天不会塌下来”译为“The heaven won’t fall dow n”, 英美人恐怕就不知所云。
英语来自《圣经》的成语很多, 如“a drop in the bucket”(沧海一粟)、“app les of go ld
in p ictu res of silver”(锦上添花)、“beat swo rds in to p low shares”(化干戈为玉帛)、“cast
pearls befo re sw ine ”(对牛弹琴)、“tu rn a deaf ear to”(充耳不闻) 等。有些成语汉语也已
经借用, 如:“象牙塔”、“橄榄枝”、“披着羊皮的狼”就来自“tow er of ivo ry”、“o live b ranch"
和“wo lf in sheep’s clo th ing”。学习英语国家地理和历史知识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很大
帮助。我们中国人一说到陕北和甘肃自然会联想起黄土高坡, 革命圣地延安, 同时也会想
到干旱和贫困; 提起江南头脑中就会浮现出稻田、水牛相映的鱼米之乡。而美国人谈到美
国大西洋东北部海岸, 就会想到摩天大楼林立的纽约和独立战争时期革命的中心波士顿、
费城等大城市; 提起佛罗里达和夏威夷自然会浮现出海浪拍打沙滩, 棕榈树成荫的“阳光
地带”; 而美国西部地区更会使现代的美国人联想到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披荆斩棘开发
西部边疆的先人、粗犷豪爽的牛仔和19 世纪疯狂的淘金热。
《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GO IN G HOM E”(《回家》) 一课, 写到6 个前往佛罗里
2000 年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Teachers Co llege

第3 期
达度假的青年男女“dream ing of go lden beaches and sea t ides as the gray, co ld sp ring of
N ew Yo rk van ished beh ind them " (“当纽约灰暗寒冷的春天在他们身后消失时, 他们正梦
想着金色的海滩和大海的潮水”)。在第四册第九单元“JOU RN EYW EST ”(《西行记事》
中, 作者认为美国精神体现在西部, 因为“A lthough the Repub lic have been bo rn in the
East, it had spen t mo st of it s t im e and energies since then movingW est”(虽然共和国诞
生在东部, 但建国后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向西开拓上。) 因此,“w hen m illion s of
o ther Am erican fam ilies w ere p reparing to crow d in to the B icen tenn ial sh rines of the
East ”(当数百万美国家庭正准备拥向东部两百年大庆的圣地) ,“w e reso lved to head in
the sam e direct ion in 1976, fo llow ing the o ld p ioneer t rails and the famou s rivers. ”(我们
决定在1976 年也沿着老一代拓荒者的足迹和名山大川向西进发。)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背
景, 这两篇课文也就不难理解。
就美国地理而言,《大学英语》这套教材几乎提及美国所有的大城市和大部分的州诸
如华盛顿(W ash ington D. C. )、纽约(N ew Yo rk )、旧金山(San F rancisco )、休斯敦
(Hou ston)、匹兹堡(P it t sbu rgh)、巴尔第摩(Balt imo re)、圣地亚哥(San D iego )、芝加哥
(Ch icago)、布法罗(Buffalo) 等美国主要城市。如果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话, 我们就很熟悉
有关的背景, 学习英语自然是“事半功倍”。
在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86 页阅读练习中有这样一行“N FL Foo tball——
Doub leheader: Gian t s vs. Redsk in s, 10 a. m. (2) ; Ram s vs. 49ers, 1 p. m. (2) ”, 翻译
成汉语是“全国橄榄球联盟橄榄球连赛: 巨人队迎战印第安人队, 上午10 点(二频道) ;
公羊队迎战加里福尼亚淘金者队, 下午1 点(二频道) ”。“foo tball”美国人通常指美式足
球, 即橄榄球; 北美早期移民称美洲印第安人为“red- sk in”, 因为印第安人肤色发红。但
望文生义, 把“49ers”理解为“有49 个球员的球队”, 那就错了。其实, 49ers 与美国历史有
关: 1848 年, 在加里福尼亚州的San F rancisco 发现了金矿,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于是1849
年美国各地甚至世界许多地方的人蜂拥而至, 这批“淘金族”人们称之为49ers, 我们中国
人把San F rancisco 译为“旧金山”, 也与此地发现金矿有关。
不仅地理、历史等知识对学习语言有很大帮助, 生活习俗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七单元“THE LUNCHEON ”(《午餐》) , 说的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
请一位妇女在巴黎的一家豪华饭店吃饭: 这位妇女点了几个名菜, 而囊中羞涩的年轻人还
没有学会对妇女说半个不字, 结果自己点了个最便宜的羊排, 心里还嘀咕着该如何付帐,
甚至准备押上手表。也许有人很不理解, 既然一起吃饭, 干吗这位年轻人只是吃着自己点
的小得可怜的羊排, 而不共同享用美味佳肴呢? 其实, 中西饮食习惯不同, 西方人是“分餐
制”——自己吃自己点的菜, 不与他人分享。而我们中国人习惯“聚餐制”, 同一个菜肴大家
品尝, 对色、香、味各抒己见。课文中的这个年轻人固然可推托自己爱吃肉而少花几个钱,
但看着那位“having mo re teeth, w h ite and even, than w ere necessary fo r any p ract ical
pu rpo se ”(长着洁白整齐的大牙齿, 其数目之多已超过了实际需要的) 吃着鲑鱼、鱼子酱
和芦笋, 喝着香槟酒侃侃而谈的妇女, 口水只好往肚里咽了。而“大牙齿之多已超过了实际
需要”往往又会使西方人联想到贪婪噬血的鲨鱼。
从广义上讲, 科学技术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过去在科学家实验室里的研究
的项目, 今天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比如汽车、电视机、计算机等。汽
车在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美国号称是“轮子上的国家”, 美国人上
班、购物、国内旅游几乎总是乘家用车。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 , 但每年要消耗世界
石油产量的30%。难怪在《大学英语》中涉及美国现代生活的文章,“汽车文化”的痕迹比
比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美国人生活中须臾也离不开汽车, 那么就会明白为什么第一册第
四单元《关上电视机: 清静一小时》作者要说: 假如摆脱电视机的束缚, (下转第63 页)
第3 期 周 强 英语学习与英美文化浅谈·49·
关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加以认识、理解和把握。学习问题不是孤立的, 影响因素是
多种多样的, 解决的方法也不是唯一地被决定了的。只有在系统观点指导下, 才能整体把
握, 摸清原委, 体察相关因素, 抓住问题本质, 确定并实践最佳解决方案。
第二, 综合的观点。在学习理论的研讨中, 要注意到这样的事实: 不同的流派、理论或
学说, 对同一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统而论之, 似乎每种理论学说都不无其独到之
处。但是, 却没有哪种理论观点能解释说明一切或绝大部分有关的现实问题, 并能不招致
其它观点的驳难与攻讦。事实上, 我们不能奢求任何—种理论是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也不
能相信或反对一切。我们只有在对各个理论学说在理性上与现实中进行细致的分析、比
较、检验之后, 吸取各种学说的哪伯是一点点的长处、正确的东西, 或者经得住实践检验的
部分, 不是简单地堆积一处, 而是把围绕有关课题的所有问题碎片和正确的理论观点, 经
过合理的加工处理, 高度综合起来, 形成合乎逻辑的新的理论、观点和学说。新的思想脱胎
于奠基于已有的思想, 但应高于这一基础, 它应是原有思想的历史的逻辑的发展。新的综
合意味着新的创造, 意味着更能适合并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 实践的观点。理论毕竟是抽象的, 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虽然它可能确确实实
地来源于实际, 但在由实际上升到或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 还存在某种主观歪曲的可能
性。况且就“实际”来说, 既可是对统计意义、普遍意义上的具体事实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也
可能是对个别事例、特殊现象的说明和抽象。尤其在学习理论中, 有的理论来自于对动物
的实验观察, 有的理论来自人的实验室行为, 整体上看缺乏人的自然学习行为的系统观
察、概括、总结。因此, 光有理论抽象还不够, 对学习理论的研讨, 还须密切联系学教实际,
得到真正适合于人的一般学习行为的具体结论。对于一般学习理论的应用, 则须考虑到个
别对象的具体特点, 做具体分析。学习实践是学习理论的标准和归宿。
第四, 发展的观点。由于发展是教学或学习最本质的目的和任务, 我们对待学习理
论, 就须有发展的观点。发展性应作为一个条件, 来参与衡量各种学习理论的价值。不论
是在抽象的学习理论中, 还是在具体的学习实际中, 或在教学体系的心理、知识、技能方
面, 只有把发展性的观点建立起来, 对学习理论的研讨、把握和应用, 才能更适合实践的需
要。
第五, 历史的观点。对各派理论、各种学说, 要从其历史渊源、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及
实践基础上加以考察, 实践的观点应是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观点。能够明晰一种观点、一种
思想的来龙去脉, 能用历史的观点对待它, 就可以从根本上掌握它, 就可以更准确地认识、
把握它。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有其特定的基础或历史根源的,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更不能舍
本逐末, 无视其本来面目而迷惑于其外表和形式。同时, 不仅看一种理论发展的过去, 更要
看它的现在, 看它在学习或教学实际中所起到的作用, 还要看它的未来, 其发展的可能、趋
势, 以及应用实践的新的倾向。
( 上接第49 页)“they m igh t take a ride to w atch sun set. O r they m igh t take a w alk
together ( rem em ber feet?) and see the neighbo rhood w ith f resh, new eyes. ”“人们会合
家驱车去看日落, 或许会全家一起去散步(还记得自己长有双脚吗?) , 以新奇的目光观察
住处周围地区”的原因了。对于批评美国人车坐得太多以至连自己有双脚都忘记了, 也就
体会得更深了。
总之, 学习外国语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对英美文化了解越多, 学
习英语过程中文化障碍也就越少, 越有利于我们尽快地掌握这门外语。20 世纪之末所制
定的英语教学大纲给我们指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学习语言与提高文化素质的关
系。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 拓宽视野, 尽可能多地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 这是我们应当遵
循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3 期 张广君 试谈如何对待各种学习理论·63·
参考资料:本文来自CNKI期刊网。请仅做参考用

8. 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论英美异同

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说的是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主宰着当今世界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与健全的社会体系,都拥有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这样相似的两个国家,又有着那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呢?我将从一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认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文化秉承了英国文化的很多东西。英国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根,源头。这是因为美国历史受英国的影响。

首先,在美国的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非常大的比例。顺其自然,他们就将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性格特征、英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带到了这一片新大陆来了。
其次,17世纪,英国在所有国家中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率先迈入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英国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久,又在全球领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势力突飞猛进,称霸全球。而美国是是它进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地区。这样的历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二 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

同源性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1语言——都是英语
2宗教——以基督教新教为主
3社会交往的一些细节——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数字十三等
4节日——万圣节、复活节等。

英美文化差异的表现

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有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独立发展200多年的美国文化由于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异。今天我们再来英美文化,已经有很多区别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谈到了英美海归人员的不同。对留英海归的普遍评价是衣着体面、说话非常客气、行为礼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较酸,喜欢弯弯绕,经常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先绕上几百个圈子。而对留美海归的评价则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就是“穿着土气,说话牛气,花钱小气”。既是说留美的海归一般穿着随意,不大讲究,即使有的场合他们也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这些海归举止言行的区别其实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其实,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比如:1

美国
英国

第二层

Second floor

First floor

地铁
Subway

underground

电话忙音
The line is busy.

The line is engaged.

学期

Semester

term

假期

vacation

holidays

商店
Store
shop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承载着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特定的言语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寒喧语便是其中的例子.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真实地反应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文章探讨了中国和英美国家寒喧语的异同,从而体现了中国和英美国家文化的某些差异。【关键词】:寒暄;英美国家;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010199—02在路上偶然碰到朋友,免不了打个招呼寒喧几句。寒是寒冷之意.喧是温暖之意.从字面意思来看,寒暄即是问寒问暖。现代汉语词典对寒暄一词下的定义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它是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话语进行交际。寒暄是短暂而亲切的。常作为交际的开场自来使用。在与他人见面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喧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反之,本该寒暄几句的时候一言不发,会显得极其无礼。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们都有寒喧的习惯.寒暄作为人类的一种交流方式,必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不同民族中执行着相同的功能.这体现了语言的共性。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传统习俗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寒瞳语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些差异,体现了中国和英美国家文化的某些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寒暄语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两国文化。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一、中国和英美国家寒暄语的相同之处(一)从寒暄的作用上看.寒暄是两种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首先,寒喧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是必要的沟通.使用寒喧表示你重视对方,同时也能得到对方的敬重。其次,寒喧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情感,赢得对方对你的好感。第三。寒喧是朋友之间真诚交流的开始,可以使接下来的谈话顺利进行。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看.恰当的寒暄能够使双方产生一种认同心理.使一方被另一方的感情所同化,体现着人们在交际中的亲和要求,这种亲和需求能顺利地达到交际的目的。(二)从寒喧的功能上看,寒暄并非真正用来交换信息或意见。而只是创造一种气氛的交流语,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寒暄语都不一定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只用以建立和保持说话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如中国人问候别人:”你吃饭了吗?”,并不是真正想知道对方究竟吃饭没有.要不要请吃饭,仅仅是感情上的交流.一句客套话而已。在英美国家,早上见面说”Goodmorning”.也不是想表达Thismomangi。good。而只是向别人问好。再如”It’saDICeday.1sn’t岫”用了反意疑问句并不是想确认天气是不是真的好。”How’severything?'’也仅仅用于问候,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别人的身体状况或最近的情况。”You’”welcome.”这句寒喧语也不是说你是受欢迎的,而是礼貌地回答”别客气”。(三)从寒暄的内容上看,它包括问候、称赞、致谢和其他的闲谈.具体说来,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寒暄语都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问候对方。在中国比较贴切的说法是:”你好!----你们好!”英美国家的人会说”Hj./Hello./Goodmorrant~./Goodafternoon/Goodevening./Howd0youd0”等等。2.表达见面或认识的愉快心情。这样的寒暄语在中国有¨}R高兴认识您”或”见到您非常荣幸”。文雅一些的寒喧如”久仰”或者”幸会”等,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n,等等。英语中常用’’Gladtoseeyou/Nicetomeetyou./Iamverypleased吣meetyou.(很高兴见到你。)”3提问式寒暄。一般用于熟人之间,这样的寒暄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中国人常问”去哪儿?”、”去上班吗?”、”近来忙什么?”、”干什么去?”、“家人都好吧?”简单又能表达说话人的关爱。英美国家的人通常询问朋友的近况,如”Howa|eyou?/}lowareyoudoing?/How’sev。D曲ing?’’或者”How’sthedaygoes?(近来怎么样?)”。答语通常有-”Iamfine.门anagood./IarnOK./IaⅡ’prettygood.(我很好。,)”如果对方近来过得不是很顺心。也可以回答’:Iusts0一‰(一般般了。)/Notbad.(还不坏吧。)”如果对方近来遇到特别倒霉的事情.也可以说”Notsogood(不太好。)/Terrible(糟糕。)”询问朋友近况的话语还有”What’sgoingon?”、”Whatareyouupto?“都表示”你在忙些什么?”。当然在简短的回答以后.一句”Thankyou.”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对方不只是回答一下就算了.出于礼貌,也会反问别人。4.在商店或餐馆,服务生的寒暄语有”欢迎光临”或”您好“。在英美国家服务生通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如”(;oodday”这时候可以不用回答,也可以说一声”Hi'’之后就告诉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四)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在寒暄时都应注意场合,即要考虑寒睦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上班时段碰见朋友,一句”去上班吗?”显得非常自然,而”下班了?”的寒暄就不适用于这个时间了。在中国,如果碰到某人刚从厕所里出来也问”你吃饭了吗?”.就会令对方十分尴尬。不同圈子生活的人.寒喧的内容也不同.如学生们之间可以问”去上课吗?”街坊邻居碰到则可以是”去买菜吗?”二、中国和英美国家寒暄语的差异(一)在中国相当流行的寒喧语”你吃饭了吗?”或”你吃饭了没有?”,中国人都知道只是一般的问候,既简单。又达到了交流感情的目的。但这句寒暄语却不适用于西方国家,说英语的人从来不会问候别人”Haveyoueatenyet?'’。如果你对一位外国人也这样打招呼,他很可能认为你要请他去大吃一顿,造成误会。”这无意问发生的文化错误.比语言上所出现的句法错误更糟糕。”①所以我们使用寒喧语一定要从文化背景出发,注意问候的对象。(二)中国人人际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浓烈,人与人之间彼此问寒问暖,在提问式的寒暄中常过问别人生活中的私事。比如”你多大年纪?”、”你结婚了吗?”。而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状况、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闻及。如果问英美国家的人”Whereareyougoing?”,他们的反应极可能是:”Ic。snone0fyombllslrl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在寒暄中通常谈论工作、业余爱好和全国性事件。(三)汉语里的有些寒暄表达了对别人强烈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中国人不会因此生气。但如果英美人听人家说”Youarc缸/Youa”sothin.”会很生气,感到尴尬.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四)在英美国家,谈论天气永远是寒喧的合适话题。即使是寡言少语的人也乐于聊天气,他们讨论天气的时候远远多于中国人.比如”Itnafineday,拓n’t耐/It’swindytoday./It讧goingtoi-aln”等等。(五)英美国家的人寒暄时常赞美恭维别人,特别是男性恭维女性。比如”Youlooksosmarttoday!(你今天真神气!)mpyouaresoprett3rtoday!(你今天真漂亮!)”甚至”’Youaresosexy!(你真性感!)”发自内心的称赞会让人很开心,对方会对即将进行的交谈更感兴趣。当面赞美女性的衣着、相貌和才气被认为是礼貌、有教养的表现.被恭维者的反应往往是快活的,常以”谢谢!”表达心中的愉悦。但是在中国。被恭维者常常显得不好意思,用“哪里哪里。”或”过奖了。”来回应,保守一些的女性可能觉得这些当面恭维的话轻佻无礼、不怀好意。但是文化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增多,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吸纳互相融合,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在寒暄时也时常称赞别人。

9. 英美国家有什么传统文化 古典的东西

许多英美古典文学电影,像《简.爱》,《小妇人》,《远离尘嚣》,《成为简专.奥斯丁》,《安娜.卡列妮娜》等等属。
主人公都生活在那个女性不能主导自己命运的年代,却通过读书,思考,独立,自主,改变自己的命运,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人过一辈子,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全文

与英美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