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州有哪些区
广州市本级区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共十一个区。
图:白云区白云山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白云区名称来源于境内的白云山。白云山是广州市风景区行业的第一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广州市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两项荣誉的景区。
参考资料:网络:广州市
2.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有几大主题分别是什么
来源: 广州日报 昨日下午召开的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今年第一次会议上,历时5年,经过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多次论证,广州市规划部门反复斟酌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方案首次公开。记者了解到,广州今后将越秀路至江湾大桥共20.39平方公里的封闭环状地区列为历史城区范围,对西关骑楼等广州典型骑楼分为四大区重点保护,新增的13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价值不亚于现有历史文化街。方案刚公布,立即引起了众委员的热议,他们强调,保护历史城区,也应合理利用。广州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该方案还不是最终结果,还需进一步修改完善。 广州历史文化将分八大主题 据介绍,1982年广州市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21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从2003年8月开始,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就开始了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7年11月提交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最终成果,昨日正式提交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并首次公开。 记者从部分公开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了解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八大保护主题分别为历史悠久古都城、岭南中心文化城、丝绸海路港口城、革命策源英雄城、田园风光山水城、千年发展商业城、改革开放前沿城、全国著名华侨城。通过保护,广州将形成“八个主题区域”:莲花山自然人文主题区域、从化市历史村镇主题区域、沙湾镇岭南市镇主题区域、黄埔港丝绸海路主题区域、先烈路革命史迹主题区域、三元里鸦片战争主题区域、长洲岛军校史迹主题区域、沿珠江工业旧址主题区域。 广州典型骑楼分四个区来保护 据介绍,全市共划定48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其中在历史城区内划定22片,历史城区外的市域范围内划定26片。 新增的13片历史文化街区绝大部分紧邻已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合理的保护体系,基本涵盖广州三大历史区域的重要地段。新增的13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价值并不亚于已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华林寺、海珠南-长堤等历史文化街区,既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又有比较完整的近代街区;宝源路、多宝路、宝华路、和平中、光复南、文德南、洪德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密集典型,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 在此次规划中,特别强调对骑楼的保护,广州典型骑楼街分为4个区加以保护,第一个区为大新路-海珠南路骑楼区,第二个区为西关骑楼区,第三个区为北京路-万福路骑楼区,第四个区为同福路-南华路骑楼区。 首次公开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引起了规划委员会委员的激烈讨论。有委员提出,该规划在历史文化遗产所列的7个重点区域中遗漏了越秀区,“越秀区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该委员认为,应该具体介绍历史文化遗产在越秀区分布的特征。
3. 广州城址历史变迁
公元前214年,秦朝分军五路统一岭南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象、桂林3郡,原秦军统帅大将任嚣就任南海尉,他在南海郡治番禺(非现今番禺区)筑城,世称任嚣城,这便是广州建城之始了。其时,任嚣城规模很小,其位置在今中山四路北面旧仓巷以西一带的高地,约是今文德路、北京路向北延伸线、省财厅一带。当时珠江江岸在今西湖路一带,任嚣依山傍水筑城,亦有防御外敌作用。
公元前208年任嚣过世,随其出征的秦将赵佗继任其位。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4年,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建南越国。执政后,赵佗将任嚣城扩大为周长十里的大城,俗称“赵佗城”。今北京路基本处于“赵佗城”中心轴线位置,位于北京路北段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就是依“赵佗城”的遗址为基础而建成的。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南越国原有属地上设置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自此,岭南地区正式纳入汉朝郡县版图。
东汉末期,岭南已属吴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郡治迁到番禺,进而控制了岭南形势。步骘重修番禺旧城,并扩大赵佗城,后世称之为步骘城,其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为了加强对岭南的行政管理,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州与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番禺也成了广州的郡治。
至唐代时,《唐大和上东征传》记广州“州城三重”,唐代三城一为以今北京路为中心的主城,另一为甘溪故道(今仓边路)以东的南越城东部残垒,第三座城可能是“蕃坊”。蕃坊范围在今光塔路怀圣寺一带。这三城均未超出今越秀区范围,仍以今北京路为中心。
唐代天祐末年(907年),岭南的最高权力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下令凿平番山、禺山扩城,拓展了城区商业中心。刘隐逝世后,其弟刘岩在岭南建立政权,史称“南汉”,把广州改名兴王府,为南汉国首府,并作了规模空前的都城建设。
当时广州城分内城与郭城,内城包括宫城与皇城。宫城位于今中山四路以北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文物保护区一带,乃皇族居住区及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宫城之南是皇城,大约在今中山路以南、西湖路以北,并以北京路为中轴线,高级官衙即设于此。
皇城以南是郭城,范围大约是今西湖路以南、文明路至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区域,商铺布列于左右(称“左街”、“右街”),乃商业繁华区,今大南路一线为当时珠江的河岸。南汉兴王府的西城内外有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东城即赵佗城东部一带,乃官僚贵族的居住区。
宋朝时期,兴王府复名广州。在广州的城建史上,宋代是一个辉煌时期,表现在建三城及雁翅城(均在今越秀区范围内)等。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朝廷批准广州修筑高级官衙所在地的子城,范围大约包括今吉祥路至仓边路(东西向)、中山路至越华路(南北向)一带,仍以今北京路为中轴线。
熙宁元年(1068年),朝廷拨巨资修广州东城,东城位置由子城之东至今德政路稍西的范围。熙宁四年(1071年),又开始兴建广州西城。西城比子城、东城的总和还大,工程进行了十个月,终于落成。范围约包括今吉祥路以西、东至人民路、北至百灵路、南至大德路一带。嘉定三年(1210年),又新筑东西雁翅城,即从东、西两城的南城墙向江边延伸,以保护南临珠江的新城区。
明代广州的城垣有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三城合一。大约在明洪武十年(1377年)前后,除了拆去中城与东、西城之间的城墙外,还扩大了城区范围,向北跨到越秀山之上,向东亦有所扩展。到嘉靖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565-1566),又在城南加筑外城。
晚明时人称明初筑的为“老城”或“旧城”,嘉靖年间筑的为“新城”。老城南界为今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新城南界为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新、老城的东界为今越秀路,西界为今人民路。明代的城墙至清代仍然未变。但明末珠江北岸已南移数十米,故清初顺治年间,官府增修东西两翼城墙,直至珠江边。此后广州城墙只有修缮,未有扩展。
从历代广州古城范围的变迁,可知两千多年间广州城区中心的位置变化不大,均基本在今越秀区范围之内,一直以来北京路都处于广州城市的中轴位置。
(3)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扩展阅读
广州古城内的十座历史建筑
1、镇海楼
1380年,广州城扩建,于城北越秀山上修筑五层高楼的红色墙体,因当时珠江河道宽广似海而得名镇海楼。近千年来,为广州城制高点。
2、中山纪念堂
建于1929年,广州旧中轴线上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院子的北门有广州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木棉树,树龄349年。
3、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最早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期,吴国虞翻后人舍宅为寺。
寺中存留各朝代古迹甚多,有大菩提树一棵,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移植的菩提树。传说六祖惠能于此树下,见僧人辩论:风动耶?幡动耶?以一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语惊四座。
4、六榕花塔
梁大同三年,沙门昙裕法师从扶南请得佛陀舍利,于宝庄严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又名花塔。
5、光孝堂
光孝堂,建于1920年代,广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外观是中西结合的宗教造型,整个教堂最具特色就是2楼硕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午的阳光直射过来,透射在教堂内部的光线绚丽无比。
6、怀圣光塔
贞观元年,阿拉伯人远赴重洋,到达东土大唐,于广州修筑伊斯兰怀圣寺及邦克塔。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港口,珠江边数十米高的光塔一直都是外国商船的指路明灯。
沧海桑田,如今珠江水岸已南退数里,珠江浅海湾也冲击出了三角洲,或新或旧的现代建筑密密麻麻地拔地而起,独剩千年光塔遗世独立于楼群之中。
7、岭南第一楼
位于惠福西路五仙观内,是广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保持着木结构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明代城楼式建筑。
岭南第一楼又叫禁钟楼,二楼正中悬挂一口明代青铜大钟,此钟是作为遇火警非常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因名“禁钟”。
8、圣心石室大教堂
1856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将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之后历时二十多年,于这一旧址上修建了这一石结构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在每年的平安夜晚上,教堂迎来每年一度的亮灯,向世人展现这座十九世纪建筑的全部光辉。
9、鲁迅纪念馆
建于1920年代的黄色钟楼式建筑。原来是国立中山大学钟楼,鲁迅任教期间曾居住于此,是中山大学校徽的原型建筑。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现今是广州鲁迅纪念馆。
10、爱群大厦
1937年落成于沿江西路,高64米,共18层。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是沿江西路作为广州“外滩”的历史见证。
4. 广州有几个区市区是哪几个
广州现在有11个市辖区,分别是: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南沙区专、花都区、番禺属区、越秀(原东山、越秀合并)区、荔湾(原芳村、荔湾合并)区,增城区、从化区
2014年2月,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撤销从化市、增城市,设立从化区、增城区。广州市下辖11个市辖区。
广州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5. 广州中央文化区在哪里
——兼谈建设中央文化区的内核与标志彭澎 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和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这其中,我认为, 广州作为省会和历史文化名城,因凝聚了全省众多的文化资源,必将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发挥领头作用。 越秀区是最能代表广州地位和特色的城区。 越秀区作为广州的中心城区中的核心区,一直是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他城区难以替代的。因此,一座将以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除了中央商务区、中央金融区以及中央居住区或中央别墅区等等外,还应该有一个中央文化区,用来集中体现这个城市文化特质的区域。越秀区打造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应该说是体现了广州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定位的体现。 中央文化区的内核在越秀区有很集中的体现。 我想首先是文化传统中蕴含的文化根底是最重要的。以广州为中心地和重要发源地的广东文化主要体现在岭南文化或珠江文化上。 地理上,广州是珠江口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历史上,一直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文化形态的大多数要素都与广州相关,虽然不排除有佛山武术、肇庆端砚、潮州潮剧、南华禅宗等其他文化要素,但都不如广州体现的文化要素最多。 而广东的这些文化底蕴又大多沉淀在越秀与荔湾一带,而相对来说,越秀更加丰富一些。 如涉及广州起源的任嚣城、南越国的有关遗迹都被确认在越秀地域内;自有这座城市的中轴线的概念起,就以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市政厅、中央公园等主要历史文物与越秀山的起伏一起构成为传统中轴线;北京路商圈不仅是现代广州很长时期里的商业中心,更是“千年商都”的重要体现;东山区合并进来后,越秀几乎囊括了省市主要的党政机关,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政策政令大都从这里发出……当然,这不排除荔湾的上下九所体现的商业传统和天河城商圈所体现的现代商业气息,也不排除分散在天河五山路、海珠新港路、番禺大学城的众多高等院校,但似乎其他各区都没有越秀区这样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近代革命的重大事件大都发生在越秀区,康梁、孙中山、毛泽东等重要人物在粤的主要活动也多在越秀区。 中央文化区应有一批标志性物体来体现和表达。 如果一个中央文化区没有一些标志性的物体来体现,可能很难被广泛认同,也不能充分发挥中央文化区的代表性作用。算起来,目前有南越王墓、北京路千年商都遗迹、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中山纪念堂、五羊雕塑、镇海楼、市人大与市政府、海珠广场及解放雕塑、黄花岗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及英雄广场、农讲所、新河浦别墅、二沙岛建筑群等等。问题是,这其中能体现现代广州的物体似乎少了一点,而是天河中信广场、海珠小蛮腰、琶洲会展中心、新城市中轴线等等更能体现现代广州风采。因此,越秀区要在充分挖掘历史传统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更多地寻求一些能反映现代广州的文化要素,如此才能够赢得广泛赞同,尤其是民众的认同。 当然,越秀区也有省市图书馆、博物馆等现代文化内容,但这些功能的新馆都将建设在珠江新城,这不能说不是对越秀区的重大挑战。 以前说,城市中心东移,刚开始还只是居住区和商业区东移,如果文化区(至少是现代文化区)也东移,那越秀区作为中央文化区能固守的只能是历史文化传统中心区了。 这就要看我们这么定义中央文化区的内涵及内核了。 如今广东省再次发誓要打造文化强省,越秀区建设中央文化区的时机到了,必须要有全面的统筹和构想才能使历史文化传统的参天大树萌发新枝。
6. 广州现在有哪些历史文化保护区
我只知道陈家祠…或者看看西关的房子…本来西门口有个城墙的,不过早年拆了
7. 广州有哪些文化城或者文化街
LZ你要买什么呢?要文化氛围浓厚的?有个文化公园,不过就是公园。买东西的话要专高档一点的去天河城,体育西属路站吧,下面还有个大型购物超市。如果是平价的可以去体育中心站,地铁通到正佳广场那一路都是小铺子,打折衣服,珠宝首饰,包包鞋子都有。还有陈家祠地铁站里面也可以,中等价格,衣服、包包鞋子、小吃都有。还有火车站白马市场后面也有很多小门店,包包鞋子都便宜。O(∩_∩)O
8. 广州哪里有几十年历史景点
1、越秀公园:
位于广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
2、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白云山全山面积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据说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变成白漫漫的一片,犹如面纱笼罩,因而得名。自古以来,白云山一直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
3、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入口处,位于白云山风景区南面的三台岭游览区内,它南临广园路,东接白云索道,1995年9月建成开放。因背依白云山的云台岭、园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贵花卉而得名,是白云山风景区新景点之一,也是是我国大型的以各种观赏花木造景为主的园林式花园,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誉。
4、莲花山
莲花山是广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番禺市东部珠江口狮子河畔。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海拔最高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顶上有一块酷似莲花的岩石,所以后人把这座山称为莲花山。 莲花山石景区,是自西汉始创、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它与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并称为我国两大古矿场,于2001年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上还有始建于明朝万历(公元1612年)年间的莲花塔和始建于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间的莲花城等古迹,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番禺宝墨园
番禺宝墨园位于广州市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初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6载,扩至100余亩,是一所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的园艺艺术公园。
6、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游览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天源路1190号,占地面积333公顷,建于1929年,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现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植物园建立有学术及种苗交换关系,引种有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植物11000多种,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7、珠江夜游 珠江夜游
珠江夜游是由来已久,极具特色的游乐项目,“花城明珠”号豪华游轮已正式启航,该船长38米,宽11米,3层高。首层内设高级咖啡厅和舞池;上层为观光和餐饮大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三层为全敞开式观光平台,可容纳250名游客,船上安装了两个“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灯,加上游船上的璀璨灯饰,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明珠,不仅为珠江增色,而且令游客尽情观赏上边所叙述的美丽夜景,领略“珠水夜韵”的真实韵味。
9. 广州历史广州街道名的由来
广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百越”人创造了岭南地区的岭南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辖4县。郡尉任嚣筑“任嚣城”至今已有2213年历史。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吴黄武五年(前226),孙权建立交、广二州,合浦以南为交州,以北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起。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军节度使刘龑在广州建立大越国,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清顺治三年(1646),朱聿在广州自立为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成立,孙科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这是广州建市之始。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任市长。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广州市归广东省领导。1960年9月20日,广州市开始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到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另外,文学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于明朝末年,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 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广州在远古时曾是一片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如今这里仍是植物的王国。华南植物园、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人民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充分展现了南国的园林特色,市郊还有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嶂风景区等等。 当地的主要人文景观有南越王墓、镇海楼、西关大屋、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等,可供后人缅怀先人的英雄事迹。
10. 广州有什么历史文化
文化艺术
岭南文化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行花街
广州又叫花城,广州人爱花。有钱人家几千上万元一盆的进口花卉也会买上几盆。普通人家也要岁朝清供一盆金橘、几株水仙,一枝梅花。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传统,也是广州市民的重头戏。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开始,除夕达高潮便结府都要花大力气予以布置。花市开市后,华灯初上时(实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点钟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行花街嘈杂拥挤,难免磕磕碰碰,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满脸都是笑意和喜悦。一般前几天多为外省人,因为绝大多数外省人要看央视年欢晚会。年三十逛完花市后常常去叹夜茶,花市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
行花街顾名思义主要是逛和欣赏,买肯定要买一点,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侣们双双穿梭花市最多也就买一两枝玫瑰、银柳、百合;而家庭多选择传统的本地金桔、富贵竹、桃花、发财树、红运当头等。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西关在老广州城的西门以外,东山则在东门以外,两者遥遥相对。历史上,两地形成的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关地势低洼,水乡泽国,河涌如网,人口稠密,是繁华闹市区。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意思是: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为官家子弟。东山洋楼,是民国初年一些华侨和军政官僚在广州市东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兴建的仿西洋别墅,引来达官贵人聚居。“东山少爷”就是由此而来;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飞蝶舞。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闺秀,她们纤细的身段,软软的粤语,受过良好教育,有的还会些手工,尊敬长辈,拥有中国的传统美德。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骑楼—建筑风格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上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西关古老大屋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 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堂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曲艺戏剧
著名编剧唐涤生主条目:粤曲、粤剧、南音和咸水歌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民国时期达到繁盛的顶峰,并且内战时一批粤剧艺人迁往香港。建国后一度由于文革受到摧残,但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重视,重新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发展。
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