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海沧发展历史

海沧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13 05:38:43

⑴ 厦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位处漳厦平原和泉州平原的中心,北面与泉州地区南安市、安溪县为邻,西面与漳州市长泰县、龙海市相接,东临金门县,处于发源于闽西、横贯龙岩、漳平、华安、长泰、龙海等地的九龙江口。
厦门市行政建制始于宋朝,称“嘉禾里”,属泉州府同安县;1912年从同安县划出设立思明县,1933年设立市的建制,1940年又相继设置了城厢(现大同)、马巷及灌口三镇,至此,初步形成了市域城镇体系的基本格局,即一市三镇(厦门市、城厢镇、马巷镇、灌口镇)的布局格局。此形态直至建国前基本没有变动。
建国初期,废除保甲制,建立乡镇政府,1951年市域内除厦门市区外,另设有同安城关及马巷两镇。1953年,集美乡由同安划归厦门市管辖,并设集美镇。1956年,结合区划调整,又恢复灌口镇建制,至此,基本形成了一市四镇的市域城镇格局。
1958年后,全市开始建立人民公社,撤销乡镇建制,城关、马巷、灌口、集美等镇都先后为公社所替代,但有些居委会还是保留了下来。这种建制一直持续到1980年,其间虽然行政区划上多有变动,但建制没有变化。
1978年成立杏林区,1980年,同安县城关镇复名,1984年恢复马巷镇建制,同时城关镇更名大同镇。1987年又成立集美区,1991年,市域内所有乡都改为镇建制,1996年同安撤县改区。
2003年,全市行政区划大调整,撤销杏林、鼓浪屿、开元区,增设海沧、翔安区,至此,全市下辖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六个行政区,17个建制镇,市域行政面积为1565平方公里,厦门本岛面积为133.25平方公里。

⑵ 厦门历史发展史重要事件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城市人口
[编辑本段]
至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0.38万人,常住人口为233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9.24万人,岛内的思明、湖里两个区人口合计72.83万人,比重达45.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36‰,人口死亡率为3.84‰,人口自然增长率7.52‰,比上年提高1.93个千分点;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81.07万人、79.31万人,各占50.55%和49.45%,性别比为102.2(女性为100),基本保持平衡。

⑶ 厦门港的发展历史

厦 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内罗棋布,港区内容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1996年8月,厦 门港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
到1997年,全港共拥有大中小泊位81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753万吨,跻身于中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厦 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有鹰厦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厦 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厦 门的高 崎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⑷ 列举厦门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洪武抄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⑸ 厦门的历史简介

厦门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

元朝,属泉州路。明朝,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四个都,每个都下辖两个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

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厦门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1949年09月,同安县、厦门市分别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0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1958年0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

2003年05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其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设立翔安区。行政区调整后,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至2016年12月底不变。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

(5)海沧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闽南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天主教厦门教区设于鼓浪屿,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以厦门菜为代表之一的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兼带台湾、潮汕风味。厦门菜肴创出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独特风味,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

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有龙虾、鲍鱼、螃蟹,还是虾、螺、贝类等。特色小吃有:面线糊、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等。

⑹ 厦门有多少年历史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2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52号)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思明区人民政府驻民族路。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人民政府驻银江路。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新店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⑺ 请列举厦门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拜托了各位 谢谢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 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 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 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 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 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 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 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 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 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 1978年9月设杏林区。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 。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⑻ 厦门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
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
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
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
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
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
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
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
1978年9月设杏林区。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
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⑼ 海沧中学的发展历程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厦门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海沧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开展基础教育(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子课题试验中,课题成果中学英语诊断性评价试验研究荣获集体成果一等奖,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优秀实验学校。学校还被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首批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海沧中学,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创新教育屡创佳绩造就了一批批英才,武术特色成就了一批批青少年武术冠军,他们还创造性地把课堂搬到了滩涂上的红树林生长地,在全国独树一帜。
创新教育造就新英才
海沧中学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培养+德育实践”为举措,积极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该校独特的创新教育理念,丰富的创新教育课程设置,高素质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先进的创新教育教学设施,为培育一批批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历届全国和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师生屡获佳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武术特色成就冠军梦
说起海沧中学,人们便不能不惊讶于其武术冠军之多,许多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乃至国际武术比赛中摘得多项桂冠。
海沧区新垵村是福建省著名的武术之乡,海沧中学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在以学校体育老师为主体的同时,还专门聘请3名校外武术教练,共同参与学校武术特色教学。学校还自主开发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教材—————《五祖拳》,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特色教学的引领下,海沧中学周新剑、邱育玲、黄依婷等多位同学在各级武术赛事中屡夺桂冠。2006年省运会上,海沧中学学生夺得了武术套路男子集体项目金牌,并获得女子武术散打比赛48公斤级金牌。在今年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上,海沧中学的学生获得了男子自选南拳的冠军、自选棍术的冠军,女子子龙巡江刀冠军、鹤阳扫法冠军、金花枪冠军。
全国首开红树林课程
除了创新教育和武术特色外,海沧中学还是全国第一所开设《神奇的红树林》校本课程的学校。
这一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厦门有红树林生长的地方,成了他们的课堂。厦门湖心岛、海沧海堤内外、东屿湾、杏林马鸾湾,还有翔安区大嶝岛,这些海滩上的红树林,时时吸引着海沧中学的师生,他们亲临现场,了解红树林的生长环境与保护状况。这样的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发展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经海沧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海沧中学与新阳中学合并,组建新的“厦门市海沧中学”。校区分为海沧和新阳两部分,共占地160亩。现有教师220人,中、高级教师117人,骨干教师59人(国家级5人,省级3人,市级53人)。
海沧中学高中部座落于碧波荡漾的马銮湾畔,占地面积67205.07平方米,建筑面积54911.33平方米,绿地面积27929.23平方米,绿化率40.1%。初中部地处海沧南部工业区,占地面积47312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8平方米,绿地面积14888平方米,绿化率31.5%。学校按照一级达标标准建成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和室外塑胶运动场等基础设施。
学校确立“树人为本、质量为要、师德为先、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切实推进“科教兴校”战略,启动“名师工程”等11项振兴学校工程方案;诚聘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陈新华先生为名誉校长;互联网、听音网和闭路电视网全面升级,班班构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与厦门一中携手办学,更新教师理念,优化创新意识;与厦门大学共建高校辐射基础教育基地,共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远程教育示范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开设“名师课堂”、开展“创新教育”、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落实科研兴校战略,已构建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课题研究体系;学校遵循“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素质教育宗旨,建立学科活动园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与海沧派出所和嵩屿武警携手共建“文明学校”,构建学校、社会和家长齐心育人的立体网络。
学校先后荣获“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党政共建“先进教工之家”、“厦门市课改先进学校”和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被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首批“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2015年3月23日,福建省教育厅发文,厦门市海沧中学被确认晋升为新一批“省一级达标高中”。

⑽ 海沧大桥的历史

1996年12月18日起,海沧大桥开工建设。
1、功能用途:跨海公路大桥
2、建设地点:海沧至厦门本岛仙岳路、湖滨中路、东渡路、长岸路
3、建设长度:全长5926.527米,主桥长648米
4、建设宽度:36.6米,双向六车道
5、通行能力:5万辆次/日
1999年12月30日起,海沧大桥建成通车。
2002年,海沧大桥进行第一次翻修,针对问题是桥面的沥青推移现象,共翻修9000平方米桥面。
2005年,路桥公司与桥面铺装的设计单位对钢桥面铺装技术进行优化,对海沧大桥进行了第二次翻修,主要是将原本光滑的钢板表面,过渡成粗糙的平面,并采用合适的沥青铺设。
2010年12月30日起,海沧大桥西引桥正式通车,海沧生活区与厦门本岛的距离将至少缩短大约6公里。“6公里”不仅意味着海沧与本岛空间距离的缩短,更将彻底消弭人们对于“岛内岛外”的心理隔阂。
海沧大桥西引道总投资1.2亿,总长1.8公里。 据悉,通车后,从海沧大道途径滨湖南路和沧虹路可直接通往西引道上下海沧大桥,节省行车时间至少10分钟。
此次西引道的开通可直接将岛内与海沧的距离缩短6公里。隧道为双向两车道,各方向行车均为单向单车道 不过为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顺畅,隧道内设置有3.5米宽的紧急停车带,以使得隧道基本达到双向4车道的行车宽度。
2013年06月25日至2013年08月25日,海沧大桥启动自建成以来,第三次是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翻修。为保障海沧大桥桥面良好路况和钢箱梁结构的安全,厦门市政府决定对海沧大桥桥面铺装层进行全面维修。
1、施工时间:2013年06月25日0时至2013年08月25日24时
2、交通管制:2013年06月25日0时至07月25日24时,海沧大桥内侧双向四车道封闭。期间,每日7时至22时,对社会车辆实行单双号限制通行,车牌尾号为奇数的单日允许通行,车牌尾号为偶数的双日允许通行(含外地牌照、临时号牌,车牌尾号为英文字母的按最后一位数字管理)。
2013年07月26日0时至09月01日24时,海沧大桥外侧双向两车道及应急车道封闭。期间,禁止社会车辆通行海沧大桥,限行车辆绕行杏林大桥、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新阳大桥等路径通行。
不过,以下机动车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1.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2.公共汽车、省际长途客运车辆、出租汽车(不含租赁车辆)、邮政专用车、12座以上的客车和学校校车等;
3.海沧大桥翻修工程施工作业车。
施工期间,每日6时至23时,海沧大桥禁止大型货车通行;每日23时至次日6时,允许大型货车通行海沧大桥。限行时段,大型货车改由杏林大桥、内茂立交、西滨立交、海翔大道、孚莲路通行。
同时,施工期间取消集美大桥大型货车单双号限行规定。不过,每日7时至9时、17时至19时,禁止大型货车通行集美大桥。
新阳大桥全时段禁止大型货车通行。

阅读全文

与海沧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