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鄂尔多斯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3 04:09:17

①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

1、饮食文化

鄂尔多斯境内的蒙古族人的主要食品为奶食、肉食和粮食三大类。奶食,鄂尔多斯蒙古人制造的奶食品,分为食品和饮料两种。食品有奶油、酪蛋子、奶豆腐和奶皮子。饮料有奶茶、窝奶、酸奶和奶酒;肉食,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喜食畜肉,以牛、驼、羊肉为多,猪、鸡次之,也食野生动物肉。马肉被视为最上等肉。

鄂尔多斯只有在成吉思汗陵祭奠时才献整马供,平时很少食用,骒马(母马)则更不能宰杀。境内蒙古人认为绵羊肉和马肉性温,牛肉、驼肉和山羊肉性寒,所以冬天一般多食用绵羊肉。夏、秋季吃牛肉和山羊肉。有谚云:“羊肉过百天变成毒,牛肉过百天变良药。”所以羊肉一般是吃新鲜肉,现宰现吃,而牛肉则可以储存待用;粮食,内蒙古境内蒙古族除奶、肉等主要食物外,还兼食粮食,一般的粮食是炒米,此外是面食。

2、哈达

哈达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哈达中有的是用细缎布做成的,有的是用丝棉制成的,颜色以银灰色较多,也有白、黄、蓝色的;哈达的长短、宽窄不等,一般在1~2米,也有3.3米多长的,这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大哈达。递(献)哈达是鄂尔多斯蒙古族迎接客人、馈赠礼品、逢年过节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要庄重、大方,有时还吟唱各种吉祥如意的祝词及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赠哈达的方法是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者,用张开的双手捧着恭敬地递上。一般情况下, 接受哈达的人,应将接到的哈达调转折叠口,还给主人。

3、语言

(1)蒙古语

鄂尔多斯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鄂尔多斯土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鄂尔多斯地区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会使用蒙古语,牧区比例较大,鄂尔多斯蒙古语方言为内蒙古方言的鄂尔多斯土语。与其他蒙语方言比较特点是有φ元音,有阳性元音;在语音上,表现在复合元音、前化元音与聘化辅音、重音等方面;在语法上,表现在名词格的范畴与动饲某些形态变化方面;在词汇上,表现在方言词的构成,某些词汇意义的变化等方面。

(2)汉语

鄂尔多斯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鄂尔多斯方言。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属于晋语方言,归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与晋北晋语、陕北晋语、冀西晋语有着很深的渊源。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大体分为三个小片,整体来说大同小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这三旗的沿河地区(黄河几字弯南岸沿岸地区)讲的是“滩套话”;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区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东胜区、康巴什区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讲的是“梁外话”;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邻近的其他旗区小部分地区,讲的是“西旗话”。

鄂尔多斯方言中有丰富的动态助词,常常借助“个”、“兰”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不仅使鄂尔多斯方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说话者所指的时间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语更加活泼和亲切,这与鄂尔多斯这个蒙汉文化交织地区的人民纯朴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辉。

(1)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鄂尔多斯地方特产:

1、奶豆腐

将酸奶煮好后放1天,把它装入粗布口袋控起来。控一段时间,再将其倒在木板上,用石头压净黄水,做成浓缩的奶食。将这种奶食放在草席上,再置于高处晾干,即成奶豆腐。有的攥在手中使劲捏,顺指缝流出的奶干叫“朝日玛”,用木制模子压出来呈条状的叫“熟木勒”,奶豆腐可酸可甜,制作时加糖则甜,不加糖则酸。

2、奶茶

鲜奶煮熟,兑入熬好的砖茶水中,即成奶茶。鄂尔多斯各地蒙古族群众喜饮奶茶,一日三餐中有两次是饮食奶茶。

3、酸奶

置鲜奶于木桶或罐中,加入糊种,置于25°~30C的环境下,发酵两至三天,即成可口的酸奶饮料。提取奶油之后的酸奶仍可饮用。

4、奶酒

倒酸奶于锅中,盖上用柳条编制的锅盖式圆形帘子,帘子中间有一个放置平底锅的圆孔,酸奶烧开后,把平底锅安放在圆孔上面,锅底下挂一个瓶子。平底锅里是冷水,酸奶蒸汽遇冷水后变成水珠流入瓶中,即为醇香的奶酒。奶酒以第一锅和第二锅质量最好,多次换水回锅,奶酒质量即差。

5、羊绒

在鄂尔多斯高原一带,有一种绒肉兼用型山羊──阿尔巴斯白山羊,这种羊因生长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境内,简称阿白山羊。阿白山羊被列为中国20个优良品种之一。因阿白山羊体表生长着22~28厘米长的粗毛,对底绒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因而净绒率高、梳绒量大、光泽良好、手感柔软。

阿白山羊绒光泽好洁白柔软、纤维长、净绒率高,是山羊绒中的佼佼者。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绒大国,年产原绒约8000~100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4,其中内蒙古产绒5342吨,占全国羊绒总产量的1/2,质量居全国之首。

② 鄂尔多斯高原的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伊克昭”(蒙古语)汉意是“大庙”,伊克昭市是由中国清朝时期鄂尔多斯六个旗在达位特旗王爱召会市而正式得名。“鄂尔多斯”(蒙古语)汉意为“很多宫殿”,这一名称已成为伊克昭市的代名词。伊克昭市现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如成吉思汗陵、“河套人”故地、朱开沟文化遗址、统万城、十二连城、准格尔召、油松王和神奇响沙等。 以长城为界,鄂尔多斯南临陕西、山西省,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包头市与鄂尔多斯又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最为富集的金三角地区。纵贯南北与横贯东西的铁路、公路为前来旅游的宾客提供了别捷的交通。
美国西部有个德克萨斯,中国西部有个鄂尔多斯。来自大洋彼岸的考古学者们发现,鄂尔多斯的历史要比德克萨斯古老得多、悠久的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恐龙脚印化石群与河套人发祥地,会把你带入旷古久远的境界里。一条历经几千年风雨的秦直道南北穿越鄂尔多斯,从这里,横扫六合的秦皇战车走过去,铁马金戈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走过去,还有王昭君、郦道元、司马迁,都从这里走过去,走过去……
拜谒成吉思汗陵寝,仰视一代天骄的形象,再赏独具蒙古族特色的鄂尔多斯婚礼仪式表演,品尝元代宫廷宴--诈玛宴的美味,会使你体验出马背民族的精神特质和鄂尔多斯独特的祭祀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③ 什么是鄂尔多斯文化

什么是鄂尔多斯文化

包海山

在历史传承、时代进步和社会扩展中,鄂尔多斯文化创造和吸收了很多内容,日益变得丰富多彩。从物体文化角度来看,有古代的长城文化、秦直道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青铜器文化以及现代的文化场馆建设、景观建设、工艺品制造等。从人文文化角度来看,作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最高结晶的老子哲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对鄂尔多斯人的思想意识、行为准则和文化创造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艺术文化角度来看,鄂尔多斯蒙古族歌舞、融汇蒙汉艺术的漫瀚调等蜚声国内外,等等。在这里,我们简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地域文化角度来看,鄂尔多斯文化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融体。鄂尔多斯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首先是草原,称鄂尔多斯草原;同时西、北、东三面黄河环绕,鄂尔多斯又处在黄河地理区域。从宏观上以更大的视野来看,黄河岸边有草原,草原怀中有黄河,黄河源头是草原,可谓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草原与黄河原本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大自然生态系统。鄂尔多斯就处在草原与黄河相伴相依的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因此鄂尔多斯文化中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融是天然形成的。

(2)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鄂尔多斯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体。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鄂尔多斯有很多民族,而且作为多数的汉族也是多民族构成的。据有关资料,“五胡入中华”,中原大约六七成的汉族逃往江南,草原游牧民族不断涌入,使“关中人口百余万,氐羌和鲜卑等民族占半数”。唐朝也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和初期君王都是胡化了的汉人和鲜卑贵族女性的混血儿。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都是鲜卑人。经过几代连续杂交混血,使李唐家族血统里的汉血比例降到四分之一以下。现在,多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更为普遍,这是血液的交融,也是文化的交融。

(3)从经济文化角度来看,鄂尔多斯文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人是主体,经济是基础。鄂尔多斯文化从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中发展而来,现在面对的是现代农牧业文化、现代工商业文化、高科技新兴产业文化。现在鄂尔多斯通过城乡统筹、结构转型、集约发展等措施,实施创新强市战略。鄂尔多斯文化就是为这种发展战略提供服务的文化,也只有通过为这种发展战略提供服务,鄂尔多斯文化才能推动和引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选自真正编撰的《鄂尔多斯学概论》

④ 鄂尔多斯文化的文化发源地

(“河套人”与“河套文化” )
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E.Licent)在鄂尔多斯地区根据当地蒙古人旺楚克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盛产动物化石的萨拉乌苏河大沟湾,并从地表拾到了三件已相当石化的人类肢骨。1923年,桑志华和另一位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组成一支考察队在鄂尔多斯地区进行考察,先后发现了水洞沟与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后来,德日进在室内研究中,从1922年采集的一堆羚羊牙齿和鸵鸟蛋片中意外地发现了一颗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类的上门齿。这颗牙齿经北京协和医院解剖科主任卡达生(Davidson Black)研究,命名为“河套牙齿”(The ordos Tooth)。四十年代,我国的石器时代考古学家裴文中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河套人”和“河套文化”两个中文名词。“河套人”以那颗“河套牙齿”为代表,“河套文化”以水洞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与萨拉乌苏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境内)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为代表。
1956----1960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汪宇平曾三次赴萨拉乌苏河一带调查发掘,他在范家沟湾又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并从萨拉乌苏河的现代阶地堆积物中找到了一件人类顶骨和一件股骨化石。后经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研究,认为河套人“可能比西欧典型的尼安德特类型的人类更为接近于现代人,也就是更可能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等多家单位在裴文中、贾兰坡先生的组织带领下曾多次到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一带进行综合考察,陆续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
到1980年,在萨拉乌苏一带发现河套人类化石有额骨、顶骨、枕骨、单个门齿、下颌骨、椎骨、肩胛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计23件,其中有6件河套人化石材料发现于萨拉乌素组原生地层里,解决了河套人的确切原生层位问题,河化石的科学价值得到了确认。在萨拉乌素河沿岸发现的旧石器文化地点两处,一处在邵家沟湾,1923年由德日进和桑志华发现,当时发掘得到一批石制品和大量人工打碎的动物骨头;另一处在范家沟湾,1956年汪宇平发现,他先后在此采集了80多件石制品和一些人工打碎的动物骨头,发现了一些烧骨和炭屑。198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综合考察时,又在范家湾沟发掘到130多件石制品和大量人工打碎的动物骨头,同时采集到相当数量的灰屑。
经科学界研究初步认定:河套人的体制特征接近于现代人,但还保留着某些较现代人原始的特点,它在人类的进化阶段属于晚期智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验室用碳14方法测得河套人的年代为距今35000多年。萨拉乌苏河一带发现的旧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它在文化传统上可以归于华北地区的“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峙峪系”。
河套人及其河套文化遗址从1922年发现以来,已历七十余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这一内容相当丰富,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的遗址来说,发掘与研究工作还显得不够。今后,随着更多的材料的发现,我们还应该在河套人的生活环境、时代文化特征,萨拉乌苏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以及与周围地区的联系等方面展开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这,就是“河套文化”,它揭开了鄂尔多斯文化史上耀眼夺目的第一章。 从仰韶到龙山
朱开沟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四道柳川与束会川之间、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境内。1974年,自治区与伊盟的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处纵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发掘证明,朱开沟的文化内涵与出土的器物自成一相对完整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故命名为“朱开沟文化”。
朱开沟文化遗址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根据对地层和发掘出的器物群的初步研究,这里的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五期。据碳14法测定。第一期距1980年为4450±70年,第五期距1980年为3420±70年,朱开沟文化早晚延续约1000年。朱开沟文化遗址中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这里发现的许多陶器作坊遗迹,说明新石器时代鄂尔多斯地区的制陶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并且逐渐兴盛达到了较高的发达程度。在这里的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半地穴式的石屋与窑穴。半地穴式石屋在人类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大量石器和陶器说明,仰韶文化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仍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农业部落阶段。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陶器尤为丰富,器物的演变序列比较清楚,陶器艺术既反映了传统的承继与保留,也反映了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文化的吸收,表现了鄂尔多斯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汇合。在朱开沟文化的晚期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说明鄂尔多斯地区在早商时期已经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与较高的生产水平。
总之,朱开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跨度较大,它上承古老的“河套文化”,中经“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又下启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先河,它是鄂尔多斯文化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此外,在鄂尔多斯高原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主要的有准格尔旗乌日图高勒乡壕赖梁遗址与伊金霍洛旗东北、东胜市东南的尔吉奈曼沟遗址。鄂尔多斯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较多,属于龙山文化早期遗存的脑包沟门、荒地窑子等,属于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的有房塔沟、寨子上、西麻青等。从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中,我们可以探寻出数千年前生活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的人们留下的历史踪迹。 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是鄂尔多斯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它以鄂尔多斯为中心广泛流布于中国北方以至欧洲。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滥觞于早商时期,到春秋晚期达到鼎盛阶段,到战国晚期渐趋衰落,延续到东汉或更晚时期。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有兵器、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与车马具等,其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鄂尔多斯青铜器与鄂尔多斯动物纹的完美结合,融铸成为鄂尔多斯文化史上的一大艺术奇观。
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发源于鄂尔多斯高原,流布相当广泛。在殷墟文化期,除近邻晋、陕地区外,向南已波及到渭河流域、豫北殷墟文化和先周文化区域,向东达辽东沿海。西周至春秋时期,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大部分布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区域,向北经蒙古至外贝加尔的广大地区,尤以米努辛斯克盆地较为集中,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多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等地的战国秦赵长城沿线,向东似不越过承德至张家口一线。两汉时期,主要分布于蒙古境内,北至西伯利亚,西至阿尔秦,东达辽宁西丰县。
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周围的中原文化,东北地区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西伯利亚卡索拉文化,塔加尔文化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既有对周围诸文化的吸收,也有对周围诸文化的影响。
关于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族属问题,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商周至春秋时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应为狄人的先期文化和狄人文化。随着氏族的演变和发展,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可以称之为先匈奴文化或早期匈奴文化。战国晚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又可能是林胡的遗物。到两汉时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则是匈奴族的遗物。总之,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是以匈奴为主体的我国北方诸部族或诸民族共同创造的。 鄂尔多斯地区是匈奴民族最早的栖息地和活动摇篮之一。河套匈奴文化是鄂尔多斯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河套匈奴文化遗存主要有青铜器、青铜饰牌、铜镜、铁器、陶器、汉字瓦当、官印及金、银、玉、玛瑙、琉璃等物品,内容丰富,数量之多,工艺之精,均属罕见。1972年冬,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桃红巴拉东北4公里阿鲁柴登沙窝子中出土了一批饰有各种动物纹的金银器,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派李作智、田广金等前往调查,结果在这一带发现了一批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的匈奴墓葬。1975年,内蒙古博物馆与文物工作队在准格尔旗大路公社玉隆太村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匈奴贵族墓。1979年准格尔旗卜尔陶亥公社西沟畔村民张先宝发现一批文物,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与伊盟文物工作站派员调查,又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匈奴墓地。1980年,文物工作者又在西沟畔发现匈奴墓地。此外,东胜县的补洞沟,伊金霍洛旗的公苏壕,准格尔旗的速机沟等地均发现大量匈奴文化遗存。
经综合整理研究,学者们将河套匈奴文化划分为青铜时代(商到春秋时期)、早期铁器时代(战国时期)、铁器时代(两汉时期)。匈奴的青铜时代,大约是从原始氏族到部落联盟时期。到铁器时代,匈奴才进入建立统一国家的文明社会。在匈奴文化的发展史上,汉民族的文化影响十分鲜明。匈奴分为南北二部之后,南匈奴入塞,在鄂尔多斯地区居住百余年,共传19代单于。东胜曾发现一方“汉匈奴栗借温禺?”印,可能是汉颁发给南匈奴的印章。北匈奴西迁,驰骋于欧亚草原,推动了欧洲古代史的发展。历史证明,匈奴民族对于鄂尔多斯的开发,对于丰富我国的古代文化宝库,对于沟通中西文化交流,均有重大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各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接触日益频繁,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此时的匈奴人大多集中于鄂尔多斯东南部地区。而早先居于漠北的鲜卑族占据了鄂尔多斯大部地区。公元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河套地区又为匈奴铁弗部(由匈奴男子与鲜卑女子婚配产生形成)所占据。公元407年,镇守朔方的铁弗部首领刘勃勃在鄂尔多斯地区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大夏建国后,又在鄂尔多斯兴建了大夏国都,是为“统一天下,群临万邦”的“统万城”。大夏立国,凡25年,到公元431年为北魏所灭,而城犹未毁,遗迹至今尚在。

⑤ 鄂尔多斯的由来

1、先秦时期。大禹建立国家后,把国家分为九州,此时的鄂尔多斯为雍州所辖,而鄂尔多斯的西南部则属渠搜国所管。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赵国打败林胡、楼烦,在鄂尔多斯东北部一带设置云中郡、九原郡。战国后期,鄂尔多斯东部地区一直为秦国所有。

2、秦汉时期。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今鄂尔多斯一带设立郡、县。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东汉灵帝刘宏登基之初,由于农民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南匈奴摆脱东汉管辖,鄂尔多斯被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开为游牧区。

3、北朝时期。汉赵光初二年(319年),后赵在今杭锦旗北部建立朔州。北魏正光六年(525年),裁朔州,将朔州在今鄂尔多斯的地盘归入并州。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在今鄂尔多斯南部设夏州。

4、隋唐时期。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在今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区一带设榆林郡、下辖榆林县、富昌县、全河县。唐王朝建立后,唐高宗于唐朝咸亨三年(672年)将今鄂尔多斯地区划入关内道领属,在杭锦旗北部设丰州,下辖九原县、永丰县。

5、宋元时期。辽神册元年(916年),辽朝在今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东部地区设振武军,废弃胜州。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在今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部、东胜区一带置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云内州、东胜州。

6、明清时期。元朝灭亡之前,鄂尔多斯地区被元朝太傅、中书左丞相、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所占有。至明朝初期,扩廓帖木儿被赶出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属明王朝派员管辖。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东部被开垦的地区设东胜厅。

7、民国时期。民国初年,孙中山宣布:“清廷对待蒙古头行的种种政策继续生效。”故当时鄂尔多斯仍设7旗1厅。民国三十八年,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主持组建乌审旗党委、鄂托克旗党委、达拉特旗党委、准格尔旗党委、东郡工委、杭锦旗党委、桃力民工委、通格朗直属区工委。

8、解放后。1949年12月28日,伊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绥远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霍洛成立达尔扈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普遍组建了行政政权,各旗县下辖区、乡、行政村(牧区称达尔古)、自然村(牧区称小达尔古)。

9、2001年4月30日,伊克昭盟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改名为鄂尔多斯市。

(5)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鄂尔多斯特点:

1、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鄂尔多斯市辖2区7旗,“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

2、鄂尔多斯市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特点是,起伏不平,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东北西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与黄土高原相连。地貌类型多样,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

3、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地下埋藏有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田(距今21000万年至26000万年)和中生代侏罗纪煤田(距今15500年万年)。含煤面积约占全盟总面积的80%。煤炭资源分布呈东西一线。

4、鄂尔多斯坚持以建设品质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美丽鄂尔多斯。在这座现代化之都,生态、健康、智慧、宜居、宜业、宜游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全国驰名品牌和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成为鄂尔多斯亮丽的品牌形象和城市名片。

5、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7个,著名景点有成吉思汗陵园,鄂尔多斯草原,响沙湾,恩格贝,昭君坟,库布齐沙漠等。

⑥ 鄂尔多斯文化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是蒙古古部名。鄂尔多斯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地理概念。它指的是内黄河中断、阴山之南,容被大河从西----北----东三面环绕的属于黄土高原北端的延续地带,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这一地区,秦汉时称“河南地”、“新秦中”,明代以后称为“河套”。《明史》上说:“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清人杨江《河套图考》说:“河以套名,主形胜也”,“譬河以绳,所套之地是也”。15世纪中叶,蒙古鄂尔多斯部开始驻牧于此,故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地区除包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全部以外,还包括与之相邻的巴彦淖尔盟的后套和宁夏、陕北的一部分地区。

⑦ 鄂尔多斯的文化有哪些

鄂尔多斯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⑧ 鄂尔多斯文化的地区资源

鄂尔多斯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鄂尔多斯文化资源,承继这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繁荣富庶的鄂尔多斯,塑造鄂尔多斯形象,弘扬鄂尔多斯精神,让鄂尔多斯大步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鄂尔多斯文化,发掘鄂尔多斯文化资源,对于华夏文化研究的深入,对于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建构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鄂尔多斯文化的民族特色这一论题展开一些初步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探索,尚祈方家示正。
古代鄂尔多斯地区,沃野千里,又有大河环绕,水草丰美,气候湿润,资源富集,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家园。鄂尔多斯地区,是我国古代“河套文化”的发源地。“河套人”是迄今为止在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离今约35000多年。“河套文化”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古文化。鄂尔多斯地区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摇篮,它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共同活动的历史舞台。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鄂尔多斯的文化面貌即十分典型地反映出这样的特征。几千年来,许多经济形态不同、人口众寡不同的民族在鄂尔多斯地区生活过,其中有不少古老的民族经过多次的交融之后,已逐渐消失,它们已融合到其他一些民族之中去了。但是不论其至今是否存在,更不论其至今是否生存在鄂尔多斯地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开发建设中,都曾做出过贡献。它们在鄂尔多斯文化的生成、发展与繁荣中都发挥过别的民族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些众多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培植了鄂尔多斯文化。鄂尔多斯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今择其大端列数三五以见其概貌。

⑨ 鄂尔多斯文化的客观评价

鄂尔多斯是蒙古古部名。鄂尔多斯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地理概念。它指的回是黄河中断、答阴山之南,被大河从西----北----东三面环绕的属于黄土高原北端的延续地带,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这一地区,秦汉时称“河南地”、“新秦中”,明代以后称为“河套”。《明史》上说:“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清人杨江《河套图考》说:“河以套名,主形胜也”,“譬河以绳,所套之地是也”。15世纪中叶,蒙古鄂尔多斯部开始驻牧于此,故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地区除包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全部以外,还包括与之相邻的巴彦淖尔盟的后套和宁夏、陕北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共同活动的历史舞台。鄂尔多斯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多民族人民共同培植的一种多元融合、风格独特的文化。

⑩ 美丽富饶的家乡鄂尔多斯200字

鄂尔多斯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文和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地市,悠久的历史,回独特的区答位,孕育了鄂尔多斯韵味独特,古朴典雅的民族文化.由祭祀成吉思汗祭祀敖包形成的祭祀文化,具有蒙古族帝王祭祀的显明特征,这使鄂尔多斯先天地成为世界蒙古民族礼仪保留最完整的地区.同样与成吉思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鄂尔多斯歌舞艺术,扬古代遗风,融民族神韵,成为鄂尔多斯文化艺术的精华而名扬海内外.这里有悠扬的长调,清新的短调和浓郁的蒙汉调,还有<<筷子舞>>,<<盅碗舞>>,<<鄂尔多斯婚礼>>,<<森吉德玛>>,<<银碗>>等民族舞蹈舞剧展示着鄂尔多斯风土人情,也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这里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成吉思汗陵园,"河套人"文化遗址,古长城遗址,"秦直道"遗迹,有草原敦煌之称的阿尔寨石窟寺,毛乌素沙地,沙漠绿洲恩格贝,库布其沙漠,草原,温泉,还有最为神奇的"会唱歌的沙漠"之称的响沙湾...
这就是我的家乡神奇的鄂尔多斯.

阅读全文

与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