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宋朝的历史意义

宋朝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3 01:42:04

㈠ 北宋西军的历史意义

宋夏战争终于风云再起,这也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动因。而在宋朝新旧两党的争执中,西北军事改革也成为新法中硕果仅存的独苗。宋朝始终将整顿西北军务当作了国策的重点,这一政策很快也收到了回报。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宋朝与西夏在西北连年征战,互有胜负,却渐渐扭转了仁宗时代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能够主动出击,在与西夏硬碰硬的较量里不断蚕食西夏的战略要地。在这场漫长的消耗战中,国力不及的西夏终于渐渐走向了下坡路。而发生在公元1097年的宋夏平夏城之战,则是西夏人军事进攻里最后的疯狂。
平夏城之战并非是一场简单意义的城池攻防战,此战是金兵南侵前西夏对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此战的胜利,使宋夏之间的攻守彻底易形,也拉开了此后宋朝步步为营,逐步蚕食西夏国土的序幕。在之后的20多年中,曾经猖狂的西夏人彻底变成了防守一方。而宋朝则开始了对西夏的一系列进攻战。尽管西夏数次打退宋朝的大规模进攻,但却无力改变边境上的被动局面,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至公元1119年,宋朝已经彻底夺取了西夏的横山地区,使西夏失去了防御北宋的最后屏障。如果不是金军南下事件,我们可以预言,西夏的提前灭亡和北宋夺取河西地区,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平夏城之战更让人惊讶的,则是宋朝西北军强悍的战斗力,宋军一向因军力素质孱弱而被人轻视,然而平夏城之战中,宋军一方面延续了他们善打城池防御战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却用宋朝人最不擅长的骑兵战最终解决了问题,这实在是宋朝军事战术中的一个突破,而这个突破恰恰好北宋的西北政策分不开的,平夏城战前,宋军与西夏军在西北地区互有攻守,夺取了相当多的产马地区,为建立高素质骑兵军团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王安石的军事改革也使宋朝西北边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在两宋并不光彩的外战史上,北宋后半段的西北争夺战,当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亮点。而如果历史真能够给北宋充分的时间平定西夏,并利用河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或许整个两宋的历史,都会换一种写法。
遗憾的是西北军力的强大却并没有让北宋免于灭亡,对此我们只能很遗憾的说,这是北宋军事大战略上的失误,澶渊之盟以来,北宋战略防御的重点渐渐的西倾,宋辽之间漫长的边境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而一直为宋朝统治者所倚重的“八十万禁军”,也早已腐化不能战,终于使北宋的国土防御出现了“失重状态”。宋朝西北军的强悍只能算是北宋军事中的异类了。到辽国灭亡金朝南下的阶段,宋朝的北方防线不堪一击,被金军很快兵临汴梁城下,而强悍的西北防线却面临着金军与西夏军的两面夹攻,终于被西夏和金联手击破瓜分,葬送了大好的西北形势,也使王安石的最后一丝心血付之东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痛心的事,地方边军的强悍终究无法挽救国家军事大战略上的无能与失误。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灭亡到南宋初立的这个大转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也同样有原北宋的西北军,南宋抗金名将吴阶和岳飞的部队里,都有大量来自西北军的战士,他们也在战场上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证明了那支远去部队的辉煌与尊严。

㈡ 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

1、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2、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3、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4、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5、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有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提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桥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澶渊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靖康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绍兴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崖山海战

㈢ 如何客观的认识宋代的历史

如何客观的认识宋代的历史,中西对于宋朝的评价为何反差极大

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是个颇受争议的朝代,国内学者认为,宋代积贫积弱,鼎峙与战争中国势不振,而在西方的史学著述中,不少汉学家对于宋代历史却是有着极高的评价,甚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那么,对于宋朝的评价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国内学术界对于宋代的认识,包含着当代人反观历史的体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积郁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在这种心境之下,对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憧憬,与对于汉唐盛世的怀恋深深的联系在一起。而西方学者则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中国的历史。再有,西方学者和我们学术背景不同,他们注重社会史、文化史方面的因素。

宋代历史在中国历史演进序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宋代对于现代中国人民族性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其在中国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位置早被学术界所敏锐洞察,唐宋、宋明都是有着特殊魅力的时间概念。这是因为不同时代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成就上的连续性,牵动着国人对于文明昌盛的自豪记忆,

宋代的租佃制、雇佣制大为发展,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兴盛,经济重心南移也在宋代基本完成,江南也由此成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此外,新儒家的觉醒,学术思想的活跃创新等等,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宋代的疆域虽远不及汉唐,而其统治的严密层面,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历史上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宋代处于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期,虽然并不是历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其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成就,以及在制度方面的建树,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昌盛的王朝。

㈣ 宋朝是个怎样得朝代,对历史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代王朝之中,宋朝可能是最被“鄙视”的王朝,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从立国之初,一直到灭亡,疆域狭小,且备受辽金夏蒙欺凌,尤其靖康耻和蒙古灭宋,所以宋朝被很多人冠以“大怂”、“弱宋”、“软怂”之类的称号。

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说明宋朝很失败?客观的说,虽然宋朝在军事上表现不足,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上的成就,足以让世界震惊。正因如此,不少西方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宋朝成就要远远胜过欧洲的文艺复兴。

值得注意的是,近现代社会以来,西方社会看待中华文明时,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或质疑或贬低古代中国的成就,但在评价宋朝时,却不吝美誉。


总之,宋朝创造的文明极为璀璨,以至于民国大师陈寅格感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其实,能说明宋朝伟大的还有一个问题,即:如果让你穿越回到过去,全球任何王朝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上图)给了一个答案,“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或许,这是对宋朝最公道的评价!

让人遗憾的是,蒙古铁骑的到来,毁掉了这一切。如今,人们评价古代王朝,几乎只是片面的重视“疆域”和“军事”,仿佛只要做好这两点,就是伟大的王朝。所以,尽管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但因为没有做好这两点,宋朝就此成了世人嘲讽的对象,蒙元反而被歌颂。野蛮和文明,哪一个更该被歌颂,西方学者已经给出了答案!

㈤ 宋朝和各民族的交往有什么历史意义

宋朝当时国力太弱,重文轻武,武力不如辽,西夏等国,而且宋朝武将岳飞被回秦桧害死答之后,就没有什么著名的将士了。与各民族交往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这是在当时来看,现在只能说是促进民族融合了。可是当时中原的人是很鄙视蛮夷之人的,虽然打不过人家,但心里还是不屑的。

㈥ 宋朝三大发明对人类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火枪,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国发明,宋朝由于单兵作战素质不高,因此大力发展军事科学技术,以求平衡,影响世界的火药武器由此诞生。

造纸术 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术 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指南针 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过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实验科学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也曾说过:“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昨和影响.”由此可见,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十分辉煌,其中很多技术水平部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都是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新技术一旦被统治者看中,便能得到重视,并尽快提高和完善以至推广使用.反之,对统治者利益相关不大的技术发明则要遭到阻止和扼杀.就这一点来讲,中国古代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中国近代技术又远远落后于世界,都与封建统治者利益有密切的关系

㈦ 宋代出现新现象的历史意义

1,现象——市民阶层的扩大
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壮大 由于统治阶级扩大的需要,这是时期,教育已经受到有上而下的重视,国立学校和书院都纷纷兴起,知识分子在社会各领域的比重增大。同时,由于两宋工商业,特别是商业的长足发展,平民的力量逐步从文化、经济、甚至是政治领域凸显出来。当然比较明显的是在文化和经济上。 两宋城市工商业群体的发展较前代而言,既表现为规模上的显著扩大,也表现为内部结构的日益完整。
就前者而言,以临安为例,到南宋中期,城内外共有414个工商业行作(《诸行市》)。就后者而言,根据经营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工商业群体具体又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商业经营者。他们有的是从事跨地区长途贩运的行商,有的是开设各种店铺、茶肆、酒楼之类的坐商,有的是走街穿巷、沿街货买的小商贩。二是服务业经营者,包括在商业活动中充当中介的“牙人”、作为高利贷资本代理人的“行钱”以及从事租赁、典质、旅舍、修补等活动的人员。三是手工业经营者。其中有的是雇佣工匠进行生产的手工作坊主;有的是开设家庭作坊兼商铺;有的是由包买商控制的专业匠户,如临安城内有许多为丝绵铺生产的“机户”。四是雇佣人员。他们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或在各种店铺、楼肆、作坊里帮工,或充任富商巨贾的仆役,或临时受雇做苦力。

2、历史意义
一方面,不断壮大的工商业群体和日趋市民化的官僚、士人、地主、农民的结合,推动了城市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促使传统宗法观念下的世袭性、身份性等级划分逐渐向商业观念下的职业性、财富性等级划分转变。
另一方面,以“重商”为核心的市民思潮和具有大众化、世俗化特征的市民文化的兴起,对长期以来作为城市意识形态主流的儒家思想和士人文化产生多方面的冲击。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城市文明逐渐突破农耕文明汪洋中的“孤岛”的格局,向整个社会体系扩散。

㈧ 唐宋派的历史意义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 《项思尧文集序》)。
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反之,他认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雅君子之所不废者”( 《沈次谷先生诗序》)。他的基本观点是:以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 《答俞质甫书》)。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还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交口称赞。
唐宋派对复古派的批评是尖锐的。唐顺之在《答蔡可泉书》中说复古派的作品“本无精光,遂尔销歇”,指出其要害在于缺乏自己的思想灵魂。归有光对当时负有盛名的王世贞的批评亦十分激烈,他指王世贞等为“一、二妄庸人”,而众人将王拥立为“巨子”,“争附和以诋排前人”,他说:“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项思尧文集序》)复古主义者“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而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可谓悼叹耳”(《与沈敬甫书》)。这是针对王世贞等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论调所发,深恶痛绝之情溢于言表。
附:唐宋之诗比较
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因此,宗宋往往比宗唐获得的成就要大。 ?

㈨ 北宋建立对历史影响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朝安专史之乱以来军阀彼此属攻伐,混战不休,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的局面。
使得黎民百姓不用再收战乱之苦,开创了一个历史新局面。
纯手打,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㈩ 宋朝与周边民族和战的历史意义

宋朝用他复的灭亡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制理,那就是枪打出头鸟。落后要挨打,太过先进超过了你周围的国家也会灭亡!
国家,我们就好比是一个人一样,他要吃喝拉撒,然后才能越长越大。而国家越长大,它吃的越多。为什么宋朝会灭亡?因为他太过强大了,强大的超过了这个时代的容量。他的生产总值占了全世界的70%,那么他的经济发达,必然也造成了货币的短缺。而中国周围的蛮荒地带是无法给这个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供应如此多的黄金白银的。西班牙缺白银了,可以去抢南美洲,法国缺钱了,可以去抢北美洲,而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萌芽国家,大宋,该去抢谁?爪哇?吐番?还是东瀛?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不够宋朝塞牙缝。宋朝也不是没进行过自救,但是自己的身体无法承担起自己的胃口,大宋与其说是被外族灭掉的,不如说是帝国经济崩溃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宋朝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