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征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1-02-12 19:15:43

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分布

(1)西周城市发展。自西周开国之初直到春秋战国,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经历了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第一次,在西周300余年间,中央统治者竭力推行分封制,据史料记载,其分封的诸侯国由最初的71个发展到1200个之多。第二次,下及春秋战国(历时549年),随着周王朝统治的衰落,特别是由于各地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各诸侯国也不断增建新城,这就形成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据资料表明,到西周末年,尽管经过诸侯间的互相兼并,仍存有140多个诸侯首邑城市。与商代中国早期城市数相比,城市数量无疑有了急剧的增加。

(2)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城市由萌芽、起源走向成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从总体上来看,到春秋时,城镇分布向南扩展,达到了汉水谷地,甚至山东半岛也出现了许多都城。到战国末期,城市分布范围更广,除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的泾渭谷地到潼关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带,以及淮河流域外,长江流域巴(重庆)、蜀(成都)、吴(苏州)、越(绍兴)、楚郢(江陵)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3)秦汉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自秦统一天下到东汉末年(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新兴了一批具有以行政、商业职能为主的城市。至东汉永和年间,全国13校尉部、刺史部均已建立了郡-县二级城市网。从城市分布的地域空间结构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省),其城市数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0%;其次为淮河流域,约占14%;而东南沿海分布最少。

(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江流域发展成为全国主要经济基地。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经济水平逐渐超过了其它流域,成为全国首富的农业地区。至唐末,中国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出现了沿运河和沿长江两条城市发展轴线:①运河城市发展轴线。隋开凿大运河,把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与仍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黄河流域以通畅便捷的水运联结起来,成为中国主要商品流通通道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沿河两岸,一些通都大邑由此兴旺起来。②沿江城市发展轴线。汉、魏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从中原地区南移,长江及其支流赣江、汉水、湘江成为当时主要的交通路线,其沿岸以及“三吴”地区的经济繁荣,大大小小的水道不仅把大城市同重要的农业区联结在一起,而且也把各个大小城市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中国又一条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线。

(5)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五代、宋、元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是中国城市发展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海港城市获得了很大发展,其中广、泉、明、杭、密五州尤为重要,广州港的对外贸易额几乎占全国的90%以上。这一时期海上贸易仍以广州、泉州和明州为中心,其中泉州且被称为“世界最大港口”。

(6)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公元1368年~1840年),全国城市(镇)仍表现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首先是江南市镇的蓬勃兴起。宋代以后,江南地区由于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新兴市镇开始萌芽生长。明、清两代在江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早期的“城镇化”正是伴随着这种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唐代以来形成的沿江、沿运河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第三,边陲地域城镇分布的扩展。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即使在青藏高原,其时拉萨也成为西藏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归绥(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今多伦)、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回城、伊犁、哈密、阿克苏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台湾地区,府治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县)、嘉义、彰化三县城,以及其他城镇开始兴起。

②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回两个过程、三大高潮、答十大事件。
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
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
这样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或者说只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一个主流、四个阶梯”的新体系说。
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
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
编辑于 2018-05-24

中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一、原始农村公社和氏族关系的残存,长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回存在,直到今天社会主义时答代仍可看到它的阴影.
二、皇权,长期在中国古代和封建时代发挥影响.影响很大,好像皇帝和国家手持着中国历史的指挥棒,中国历史在他的指挥棒下旋转前进.

④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简单的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原始社会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期。
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战国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秦朝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刘邦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汉朝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三国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南北朝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隋朝
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唐朝
公元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宋朝
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称帝,建立北宋, 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元朝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明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亡。
清朝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另类时代划分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
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
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
二、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
三、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约八百年。
四、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
五、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
六、魏晋纪。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
七、隋唐纪。凤凰涅盘,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贞观天可汗,则天女皇帝
八、宋元纪。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
九、明清纪。
十、共和纪。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

⑤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原始农村公社和氏族关系的残存,长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专中存在,直到今天社会主属义时代仍可看到它的阴影。

二、皇权,长期在中国古代和封建时代发挥影响。影响很大,好像皇帝和国家手持着中国历史的指挥棒,中国历史在他的指挥棒下旋转前进。

⑥ 中国历史的特点

http://wenku..com/view/7c6fbd360b4c2e3f57276375.html

⑦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
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
(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
(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⑧ 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什么特点

奴隶社会:国家寿命普遍较长,后期战乱不断封建社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频繁资本主义社会: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在中国纯的资本主义时期基本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就不多说了

⑨ 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总结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特征(秦--清1840年前)
●政治:经历了漫长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实行重农抑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文化:文化呈现出多元统一的特征,思想、文艺、科技成果突出。由于时代环境不同,文化成就也有差异,但后期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1归纳夏商周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经济:实行井田制,奴隶集体耕种,青铜铸造业发达,出现妇功,商人出现 ●政治:神权与王权结合,宗法色彩浓厚,等级森严。 ●文化:出现甲骨文,周易,青铜文明,天干地支纪年法
*★2归纳春秋战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春秋)和推广(战国),修建水利工程,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土地逐渐私有化,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
●政治: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要求进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为增强以争霸或兼并的实力,要求改革。
●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法家思想较为受国君重视。
*★3归纳秦汉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关系奠基时期,秦汉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历代封建王朝沿袭
●经济:小农经济得到发展,丝织业发展,杜诗发明水排,统一度量衡,出现了半两钱和五铢钱,海外贸易出现丝绸之路。
●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董仲舒改进儒学,汉赋作品较多,史学有 史记等名著
★归纳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经济:马钧改进翻车,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出现白瓷,出现草市
●政治:处于国家大分裂时期,政权林立,民族融合加强,出现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化:文学有建安风骨,佛教得到传播。绘画有顾恺之,书法有王羲之。
5归纳隋唐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盛世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生产工具有曲辕犁,修建了隋唐大运河;瓷器有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私人作坊兴起;市坊分区,草市夜市繁荣,大城市有长安和扬州、成都等
●文化: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诗歌繁荣,艺术多姿多彩,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6归纳宋元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宋三分相权,完善科举制,元设行省制。
●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出现了五大名窑,松江丝织业发达;出现了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大都市有汴京、大都、泉州,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文化:出现了活字印刷术;理学出现并得到发展;宋词、话本、元曲等世俗文化成就突出;书法家有苏黄米蔡,绘画有《清明上河图》
*★7归纳明清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强化,如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
●经济:引进外来作物(烟草 甘蔗 玉米),重视农业发展;青花瓷产量大,出现珐琅瓷,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国内贸易发展,出现商帮和商业重镇。
●文化:儒家思想仍是主流,但出现反正统思想(李 黄 顾 王);小说繁荣(四大名著),出现京剧;科技出现较多总结性的著作,如《农政全书》;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