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单, 为什么叫西单
古代北京城里有很多牌楼。在古代西单处,有一个牌楼,称为单牌楼,又因为这个地方位于北京偏西的位置,则称西单牌楼,后简称西单。
东单的得名与此相同。至于西四,就是从前在西四这个地方有四个牌楼,又因为这个地方处于京城偏西的位置,故称西四牌楼,后来简称西四,东四的得名与此相同。
而东四十条则是因为当时的东西的第十条胡同比较宽广,通了公交车,公交车站的站名就简称为东四十条,后来这个地名就这样传开沿用了。
(1)西单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西单的历史起源:
西单大街商业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里是通往京城西南孔道广安门的主要路口,从西南各省陆路而来的商旅和货物,都要由卢沟桥东进外城广安门,经菜市口向北入内城宣武门,经过西单进入内城各处。
为此,西单一带开设了一些店铺、酒铺、饭馆,以招待过往旅客。明清之际西长安街附近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刑部、都察院、銮仪卫等衙署的采办,多以西单为主,推动了这里的商业发展。
清末民初时,满人贵族多居西北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许多机构也都设立在西城附近,为满足清朝遗老和政客新贵们的需要,西单一带的饭馆、酒店、百货商店、菜铺以及摊商、摊贩便日益增多。
1929年在大街东侧创办的西单商场包括日用百货、小吃食品、旧货书摊,还有说书、杂耍、游艺、戏曲等行业 ,种类繁多。后又出现了“三友实业社”、“洋货店”等店铺。本来在西四 、护国寺一带的商贩和店铺,也纷纷向西单集中,促使西单大街成为西城的商业中心。
Ⅱ 西单的主要设施
西单文化广场
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工程之一,长安街上唯一的大型绿地广场和集购物、康体、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商业地带。
君太百货
与中友百货隔街相对,特点是服饰新颖时尚。一层设有餐饮区。
西单大悦城
一家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国际化大型商场。拥有全世界跨度最长的飞天扶梯、全国最大的电影院——首都电影院。商场内汇聚众多国际时尚前沿的品牌,此外美食也是大悦城的特色。
汉光百货
2013年中友百货正式更名为汉光百货。汉光百货经营的品牌很全,从国际著名品牌到国内名牌一应俱全,“淑女馆”、“少女馆”聚集了大量的时尚女装,很有特色,是时尚年轻人经常光顾的百货商店之一。
西单商场
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字号商场,是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北京市百货大楼齐名的老牌百货商场。西单商场分为南北两块区域,南楼经营一些北京老百姓喜爱的国内名牌产品和中老年服饰等,北楼突出青春休闲的主题,引进了众多的国际时尚品牌。
华威大厦
华威大厦1~2层为西单购物中心,有各类老北京特产食品出售;3层设有年轻人喜欢的品牌专卖店;5~7层是北京攻略,即小店集中地(见下文)。
北京攻略
北京小店集中地之一,位于华威大厦5~7层,以小店铺形式出售流行时尚的服饰和工艺品。
西单明珠商场
有着“少男少女的淘宝天堂”的称谓,出售各种各样的别致小商品,有批发市场的性质,与百货店相比价格便宜。
西单新一代商城
集小商品销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商品市场。商城以“女孩的世界”为主题。
北京图书大厦
西单标志性建筑之一,北京最大图书卖场之一。
美美时代百货
位于首都时代广场内,是一家高端百货商场,出售国际著名的高档品。地下一层是首都时代影城,北京看电影的热门地点之一。 中银大厦
中国银行总行的所在地。其建筑是由美国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整体外观与香港中银大厦呼应,是北京现代化标志性建筑之一。
首都时代广场
位于西单路口东南角的写字楼。
国家电网公司
总部位于首都时代广场以东。
北京电报大楼
中国人民邮电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曾为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 民族文化宫
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民族风情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建筑独特,极具民族情调。
民族饭店
1959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四星级国际高档商务酒店。
北京音乐厅
中国第一座现代模式的、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演出场所。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被民族大世界商场占据。
Ⅲ 东单与西单名称的由来
“东单”、“西单”、“东四”、“西四”,这类京城商业旺地尽管被当下新冒出来的商圈诸如“国贸”、“亚运村”等等抢去了大半风光,但平心而论,这拨儿老字号的街区对于老北京人包括外地人说来,仍旧最具亲和力,因为这里边有历史和文化的浓韵。 东四和西四元朝时叫大市街,热闹红火。这里在元代就已形成为繁华商业区,元大都城建立以后,此地叫做“旧枢密院角市”,属明照坊。当年的“棹枢密院角市”已有不少商号、店铺,买卖兴隆,交易活跃,异常繁华,是全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东四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街口各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式大牌坊,分别叫做“思诚坊”、“仁寿坊”、“保大坊”和“明照坊”。而西四十字路口的四个牌楼南北朝向各书“大市街”仨字儿,东边的牌楼取名“行仁”,西边的称作“履义”。往后,这四个牌楼又有了新名:“金成坊”、“鸣玉坊”、“积庆坊”和“安福坊”。 东四和西四自打有了分别的四座牌楼后,老百姓就不说“大市街”了,干脆直称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再往后更省事,直呼“四牌楼”。到北平解放的时候,这些牌楼还健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扩建马路才拆掉。牌楼没了,叫法也就省事了:“东四”、“西四”。 东单和西单也是这么来的。这个“单”字,那是因为这儿的牌楼就是单崩儿一个。西单的牌楼叫“瞻云”,东单的叫“就日”。这样,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就叫开了。同样,20世纪50年代扩路,牌楼拆了,于是也就剩了“东单”和“西单”。您瞧,叫着这么简洁顺口的地界儿,原来还是牌楼给留下的家底儿呢。
Ⅳ 西单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西单商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机遇
一、北京市宏观经济政策
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务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依托新城建设和工业园区,集中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业,发展高端农产品和都市型农业;生态涵养发展区着重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林果、旅游休闲和都市型工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和都市型工业。
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集聚区。培育和发展王府井和西单现代商贸、长安街文化演艺、雍和创意产业基地、宣南文化传媒旅游、龙潭湖体育产业、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化特点突出的服务业集聚区,带动相关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西单商业中心主体部分以西单北大街南段(至灵境胡同)为主,向南延至绒线胡同,营业面积总规模控制在40万平方米左右。
二、北京市西城区宏观经济政策
1、北京市西城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实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把西城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中央办公区;资本活跃、市场繁荣的金融商业区;教育先进、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区;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居民生活区,在全市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基本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初步形成与古都风貌相和谐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格局。基本建成以道路、能源为主要标志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规范化、高效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推进西城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2.1发展服务型经济
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继续繁荣商业,积极促进金融业,巩固提升房地产业,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业,重点培育科技信息咨询业。
2.2继续繁荣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四城区所占份额保持在40%以上。以建设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为重点,全面推进10个商业街区的发展,积极促进大型特色市场和特色街的发展,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底层配套商业,基本形成市场适应性强、业态丰富、功能互补、体现首都中心城区特色的商业格局。积极调整业态结构,在巩固和适当扩大百货店、购物中心数量、规模的基础上,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形式,继续完善超市、连锁店、农副产品市场等人民生活保障体系。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充分发挥商会等企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促进开发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广泛、密切的联系,共同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2.3巩固提升房地产业
加强对可开发土地的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大对房地产一级市场的开发与调整力度。发挥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结合实施新的拆迁办法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咨询、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等中介市场发展。结合危旧房改造,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更新体制、转换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运营能力。促进各种物业公司的发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私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对国有小企业进行兼并、参股、收购。完善私营企业贷款担保办法,为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
3、建成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
西单商业区是全市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经过实施“繁荣西单,发展西城”战略,已经完成了由“街”向“区”的转变,现代化商业中心区的雏形已经形成,计划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
基本完成西西工程、东南工程建设,启动并基本完成西南工程,形成西单南北大街与西长安街相交区域现代建筑形象。西西1号项目、西西商厦、太运大厦、首都时代广场、西单大酒店等建成投入运行,在建项目全部竣工,新建设金长安医药大厦等项目。商业区内大型商场、酒店逐步达到16家左右。
●完成商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地铁4号线西单站建设,建成地下交通、停车及商业设施。完成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辅路和宣武门内大街拓宽、改造工程。通过辟才胡同拓宽实现商业区与金融街的道路连通。完善人行过街天桥和二层人行廊桥系统。
●调整业态结构
以商业的发展带动新兴业态的发展。重点促进西单商场、西单购物中心、西单赛特、西单图书大厦、中友百货、高登时代广场、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商城等大型商场的发展。以首都时代广场“店中店” 经营方式带动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发展。以西单大酒店、广州大厦的运营带动酒店业的发展。以北京旅游交易中心、一批影剧院、娱乐休闲中心的开业带动娱乐业、旅游业的发展。以两侧辅路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街、夜市。使商业区整体优势更加明显,购物、金融、餐饮、休闲、娱乐、办公、旅游、会展、信息等业态分布更趋合理。
三、西单商业区的历史沿革
1、西单商业区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1)萌生期(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西单商业区的形成开始于五十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并且主要是向西发展,随着长安街的开发建设,以及城市人口的大量西移,西单商业区开始一步步的发展并繁荣起来。
(2)形成期(六、七十年代)---经过公私合营,北京市商业网点布局由“小、多、密”变成了“大、稀、少”。商业网点严重不足,商业供应短缺。西单成为北京市城区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应中心。在此情况下,西单很快形成集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和修理业于一体的、经营种类相对齐全、供应品种相对丰富的广大市民生活可以依靠的市级商业中心。与前门、王府井构成京城三大市级商业中心。
(3)发展期(1978---1993年)---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商品的丰富,流通的活跃,使西单商业区迅速发展起来,商业网点增多,使街区网点密度加大,商业延伸性和连续性增强,商品品种丰富,服务项目齐全,顾客的选择范围增大,逗留时间加长。特别是此期间区政府对东侧进行了改造,使硬件设施水平和总体功能有了质的飞跃,促使了西单商业区的繁荣。
(4)整体规划建设期(1993年以后)---随着西单地区城市改造的展开,区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对西单商业区进行整体的、超前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经过多方论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并于92年提出繁荣西单,发展西城的战略,全面规划了西单商业区的发展蓝图,在战略实施策略上,将旧城改造与道路拓宽,房地产开发与商业重建相结合,以商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工程建设。96年开始实施的西西工程为标志,西单商业区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由于战略实施策略上的谨慎和稳健,西单商业区始终保持着街面不黑,秩序不乱,效益不减的强劲发展势头,截止到2000年10月,西单这一倾注北京市民极大关注的黄金地带,实现了由传统商业区,向现代商业区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商业业态向多种业态,由单一交通干线,向多元立体化交通系统,由单一购物场所向精神文明载体建设的转变。
2、西单商业区历史发展特点
(1)生成的自发性:西单商业区的萌发和生成是城市规模西扩的自然产物。北京城市西部的大规模建设,国务院和所属部委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建设,形成了对商业服务业的巨大需求,这是西单地区商业形成的天然基础。
(2)成长的迅速性:一般说来,大城市的商业中心从形成到成熟,约需30-50 年左右。西单商业区从初具规模到成为市级商业中心,仅用了10-15年的时间。此间,各业种业态相生互补,逐渐趋于齐全完备,使之成为市级商业中心中成长最快的中心商业区。西单商业区的这种成长速度在国内、国际大城市中也不多见。
(3)规划的先导性:西单商业区的建设始终是在北京市政府关怀、指导和西城区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尽管前期的规划受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然而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的商业区毕竟保持了其业种的完整性和分布的集中性,完成了当时社会经济服务的任务,而且各期规划相互衔接,期期递进。1983年,原华远公司以华威大厦破土建设为标志,就开始了对西单商业区的改造,特别是1996年“西西工程”开始建设以来,西单商业区的建设引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在先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商业区的整体规划方案,继而成片开发统一建设,充分体现了现代商业区的时代特征。
回顾西单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西单商业区的萌生、形成、繁荣和发展,与国家尤其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形势的演变高度相关。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市规模的成倍扩大,和大量人口的西移,很难说会有西单商业区的萌生和繁荣。如果没有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的短缺背景,和北京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很难说会有西单市级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如果没有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以及由此产生的流通领域的日益活跃,很难说会有西单由局部到整体的建设改造,从而实现由“街”向“区”的转变因此我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地产开发与商业设施融合将是未来西单商业区的规划发展方向。
四、西单商业区的现状
1、街区特征
(1)商业功能完备化、现代化。
西单商业区东西方向沿西长安街两侧是以北京电报大楼、民航大厦、北京图书大厦、国内贸易局办公大楼、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公共建筑,南北方向从灵境胡同西口至绒线胡同是由西单商场、华威大厦、华南大厦、西单文化广场、广州大厦、高登大厦、中银大厦、太平洋大厦、北京市电话局营业大楼、西单国际大厦、通港大厦、西西友谊商厦、中国网通、山水宾馆、中水大厦、首都时代广场、民生银行大厦和各类专业店、精品店等十七个精品建筑构成了大型综合性的商业中心。这些大型建筑自西单大街街面起向两侧的纵深展开,两侧以餐饮、酒店、娱乐业辅之,形成多条支路、辅路相互连通的各具特色且带有交通功能的综合性商业区,呈现出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以购物为主,文化、娱乐、餐饮等休闲服务为辅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商业区的景象。
(2)交通功能秩序化、高效化。
作为交通干线,西单商业区道路网络系统已基本形成。从整体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棋盘式与环路相结合的结构特点,主干路(长安街、西单北大街)、次干路(华远路、横二条、灵境胡同、辟才路)支路(武功卫、堂子胡同等11条胡同)组成区域内道路网络的整体结构框架,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区域路网体系,保证了西单北大街作为交通干线的高效、畅通。2000年西城区政府实施了西单商业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针对繁华市区人流、车流大的特点,为进一步改善西单北大街的行人通行率,在空中建起了宽5-9米、高4-6米、长1918米的二层步行连廊,将东西两侧11座现代建筑连接在一起,成为有形的“互联网”,与地面步行道遥相呼应,增加了13000多平方米的通行空间。这样,既保证了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商业区的一体化,保证了店铺间客流的高度置换,又最有效地避免了人流、车流的交叉、混行。这种规划思想为世界超大城市繁华商业区兼交通干线的街区设计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3)整体环境人本化、良性化。
西单商业区的建设,突出地强调建筑与人、交通与人、环境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强调物为人用的设计思想,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在现代化大都市人群最密集的地区追求环境给人带来极大的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亦注重人对环境的良性使用和依赖,以期收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2、业态结构调整与布局
西单商业区现有各类企业、商家共计121家,其中98年以后入住的较大企业有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商城、科技广场、中友百货、时代广场、明珠市场、图书大厦、广州大厦、现代汽车等。特别是图书大厦、广州大厦、山水宾馆、中水大厦、现代汽车、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商城的加入,使西单商业区的业态更加丰富,业态布局更趋合理。
几年来政府注意引导商家在实际操作中适当控制传统百货业的比重;有意识地提高餐饮、娱乐、科技产品比重;注重大力发展区域内特色街,专业专营小门店;规划建设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开办特色休闲夜市,引导和活跃晚间消费市场;加快商品细分化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多种需求;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形式,努力在信息、会展和娱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各商家也在不断调整经营方针和业态,比较成功的有:中友百货,看准市场,把经营定位为青春时尚,吸引着众多的年轻人到中友购物,再加上九层自助歌厅的开业,2002年中友百货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证明中友百货的业态调整十分成功;西单塞特商城面对商业区“东热西冷”现状,积极调整经营战略,由高档精品调整为面向中年女性的中档定位,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支撑起商业区半壁江山;作为商业区领头羊的西单商场认为,百货零售业已经细分出很多业态,西单商场不能继续沿袭过去只采用某一种业态形式的做法,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业态调整,调整后将把“百货、超市、专卖、便利、购物”五种业态形式确定为公司的核心产业,围绕五种业态打造西单商场的企业品牌。西单商场将作为西单百货的旗舰店,重点做百货精品,为北京和外埠顾客服务。随着业态的不断调整,商业区的业态将更趋合理,商业将更加繁荣。
Ⅳ 西单的发展历程
西单的名字来源于一座牌楼,牌楼题名“瞻云”。在东城区现东单路口也有一个牌楼,题名“就日”。因为都是单座牌楼,且东西相对,因此俗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简称西单和东单。在西单和东单的北面各有一处四座牌楼的路口,因此称为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简称西四、东四。西单牌楼1923年被拆除。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西单牌楼在西单文化广场改造中得以复建,新建的牌楼比历史上的位置略向北移。 西单大街商业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里是通往京城西南孔道广安门的主要路口,从西南各省陆路而来的商旅和货物,都要由卢沟桥东进外城广安门,经菜市口向北入内城宣武门,经过西单进入内城各处。为此,西单一带开设了一些店铺、酒铺、饭馆,以招待过往旅客。明清之际西长安街附近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刑部、都察院、銮仪卫等衙署的采办,多以西单为主,推动了这里的商业发展。
清末民初时,满人贵族多居西北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许多机构也都设立在西城附近,为满足清朝遗老和政客新贵们的需要,西单一带的饭馆、酒店、百货商店、菜铺以及摊商、摊贩便日益增多。1929年在大街东侧创办的西单商场包括日用百货、小吃食品、旧货书摊,还有说书、杂耍、游艺、戏曲等行业 ,种类繁多。后又出现了“三友实业社”、“洋货店”等店铺。本来在西四 、护国寺一带的商贩和店铺,也纷纷向西单集中,促使西单大街成为西城的商业中心。 到了2000年,西单新建首都时代广场、大悦城等商业设施,与原有商城一道继续向时尚化发展。西单北大街几经修整,并增加联通至各商厦的过街天桥,购物舒适度获得进一步提升。西单文化广场经改造后增强文化氛围。2009年地铁4号线通车,西单的交通更加便利。
和王府井的稳重截然不同,西单的街头洋溢着青春时尚的气息。这里有大悦城、中友百货、君太百货等大型百货商场,在西单明珠、华威大厦、新一代商城内还有数不清的时尚小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天南地北的美食,再加上丰富的娱乐休闲场所,让西单成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都市休闲乐园。
Ⅵ 关于西单罗家胡同的历史,据说最早叫"罗家大院",有历史资料或典故介绍吗
75%和90%酒精的区别在于抄其中乙醇的含量,前者含乙醇75%,含水25%;后者含乙醇90%,含水10%。一般医用酒精为75%左右,其消毒杀菌能力最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所以90%的酒精杀菌能力较差。若酒精浓度过低,不能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Ⅶ 北京的西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西单,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以商业为主的街区。
西单得名于回老北京城俗称的西单牌楼。
西单的名字来源于一座牌楼,牌楼题名"瞻云"。在东城区现东单路口也有一个牌楼,题名"就日"。因为都是单座牌楼,且东西相对,因此俗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简称西单和东单。在西单和东单的北面各有一处四座牌楼的路口,因此称为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简称西四、东四。西答单牌楼1923年被拆除。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西单牌楼在西单文化广场改造中得以复建
西单以西单路口为中心,沿西单文化广场、西单北大街有诸多商业设施分布。西单的商业主打青春时尚元素,因而吸引较多北京本地年轻人前往休闲、购物,有"年轻人的购物天堂"之美誉。
西单一直以来都被表述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办公、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区"。西单的主要道路是长安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与西单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两线交点即西单路口。
Ⅷ 西单商业区的历史沿革
西单商业区的建设始终是在北京市政府关怀、指导和西城区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尽管前期的规划受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然而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的商业区毕竟保持了其业种的完整性和分布的集中性,完成了当时社会经济服务的任务,而且各期规划相互衔接,期期递进。1983年,原华远公司以华威大厦破土建设为标志,就开始了对西单商业区的改造,特别是1996年“西西工程”开始建设以来,西单商业区的建设引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在先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商业区的整体规划方案,继而成片开发统一建设,充分体现了现代商业区的时代特征。
回顾西单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西单商业区的萌生、形成、繁荣和发展,与国家尤其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形势的演变高度相关。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市规模的成倍扩大,和大量人口的西移,很难说会有西单商业区的萌生和繁荣。如果没有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的短缺背景,和北京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很难说会有西单市级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如果没有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以及由此产生的流通领域的日益活跃,很难说会有西单由局部到整体的建设改造,从而实现由“街”向“区”的转变因此我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地产开发与商业设施融合将是未来西单商业区的规划发展方向。
Ⅸ 北京的西单是什么
北京的西单在西城区是购物、逛街、美食等综合性商业区,这个商业区里面的东西内你得分,有的容是正版,还有的则是山寨,你乘坐地铁1号线或4号线可直达西单,西单在市中心。里面有卖文具的,主要在“新1代”和“大悦城”
Ⅹ 西单剧场的历史沿革
哈尔飞开业于1930年9月14日,其名称取自英语单词“快乐”(Happy),因为经营者误拼为“Haipy”故而因错读做“哈尔飞”。
哈尔飞承租奉天会馆东院,在此专门建起一座占地面积400平米的建筑,观众席分上下两层,并建成了京城首个半圆形戏曲舞台,舞台和观众席照明全部使用点灯,并设立有观众休息厅、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是当时京城最为西化也是设施最为先进的戏院。
哈尔飞曾经是京城整个西部地区唯一的戏院,因而在开业以后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间的这段时间内是北京最为火暴的戏院之一。哈尔飞主要演出京剧,穿插演出其他剧种,以迎合观众的口味。许多梨园名家如马连良、周信芳、梅兰芳、杨小楼、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李多奎、杜丽云、金刚钻、白玉霜等都与哈尔飞有着或长或短的合作关系。除了传统戏曲节目,话剧、歌舞等现代舞台艺术也是哈尔飞经常上演的,当时比较著名的益智白话新剧社、上海明月歌舞团都曾经在哈尔飞进行过演出,演出内容大多是反应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新编话剧、音乐剧和歌舞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一时的轰动。
1937年后,随着时局趋于动荡,哈尔飞的经营日渐艰难,在1937年初,西单地区又先后开设了两处戏院,1938年哈尔飞大戏院正式改制成为哈尔飞瑞园茶社,哈尔飞大戏院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38年1月6日瑞园茶社正式开始经营曲艺杂耍节目,自降身段由戏院改为茶社的瑞园,依旧延续哈尔飞的“名家路线”,经营者广泛联系曲艺界的名角,评书艺人连阔如、架冬瓜;单弦艺人高德明、汤瞎子;鼓书艺人白云鹏、方红宝、小彩舞、相声艺人小蘑菇、赵佩如、张傻子,另外河南坠子、口技、双簧等曲种的著名艺人也均常年为瑞园演出。除了曲艺演出,包括魔术、武术、杂技等杂耍表演也在瑞园上演。
瑞园的曲艺节目名家荟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目短小,票价低廉,加之瑞园设施精良,因而很受北平市民的欢迎,不仅一定程度上留住了原来哈尔飞的观众,同时还吸引了很多底层的观众,瑞园曾经火暴了一段时间。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化,在日伪政府统治下,北京社会生活越来越动荡,有闲暇和闲钱来欣赏文艺演出的市民越来越少,到1940年瑞园也彻底倒闭,由郝锦川经营了近十年的哈尔飞-瑞园彻底消失了。 1940年瑞园倒闭之后,天津商人杨宜之承租了瑞园,将其改建为大光明电影院,专门放映英美流行影片,包括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米高梅公司等大公司的产品,先后上映了《绿野仙踪》、《一世之雄》、《鲁滨逊漂流记》、《古城春色》等影片。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正式相美英宣战,北京的电影院被禁止播映英美产影片,只允许德意日产影片放映,由于受到市民的抵制,各影院经营举步维坚,大光明甚至发生了典当电影拷贝给员工发工资的事情,最终不得不歇业告终。
不久日籍台湾人杨朝华接手大光明,于1943年重新开业,开业后的大光明不得不影、戏兼营,1944年,更是将电影放映机卖掉而专营戏剧,进入1945年后,轴心国阵营败像凸现,杨朝华放弃大光明逃回日本。
日本宣布投降后,杨宜之回到大光明,重新开始了电影放映产业,并继续以放映英美影片为主。他通过与片商分成的方式引进最新影片,与二十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米高梅、雷电华、环球、联美、华纳兄弟、哥伦比亚等片商建立了关系,先后放映了《苏伊士运河》、《蒙面大侠》、《海上血战》、《太平洋战争》、《周勃郎》、《风流王孙》、《风尘双侠》、《摩洛哥血战史》、《神枪三太保》等影片。
1949年后,大光明经过公私合营得以保留,上映的影片也逐渐转形为中国和苏联出产的“革命影片”,期间播出的《白毛女》、《小城之春》、《烟花儿女翻身记》、《满城风雨》、《清宫秘史》、《风雨江南》、《货郎与小姐》等影片至今仍然被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视为精品。
1945年直到1952年之间的阶段是大光明的黄金时代,新片不断,影院的上座率高,收入稳定。直到1954年,有关管理部门决定将大光明改建为用于舞台剧演出的剧场,大光明结束了他的电影院时代。 1954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接管了大光明影院,并将其改建为适合舞台剧演出的西单剧场,中国评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校、马连良剧团、荀慧生剧团、北京市京剧一团、北京市京剧四团、北京市曲艺三团、北方昆曲剧团先后在这里登台表演表演,演出过的知名剧目有:评剧《秦香莲》、京剧《挑滑车》、《红娘》、《岳母刺字》、《吕布与貂蝉》、昆曲《牡丹亭》、《桃花扇》、相声《学评剧》、《空城计》等;此外还播放过电影《李时珍》、《铁道游击队》、《两个探险家》等。
1959年,上海的上海市越剧一团调往北京成立北京市越剧团,西单剧场被划归北京市越剧团管理,在西单剧场的越剧演出广受北京市民的欢迎,但是由于来自上海的演员不能适应北京的气候,1961年北京市越剧团解散了,西单剧场又被划归北京市曲艺团管理。
此后直到1985年,西单剧场一直以上演曲艺节目为主,兼顾放映电影,曲艺名家魏喜奎、高凤山、关学增、罗荣寿、赵振铎等曾在此登台演出,此外还播放过电影《五朵金花》、《洪湖赤卫队》、《以革命的名义》等。
1985年,北京曲艺团被拆分为北京曲艺团和北京曲剧团两个演出团体,西单剧场又被划归北京曲剧团管理。此后,随着舞台演出的衰落,西单剧场主要转向播映电影,同时开辟了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副业。
1994年,由于西单地区整体规划调整,西单剧场被拆除,本拟在1998年重建的西单剧场开业迎客,但直到2003年冬季,含有西单剧场规划的“西西工程4号地”才正式开工,规划中的西单剧场位于该工程的三层,是一所以演出舞台音乐剧为主的1500座现代化剧院,其设计标准不差于保利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