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近代机制币的介绍
本书由“概论”“目录”“图录”3部分组成。概论用文字对机制币的形成、发展等专作较属系统的介绍,目录和图录依次对照,把机制币按金、银、铜及其他材质为顺序进行拓列,同材质又分清代与民国。机制币收集的范围从中国机制币的产生起,到1949年为止。
⑵ 整个中国钱币史
钱币的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低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最早的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像楚国,它是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这种文字贝被俗称为鬼脸钱,蚁鼻钱。中原地区,农业区它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这个布币,沿海跟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这品钱叫武阳三孔布,为什么叫三孔布呢,因为它上面有三个小孔。你看到没有,这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个地名呢是叫武阳,背后叫一两,三孔布它有两种等级,一个是十二铢的,一个是一两的。
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革命,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那么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它一是废了铢两制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是有一种信用货币的概念。
汉代——隋代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钱币既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各国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状况的反映。以中国钱币为例,由几千年前贝币,布币发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伪技术先进的纸币,再到“一卡走天下”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变化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⑶ 中国历史机制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光绪十年(1884),吉林抄机器袭局试铸吉林厂平银元,正面制有“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字样,两侧有龙纹,背面纪值。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币,后因试铸不佳而未正式流通于世。
机制铜元则是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
⑷ 中国什么时期开始使用机制币
目前,关于中国第一枚机制银币的解说,均为光绪十年吉林省铸造的一套足色纹银重一两、七钱、五钱、三钱、一钱等银币,一面刻监制年号,另一面刻吉林厂平重量字样。据说:当时吉林将军希元奏请朝廷,言及该省制钱缺乏,私商钱铺所发钱票流通于市,造成银价曾昂、物价上涨,拟先从军饷中提5000两,交吉林机器局造足色银币:一钱、三钱、五钱、七钱和一两重的银币。不久,获朝廷批准开铸,史称吉林厂平银币。此套银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式银币,因为它仍以两为单位,但它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开中国机器造币之先河。由于种种原因该套银币并没有获得正式发行,存世较少被泉界捧为银币十大珍币之一。
光绪十年,因铜钱流通缺乏,吉林将军希元从军饷中提取白银五千两,委托吉林机器官局铸造一两至一钱的整套吉林厂平银币。因未获中央政府正式批准,没有大量铸造。在这套银币中,以一两币最为稀少。
上海鑫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是一家古玩展览、文化沙龙、销售、教育讲座以及开展地方鉴宝活动为一体的古玩玩交易平台,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服务原则,搭建投资艺术品的服务平台。继房市、股市、汇市之后,古玩艺术品作为第四大投资热门产业,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涌入!字画鉴别,名人字画价格高,拍卖火热
⑸ 机制货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代末期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⑹ 机制币的历史命运
机制币于1949年退出流通领域仅仅30年后,从1980年前后开始,它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关注。版这次的关注是以另权一种方式出现的:收藏品。这时的机制币已经不再是父辈买油盐酱醋的现金,也不再是装在口袋里哐啷直响的零钱,而是一种财富的体现,一种文化的载体。
⑺ 机制币历史背景及种类有那些如何辨别
机制币,即用机器而非手工制作的各种金属货币。在中国,硬币主要指的是近现代机器打制的金属钱币,包括金币、银币、铜币,以及镍币、铝币、锑币、镁币、鑞币(铅币)等。与机制币应的有灌浆币,灌浆币以机制币为模型,灌金属浆液制造而成。中国最早的机制币(机制铜币)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奏准创建广东造币厂,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生产机制铜元,这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清政府的中央造币厂一直在天津,因为皇室贵族认为在北京办造币厂会影响龙脉。一直到民国时期,北京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造币工厂。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后,清代南京造币厂成为国民政府临时中央造币厂。1933年,上海造币厂建设完毕,在美国的扶持下,正式确定其为国民党的中央造币厂。此外还有天津、南京、武汉、安庆、成都、重庆等几大造币中心,从这个时候开始,全国多数地方的铸币逐步走向统一,至少在形制、面值等方面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只是民国晚期才又再次混乱起来。
机制银币始于15世纪的欧洲,明代万历(1573-1620)流入中国。
1、清乾隆58年(1793年)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造“清乾隆宝藏”另,还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
2、真正的机制币正式启动是在清道光年间在台湾开始有仿铸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这发生在南明时期,清顺治年间),台湾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台湾政府仿铸了几种银元。
第一种是“寿星银饼”,又叫做“老公饼”,币的正面是个寿星,面有“足纹银饼”“道光年铸”,背面中间为宝鼎,旁边满文意为“台湾府铸”
第二种“如意银饼”,又称“花篮银饼”。由于银饼在流通中需要测银色,打记号等因素,故留存下来的台湾银饼往往面目全非,但都是正常现象。
第三种“笔宝银饼”,又称“剑称银饼”。正面:聚宝盆,左右书写“军”“饷”二字,下面“足纹通行”。背面:如意元宝和束带交叉双笔,上有“府库”,下有“足重六八”戳记也往往特别多。
3、光绪中期在广东开铸龙洋各省随后纷纷仿造。清光绪十五年即公元1889年由广东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银圆有:“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俗称“七三反版”。以龙的姿态区分,有坐龙(呈蹲坐状的龙,最为多见)、立龙(呈站立之态的龙)、游龙、飞龙(长有翼翅呈飞翔之势的龙)等;此外还有水龙、方龙、反龙、长尾龙、驼背龙、蟠龙、蛟龙等各具姿态的龙纹图案。
4、宣统二年(1910)四月,经清政府币制调查局研究,度支部奏《厘定币制酌拟则例》及《筹拟旧币处理办法》等折,清政府认为切实可行,于四月十六日颁布了一道谕令:“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为元,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
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铜币为辅币.规定银元为本位币,银元成为法定货币。“大清银币”或者叫做“大清宣三”,根据龙须的变化,可区分为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反龙等。
5、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铸造孙中山开过纪念币,也就是常说的“小头”。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为庆祝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南京造币厂于同年铸造发行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孙小头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版别很多,还有广州版、海南版、湖南版,中央版,湖南版,海南版,广州版,还有五星,分上下两种细版有右三花、左右三花、单日开、日字花等。总计已知小头版别约165种,加上未知30种左右,估计全国现存版别总量不会超过200种. 另外还有许多的纪念币!
6、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袁大头。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造币总厂设计试铸了袁世凯像开国纪念银币,币值一元。分光边、齿边两种,版式多样。因袁世凯不肯南下就任,故此币并未正式铸造发行,传世稀罕,殊为珍贵。袁像洪宪银币:袁世凯军装正面像,背:中间铸有一条展翅飞龙,上下分环"中华帝国""洪宪纪年"和飞龙签字版。另外还有好多版本纪念币——发行流通的银元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的大头(五年的二角一角)。
7、1933年也就是民国22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3月10日,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废两改元对货币统一,国家经济,打击外来经济掠夺等都有正效应。规定每枚银元重量为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之前的地方钱币粗制滥造,偷工减料,还有上海商界抵制八年,造成出现“十年八背”,“三年八背”等版本)。再铸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像,背面为帆船图案之“船洋”,常见的为22年,23年两个年份。22年比23年数量少一些,品相也大多比较一般。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银元再度行用于市。
8、中华苏维埃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造 壹圆 马克思像)一种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造,壹圆,马克思像。另一种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币,壹圆,列宁像。《1934年川陕省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元银币》图案中央珠圈内为大写面额“壹元”字样,外围上环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字,下环是“川陕省造币厂造”七字,两侧分列有五角星;背面图案中央是地球,地球正中缀有镰刀、斧头,外围上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十一字,下环有“一九三四年”年份字样,两侧分列有四瓣花星。该币直径为39毫米,重约26.1—26.7克,含银量为75%—88%,这种银币版式较多,正面五角星有实星、空星、线星三种。(中国苏维埃造列宁像大胡子版镰刀斧头壹圆银币) 中国苏维埃造列宁像大胡子版镰刀斧头壹圆银币工农银行孤品大珍直径39毫米重量26.7克公元1931年。(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造 壹圆)稀世珍宝。鄂豫皖根据地是工农红军在大别山地区创建的红色政权。因而他的铸造银元少量,流传下来的更少,所以更加珍贵!
10、新中国成立后,翻修国民政府模具,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平解放而铸造。除西藏地区特殊原因曾短期使用银元外,各种银元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禁止流通,当时甘南地区也曾大量使用后铸银元。即为“三角圆”。第一种,1949年3月,首批三角圆铸造完成。1951年又陆陆续续铸造很多批次。沈阳三角圆(顾名思义,沈阳造),第二种,成都三角圆(顾名思义,成都造,由于背面嘉禾修的厉害,立体感强,故又称作成都竹节花,数量上较沈阳稍微少些,不过品相大多比较好)
⑻ 中国机制币从什么时候开始
“机制币”?
不知道啦!
⑼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出现过布钱、刀币、圆钱、五铢钱、通宝、制钱、银两、银元、铜元以及牺牲品类金银币、谷帛币和纸币,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
2、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3、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9)中国机制币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明清货币
明“银”,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
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
清朝货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
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
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
⑽ 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内容简介
研究中国近代的机制币,已有多人进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沈鸣镝君的《中国近代机制币》又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成果。作者在钱币研究上具有家学渊源,其先大人即前辈者著名的钱币学家戴荷庭先生。他幼承庭训,又经过自己多年的辛勤钻研,对中国机制币的来龙去脉已经了如指掌,搜集的币种图录相当齐全。本书图录全部采用彩色印制,尽可能地存原币之真。它的问世,一定会受到钱币研究者和收藏家们的欢迎,对继续开展中国机制币的研究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