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时间:2021-02-12 13:52:35

『壹』 想去青岛旅游,求青岛简介概括

青岛市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相接。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青岛市属于北温带季风区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由于临海,自然风较大。
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岛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是中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是著名的“帆船之都”。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分会场均设于青岛,2013、2014年连续两届举办世界杯帆船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也将在青岛举办。
青岛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山东省近300处优秀历史建筑中,青岛占131处。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重点名人故居85处,已列入保护目录26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即墨马山石林。
青岛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为18家,3A级旅游景区30家,2A级景区15家,1A级景区2家。
市南区景点:青岛滨海步行道、栈桥、小青岛公园、海军博物馆、青岛鲁迅公园、青岛海底世界、小鱼山公园、八大关风景区、青岛啤酒博物馆等;李沧区景点:十梅庵梅园、玄阳观;市北区景点:海云庵;崂山区景点:崂山风景区、太清宫、巨峰景区、仰口风景游览区、北九水风景区、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等;城阳区景点:青岛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红岛赶海园、红岛休闲渔村等;黄岛区景点:薛家岛旅游度假区、琅琊台风景名胜区、大珠山风景区、灵山岛风景区等;即墨市景点: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墨温泉、即墨鹤山风景区、即墨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等。

『贰』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城市

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1982年02月日公布,分别是:北京、杭州、开封、遵义、承德、绍兴、荆州、昆明、大同、泉州、长沙、大理、南京、景德镇、广州、拉萨、苏州、曲阜、桂林、西安、扬州、洛阳、成都、延安。

同年出台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设立。

(2)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扩展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名称,也经历了众多专家的考量。罗哲文当时作为国家文物局的代表,参与评定。罗老认为,中国城市里的遗产都属于文物遗产,并且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大多都与文化有关,因此要在“历史城市”这一名称中,加入“文化”二字。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用地蔓延到古城范围之外。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与周边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仅保护老城区或者成片的老街区是不足的,因而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也随城市用地的扩展同步扩大,涵盖了行政管辖区域内广泛的遗产资源。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框架下,城市外围的历史村镇、传统村落、工业遗产、线性文化遗产等遗产类型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叁』 青岛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青岛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人类生活记录的城市,文化遗产还是非常多的。

『肆』 青岛历史

古代
今青岛市所在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为温带森林,有大量生物生息繁衍,今有大量化石出土。在新石器时代,东夷父系氏族先民在此从事农耕生产活动,进而发展出狩猎、畜牧及海洋捕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龙山[注 3]和岳石文化[注 4]。夏朝时,此地居民多为莱夷;商朝时,系莱国领地;西周时期,分属莱、夷、莒、介等封国。春秋初期,系介、夷、莱等国属地。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今青岛市多归於齐国。齐国为防备外国侵犯,在其南部边境修筑了千里长城,遗址今日尚存。战国时期,即墨成为齐国五都之一;琅琊[注 5]是重要海港城邑;前476年,齐吴两国在此海域发生中国史上首次海战。秦始皇曾三次巡幸琅琊郡,修建琅琊台,派遣徐福东渡朝鲜、日本。曾为胶东王的刘彻即位汉武帝,多次巡幸琅琊、不其(音Bùjī,今城阳区),先後派人入海求仙。前70年,河南郡以东49郡国发生大地震,死6000馀人,琅琊城郭、琅琊台、秦汉行宫、宗庙、港口全部毁坏;自此,琅琊衰败,郡治外迁。
公元623年,胶西县并入高密县,置板桥镇,该镇商船往来频繁,有著与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广泛贸易,成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对高丽用兵的军需转运站,经济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五代十国时期,由於战乱政权更替频繁,板桥镇及其周边地区趋於萧条。宋朝时,经济又繁荣起来,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後因宋辽对峙,登州、莱州港封闭,板桥镇成为北方唯一海上对外联系的口岸,也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临海军设置於此。板桥镇在对与高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後宋金交恶,板桥镇的贸易受到威胁,经济趋弱。1142年,宋金协定设置海上贸易唯一的胶西榷场以互市互易,其下设置板桥镇、张仓镇等分榷场。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开凿胶莱运河,历时2年修通了这条世界最早的地峡运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胶州、平度州。1372年,为防御倭寇,在今灵山湾畔设立灵山卫,辖胶州所、夏河寨所、灵山卫本所;1374年,卫所官兵击退倭寇并追至琉球,有力打击了外来侵扰。1402年,在今即墨东部沿海设立鰲山卫,辖浮山所、雄崖所。1537年,朝廷疏浚胶莱运河,并开凿马濠运河,缩短了航程700馀里,促进了航运和商贸发展。
建置初期
1734至1735年,灵山卫和鰲山卫被裁撤,但诸多口岸因海防需要,仍为清军驻泊之地。1859年,青岛口设立厘税局分局。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岛地区设立9个东海关分关、分卡或代办处,监管进出港船舶和贸易税收等事物,青岛口街市逐步繁荣起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愈占胶州湾,清政府急令口岸戒严调兵200人驻防青岛口,事後随即撤走。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胶州设防,修建了供海军码头使用的木桥,即今日前海栈桥的前身;当年6月14日,清政府内阁颁发上谕,批准胶州设防,後被确定为青岛城市建置的开始。1892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建总兵衙门於青岛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总兵率部参战,胶澳防务停滞。1895年末,总兵回防胶澳,继续修建防务工程,并修通了至胶州的大路,青岛口发展成为港口重镇和海防要地。

1896年,俄国太平洋舰队借口越冬,驻泊胶州湾,试图建立海军基地,终未果;同年12月,德国正式向清政府要求租借胶州湾被拒。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在青岛湾登陆,并将其占领。1898年3月6日,中德两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胶澳及其周边地区99年,建自由港、筑山东铁路,此举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了先例。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令将在租借地内新建的市区设租借地首府,命名为「青岛」;当月,中国划界委员於希杰、彭虞孙与德方勘界委员罗绅达订立潮平合同和边界合同,青岛作为一个城市正式诞生。政府高价收购并拆除原来的中国村落,斥巨资按照其都市计画新建了一个完全德式风格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奠定了当今青岛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基调。
民国大陆时期[编辑]

辛亥革命後,前清皇室贵族、旧臣高官迁居青岛,在此策划并实施了癸丑复辟和丁巳复辟,但均遭失败。1914年夏,日英联军对德国宣战,德国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於是,联军乘势於11月7日攻占胶州湾租借地,其後日本通过《二十一条》对胶州湾地区(日本称「胶州湾租借地」)进行军事统治,其势力范围承袭原租借条约规定的德租境域。设置了隶属於天皇的守备军司令部。数万日本人移民青岛,并在青岛投资,青岛开始成为中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1919年1月,巴黎和会承认日本在胶州湾地区的权益,引发五四运动,学生要求「还我青岛」[参 6]。

1922年2月4日的华盛顿会议上中日两国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收回胶澳租借地,设立中央政府直辖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下辖胶澳商埠局),随後颁布《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拟成立青岛特别市,使青岛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以法令形式宣布设市的城市,但由於军阀混战和高层意见不一导致自治令延迟公布。1925年,张宗昌擅自将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撤销,将胶澳商埠局改由山东公署管辖。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青岛接收专员公署接管胶澳商埠;7月2日,青岛特别市政府正式成立,由中央政府行政院直辖[参 7],成为抗战以前中华民国的五个院辖市之一。1930年,改称青岛市,建制不变。
1938年1月10日,日本以1937年德县路事件为由第二次侵占青岛市,成立青岛市治安维持会,辖於中华人民临时政府,後於1939年1月设立青岛特别市公署。1939年6月,为实施青岛都市计画,将即墨县、胶县划归青岛市,称为「大青岛市」,1940年进行统计,青岛市陆域面积达6052.39平方千米。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恢复了之前的境域。1946年,全市划分为台东、台西、市南、市北4个区和四沧、李村、崂东、崂西、夏庄、浮山、阴岛、薛家岛等8个乡区。1947年,随著中华民国海军官校的迁至,青岛成为中华民国海军的重要基地;年末全市陆海面积为1377平方千米。1949年,因山东省省会济南市被解放军占领,山东省政府迁播寄置於青岛市;6月,受国共内战形势影响,国民政府第11绥靖区部队奉命撤离青岛。
共和国当代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青岛市区,青岛市被降为地级市,归属山东省管辖,境域大幅缩小。1950年,韩战爆发後,青岛开展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派出志愿赴朝医疗队、慰问团开赴前线服务,市民集资捐献飞机、大炮,捐献物资款项处於全国前列。195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重建教育体系,期间青岛没有高校新建,而是部分高校撤并或外迁,给青岛的教育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先後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或支援边疆,截至1981年,人数达到12万之多,为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12月23日,胶南县、胶县、即墨县划归青岛市。1983年8月30日,平度县和莱西县划归青岛市。1984年改革开放伊始,青岛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开始恢复发展。1985年,为解决青岛市自1970年代起发生的严重供水危机,引黄济青工程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工程翌年开工,1989年的通水使青岛市结束了居民限时限量供水、工农业停产或半停产的历史。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青岛市成为计划单列市。1990年12月,原市郊6县全部撤县建市(区),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两级市城市群。1992年,市政府决定开发东部,市级行政中心随即东移,东部新城区开始建设。1994年,青岛市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001年3月,市政府决策经济重心向西海岸转移。2007年11月,市委正式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将青岛这个与胶州湾相伴而生的城市,打造成真正的「环湾都市」,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2008年8月和9月,青岛作为北京的夥伴城市,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帆船比赛。200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在黄海青岛浮山湾海域举行。同年9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会员大会原则决定青岛举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11月,青岛签订《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确认书》,世园会的承办工作正式启动。11月30日,青岛地铁奠基,青岛22年的地铁梦想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10年7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了《关於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支持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青岛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结束了胶州湾两岸「青黄不接」的历史。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在青岛奠基,阔别青岛54年的山东大学终将於2014年再度落户青岛

『伍』 青岛独有特色

青岛的历史悠久并有其独有的特色,上溯自4000年前的三里河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琅琊、古即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有较高地位。尤其是秦汉之际,琅琊作为中国惟一的海港郡城,在政治、经济、文化、航海等方面都居重要地位,和即墨同为东部沿海中心城市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海外交通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其文化遗址保存完好,成为珍贵的文物和旅游资源。唐、宋时期,胶州湾成为重要港口,著名的密州市舶司即设在胶州湾内的板桥镇(今胶州市),是我国北方惟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和沟通中国与日本、新罗(朝鲜)的主要口岸。宋金对立时期,胶州湾又成为两国“互市”贸易的口岸,同时也以著名的宋金海战而闻名于世。元明两代,开凿了中国惟一的海运河--胶菜运河,一度产生过重要作用。明代,在胶州湾两岸设立了鳌山卫、灵山卫及浮山所、雄崖所、胶州所、夏河寨所等军事行政设施,并开放了青岛口、金家口、女姑口等海口,青岛成为具有一定地位的渔镇港口,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1891年,清廷批准在胶澳驻军设防。第二年,调清军四营入驻青岛海口,是为青岛建置之始。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实为殖民地),德国当局先后两次制定城市建设规划,经17年发展,奠定了青岛老城区的建设布局,青岛一跃而成为中国新兴的欧洲风格的滨海名城。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城市建设在德国原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青岛城市充填了东洋风格。1922年青岛收回后,先后经历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直到1949年青岛解放。在建国前的58年中,青岛经历了从清末到解放战争的七个历史时期,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入侵,其历史之曲折、内涵之丰富,城市建设之多元化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从而使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
(一)作为近代新兴城市,青岛的城市发展史十分短暂,但在建置之前的胶州湾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如琅琊台、即墨古城、三里河、齐长城、天柱山魏碑、岭山道观等均保存较完好,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分遗址已开发为旅游文化景观。这些宝贵的文物遗迹,虽然大部分不在青岛市区,但其灿烂的古代文化和较响的知名度,对于提高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开发青岛人文旅游资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是我们规划、文物、旅游部门的重要任务。
(二)青岛城市发展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历史发展沿革却曲折复杂。如前所述,短短58年,竟历经了七个不同历史时期几度沦入帝国主义的殖民占领,其曲折复杂的历史遭遇,欧、亚文化的交汇融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等,使得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城建、外事诸领域中均充溢着特有的多元文化,从而使青岛历史文化更具有独特传奇色彩。因此,对青岛近代这种欧亚文化交汇和多元化的历史特色,应该予以认真研究和保护、开发。
(三)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很少有哪一个城市能像青岛那样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从发生德占青岛的“胶州湾事件”以来,青岛本身或者因青岛而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胶州湾事件”直接刺激了中国的政治界和知识界,促发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发动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21条”,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促进了国民的觉醒。而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视为近、现代分界线。在这场运动中,青岛主权问题既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又是全国人民誓死力争的核心目标。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23年后,中国***在青岛开展革命工作,先后组织了胶济铁路大罢工、日商纱厂大罢工等斗争,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纱厂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其后,青岛市再度遭到日军的侵占和美军的进驻,从而爆发了遍及全市的抗日武装斗争和反对美军驻扎青岛的斗争,这些事件和有关遗迹都对青岛的历史增添了重要的内涵。而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它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正是青岛入选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应予全面、深入研究的主题。
(四)由于青岛独有的城市发展历史,使得青岛成为中西文化(欧亚文化)的交汇之地,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青岛城市文化。而其典型代表则是城市文化中的主要载体--城市建筑文化。青岛城市建筑文化史,实际上就是青岛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建筑风格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作为一座百年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的城市建筑带有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风格。早期的建筑除了天后宫和几处村庄外,较大的建筑物就是清军在青岛驻防期间修筑的一座总兵衙门、两座前海栈桥(码头)、三座炮台、四处兵营、以及电报局、军火库等,从而构成了早期军事设施和港口城镇的主体。德国占领青岛后,将青岛城市功能规划为军事基地、港口和商贸中心城市。基于这一点,德国当局于1900年和1910年两次制订城市发展规划,以海泊河一线作为市区、郊区的分界线,拆除了市区大部分村庄,改建了原清军的炮台和兵营,原有的建筑物仅留下天后宫、总兵衙门(1959年拆除)、栈桥和青岛炮台(衙门炮台)。1900年德国当局制订城市规划时,将火车站以东今保定路、德县路、观海山、信号山、青岛山、太平山以南划为德人区,按德国建筑标准予以建设,分别形成了以中山路、广西路为中心的商业区,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行政区和东部住宅区,遂形成今市南区的欧洲城市风貌区。同时,在大鲍岛(今四方路、胶州路一带)规划建设了华人商业区,随后又规划了小鲍岛(益都路一带)、保定路、小港北等住宅区,而被强迁之青岛原住村民则被安置在台西、台东。这几个小区,各具不同建筑特色,但其质量、风貌远逊于德人居住区。
1914年至1922年,日本根据德国制订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填充了今市北区的大部分城区和市南区部分地段,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日本风格的商业住宅区,并将城区扩展到了四方、沧口一带,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热河路住宅群;胶州路、李村路、市场三路和聊城路一带日本商业区;馆陶路一带的金融商业区以及四方、沧口一带日本纺织工业区等。
二三十年代中,一方面日本建筑仍不断增筑,另一方面,市政当局也做了许多新规划建设,突出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又注重兼收西方建筑材料的运用及风格特点,从而使中山路成为主要金融商业中心;建成了莱阳路住宅区,八大关、太平角别墅区,并在沿海一带建成了栈桥回澜阁、兰山路礼堂、水族馆、东海饭店、汇泉体育场等优秀建筑,进一步完善和美化了青岛的城市风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已成为青岛独有的风貌特色。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于1939年制订了《大青岛发展计划》,将即墨、胶州划入青岛,扩大市区规模,并修建了日本海军司令部、军官俱乐部、青岛剧院、日本商工会议厅等建筑,并在黄台路、莱阳路、金口路、热河路、合江路、嫩江路等修建了一批单体小楼和公寓式建筑。而中国居民则集中于仲家洼等贫民窟中,其建筑质量和生活条件极为低下。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当局忙于内战,无暇顾及城市建设。大量“难民”涌入青岛市区后,搭建了大批临时建筑,树木砍伐毁坏严重,实为青岛城建最阴暗的时期。
正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使得青岛城市发展历史长河中既有较明晰的文化主脉,又有中外多国不同文化交汇而呈现出的多彩文化,从而构成了以“洋”味为主的城市建筑文化多元化的总体风貌特色。长期以来,青岛一直是以中国最“洋气”(欧化)的城市而名闻于世,而这种“洋气”至今仍具有十足的魅力。认清青岛历史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的特色,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极为重要。目前,青岛市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青岛城市发展史的成果甚少,且比较浅薄,缺乏资料依据和文化品位。这一状况如不改变,对提高青岛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名城保护都是极为不利的。

『陆』 青岛市市南区苏州路路片区是否已列入旧城改造计划

请看青岛在线问政的问答:
海韵: 请问老城区保护规划有没有?那些没有保留价值的老房子能不能改造?

嘉宾: 这位居民您好!1994年,经国务院审批,我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国务院批复文件要求,1995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专项编制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9年,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我局会同市有关部门抓紧开展了保护规划修编工作。目前,保护规划修编成果已组织完成了专家评审,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经编制完成,15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详细规划正在深化完善。可以说我市老城区的规划建设一直是在保护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的。
处于老城区范围内的老建筑,部分现状建筑破旧,居住环境较差,设施不配套,确需改造。虽然近几年我市在老城区改造方面工作力度很大,大部分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确实仍然存在很多处于历史城区范围内的老建筑没有有效更新改造,特别是居民的居住条件急需得到改善。目前,市南、市北区政府也正积极按照保护规划抓紧就重点片区整治保护和更新改造开展试点工程。对历史城区内的一些老建筑分类实施保护和更新,主要采取修缮维护加固、局部改造完善功能、恢复性建设等方式,进行项目捆绑改造、异地安置和政策扶持,合理疏解老城区人口、完善配套设施,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在开展好试点片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城区保护更新改造步伐,推动城市建设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

『柒』 青岛的发展历史

青岛的发展历史:

1、1891年,清朝在胶澳设防,这也是青岛建设的起始。后来德国派兵占领青岛,并在此建造了德国建筑群,以殖民地为目的为青岛制定了镇区规划布置,依照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社会运行秩序,出资修造交通运输通道,为以后城市建立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青岛,并且利用青岛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开辟对外贸易港口,加快建设工业企业,此时青岛的经济发展达到空前繁荣,人口、基础设施及物质需求承载达到饱和,城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扩张。

3、抗战时期结束后,青岛回归中国,降格为地级市,归属山东省,地域大幅减少。青岛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技术产业的开发区,运用这里众多特色的旅游地理位置,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旅游濒海城市,籍此开始大发展之路,城市规模再一次扩大。

4、青岛在城市规划史上融入了西方管理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对其他都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近代时青岛的社会形态参考西方国家经验也进一步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形成了充满人文特征的地方,城市个性独特。

5、大面积的城市建筑群与汪洋大海相连,隽永美观,经济产值逐渐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之一,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完善,滨海楼屋栉次鳞比,高大壮观,城市与自然形态和谐统一。近代的青岛城市从无到有,慢慢变成如今繁荣兴盛的模样,把青岛建设成文明美丽的海滨之城。

(7)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扩展阅读:

青岛人口发展状况:

青岛建置前夕,仅有数处渔村350馀户人家;建置后人口逐渐增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达1万馀人。德国侵占后,全市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宣统二年(1910年),青岛市全市人口增至16万1140人。其中,市区3万4180人,李村10万1939人,薛家岛、阴岛、黄岛等地2万5021人。

此后,青岛的人口发展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区划扩大,1935年有夏庄、崂东、崂西三个地区划入青岛市,人口增加12万馀人;1946年,浮山、黄岛、薛家岛等地划入青岛,人口增加8万馀人。二是外地人口迁入,宣统二年(1910年)市区人口仅3万4180人,1925年增至16万3010人,增长3.8倍,每年净增8600馀人。

至1935年市区人口又增至30万1192人,比1925年增长84.77%,每年净增13800人。1945年市区人口增至51万4956人,比1935年增长71.0%,每年净增51496人。

1948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青岛市人口为75万9057人,至1948年底,青岛城市人口突破100万大关。

『捌』 历史的青岛为什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为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从行政区划看,历史文化名城并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县”或“区”。
截至2016年12日16日,国务院已将131座城市(此处为琼山市已并入海口市,两者算一座)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青岛的历史虽短繁盛较晚,但近代被日德先后侵占以及我国五四运动针对于此的反抗斗争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而现在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对我国经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1994年第三批入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无可厚非!

『玖』 青岛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山东省专近300处优秀历属史建筑中,青岛占131处。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重点名人故居85处,已列入保护目录26处。

青岛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南区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和青岛德国总督府旧址、青岛德国建筑群 | 八大关近代建筑 | 万字会旧址
市北区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
崂山区
崂山道教建筑群
黄岛区
齐长城遗址 | 琅琊台遗址
胶州市
三里河遗址 | 西皇姑庵遗址 | 赵家庄遗址 | 祓国都城遗址 | 板桥镇遗址
平度市
天柱山摩崖石刻 | 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 | 东岳石遗址 | 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
莱西市
西沙埠遗址

『拾』 青岛市的简单介绍

青岛,世界性区域贸易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是副省级城市和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青岛是我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09年济南全运会分赛场均设于青岛,2013、2014年连续两届世界杯帆船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特产
青岛啤酒、崂山石、崂山绿茶、崂山拳头菜、胶南西施舌、胶南海青茶、胶州大白菜、胶州湾杂色蛤、红岛蛤蜊、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胶州里岔黑猪。[1]
览会也将在青岛举办。青岛

魅丽青岛城(40张)
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山东省近300处优秀历史建筑中,青岛占131处。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重点名人故居85处,已列入保护目录26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即墨马山石林。
日前,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市北区葡萄酒博物馆和胶州少海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另外,市南区骆驼祥子博物馆和劈柴院、四方区民俗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阅读全文

与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