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数发展史
分数在我来们中国很早源就有了。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
② 分数发展和历史
分数的产生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正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
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
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3599311.html
③ 分数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最早的分数是整数倒数:代表二分之一的古代符号,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埃及人使用埃及分数c。 1000 bc。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用分数略有不同的方法分开。
他们使用最小公倍数与单位分数。他们的方法给出了与现代方法相同的答案。埃及人对于Akhmim木片和二代数学纸莎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表示法。
希腊人使用单位分数和(后)持续分数。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c。530 bc)的追随者发现,两个平方根不能表示为整数的一部分。 (通常这可能是错误的归因于Metapontum的Hippasus,据说他已被处决以揭示这一事实)。
在印度的150名印度人中,耆那教数学家写了“Sthananga Sutra”,其中包含数字理论,算术学操作和操作。
现代的称为bhinnarasi的分数似乎起源于印度在Aryabhatta(c。ad 500),[引用需要] Brahmagupta(c。628)和Bhaskara(c。1150)的工作。他们的作品通过将分子(Sanskrit:amsa)放在分母(cheda)上,但没有它们之间的条纹,形成分数。
在梵文文献中,分数总是表示为一个整数的加和减。整数被写在一行上,其分数在两行的下一行写成。如果分数用小圆⟨0was或交叉⟨+ was标记,则从整数中减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志出现,就被理解为被添加。
(3)分数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作用:
整数(正负整数)在度量或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或小数不能约尽,我们就采用分数。我们可以对分数进行双加或双减(先约分),双成或双除,乘方或根方。
具有显示比例的作用,说明一样或多样事物在同一区域或容量中的比例和大少。
分数一般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等;或分成正分数和负分数。
分数的作用无穷多,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它。
小数可以化作分数,整数也可以化作分数,但分母不能为零(该数等于零)。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有2和5两个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也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混循环小数。
(注:如果不是一个最简分数就要先化成最简分数再判断;分母是2或5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是其他质数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④ 分数和发展历史
定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内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容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1 →分子
—→分数线
2 →分母
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起源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产生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正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分类
分数一般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带分数大于1而又是最简分数.
⑤ 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一.分数发展简史
人类早在文化发展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就曾使用分数。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各民族还有各不相同的分数制度。
埃及人:只对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运算,他们编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的表,例如:
221 =114 + 142 215 =110 + 130 213 =18 + 152 +1104
在巴比伦:由于创造了六十进制的计数制度,所以他们就利用分母是60、602、、603等的分数,巴比伦人还编制了用六十进位的分数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的表,例如: 154 =160 +6602 + 40603
希腊人:学会了埃及的分数算法和巴比伦的六十进位制算法,加、减、乘、除都很困难,数字计算没有能够很好发展。
我国古代筹算除法,除数放在被除数下面,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数的上面,例如:
23÷7筹算法记着: ,除得整数3余数是2后,改作: ,中
间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这个带分数读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据先有的材料,我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左右)里面,已有完整的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这在世界来说也是最早的。
“九章算术”把分数加法叫做“合分”,法则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ac 。这里的“实”是被除数,也就是分子,“法”是除数,也就是分母;“实如法而一”是被除数依除数均分为几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数相加,则有法则“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即 ba + ca = b+ca 。
“九章算术”把分数减法叫做“减分”,法则是“母互乘子,以多减少,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c-adac 。
“九章算术”把分数乘法叫做“乘分”,法则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dac
“九章算术”把分数除法叫做“经分”,法则是“法分母乘实(为实),实分母乘法(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
这些法则和我们现在所用几乎完全一样。
“九章算术”里约分法则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这就是说:分子、分母都是偶数的时候,应该用2除;如果不是偶数,那么用辗转相减的方法,从较大数减去较小的数,最后得到一个余数和减数相等,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辗转向减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和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理论上是一致的。
印度的数学计算都用比写的方法,七世纪中期,在印度数学家拉莫古浦
2
塔的著作中,分数七分之二记作:7 (只是比现在的分数少了分数线),分数三又
3
2
七分之二记作:7 ,和我国的筹算记法体制相同,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法则也都和我国筹算法相同。
阿拉伯人接受了印度的分数记法,但是在分子、分母中间添上一条横线,并且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写在分数的前面,例如三又七分之二写成3 27 。
阿拉伯人的分数算法在十三世纪初传到了意大利,在十五世纪中开始在欧洲各国通行,现在已经在全世界通用了。
⑥ 分数经历的历史过程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来家自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 米。像 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 ,中等的不得超过 ,小的不得超过 。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 天。
《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
⑦ 分数的发展历史
一.分数发展简史
人类早在文化发展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就曾使用分数。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各民族还有各不相同的分数制度。
埃及人:只对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运算,他们编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的表,例如:
221 =114 + 142 215 =110 + 130 213 =18 + 152 +1104
在巴比伦:由于创造了六十进制的计数制度,所以他们就利用分母是60、602、、603等的分数,巴比伦人还编制了用六十进位的分数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的表,例如: 154 =160 +6602 + 40603
希腊人:学会了埃及的分数算法和巴比伦的六十进位制算法,加、减、乘、除都很困难,数字计算没有能够很好发展。
我国古代筹算除法,除数放在被除数下面,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数的上面,例如:
23÷7筹算法记着: ,除得整数3余数是2后,改作: ,中
间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这个带分数读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据先有的材料,我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左右)里面,已有完整的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这在世界来说也是最早的。
“九章算术”把分数加法叫做“合分”,法则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ac 。这里的“实”是被除数,也就是分子,“法”是除数,也就是分母;“实如法而一”是被除数依除数均分为几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数相加,则有法则“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即 ba + ca = b+ca 。
“九章算术”把分数减法叫做“减分”,法则是“母互乘子,以多减少,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c-adac 。
“九章算术”把分数乘法叫做“乘分”,法则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dac
“九章算术”把分数除法叫做“经分”,法则是“法分母乘实(为实),实分母乘法(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
这些法则和我们现在所用几乎完全一样。
“九章算术”里约分法则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这就是说:分子、分母都是偶数的时候,应该用2除;如果不是偶数,那么用辗转相减的方法,从较大数减去较小的数,最后得到一个余数和减数相等,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辗转向减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和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理论上是一致的。
印度的数学计算都用比写的方法,七世纪中期,在印度数学家拉莫古浦
2
塔的著作中,分数七分之二记作:7 (只是比现在的分数少了分数线),分数三又
3
2
七分之二记作:7 ,和我国的筹算记法体制相同,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法则也都和我国筹算法相同。
阿拉伯人接受了印度的分数记法,但是在分子、分母中间添上一条横线,并且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写在分数的前面,例如三又七分之二写成3 27 。
阿拉伯人的分数算法在十三世纪初传到了意大利,在十五世纪中开始在欧洲各国通行,现在已经在全世界通用了
⑧ 分数产生和发展历史
起源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⑨ 分数的历史演变
在拉丁文里,分数一词源于frangere,是打破、断裂的意思,因此分数也曾被人叫做是“破碎数”。
在数的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同样古老,在各个民族最古老的文献里,都能找到有关数的记载,然而,分数在数学中传播并获得自己的地位,却用了几千年的时间。
在欧洲,这些“破碎数”曾经令人谈虎色变,视为畏途。7世纪时,有个数学家算出了一道8个分数相加的习题,竟被认为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欧洲数学家在编写算术课本时,不得不把分数的运算法则单独叙述,因为许多学生遇到分数后,就会心灰意懒,不愿意继续学习数学了。直到17世纪,欧洲的许多学校还不得不派最好的教师去讲授分数知识。以致到现在,德国人形容某个人陷入困境时,还常常引用一句古老的谚语,说他“掉进分数里去了”。
一些古希腊数学家干脆不承认分数,把分数叫做“整数的比”。
古埃及人更奇特。他们表示分数时,一般是在自然数上面加一个小圆点。在5上面加一个小圆点,表示这个数是1/5;在7上面加一个小圆点,表示这个数是1/7。那么,要表示分数2/7怎么办呢?古埃及人把1/4和1/28摆在一起,说这就是2/7。
1/4和1/28怎么能够表示2/7呢?原来,古埃及人只使用单分子分数。也就是说,他们只使用分子为1的那些分数,遇到其他的分数,都得拆成单分子分数的和。1/4和1/28都是单分子分数,它们的和正好是2/7,于是就用1/4+1/28来表示2/7。那时还没有加号,相加的意思要由上下文显示出来,看上去就像把1/4和1/28摆在一起表示了分数2/7。
由于有了这种奇特的规定,古埃及的分数运算显得特别繁琐。例如,要计算5/7与5/21的和,首先得把这两个分数都拆成单分子分数:
5/7+5/21=(1/2+1/7+1/14)+(1/7+1/14+1/42);
然后再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加起来:
1/2+2/7+2/14+1/42;
由于算式中出现了一般分数,接下来又得把它们拆成单分子分数:
/2+1/4+/7+1/28+/42。
这样一道简单的分数加法题,古埃及人算起来都这么费事,如果遇上复杂的分数运算,他们算起来又该是何等的吃力。
在西方,分数理论的发展出奇地缓慢,直到16世纪,西方的数学家们才对分数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甚至到了17世纪,数学家科克在计算3/5+7/8+9/10+12/20时,还用分母的乘积8000作为公分母!
而这些知识,我国数学家在2000多年前就都已知道了。
我国现在尚能见到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刻在汉朝初期的一批竹简上,名字叫《算数书》。它是1984年初在湖北省江陵县出土的。在这本书里,已经对分数运算作了深入的研究。
稍晚些时候,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已经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分数。书中将分数的加法叫做“合分”,减法叫做“减分”,乘法叫做“乘分”,除法叫做“经分”,并结合大量例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运算法则,以及分数的通分、约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的方法步骤。尤其令人自豪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这些方法步骤,已与现代的方法步骤大体相同了。
例如:“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为几何?”书中介绍的方法是:从91中减去49,得42;从49中减去42,得7;从42中连续减去7,到第5次时得7,这时被减数与减数相等,7就是最大的公约数。用7去约分子、分母,那就得到了49/91的最简分数7/13。不难看出,现在常用的辗转相除法,正是由这种古老的方法演变而来。
公元263年,我国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又补充了一条法则:分数除法就是将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与被除数相乘。而欧洲直到1489年,才由维特曼提出相似的法则,已比刘徽晚了1200多年!
苏联数学史专家鲍尔加尔斯基公正地评价说:“从这个简短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中国的数学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
⑩ 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最早的分数是整数倒数:代表二分之一的古代符号,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埃及人使用埃及分数c。 1000 bc。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用分数略有不同的方法分开。他们使用最小公倍数与单位分数。他们的方法给出了与现代方法相同的答案。埃及人对于Akhmim木片和二代数学纸莎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表示法。
希腊人使用单位分数和(后)持续分数。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c。530 bc)的追随者发现,两个平方根不能表示为整数的一部分。在印度的150名印度人中,耆那教数学家写了“Sthananga Sutra”,其中包含数字理论,算术学操作和操作。
现代的称为bhinnarasi的分数似乎起源于印度在Aryabhatta(c。ad 500),[引用需要] Brahmagupta(c。628)和Bhaskara(c。1150)的工作。整数被写在一行上,其分数在两行的下一行写成。如果分数用小圆⟨0was或交叉⟨+ was标记,则从整数中减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志出现,就被理解为被添加。
(10)分数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名称起源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使用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中等的不得超过1/5 ,小的不得超过1/9。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