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政治学历史发展脉络是什么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
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其所著
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
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古代西方政治学
公元前
5
世纪,
地中海沿岸分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这些城邦国家的
形成和发展,
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缘关系,
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
系,
较早地建立了权利关系和契约关系,
促成了城市文明、
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
的形成与发展,
这些都为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沃土和摇篮。
古希腊的
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撰写了
《理想国》
和
《政治学》
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柏拉图(前
427
~前
347
)
,古希腊思想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对“理想国”
的描述,
主要著作有
《理想国》
、
《政治家篇》
和
《法律篇》
三篇对话。
他认为
“最
好”的政体是“正义之邦”
,即“理想国”
。在这个规模不大的城邦国家中,分为
三个等级,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哲学王是治理国家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
武士保卫国家,
劳动者进行生产,
这是柏拉图的理想政体。
但如果这三个等级发
生了混乱,理想政体的模式会被打乱,代之以军人政体、寡头政体,进而导致民
众革命,
产生民主政体。
柏拉图后期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
他设计了
“第二等好”
的城邦:
采用混合政体以取代有可能导致专权的哲人政体;
以恢复私有财产和家
庭代替了理想国的公产公妻制;按照财产的多少而非天赋划分等级。
亚里士多德(前
384
~前
322
)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代表著作是
《政治学》
。
他考察分析了
150
多个不同形式的城邦国家,
从伦理和利益的角度,
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论,即国家的起源、性质、目的和任务;研究了国家的政治
制度划分的原则,
并对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
研究了如何建立以及管理国家
等问题,
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具体内容有:
①国家的形成如同雌雄结
合,是自然的产物,
“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一切城邦既然都
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
也该是自然的产物,
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
。
“事
物的终点,或其极因,必然达到至善,那么,现在这个完全自足的城邦正该是至
善的社会团体了”
。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是自然形成的至善的社会团
体。
②他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
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
国家这一社会团体的
目的在于达到最高尚、最广泛的“善业”
。他指出:
“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
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恰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
③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即政体决定着城邦的异同。
亚里士多德对各类政体进行了
区分和研究之后,
认为君主政体、
贵族政体与共和政体能够照顾公共利益,
其差
别只在于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不同;
而僭主政体、
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只会
为统治者谋利。
④最好最易于实行的是共和政体,
特别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
和政体最为稳定。
⑤政体发生变革基于人们对
“正义”
与
“平等”
的认识的分歧。
寡头会认为基于财产多寡的政治权力不平等是正义的,
平民则认为基于人身自由
的政治权力的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⑥私有财产和家庭是人本性和城邦的性质,
不能取消,
但要避免财富的两极分化。
⑦城邦要实行法治,
并由有公民权的人轮
流执政。
亚里士多德时代,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制度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所以,
亚
里士多德的任务在于努力维护并竭力赞美城邦制,
把它看作是至善的化身;
同时,
他又在尽力寻找一种能够挽救奴隶制城邦的政体,
认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
政体是最稳定的,
力图以此化解两个极端的矛盾,
维持国家的稳定。
由此可以看
出,
西方古代政治学说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
因为它是
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
②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
定的伦理道德,
因为它认为政治是研究群体的善,
国家的应然状态是至善的社会
团体;
③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
④在研究方法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有所不同。柏拉图主要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并且把政治与哲学、道德、教育
以及家庭等问题糅合在一起,
在他看来,
政治学就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主要运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
150
多个城邦国家的比较,研究了不同的政体类型,
并开始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
使政治研究的概念趋于系统化。
所以,
在方法论
上,
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辨研究方法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比较研究
方法,奠定了西方传统政治研究方法两大倾向的基础。
(二)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
欧洲的中世纪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封建性,
其经济基础是封建领主占
有生产资料;另一个是宗教性,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所以,在欧洲中世纪,占
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神学,
一切科学都成为神学的奴婢,
政治学也不例外。
这个时
期的政治学说是神学政治观,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
354-430
)
,是西罗马帝国末期的思想家,教父学的代表,其主要
著作有《忏悔录》
、
《上帝之城》等。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双国论”
。其内容有:
①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国家,即神国和俗国,神国是上帝之国,俗国是地上之国。
②神国是光明的、永恒的,它由上帝的选民组成,代表是教会;俗国是黑暗的、
短暂的,它由上帝的弃民组成。③在末日审判时,神国会享受永生幸福,而俗国
将要遭受永世的苦难。
托马斯·
阿奎那
(
1224
~
1274
)
是意大利中世纪的神学家和经院主义哲学家,
其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
、
《论君主政治》等。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①关于国
家的思想: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源泉和归宿,所以,信仰是高于一切的。那么,
现存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包括奴役制和等级制,这些都是天意。他说:
“一切现
存的事物都是由神安排的,
天意要对一切事物贯彻一种秩序。
”
所以,
在他看来,
国家既是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更是上帝的创造。
②关于政体问题:
他认为最好的
政体是君主政体,
因为它能促进社会福利,
但是这一职责的完成必须依靠神的统
治,神在人间的代理是教会,所以,君主必须服从教皇。公民完全有权力在教皇
的支持下杀死暴君。③关于法的思想:他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合理安排公共幸福,
这根源于人的本性,
但究其本质它仍是上帝的意志的体现。
所以,
他认为法的本
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他把法分为永恒法(上帝之法)
、自然法(上帝之法在
人类中的表现)
、人法(国家法)
、神法(教会法)四种,并认为永恒法是一切法
律的源泉,
它代表着上帝对宇宙的统治规则,
其他的人的法律都必须服从上帝之
法。
总之,
中世纪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有:
①鼓吹信仰高于理性,
以宗教教义
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②强调君权神授,
认为教权大于王权,
给王权也加上了神
圣的光环;
③主张神创等级制,
以上帝创造万物为借口标榜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
性;
④在研究方法上,
早期的研究多诉诸神秘的直觉,
后期即阿奎那时期则运用
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
以及法的政治思想。
(三)近代西方政治学
14
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
伴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发展,
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级迅速兴起并不断
走向壮大。
新的生产交换方式和新的阶级的利益要求与封建神权政治发生了尖锐
的对立和严重的冲突。
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要求自己的政治权力,
并对政治和国家
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6
世纪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
命的先声。
在这场运动中,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得以脱颖而出。
资产阶级伴随
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对政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要求,
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政治
思想。
下面就以时间为顺序,
把近代政治学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并分别进行
说明。
1
、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博丹。
马基雅维利
(
1469
~
1527
)
是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
近代西方政治学
的奠基者,
主要著作有
《君主论》
,
有的译为
《霸术》
。
其鲜明特点是从人性出发,
而不是从上帝出发研究社会政治。
在方法上是以事实和经验为依据,
而不再采取
经院教条式的推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学说是基于他的人性恶理论。在他看来,
既然人性是恶的,
那么,
只能依靠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君
主权力的基础是军队和法律,
为了达到政治目的,
君主可以不择手段,
可以不受
任何道德约束,
他甚至强调成功的君主要具备狮子和狐狸的功能。
所以,
在马基
雅维利看来,
国家的职责是阻止人类因贪欲而引发的无休止的争斗,
最终目的是
建立秩序。马基雅维利认为理想的政体是共和政体。
博丹
(
1530
~
1596
)
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
是近代资产阶级主权理论
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有《共和六论》
。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①主张
以人的眼光研究国家问题。
②提出了主权理论。
认为国家主权是指一个中心
(或
是一个君主,
或是一个集团)
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它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
对于公民和臣民而言,
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政府可以更换,
主权永远
存在。国家主权通过法律得以体现,并维护社会稳定,使国家合法化。③以主权
的归属作为依据,将政体划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种类型,赞美合法的
君主制政体是最稳定、合理的形式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例如,
他们开始
尊人重世,开始以政治权力作为研究的核心取向,使政治学独立于伦理学之外,
开始运用经验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等等,
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神学政治学说的
突破。
当然他们的思想也带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
例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论
——为达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赤裸裸的表现。
2
、
17
~
18
世纪的政治学说
17
~
18
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时期。这段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经济上的统治权,
进而在政治上也要求取得
相应的统治权,
于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开始提上欧洲社会发展的日程,
这给西方
政治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
一大批欧美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阐发自己对政
治的认识,丰富、发展了西方政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
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
斐逊、汉密尔顿等。
格老秀斯
(1583
~
1645)
是荷兰政治思想家,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近代国
际法理论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海上自由论》
、
《战争与和平法》
。他的政治学
说主要有自然法、
主权理论和国际法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
自然法的基础
潘恩、杰斐逊和汉密尔顿都是18世纪美国的政治活动家,他们的政治思想有很多共同的特征:①运用欧洲现成的政治理论为美国的政治实践服务,较少进行抽象的理论论证,多具有务实性;著作较少鸿篇巨幅和系统严谨,多以小册子、政论文、文件等形式出现。②围绕着美国独立和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展开论述。③运用欧洲流行的自然权利理论论证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机会上是平等的。
④将权力平衡作为构建联邦政府的基本原则,认为按照这一原则建立的联邦政府才是完美的政府。但他们的思想又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方政治思想进行了发挥和创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潘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阐述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关系理论的思想家,认为“天赋权利就是人在生存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公民权利则是“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具有的权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政府或法的力量。杰斐逊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的奠基人,他的民主自治思想和其他民主思想相比更为具体,更具现实性。为保证人民自治的实现并防止暴政,他提出了限制中央政府权力、中央和地方分权治理以及人民参政等原则。汉密尔顿政治思想的特色是他的性恶论和精英论。性恶论以人性的自私为依据论证了依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持国家秩序的必要性,这是对霍布斯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精英论则把富人和有地位的人排除在人性恶的范畴之外,从而肯定了政权应该由这部分人来掌握的合理、合法性。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以人性论及自然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政治实践的需要,进行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政治方案的设计。尽管这些政治学家所论述的角度和问题各有侧重,其政治态度也有激进和保守的区别,可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们的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①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②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强调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进一步揭批神权以及封建等级制。③肯定人们对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追求,形成正义论、平等论、自由论、民主论、天赋人权等理论。④认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契约一旦生效,国家权力至高无上。⑤分析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⑥重视法的作用,主张要依法建国,依法治国,按照法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等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法律的保障,同时,这些权利的活动范围也必须以法律为边界。⑦这些思想学说的本质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治思想上的投射。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在欧美已经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已成为统治阶级,同时,随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维护并实现自己的利益。历史主题的变化使得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阐发和倡导资产阶级的平等、民主等价值观转向了论述和分析资产阶级个人利益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于是,一些政治学家开始运用社会学的世界观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边沁(1748~1832)是英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等。其政治思想建立在功利原则基础之上,他认为:欢乐和痛苦是人类的两大主宰,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始因和目的;幸福的内容是生存、富裕、安全和平等;每个人的利益和幸福的实现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幸福的发展,因而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是正当的;评判国家制度和法律的唯一标准是看其能否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反对天赋权利论、社会契约论以及自然法理论,认为国家是一种恶,它会限制个人的自由,主张奉行国家放任主义,对经济生活毫不干涉;认为应实行法制和分权的代议民主制;提出了改革议会的一系列主张,如由立法权控制行政权、议员不担任行政职务、议员不受政府控制、扩大成年男子选举权等等。这些政治思想奠定了边沁作
为功利主义学派主要代表的地位,他的议会改革方案直接成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指导原则。
密尔(1806~1873)是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论自由》、《功利主义》等。自由论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张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提出不仅要反对国家的压迫,保证政治自由,还要反对社会习俗和舆论的奴役,维护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他指出:个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个人行为只有不涉及他人利益,个人才拥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无需对社会负责;当个人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这种行为应受到社会控制,个人也要受到社会或法律的相应惩罚。他还第一次从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探讨自由并对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另外,密尔还发展了边沁的功利理论,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进行了修正,认为放任原则的实施应有一定的限度,国家的干涉有其积极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创造幸福、追求自由的机会。在政府理论方面,密尔阐述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一般原则和具体问题,认为议会具有控制政府和批评政府两大职能,强调议会民主制中知识的作用和智力的权威,推崇“杰出人物”的统治等等。晚年的密尔还一度主张将自然资源、矿山、铁路国有化,提出“有限度的社会主义”等主张。密尔的政治思想体现了传统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过渡,是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其本人也成为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之一。
孔德(1798~1857)是法国思想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实证政治体系》。其政治思想主要由实证主义体系和社会团结思想组成。实证主义体系方面,指出科学的知识必须以“实证的事实”即经验的事实和经验的现象为基础,现象以外的本质和终极原因是不可能被认识的。主张把人类认识的发展分为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学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分为神学的军事时代、形而上学的法学时代和科学的工业时代三个阶段。所以,孔德认为以往的政治学都是以想象为基础的臆测的政治学,主张建立以观察为基础的实证政治学。社会团结思想方面,指出社会起源于人的社会本能,社会的精神权力应由科学家来行使,世俗权力应由资本家集团掌握,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培养并提高人们的社会感情,保证社会的秩序和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广泛流传,对现代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主要代表,著作有《社会静力学》等。他用自然科学概念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提出了有影响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这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指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有机体,不同阶级之间的协作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社会的均衡状态;生物竞争原则完全适用于人类道德规范,优胜劣汰是人类道德的体现。所以,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进化的最高阶段,是最完美的社会。以社会进化论和有机体论为基础,斯宾塞认为国家和政府是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国家是一种自然单位即个人的合成物,个人合成的唯一法则是平等自由的法则,即每个人的自由只受到其他人获得同等自由的必要的限制,以此发展了自由主义思想家的最大幸福原则。他用自由放任主义的观点看待国家和政府,认为政府是一种必要的恶,但又主张政府作为有节制的必需品,应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以避免自然规律的选择失去作用。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自由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通过确立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依据,运用社会学世界观,借助自然科学的概念、逻辑和方法,把西方政治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运动的展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凸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逐渐凝结成了自己的政治学说,这就是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这些政治思想主要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期望通过社会变革达成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变革计划包括诸如建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的共和国等等。这些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四)现代西方政治学
西方政治学在现代出现了重大的嬗变,政治研究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开始背离了传统的研究风格和结构,转向学科发展,主要体现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出现了新的方法论格局。原来广义上的政治学一分为二:一是从传统政治研究中分化出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二是由传统政治研究承续和深化而来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科学后来居上,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历史发展 现代西方政治学从1880年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获得独立地位开始,已经过了100多年。其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①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880年以前的西方政治学,主要是以一般政治原理和政治规律为内容,如国家、政体、主权、公民、制度和统治等,当时政治学术中心在欧洲,政治研究中的法学和社会学观念对后来的政治学影响深远。1880年10月,在美国学者J.W.柏吉斯的倡导下,美国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培养政治学博士和进行具有学科意义的政治学研究。一般学者都以此作为现代政治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此后政治学课程开始在美国普遍开设,许多大学成立了政治系和研究院。1886年第一个定期出版的政治学刊物——《政治学季刊》,在哥伦比亚政治学院创刊。1903年,美国政治学会成立。不久,《美国政治学评论》创刊。至此,现代意义的政治学大体上形成。美国政治学会成立之前,德国国家学传统一直在美国政治学中居主导地位。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和英国的政治学对美国政治学也有重大影响,美国当时流行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就是从欧洲学来的。随着政治学在美国的发展,它逐渐美国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现实主义研究方法向以历史 -比较研究方法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挑战。接着,出现了“新政治学运动”提倡科学主义的政治研究方法,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改革政治研究,认为价值判断有碍科学的政治分析,应当摒除。“新政治学运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开辟了道路。这时芝加哥大学继哥伦比亚大学之后,成为美国又一个政治学术中心,形成了芝加哥学派。同期的欧洲政治研究仍基本上承袭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在政治理论和政治社会学方面发展较快,但对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持不赞成态度,在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颇为保守。②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兴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学研究获得了巨额资金援助,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普遍设立,学者和学生队伍扩大,刊物、专著大量问世。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迅速崛起是战后政治学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发展的最大特征。行为主义政治学反对传统的制度研究方法,注重创立经验方法。它认为政治学应该成为一门能对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科学,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实际政治行为进行观察和进行资料搜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分工合作,运用纯经验的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行为主义政治学重视理论框架和模式的确立以及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行为进行理论概括,这使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政治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并由此产生了政治学中的一般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沟通理论。它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
使政治学与其他传统学科之间大量互相渗透和融合,由此产生了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人类学、生物政治学等边缘和交叉学科。由于它强调研究问题,使政治学在培养实际业务和构筑技术性知识体系方面有很大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也推动了当代政治学一些综合性理论的发展,如比较政治、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理论。7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进入了相对萧条的时期,它过分强调技术手段、忽视价值因素的倾向受到批判。人们反省行为主义政治学专注纯粹学术而丧失了价值方向的缺点,提出“政治学的新革命”的口号,即主张政治学的再理论化、再意识形态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重新得到承认,政治理论重新抬头,当代政治学进入了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2. 中国政治学有何发展历史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史的话,他是从一个封建社会开始,慢慢发展到民主社会。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
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答案: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继承人类文明历史
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仅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
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
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伟大转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的开山之
作是(共产党宣言),它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充分显示出马
克思主义政治血统以前的政治学的根本区别:
第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
都把国家看成是人类社会固有的、永恒存在的、超阶级的或非阶级的人们的联合
体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
级矛盾不可调和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要突破现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时候的产
物和表现,指出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和对被压迫阶级专政的统一,
即国家的本质是阶级专政。驳斥了剥削阶级关于国家是社会组织,是超阶级的社
会联合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同剥削阶级政治学的国家观划清了界线。
第二,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社会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治是阶级的政治,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
系的基本内容。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政权问题。《宣言》运用阶级分析方
法,透过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阶级斗争始终是围绕着夺
取、建立、巩固、维护政权而进行的,从而揭示了政治中的最本质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争得民主,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同剥削阶级政治学的“国家三要素说”划清了界线。马恩对阶级、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国家问题的关系的规律性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第三,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即无产
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步,它本身
不是目的,目的是达到消灭剥削阶级和过渡到无阶级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无
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其前途是
消灭阶级、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国家自行消亡。不断发展、完善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表明了同资产阶级政治学在阶级、国家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第四,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不是仅仅要
求国家形式的改变,不是一般地改变现存的生产关系,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
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即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在政治上
首先争得无产阶级民主,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树
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观念,最终实现以个性全面发展为条件的联合劳动的自由人
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随着经济基
础的变化而变化,这同其以前的避而不谈国家的历史类型,以国家的形式来掩盖
国家的本质的政治学说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说都把政
党说成是与阶级无关的团体。而马克思主义从政党的阶级实质着眼,指出政党是
阶级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是实现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政党活动的目的是要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之所以不是真正的科学,固然受时代的局限,社会
历史条件的局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更重要的是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敢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不能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4.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沿革
比较政治学与政治学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政治学学科建立后,理论家就一直企求了解和阐明各种政治体系及其变化。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考察并分析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的《政治学》一书为人们提供了比较政治研究的实例和资料,他的研究方法及对政体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对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也注重比较的方法。他的《论法的精神》一书,通过对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各国甚至一些东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习俗、气候、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考察和比较,总结了在不同环境下的政治特征和法律精神,提出了政治统治的一般原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形成了传统主义的比较政治研究,特点是集中地比较和研究美国和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形式,并努力使这些国家的政治模式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使世界政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客观上推动了比较政治的研究,使比较政治研究打破了狭隘的地方观念;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又拓展了比较政治研究的方法和框架。如G.A.阿尔蒙德创立了比较政治研究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对当代世界政治体系提出了新的分类和分析框架。这些都推进了西方政治学界对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使比较政治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5. 政治学与其他相关的历史演变
作为政治学学科领域中一个相当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比较政治学正日益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分支学科而言比较政治学研究处于某种不发展的境况,更主要的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跨越学科界限的沟通与对话能力、以及联结经验研究与理论探讨的创新潜力,使得学界中人不再满足于借鉴和使用现成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成果,而是以更直接 的方式和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这一“事业”。1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对于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史作一番相对简略的回顾和评述就显得极其必要了。这是因为在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门知识的时候,有益且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追寻这门知识发展的历史。在知识论的意义上讲,这就是通过逻辑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追溯和还原。人们在探索和建构这门知识时所经历过的认识过程。对于社会科学知识门类来说,这一方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由此不仅可以了解构成这门知识的基本成分如概念、范畴、理论命题和理论体系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经验条件下依据何种思考逻辑形成的,这些基本成分在其原创时的最初含义以及后来的演进和变迁;而且由此还可以把握这一知识门类内部不同的理论见解和学术流派之间的承继和替代关系,它们之间的竞争和争论,以及这种学术争论又是如何对这一知识门类的发展和变迁形成制约和产生影响的。因此可 见,我们在理解比较政治学的知识时也不能不对这一知识门类首先做一番历史的考察。
而就这一历史考察来说,由于比较政治学这一分支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宏观层次的考察,即主要审视比较政治学发展历程中那些对于学科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政治学主流或主流政治学的发展,社会科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环境所规定的学科发展的外在条件。二是微观层次的考察,主要涉及比较政治学内部相对更加细微的发展变化,包括研究主题的变迁,理论模式的发展与更替,以及研究方法与操作技巧的发展等等。当然,这不是一篇论文所能应付的任务。因此,本文将大体按照时间推衍的脉胳,循序考察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
—、早期的比较研究
众所周知,比较和鉴别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样道理,利用比较方法研究政治也是政治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实际上,更确切地说,政治学就是源自于比较政治研究。著名的比较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就说过:“从本质上讲,政治理论的大传统是比较的、分类的和类型学性质的。”2
一般说来,政治学的这种比较研究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他那部创立了“政治学”一词的《政治学》实际就是比较政治研究的经典之作。当时,亚里士多德力图探寻古希腊城邦国家不稳定的原因,并以此回答究竟何种宪政体系或政体最为稳定的问题。为此,他自己动手并且指导着他的学生对古希腊零散相处而各不相同的上百个城邦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比较研究步骤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富有借鉴意义的,它主要包括:第一步是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第二步则是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材料。第三步是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三个相关性准则对城邦国家逬行分类,准则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数量:一个人(暴君政体)、一些人(寡头政体)和多数人(民主政体);准则二是行为方式:寡头制或民主制;准则三是阶级结构即不同阶级间权力分配的方式。接下来的第四步是将这一分类结果与稳定和不稳定联系起来,研究何种政体最不稳定或者最为稳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纯粹的的民主制和纯粹的寡头制属于最不稳定的政体,而最稳定的则是混合政体:即民主寡头制或寡头民主制,在其间,权力由强大的中间阶级所掌握或由不同的阶级所分享。最后,则是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若干概括,进而解释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所在。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自近代以来有很大的发展,但亚里士多德的比较方法中所包括的基本逻辑却很难说有多大改变。这个基本逻辑就是:确定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对象或建构一个问题,然后对相关经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类研究,再引入一种关键评判性度量标准并据此对分类结果展开剖析和分析,进而得出解释性的概括。这种逻辑至今仍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实践的基本特怔。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强调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为解释性理论创新的主要手段。4值得注意的还有,相对狭小的地域中林立丛生着各式不同的城邦国家,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对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便利,对自身所在的社会状况的深入探究和分析也就必然会采用比较的方式以其他 相邻社会为参照物而展开。这样一种激励着亚里士多德从事比较研究的客观逻辑也同样支配着后来人。只不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人们的视野更加宽大广阔了。
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比较研究的传统成为论证和评判政治制度优劣与否的主要方法,也成为理论创新的基本方式。直至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
6. 传统主义政治学的历史渊源
传统主义政治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版的讨论、亚里士权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最高美德”的追求,奠定了政治理论早期形态以伦理为核心的基础。此后,无论是中世纪以上帝为核心的神权政治论,还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权利或权力为核心的自然政治论,浓厚的道德哲学色彩加上思辨式语言和演绎解释方法的运用始终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特征,并且直接影响了现代意义的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意义的政治学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它在创立时期虽然受到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仍带有古典政治学研究的深深烙印。
7. 《政治学》有哪些历史意义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古代西方政治学 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沿岸分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缘关系,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较早地建立了权利关系和契约关系,促成了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为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沃土和摇篮。
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代表著作是《政治学》。他考察分析了150多个不同形式的城邦国家,从伦理和利益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论,即国家的起源、性质、目的和任务;研究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划分的原则,并对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如何建立以及管理国家等问题,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具体内容有:①国家的形成如同雌雄结合,是自然的产物,“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事物的终点,或其极因,必然达到至善,那么,现在这个完全自足的城邦正该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了”。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是自然形成的至善的社会团体。②他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国家这一社会团体的目的在于达到最高尚、最广泛的“善业”。他指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正义恰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③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即政体决定着城邦的异同。亚里士多德对各类政体进行了区分和研究之后,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共和政体能够照顾公共利益,其差别只在于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不同;而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只会为统治者谋利。④最好最易于实行的是共和政体,特别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最为稳定。⑤政体发生变革基于人们对“正义”与“平等”的认识的分歧。寡头会认为基于财产多寡的政治权力不平等是正义的,平民则认为基于人身自由的政治权力的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⑥私有财产和家庭是人本性和城邦的性质,不能取消,但要避免财富的两极分化。⑦城邦要实行法治,并由有公民权的人轮流执政。 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制度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任务在于努力维护并竭力赞美城邦制,把它看作是至善的化身;同时,他又在尽力寻找一种能够挽救奴隶制城邦的政体,认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力图以此化解两个极端的矛盾,维持国家的稳定。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古代政治学说有这样一些特点:①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因为它是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②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道德,因为它认为政治是研究群体的善,国家的应然状态是至善的社会团体;③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④在研究方法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柏拉图主要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并且把政治与哲学、道德、教育以及家庭等问题糅合在一起,在他看来,政治学就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150多个城邦国家的比较,研究了不同的政体类型,并开始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使政治研究的概念趋于系统化。所以,在方法论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辨研究方法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比较研究方法,奠定了西方传统政治研究方法两大倾向的基础。
8. 通过西方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点滴看法
《西方政治学史》纵贯2000多年,涉含自政治学肇始以来,各种政治观点、思想、理论专、学说在西欧、属北美国家发展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以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教会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直至现当代西方政治学流变为主要脉络,汇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00多位政治学家的智慧与学术成果,展现了英、法、美、德等国的政治实践与政治演进,梳理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政治思想以及其他非主流政治思潮,由此探析政治发展规律,给人以有益启迪。
9. 西方政治学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社会2.中世纪,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具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
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7.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研究学者的专门学科,包括三个历史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从法律的角度出来研究国家、政府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成为了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2>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3>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政治学研究方向转变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反映了资产经济对于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祝学习进步!
10. 请问 怎样论述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政治学的历史沿革
政治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问,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典籍和明确的发展线索,回顾和把握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政治学的理解.
一,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创立于西方.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因而被称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也由此成为政治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奠基者.
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与现状(一般了解)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政治历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早在《书》,《诗》中就有大量论及政治的内容.《书》指《尚书》,《周书》,实际上是一部政书,司马迁称"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所谓"百家争鸣",首先就是政治思想上的学派斗争.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学派.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导致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开创了人类认识和掌握政治现象的科学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其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三节 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当代中国政治学的任务
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阶级统治关系和阶级统治活动的科学,一般来说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当代中国的政治学,总的说来,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活动服务,为我国新时期的政权建设,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服务.
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吸收和借鉴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全方位地透析政治学理论.第三,正确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赋予政治学研究以新的时代特色.
思考题
1,剥削阶级思想家是如何解释政治的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书中论述了那些政治学重要观点
5,简述西方政治学发展的概况.
6,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发展概况.
7,学习政治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阶级,阶层和阶级关系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阶级,阶层的基本概念,了解阶级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了解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层划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