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云南省普洱市历史文化
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全市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东南与老挝、越南接壤,西南与缅甸比邻,国境线长达625公里,是祖国重要的西南门户,仅陆上边境通道就有18个,澜沧江、红河、南亢河三条水道直通境外,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之一。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全国英模张培英出生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滇南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立于普洱,为滇南民族团结的鉴证物。这里古有“天壁晓霞”、“回龙夕照”、“仙洞春云”、“龙潭秋月”、“东岭兰萼”、“西岭温泉”、“城畔荷风”、“茶庵鸟道”所构建的“普阳八景”;激起了无数文人骚客的文思诗趣。更重要的是:特殊地理环境,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今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普洱风景名胜区(景区由天壁山、松山、白草地3个片区和小黑江、热水潭、东洱河水库、观音山寺、茶马古道等20个景点组成)、磨黑中学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园,初步形成了融绿色森林、山川、河谷、喀斯特洞穴景观和“普洱茶文化”、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前景。
Ⅱ 云南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通常被视为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但按照界定历史文化名人的标准,唐继尧不仅当属云南近代文化名人,而且还是云南近代名人中最为杰出的代表。聂耳:祖籍玉溪,生于昆明;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30余首,集中表现当时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决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
号角“。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龙云:原为唐继部将,龙云是继唐继之后,执掌云南党政军权长达18年的人物,对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有较大的影响。
卢汉: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卢汉继龙云之后,在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为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人物。
楚图南:1943年加入民盟,为民盟云南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为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做了大量工作。李根源:是一位爱国志人,著有《永昌府文征》《东斋诗抄》等,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学成归国,受孙中山之嘱托,李根源创办“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军事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委任为讲武堂监督,不久升为总办(校长),全面负责办学事宜。另外,还有袁嘉谷、赵藩、高奣映等云南历史文化名人
Ⅲ 普洱的民俗文化
普洱市有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有反映傣族历史文化的孟连宣抚司署;还有《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民族歌舞。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原始而神秘、古朴而奇异;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传承千年、魅力独具,让人流连忘返。
普洱地区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景东、景谷、镇沅、宁洱、江城、澜沧、墨江、普洱等地。彝族民歌音乐按其体裁,表现内容及演唱形式可分为跳歌、小曲、山歌三大类。
跳歌:是诗、歌、舞融为一体的群众自娱活动。众人随芦笙、笛子音乐的旋律节奏,边唱边跳,一人领唱,众人合唱。从歌词内容上分盘曲(排曲)、杂曲(散曲)、对歌(辩答)几种。“盘曲”富有叙事长诗成分,多数是天文、地理和生产知识总结和古往今来的故事、佳话,如《拜十二属相》、《上阵要靠父子兵》等。“杂曲”是即兴创作,触景生情,直抒胸意,常为七言四句或五言六句。“对歌”有情人对答,男女结伴对答等。 小曲:从歌词内容上分为叙事歌、习俗歌、情歌。“叙事歌”是彝族民间用来记叙历史、事件、经验的一种方法,如《菜花黄》、《顶兵调》、《怀胎调》等。“习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习俗风尚、风土人情、民族禁忌、祭祀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有《送财神》、《拜喜神》、《祭祀》、《出嫁歌》等。“情歌”主要抒发男女爱情。小曲曲调乎稳、柔和、节奏规整严谨、风格多样、适应性强,演唱形式灵活,山野村寨,婚丧喜庆均能演唱。 山歌:分为劳动山歌、牧歌、吼山调几种。山歌多在野外唱,不受环境限制,是表达唱者内心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一种自娱曲调。节奏自由,曲调舒展、弃放、高亢激昂,音域宽广,多用装饰音和较多地使用自由延长音。“劳动山歌”有《栽秧调》、《薅草歌》等。“牧歌”有《放牛调》、《放羊调》等。“吼山调”有《甩花山》、《撵山调》、《大过山》、《追妹子》、《过山调》、《顺江边》、《翻山调》、《淌水调》、《爬山调》、《下河调》等等。彝族的民间器乐有吹管乐、弓弦乐、打击乐三类。亦作歌、舞、演唱伴奏用。吹管乐:有长号、口弦、唢呐、笛子、芦笙、地芦秆、大嗡筒、小号等。芦笙多用作跳歌伴奏,有五管、七管、九管的,能吹奏五声音阶。长号声音宏亮,深沉,多在讨亲嫁女时起奏作“发号”。小号调子除伴舞外,在婚礼场中还可吹奏看板调、缺席调、迎亲调、送亲调、接客调;拜堂调等曲目。 弓弦乐:有大三弦、小三弦、月琴、四弦、二胡等。三弦弹奏技巧多为“滚”和“拨”,定弦多为四度五度定弦法。三弦曲目较多,有欢乐的,有哀愁的。流行的三弦曲目有:顺江边、二折一、翻身调、直歌、翻歌、趱歌、出门调、赶马调、三跺脚、三脚调等。 打击乐:有羊皮鼓、木鱼、磬、芒、大锣等。主要用作掌握节拍、段落和增添演奏气氛。 彝族民间舞蹈。普洱地区的彝族以跳望,亦称跳歌、打歌的舞蹈最为丰富,约有100余套路,全区各县均流行的有:闪闪歌、顺攒歌、小倒攒、大倒攒、直歌、猴子车磨、合脚歌、鸡勘歌、羊撕打、马四蹄、三跺脚、羊皮舞、三弦舞。江城县流行烟盒舞、七姑娘、嘟哩勒果勒、叶尼渴、四弦舞、拍拍手、阿曲色、跳神等。彝族舞蹈的特点是欢快、热闹。
葫芦节,拉祜语称“阿朋阿隆尼”,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
“新米节”又称“尝新节”,拉祜语称“扎西长”;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扩塔节,俗称拉祜年,是过年的节日,拉祜簇过年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
Ⅳ 云南的历史文化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
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
(4)思茅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Ⅳ 普洱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好处
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 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1925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 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 脂、胆固醇、血尿酿等有不同的疗效。另外,人们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说:“这种茶似乎拥有一种或多种对脂类的新陈代谢起作用的特殊成分”。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着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书,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热。
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中日学者论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其诱导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港澳同胞认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抑菌减肥,珍之为养生妙晶,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还认为:绿茶性寒:红茶性热;而普洱茶不寒不热,又经济实惠,普遍嗜饮,称之为“宝利茶”。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较适合港人的肠胃,大多数人嗜饮,港九茶叶行商会锼事长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欢饮用普洱茶的原因概括为“五点,”(十个字):一是够浓,二是耐冲,三是性温,四是保健,五是价廉。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冠以贵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窈窕茶、益寿茶等美称。
Ⅵ 普洱市的历史
我是导游.普洱,去过,一个不大但是很淳朴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来
相传公元七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瘴疠之区」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鸿遍野、死伤无数。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大叶种绿叶供百姓煮沸饮之,瘟疫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以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话传说。
但事实上,「普洱」是个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于今日云南的思茅地区。“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普洱县原称宁洱县,明洪武年间,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自古以来以普洱茶产地和集散地闻名中外,清代时为向朝廷上贡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2°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东和东北沿把边江与墨江县分界,南与翠云区、江城县相连,西沿小黑江与景谷县毗邻,北与镇源县相接。总面积4422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36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距离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历史沿革
1950年设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乃)、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按板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往)、沧源(驻勐董)等15县。
1951年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宁洱县改名普洱县。普洱专区辖15县。
1952年将沧源县划入缅宁专区。澜沧县迁驻勐朗坝。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将勐往、安康2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雅口、新营盘2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3年4月7日由澜沧县部分地区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驻募乃)。思茅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4年5月18日江城县改设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驻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思茅专区辖7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澜沧县,并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
195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6县、3自治县。
1960年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撤销镇沅县,并入墨江、景东、景谷3县及玉溪专区的新平县。思茅专区辖4县、3自治县。
1962年恢复镇沅县(驻按板镇)。思茅专区辖5县、3自治县。
1965年由西盟山区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驻西盟)。思茅专区辖5县、4自治县。
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地区驻普洱县思茅镇(原复兴镇)。辖普洱(驻宁洱镇)、景东(驻锦屏镇)、镇沅(驻按板镇下观音)、景谷(驻大街镇)、墨江(驻玖联镇)等5县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勐烈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勐朗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驻孟连城子)、西盟佤族自治县(驻西盟镇)等4自治县。
1979年撤销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地区辖4县、5自治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思茅地区总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县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355364 景东彝族自治县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288794 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 100243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20859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县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1)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驻新成立的翠云区思茅镇月光路。(2)思茅市设立翠云区,以原县级思茅市的行政区域为翠云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过街楼路。(3)地级思茅市辖原思茅地区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翠云区.
2006年1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澜沧县等十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府[2006]6号)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县1区共撤并乡镇18个。其中墨江县撤并3个,即联珠镇、双龙乡、碧溪乡合并设置联珠镇,通关镇与忠爱桥乡合并设置通关镇(忠爱桥乡的曼平、曼嘎、新联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联珠镇;丙蚌、回龙、民兴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通关镇;忠爱桥乡以忠爱桥为界,桥西划入通关镇,桥东划入联珠镇)。澜沧县撤并3个乡镇,即东良乡与勐朗镇整建制合并,设置勐朗镇,并将谦迈乡的布老、包麦地、看马山三个村民委员会划入糯扎渡乡,同时将糯扎渡乡更名为糯扎渡镇;撤销谦迈乡;新城乡与谦六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谦六彝族乡。普洱县撤并2个乡镇,即宁洱镇与凤阳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宁洱镇;磨黑镇与把边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大镇;三章田乡与者东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者东镇。景东县撤并2个乡镇,即文井镇与者后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文井镇;大朝山东镇永秀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大朝山东镇。景谷县撤并2个乡镇,即威远镇与钟山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威远镇;永平镇与边江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永平镇。翠云区撤并1个乡,即震东乡与云仙乡整建制合并,设置云仙彝族乡。江城县撤并1个乡镇,即勐烈镇与红疆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烈镇。孟边县撤并1个乡镇,即娜允镇与南雅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娜允镇。西盟县撤销西盟镇和莫窝乡,两乡镇合并,更名为勐卡镇。
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国函[2007]8号)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各行政区划:
普洱市 面积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万
思茅区 面积4093平方千米,人口20万。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670平方千米,人口19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宁洱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面积5459平方千米,人口3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联珠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 面积4532平方千米,人口3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7777平方千米,人口30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威远镇。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4223平方千米,人口21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恩乐镇。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476平方千米,人口 9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烈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12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娜允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8807平方千米,人口47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
西盟佤族自治县 面积1391平方千米,人口 8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梭镇。
Ⅶ 普洱茶的文化历史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7)思茅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Ⅷ 思茅区的历史沿革
宋大理时为复“思制摩部”,元代称“思么”,明代叫“思毛”。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立“思茅厅”,隶属普洱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思茅县”。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普洱道署驻地。
1955年起为思茅专区驻地。1958年12月思茅县并入普洱县,1981年5月恢复思茅县。
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2007年更名为“思茅区”,仍属思茅市。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