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的历史
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梁天监六年(507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陈将郡治移至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以该所城为县城。/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统制,汉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乡、沙井、大鹏以及香港李郑屋村等地,均发现汉代墓葬。从葬礼及出土文物看,当时已融合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东晋南朝250多年间,是深圳鼎盛时期,置东官郡,领宝安、兴宁等六县,管辖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阳一带,当时的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区。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冲。在南头设屯镇,驻有岭南节度兵;宋代设“巡海水师营”,宋代以来,深圳成了中国南方海路交通贸易的枢纽,经济上有着重大的发展。
明代是深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头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稍后立南头寨,形成宠大的军事机构,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头军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领下,在南头海域歼灭了葡萄牙舰队。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已达到225979人。人口大增,农业生产和渔、盐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二年(1913年),新安县复名宝安县,治所仍设在南头城。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深圳人民为民族解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抗日东江游击纵队,活跃在惠东,宝一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将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护送到解放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屯为数不少,如晋、隋时期的“晋绩隋园”庙,唐代的海光寺,灵渡寺南唐的怀度寺,宋代的赤湾天后庙,明清两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龙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纪80年代,深圳被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后,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新建的旅游景点及设施独具魅力,并以其新奇、特、异的风格蜚声海内外。
回答者:水薇星 - 举人 四级 10-5 12:20
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梁天监六年(507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陈将郡治移至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以该所城为县城。/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文献记载 深圳市的历史可分为4个时期:
归附时代
归附时代(即未独立建县时代,史前—公元1573年)距今四、五千年的夏、商年代,生活在深圳区域的百越部族,称为“南越部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进行开发,这时属于南海郡的深圳,便纳入中国的版式图,也融合了中原文化。东晋咸和6年,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带,郡治在宝安县。隋朝开皇10年,东官郡被废,宝安县改属广州,到唐朝至德2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从南头迁往东莞。宋朝期间,深圳不但是中国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而且是食盐产区,香料亦很出名。至元朝,这里出产的珍珠,已十分著名。明洪武27年,深圳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的防御性卫所组织。稍后,在南山半岛又设立了南头寨,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中国出使南洋,舰队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方可成行。
建县时代
建县时代(公元1573年—1841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义,在东莞守御千户所基地进行扩建,建立新安县治。范围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地区,经济上以产盐、种植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清朝初期,为防郑成功及明代遗民在沿海进行抗清活动,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有2/3的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后至康熙23年始复原界。
县境分割时代
县境分割时代(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即清道光天化日2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使新安县的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即咸丰10年11日,新安县的九龙半岛也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即光绪24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又将新界租给英国,为期99年。此后,新安县原有的3076县,县治仍在南头。抗战时期,南头在日本南侵下沦陷,宝安县政府迁往东莞县。当时的深圳虽然成为日治区域,却有支威震南疆的东江游击纵队在山岭活动。全国解放后的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比较兴旺,便将宝安县治东迁至深圳墟。深圳建墟是在清朝初年。由于这一带水泽密布,田边又有一条大水沟,故取名深圳。
建市时期
建市时期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3月,中央和广东省委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惠阳地区和省委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领导。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10月,广东省委宣布恢复宝安县建制,同时宣布深圳市的政治待遇与广州市相同。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7月,全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决议,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制订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1992年撤消宝安县建制,设立深圳市宝安、龙岗两个市辖区,于1993年1月1日正式挂牌。1998年设盐田区,3月30日挂牌办公。
现有罗湖、福田、宝安、龙岗、盐田、南山6个市辖行政区,24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福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人民政府所在地。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7日成立。区政府驻深南中路田面。全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车公庙工业区与南山区相连,南临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接宝安区。辖园岭、南园、福田、沙头、梅林、华富、香蜜湖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7.7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8万人。
罗湖区
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特区城市开发较早的商业中心区。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1日成立。区政府驻文锦中路。全区总面积74.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盐田区,西至红岭路与福田区相连,南临罗湖桥与香港毗邻,北连龙岗区。下辖黄贝、蛟湖、南湖、桂园、翠竹、笋岗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99万人。
南山区
位于深圳市经济特区部。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4日成立。区政府驻南头。全区总面积150.79平方公里,其中二线为119.4平方公里,二线外31.39平方公里(包括内伶仃岛和大铲岛),行政区域东至车公庙工业区与福田区相 连,西至伶仃洋,北背羊台山与宝安工相连,南临香港。辖沙河、西丽、南头、南山、粤海、招商、蛇口7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44.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8万人。
盐田区
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该区于199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区政府驻沙头角镇。全区总面积67.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大鹏湾背仔角与龙岗区相连,西接罗湖区,南连香港新界,北接龙岗区。下辖沙头角镇,梅沙、盐田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万人。
宝安区
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政府驻新安(原宝安县城)。全区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龙岗区,南连南山区、福田区、西临伶仃洋,北靠东莞市,深圳机场在该区辖区内。全区辖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石岩、龙华、观澜8个镇和新安、光明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2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2万人。
龙岗区
位于深圳市东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与宝安区同时建制。区政府驻龙岗,全区总面积940.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临大亚湾、大鹏湾、南连罗湖区、盐田区及香港,西接宝安区,北靠惠州市、东莞 市,大亚湾核电站在该区辖区内。全区辖布吉、平湖、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大鹏、南澳10个镇。全区总人口9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8万人。
深圳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春风沐浴,往日的老城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气势非凡的“地王”,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大街上、商场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华灯初上时那绚丽夺目的霓虹灯……一片繁华欣荣的景象,无处不透露着勃勃生机。即便是见证了特区的发展与成长的拓荒者们,看到这一奇迹也感慨不已。
与今日的经济特区深圳相比,旧时的深圳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 边陲小镇 那时的房屋结构形式基本上只有两种,即纵向式屋和大齐头屋。本地人(讲粤语的人)的住房,多为纵向式,入大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越过天井是正厅,厅后是卧室,卧室有楼廊。富裕之家,再加一天井,天井前建一厅一房。前者称纵向式“二进”,后者称“三进”。建筑材料多以三合土(黄泥、沙、石灰)砌墙,房顶光线极暗。客家人的住房,多为大齐头式,一进门为厅,两边为厢房,用作卧室及厨房,以靠墙开一小窗和明瓦采光,光线不足,建筑材料与本地人建材相同。在客家地区,有一种被建筑学界称为汉族民居五大特色之一的围屋。围屋一般为正方形,城堡式,四面有高墙,四角有楼阁,围墙和楼阁下有枪眼。围内有天街。住宅多有天井。如坪山的大万世居,坑梓的龙田世居,龙岗的罗瑞合等都是宝安比较有名的客家围屋,其中以双层复合结构,九天十八井的大万世居最为显著,是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渔民一般都以船为家,船小人多者,则在沿海较高处搭茅棚栖身。建材以竹木为框架,茅草作墙和房顶,只能勉强遮蔽风雨,常受台风摧毁。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房屋结构 被淘汰,农村的房屋全都盖成二三层以上,样式别致,色彩绚丽,空气流通,采光良好,还有精心培育的小花园。城区居民住宅,都是成片的新式的五六层以上的楼宇,内设若干单元套房(二房一厅)、三房二厅、四房一厅),旧式瓦房已不存在。
建国前,深圳居民所穿衣服的布料 是自织自染的“十丈乌”,结实耐用,颜色多为黑、青、暗红色。服式为唐朝装便服。男上衣开胸,七纽四袋或五纽二袋。女上衣右边开纽大襟。男女裤一样,阔裤头,宽脚,用带子束缚。少数教师、学生及机关工作人员、城镇部分居民穿中山装、西装和衬衫西裤,少数女教师和女学生穿裙装。建国后,逐渐过渡为中山装,青年穿青年装,但老农民并无多大改变。布料以棉布为主,间有卡叽、呢绒。80年代后盛行西装和多种装式。
清未男子小梳辫 民国初年剪辫,剃光头脑,继而逐渐采用平顶或圆顶发型,后来流行西式发型。女子从小裹脚,梳辫。民国初年禁止缠小足,少女梳辫,已婚妇女梳髻。建国后,男子仍流行西式发型,再加头腊。女子盛行齐眉发,梳短辫。80年代后,部分男女喜欢烫发,女子还有波浪、流云、菊花等发型。
在装饰方面 旧时的深圳居民穿着多朴素,随俗而变。女子头帕、围裙、客家妇女凉帽颇有特色。头帕俗语称“冬裙”或“包头仔”,长三尺,阔一尺的黑色细布,边缘绣有白色花纹。缀以系带,未婚女子白色绣系带,已婚少妇红色绣花系带,中年以上用青色或黑色系带。妇女喜欢在上衣外加一条素色的围裙,未婚女子用白色裙带,已婚妇女用青色或红色裙带。而布吉一带,未婚女子用红色围裙,已婚的用青色或黑色围裙。凉帽以竹篾编织成扁平圆形,头顶是空的帽框,边缘饰以黑色帽裙。系带妇女自己编制,未婚女子用白色系带,已婚少妇用红色系带,中年以上妇女用青色或黑色系带。建国前,人们逢喜事外出男的多穿布鞋,女的多穿布花鞋,在家男女老幼都穿木屐。建国后,鞋的种类多样,有布鞋、皮鞋、橡胶鞋、人造革鞋,款式五花八门牌号,传统的木屐几乎绝迹。
此外,在建国前,妇女头上梳髻,饰以钗、簪、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客家妇女婚后喜欢穿戴银质耳环、手镯。老年妇女戴有刻上“长命富贵”的寿镯。小孩胸前挂一把银锁。建国后,妇女戴首饰减少,六七十年代几乎绝迹,但男女带手表逐渐增加。80年代后,妇女又兴起戴耳环、戒指、项链之风,男人也普遍戴戒指。
回顾鹏城历史,古代的内地移民曾来到这里创造了鹏城的古代文明,而现代的内地移民又来到深圳,再造了深圳的辉煌。由此看来,新的深圳应该是旧的深圳的延续和创新,历史是不能忘怀的,民族文化的创新终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Ⅱ 龙华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关于公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
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建村[2003]199号)等规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公布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见附件1)、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等61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见附件2)。
请你们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要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认真编制保护规划,制定和落实保护措施,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的发生,严格禁止将历史文化资源整体出让给企业用于经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已经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将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行查处。
附件:1、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2、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Ⅲ 深圳的历史来由
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梁天监六年(507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陈将郡治移至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以该所城为县城。/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统制,汉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乡、沙井、大鹏以及香港李郑屋村等地,均发现汉代墓葬。从葬礼及出土文物看,当时已融合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东晋南朝250多年间,是深圳鼎盛时期,置东官郡,领宝安、兴宁等六县,管辖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阳一带,当时的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区。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冲。在南头设屯镇,驻有岭南节度兵;宋代设“巡海水师营”,宋代以来,深圳成了中国南方海路交通贸易的枢纽,经济上有着重大的发展。
明代是深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头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稍后立南头寨,形成宠大的军事机构,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头军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领下,在南头海域歼灭了葡萄牙舰队。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已达到225979人。人口大增,农业生产和渔、盐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二年(1913年),新安县复名宝安县,治所仍设在南头城。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深圳人民为民族解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抗日东江游击纵队,活跃在惠东,宝一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将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护送到解放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屯为数不少,如晋、隋时期的“晋绩隋园”庙,唐代的海光寺,灵渡寺南唐的怀度寺,宋代的赤湾天后庙,明清两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龙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纪80年代,深圳被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后,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新建的旅游景点及设施独具魅力,并以其新奇、特、异的风格蜚声海内外。
Ⅳ 上海12个历史文化中心城区是哪12个
这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分别为: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虹口区,以外滩历史建筑群、建筑轮廓线以及街道空间为风貌特色。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区,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人民广场城市空间和里弄建筑为风貌特色。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传统寺庙、居住、商业、街巷格局为风貌特色。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区,以花园住宅、里弄、公寓为主要风貌特色。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乡村别墅为风貌特色。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革命史迹、花园、里弄住宅为风貌特色。
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杨浦区,以原市政中心历史建筑群和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为风貌特色。
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徐汇区,以烈士陵园和寺庙为风貌特色。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为风貌特色。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静安区,以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风貌特色。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长宁、静安区、以花园、里弄住宅和教育建筑为特色。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花园住宅为风貌特色。
Ⅳ 深圳的历史
1.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何谓“鹏城”?
在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只是规模小了很多。
城墙经风雨侵蚀,一番破败景象;
城楼虽不及山海关雄壮,仍古味十足。进入城门,只见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败,看起来年代已相当久远。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由此得名。
曾几何时,有人把这个鹏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头上。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美好发展前景,潜力无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图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所以,鹏城也就名符其实地叫响了。
2.百越部族
(
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3.秦皇设郡
(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4.东晋建县
(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南头水寨(广东6大水寨之一),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管辖与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国舰队出使南洋,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广东省东南的政经重镇,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5.新安古城
(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清朝初期,政府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复原界。
6.县境分割
(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11日,九龙半岛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7.复名宝安
(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8.县治迁移
(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9.深圳建市
(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建市之初辖深圳、南头、松岗、龙华、葵涌、龙岗6个区。1979年10月,设立罗湖区。1980年7月,分罗湖区,成立沙头角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辖特区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区内设立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蛇口5个管理区。1990年1月,撤销特区内管理区,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区。1993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1997年10月,从罗湖区分出盐田区。2004年成为一个无农村的城市。邮政编码:518000,区号:0755。
Ⅵ 四川龙华古镇有什么值得欣赏的景点
最近几年来,各地积极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存在古建筑的地区,然而在这些过渡地开发建造,导致景区内商业化日趋严重,给游客带来较差的游览体验。原有的美景和古代文化也被掩盖,这是所有人不愿意看到的。当然很多地方的古建筑文化保存较为完好,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经过了无数的岁月后,这里似乎失去了当年的繁华和喧闹,留下的只有那一座座古老的建筑被人们欣赏。但这里古朴宁静的环境能够让人放松心灵,将自己置身于山水之间,远离城市的繁闹,与大自然和古建筑融为一体,感觉格外亲切。如果你想感受这座位于山水中,安静的古镇环境,那么就来龙华古镇吧。四川又一古镇走红,隐藏于山水之间,有西南“兵工厂”之称。不知你对龙华古镇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区留下足迹。
Ⅶ 龙华镇的保护范围
2013年2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四川龙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3〕64号),原则同意宜宾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四川龙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龙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总面积75.62公顷。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正街、新街、顺河街、东正街(古镇段)、麻柳街、豆腐街等传统风貌保护街巷,面积为3.67公顷。建设控制区为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外,北到校场坝,西到八仙山山脚,南到新仓组,东到凤凰咀的用地,面积为15.75公顷。环境协调区为建设控制区的外围,沿大龙溪、小龙溪对岸的自然山体,姊妹溪上游方向500米的沿岸,以及南侧200米至500米的发展建设区域,面积为56.2公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龙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批复》要求,第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按照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的分级控制要求和规定,要保护好龙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风貌格局和人文环境,严格控制好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周边建筑的性质、高度、体量和色彩,严格保护好龙华镇的整体山水格局、古树名木、景观视线走廊和社会文化资源。第二,完善基础设施。未来3—5年,要根据《名镇保护规划》,做好保护区内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好旅游产业,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加快协调发展。第三,严格实施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公告《名镇保护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建立健全实施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名镇保护规划》严格实施。
Ⅷ 深圳历史
据历史文献记载,深圳市的历史可分为4个时期:
归附时代
归附时代(即未独立建县时代,史前—公元1573年)距今四、五千年的夏、商年代,生活在深圳区域的百越部族,称为“南越部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进行开发,这时属于南海郡的深圳,便纳入中国的版式图,也融合了中原文化。东晋咸和6年,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带,郡治在宝安县。隋朝开皇10年,东官郡被废,宝安县改属广州,到唐朝至德2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从南头迁往东莞。宋朝期间,深圳不但是中国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而且是食盐产区,香料亦很出名。至元朝,这里出产的珍珠,已十分著名。明洪武27年,深圳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的防御性卫所组织。稍后,在南山半岛又设立了南头寨,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中国出使南洋,舰队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方可成行。
建县时代
建县时代(公元1573年—1841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义,在东莞守御千户所基地进行扩建,建立新安县治。范围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地区,经济上以产盐、种植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清朝初期,为防郑成功及明代遗民在沿海进行抗清活动,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有2/3的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后至康熙23年始复原界。
县境分割时代
县境分割时代(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即清道光天化日2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使新安县的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即咸丰10年11日,新安县的九龙半岛也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即光绪24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又将新界租给英国,为期99年。此后,新安县原有的3076县,县治仍在南头。抗战时期,南头在日本南侵下沦陷,宝安县政府迁往东莞县。当时的深圳虽然成为日治区域,却有支威震南疆的东江游击纵队在山岭活动。全国解放后的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比较兴旺,便将宝安县治东迁至深圳墟。深圳建墟是在清朝初年。由于这一带水泽密布,田边又有一条大水沟,故取名深圳。
建市时期
建市时期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3月,中央和广东省委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惠阳地区和省委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领导。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10月,广东省委宣布恢复宝安县建制,同时宣布深圳市的政治待遇与广州市相同。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7月,全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决议,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制订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1992年撤消宝安县建制,设立深圳市宝安、龙岗两个市辖区,于1993年1月1日正式挂牌。1998年设盐田区,3月30日挂牌办公。
现有罗湖、福田、宝安、龙岗、盐田、南山6个市辖行政区,24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
Ⅸ 龙华的人物履历
1976.08--1978.10,四川省安岳县东兴乡知青
1978.10--1982.07,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2.07--1985.07,四川省万县第一中学教师
1985.07--1988.07,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8.07--1989.06,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
1989.06--1990.08,四川省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宣传部干事、科长
1990.08--1991.12,四川省重庆市大渡口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1991.12--1992.11,四川省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1992.11--1994.08,四川省重庆市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其间:1993.02任区委委员)
1994.08--1997.06,四川省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
1997.06--2003.03,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
2003.03--2004.12,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2004.12--2005.01,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
2005.01--2010.06,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2010.06--2010.09,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党组书记
2010.09--2013.03,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2013.03--2016.01,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
2016.01—2016.03,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
2016.03—至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
Ⅹ 龙华古镇的介绍
宜宾龙华古镇位于屏山县屏山镇南37公里,因有明代所建龙华寺而得名。国内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容历史悠久,宋代始建,明、清时已形成古镇规模,是历代四川边防驻军重地,设守备驻兵。镇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丹霞洞石刻及造像,有高约30米的全国第一大立佛,还有安涧清洪桥、禹王宫、龙华寺、都司衙门、分银石、石狮以及保存完好的全本质结构街坊等。在细沙溪两岸有3万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地处打鱼村的丹霞地貌秀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