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1 16:45:56

⑴ 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

因为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所以共产党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1、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寻找真理的伟大远征

从一定意义上说,困难是政党进步最稳固和最靠得住的阶梯。真理往往都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的,困难是寻找真理的加速器,困难越大,人们离真理就越近。艰苦卓绝的长征使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接近、检验和接受真理。

2、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湘江战役失败后,为了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长征留给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经验

对于长征来说,每一次危急关头,都可能孕育着胜利,而每一次的胜利,又都可能潜伏着失败。长征中红军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都离不开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总结教训。

因此,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正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迅速抛弃照抄照搬洋教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立足本国实际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依靠人民,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1)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长征名称的由来: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⑵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3、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瑞金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4、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⑶ 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什么是长征精神,它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长征的意义,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有一个精辟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这一点生发开来,我们便可看到长征之所以被载入史册的历史意义。1.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序幕如果把长征放到中国革命全局去考察,就可看到,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中兴起的关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有人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全国胜利,把国民党赶下大海。这样,长征在性质上就由走投无路的撤退,变成走向胜利的序幕。2.长征造就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正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样,红军长征所造就的中国革命领导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政治上和干部上的重要准备。30万红军,经过25000里长征,剩下25000人。这25000人,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革命的精英,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和红军的骨干。中国革命就在这批骨干的带头冲锋陷阵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予军衔时,一千多名战功显赫的将军,90%以上都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指战员。单就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长征是锤炼一代中国革命骨干的熔炉。宋庆龄称颂中国共产党是“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林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特别是在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长征还为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千锤百炼的领导班子。应该说,在长征路上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选择毛泽东为领袖,是正确的历史性选择。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也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方学者评述说:红军长征“是历史的史诗之一,并给予一次锻炼,使共产党人更为坚强,使他们为未来的胜利做了准备”。这个准备既包括干部上的准备,也包括政治上的准备。有了这些准备,也就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3.长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撒播下革命的种子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率红一、三军团到达陕北象鼻子湾,出发时拥有8万之众的中央红军,此时只剩8000多人。但是,毛泽东从这些经历了无数苦难而衣衫褴褛的战士身上,不仅看到了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现实意义,还敏锐地意识到了长征对于人类社会的精神意义,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被载入史册。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昔日的8000多人现在已经红透中国,红遍了全世界。4.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也是国际共产4.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闻之令人感喟的史诗般的壮举。5.长征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实际上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理想、信念、热血直至生命编织而成的,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实际上,在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过程中,长征精神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成为了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参考资料:
傅治平著.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人民出版社,2007.9.

⑷ 历史:长征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专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指导意义: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⑸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精神是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寻找真理的伟大远征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是最残酷最严格的实践。1934年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红军主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过半,近3个人中就有1人牺牲。

在生死面前,人最容易摆脱不切实际的哲学思辨。在一次次战争考验特别是遭遇湘江之战的失败的惨痛教训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对共产国际洋教条的迷信,从中国本土寻找力量,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和战略的正确性。

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曾经有一次在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 血的著作,也是在血泊中找到的真理。最残酷的革命实践让中国共产党以最快速度接近并找到真理。

二、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湘江战役失败后,为了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长征初期,红军队伍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党内不断进行着各种各样思想路线的交锋和斗争。博古、李德等尽管失去了领导地位,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观望新的领导集体的实践结果。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行渡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使红军摆脱了蒋介石的包围,避免了重蹈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危境,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性。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是应该往川康走,往陕北走,还是往西北走?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党中央毅然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单独北上,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北上陕甘路线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张国焘的路线给中国革命再次带来了惨痛损失。历史最终证明毛泽东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

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西安事变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意义,并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今天来看,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种种生死考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像的。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没有毛泽东、没有毛泽东思想,“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中国革命的真理是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炼出来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还有8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只剩8千多人。残酷的斗争环境不仅是对整个党、整个红军的一次生死考验,也是对各种思想正确与否的迅速检验。

人虽少了,但大家思想统一了,大家都统一到正确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下。自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就开始比较顺利地闯过一道道急流险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长征留给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经验

对于长征来说,每一次危急关头,都可能孕育着胜利,而每一次的胜利,又都可能潜伏着失败。长征中红军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都离不开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总结教训。

因此,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正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迅速抛弃照抄照搬洋教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立足本国实际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依靠人民,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

长征用胜利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夺取革命胜利的磅礴之力。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红军长征给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的基本原则。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发展也不能仅是请客吃饭和作文章。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历久弥新的永恒课题。

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永远扎根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就能坚如磐石,这是长征胜利留给我们党的最重要的经验,何时何地都不能丢。

如果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红军的长征则为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送来了毛泽东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推进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须臾不能离开的思想武器。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的意义是深远的、永恒的,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和13亿多中国人民而言,是要永远铭记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⑹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我们必须弘扬长征精神,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正确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努力调动和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我们的国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科学发展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更需要长征精神
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因而更需要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长征
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记长征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
牢记“八荣八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长征精神对人们感动召唤、激发鼓励作用的意义表现,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人"振奋燃烧"的价值;长征精神规范导向价值是让人"优秀纯洁"的价值;长征精神对人的教育塑造是根本性的教育塑造,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是让人"目标一致"的价值.

⑺ 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大学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尤其重要。

长征的胜利是信念的坚持。 当海上地小船被汹涌的波涛打翻,信念是希望的灯塔,当安静的夜空被炮弹划破,信念是反击的长枪。信念所在,平凡的生命就会点缀成烂漫的山花。长征途中走草地,爬雪山,渡赤水,处处透着死亡的威胁,可是红军战士不退却,他们用坚毅的眼神响应组织的安排,他们就如同星星之火,燃烧整个华夏大地。是什么让他们做到这一点的?信念!——他们心中不灭的灯。就是这盏灯指引了他们,我们大学生要是有了这盏不熄的灯来照耀我们的人生,照耀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长征能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不仅要有信念支撑,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长征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没有被尘封,它就在我们青年人的身边,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年轻一代。长征最苦的是爬雪山、过草地时吃不好,穿不暖,有时候一两天喝不上一口水。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年轻一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颂扬,还要将其切实融入到实际生活。使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长征虽然艰苦,战士们却很乐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没有宿营,许多地方连搭个小棚过夜的树枝都没有,大家就背靠背倚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翻越不了的山,我们遇到困难算什么,跌倒了,站起来,要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

⑻ 长征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1934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人攻打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版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秦邦宪决定采纳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民兵,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标志着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
意义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
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⑼ 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内理想和革命必容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与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