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乐山的历史往事有哪些
唐开元初,海通和尚欲借佛力以平水患,在三江交汇处凌云山临江悬崖上开凿大佛。中经章仇兼琼的续建,至贞元十九年(803)由韦皋主持完工,并建大像阁覆盖全身。建造大佛前后历经90年之久,所成大佛通高62米,为世界第一大佛。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凌云寺(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建于唐代,现称大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三大建筑群)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为了制服江水,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修造大佛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前来索贿,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牎”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牎”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他的徒弟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佛座南北的两壁上,还有唐代石刻造像9O余龛,其中亦不乏佳作。 1939年,从重庆通往印度的主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已通车,但原来和川滇之间的公路均要绕道贵州,而修筑乐西公路(乐山至西昌)、西祥公路(西昌至云南祥云)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便捷的通道,同时也适应了川康边区开发的需要。1939年冬全线开工,1941年底正式通车。1940年在乐山成立了乐西公路工程处,公路全长525公里。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大学于1938年开始内迁,定址于乐山城内。学校以乐山现存的建筑为校舍,其校本部及文、法学院设在文庙,理、工学院设在城西。艰苦办学,直到1946年迁返武汉。在这一期间,武汉大学成了乐山文化的中心,先后有闻名海内外的学者朱光潜、叶圣陶等到武大执教,冯玉祥、白崇禧等到校活动。教师、学生参与乐山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乐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B. 乐山的地理位置、气侯特点、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乐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北连眉山市,东邻自贡市,南接宜宾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乐山市幅员面积12827k㎡,占四川省幅员面积的2.64%。
乐山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29°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的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1500毫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
乐山是四川粮食、副食品、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建材生产基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及副产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历史上属古蜀国,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城市之一。乐山市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处不同类型世界遗产的城市(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东风堰)。
望采纳
C. 乐山大佛是否是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
1996年12月峨来眉山-乐山大佛被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东山最著名的景观。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D. 乐山文化遗产
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省中南部,幅员面积12826平方公里。 是一座有近3000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巨匠郭沫若的故乡,以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乐山1、乐山2、乐山3、乐山4)而享誉中外。 它在四川省经济发展中颇具实力,也是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乐山交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今日乐山已具备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未来乐山将成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国际旅游大城市。
乐山大佛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石刻弥勒坐像,以其巍峨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沫若堂
沫若堂位于灵宝峰西北一隅,由一中西合壁式的民房修萁而成,青砖灰瓦,朴素雅致。这是为纪念出生于乐山沙湾的现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的。门额"沫若堂"三字为楚图南所书,门两侧是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上联:峨眉钟灵,大渡铸魂,中华唯怀,黎庶系心,笔摇落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联:女神惊世,屈原壮魄,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高度赞颂了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业绩。
堂前约10米的台阶上,屹立着一尊郭沫若全身铜像,高约3米。雕像旁立一支6.5米高的花岗石巨笔,笔杆上镌刻女神、屈原、凤凰涅粱图案。巨笔直指蓝天,象征郭沫若永世不灭的成就。
沫若堂为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所在,陈列着郭沫若生平事迹图片和各种著作版本,以及有关郭沫若的研究成果展览。
夹江千佛岩景区
夹江千佛岩景区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这里风景如画,依山傍水,被称作"青衣绝佳处"。大观山依凤岗对峙,青衣江从中蜿蜒而过,形成"两山对峙,一江口流"的旖旎风光。
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千佛崖"。像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造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姿态各异,绚丽多彩,尤以"净土度"为佳;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除摩崖造像外,还有琳琅满目的历代题刻。
黑竹沟风景区
黑竹沟风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80平方公里。
黑竹沟生态原始,环境神奇,物种珍稀,景观独特,景区集雄、险、秀,奇、神秘、清幽于一体,风光迷人。
--引用
E. 乐山大佛为何被纳为世界遗产从艺术,历史,科学方面分析
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开凿的发内起人是海通容和尚。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F. 四川乐山嘉阳小火车历史文化诗词描述
1书剑恩仇录 红花会之切口 天下万水俱同源 红花绿叶是一家 陆菲青所吟(稼轩版词)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权 回首万里 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余鱼同凉州积翠楼题诗 百战江湖一笛横 风雷侠烈死生轻 鸳鸯有耦春蚕若 白马鞍边笑靥生 千古...
G. 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
建造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佛像结构:
1、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2、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3、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4、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5、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
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网络-乐山大佛
H. 乐山大佛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我知道的自然文化遗产还有什么
中国自然景观丰富,几千年的文明史,有众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截止目前已有50多个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0多处。
1、湖北神农架
2016年,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第1处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1992年,在美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大会,全委会表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的诠释,泉、瀑、河、滩共同构成一个个斑色彩斓的瑶池。
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西北部张家界市,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
.......4、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第一期以及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等组成的二期,分别在2007年第31届和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成功入围。南方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和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5、中国丹霞
2010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四十个世界遗产。是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宁夏西吉火石寨、浙江江郎山组成的丹霞地貌组合,以中国丹霞名称共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并获批。
6、新疆天山
2013年在柬埔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新疆天山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天山具有极好的自然奇观,将反差巨大的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奇妙地汇集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自然美。
7、黄山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8、峨眉山与乐山大佛
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相传乐山大佛建造于唐代,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根据后来专家考证,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9、武夷山
1999年,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夷山是座历史文化名山,文化气息浓厚,古文人墨客在留下众多的文化遗迹。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为已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
10、泰山
1987年,第1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泰山入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泰山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有20多处古建筑群,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先民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
最早入选的是山东泰山。当然了,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不只这10处,还有在申遗中,这些是前些年代表,未来我国还会有更多自然景点入选世界遗产。
展开剩余内容
I. 乐山大佛是不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是的,在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J. 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设计中怎样运用
你好 我也是学设计的 不知道你是哪种专业 平面,建筑,规划还是景观 还是其他的? 不同的专业手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