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宜昌历史文化

宜昌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1 09:09:25

㈠ 宜昌有多少年历史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国古战场, 是 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 之称。宜昌市辖5个城区、3个县级市和5个县,市域面积21083.58平方公里, 人口415万,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1.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3万。
宜昌历史悠久,在夏、商、周时代为古荆州地。战国为楚邑,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烧夷陵于此。东汉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吴魏夷陵之战;蜀汉章武二年(222年)的吴蜀夷陵之战均发生在这里。明、清时期,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县城区及近郊设市。宜昌在1949年前经济非常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座古城开始焕发青春。宜昌人杰地灵。著名的“长阳人“在一二十万年前就在此活动,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著名诗仙李白、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国难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历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们的足迹。

宜昌水清水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长江三峡就在境内,现已形成了以自然风光、现代工程、人文景观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现已初步形成“一体四线“的旅游格局。即:以宜昌城区、葛洲坝工程、峡口风景区、三峡大坝为主,集上述周边景观的一体。以长江三峡的三峡线,清江土家民风、民情、民俗的三民线,三国古战场遗迹的三国线,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美人王昭君、神农架野人探险的三人线的四线。此外近几年还相继推出了大老岭、玉泉寺、龙门河、柴埠溪等景区。这些景区,相得益彰,相互辉映,为宜昌的旅游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宜昌的旅游正形成一种以三峡旅游为龙头的独特的旅游文化。

答案补充
宜昌历史悠久,在夏、商、周时代为古荆州地。战国为楚邑,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答案补充
30字你想写啥故事啊

㈡ 宜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吗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到底算不算自己读完了再定吧!
宜昌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西汉初年(约公元前二百年)为县治,东汉建安年间(约公元二百年)又为郡治。此后各代,称郡或称州或称府。宜昌是鄂西政治、军事的中心。近代以来,进出口四川、重庆的物资都要在这里换载,成为重要转口码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为通商口岸。宜昌古名较多,使用时间较长的是夷陵和峡州。古称峡州,因位于长江西陵峡口而得名。称夷陵,缘于“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 1735年撤州升府置县,名府“宜昌”,名县“东湖”。民国时期,废府留县,定名宜昌。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分出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4年11月改隶宜昌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79年7月,又恢复为省辖市。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下辖5个县、3个县级市、5个城区。总人口41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33.8万人。全市共有2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 89.63%,土家族、回族、满族、壮族等19个少数民族占10.37 %。
宜昌市位于长江中游和上游的结合部、湖北省的西部,地处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底,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国土面积2.13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
宜昌的水能资源独特。市域内除长江、清江外,还有99条小河流,水能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水电总装机达2300万千瓦。矿产资源富集。市域内已探明矿种84种,其中磷矿、石墨、铁矿、石灰石、锰、重金石等矿藏都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旅游资源丰富。宜昌集历史文化与现代工程、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长江三峡、葛洲坝分别被评为全国旅游景点40佳。境内还有清江风光、三国遗迹等自然、人文景观。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和清代名人杨守敬都出生在这里。生物资源多样。宜昌的柑桔、茶叶、香菇、蚕茧等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
宜昌地处我国中西部接合部,长江黄金水道、焦柳铁路、318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等国家重点交通线在此交会,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
宜昌市交通局昨日介绍,铁道部已将宜昌列为全国47个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总投资5亿多元的宜昌东站已开工建设,宜昌南站正在规划之中。交通部首批建设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宜昌主城区2个一级高速客运站和4个货运站即将开工建设;宜昌至华容一级公路、远安至当阳一级公路、三峡机场专用公路、三峡物流中心主体工程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今年也将陆续建成和开工。同时,香溪河航道二期工程、云池港综合码头等7个水运港航建设新项目,将使宜昌的港航年货运吞吐量提高720万吨。
随着宜昌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近日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发布,一幅未来五年宜昌立体交通格局的蓝图已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公路:构建“四线三环”
根据这一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内,宜昌将加快沪渝、沪蓉国道主干线以及三峡翻坝快速通道建设,基本实现宜昌至周边省会城市高速连接,三峡库区与沪渝高速联网贯通,各县市区经一级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全面对接。
宜昌将重点构架“四线三环”的公路主骨架,即: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沪渝高速(原称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全面通车,沪蓉高速(原称杭兰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基本建成。
纳入全省“651”骨干公路网规划的老河口至宜昌段公路初步启动。
加快江南翻坝公路建设,启动江北翻坝公路前期工作,打造贯穿三峡工程和宜昌主城区、连通沪渝、沪蓉高速公路的快速环线。
5年间,宜昌将建成高速公路296公里,其中:沪渝高速公路85公里,荆宜高速公路70公里,沪蓉高速公路84公里,三峡江南翻坝公路5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32公里。
除高速公路网外,在5年内,宜昌还将全面建成高等级干线网。依托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江南翻坝公路打造绕城快速通道,拓宽城市骨架。所有县市区基本实现一级公路上高速公路网,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
全市22条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快建设省际断头路、县际主要经济断头路、国防公路和过江通道。建设一级公路192公里,改造二级公路413公里,使全市一、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262公里,国省干线高等级公路比重达100%。
■水运:开发“一干二支四库”
未年5年,宜昌建设水运主通道,将主要依托一干(长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库(三峡库区、葛洲坝库区、隔河岩库区和高坝洲库区)进行。
据分析,随着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及国家重点对长江中上游航段进行整治,长江干线重庆至城陵矶段将由Ⅱ级提高到Ⅰ级航道标准,通航条件大为改善,万吨级船队鄂渝直达的年保证率不低于50%。
宜昌将加快香溪河等三峡库区支流航道建设,加快与清江航运梯级开发相配套的过坝锚地建设,完善通航标志,实施尾水段航道治理,全市航道总里程达到678公里,其中五级以上航道达到511公里。
加快外贸集装箱港区、三峡库区旅游码头和水陆中转码头建设,启动港口物流中心建设,基本建成集装箱外贸口岸、三峡库区水上旅游客运中心和长江沿线的矿建材料输出中心。
在“十一五”期间,宜昌将重点建设三峡坝区翻坝码头、云池综合码头、三峡库区及两坝一峡旅游码头、田家河港区、枝城港配煤中心等港口基础设施。
■站场:打造两个枢纽站
规划提出,加快东山高速客运站、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等枢纽场站建设,改善客运衔接条件,充分发挥城市公交的疏运功能,逐步实现长途客运与市内公共交通在城区周边同台换乘。
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建成中心城区80%以上区域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交站点、高峰时段候车时间不超过2分钟、公交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郊区至市区1小时内抵达的快速公交服务体系。
新建40个公交候车廊,改造100个公交标准站牌,主要站点增设盲人站牌。人性化设计并深化公交IC卡功能,推行城市消费一卡通。
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公交停车、工作停车、居住地停车和城郊换乘停车设施,优先建设公共交通城郊停车场和城区立体停车场,使城市公交场站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
■铁路:建成两大动脉
加快宜万铁路宜昌段、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建设,形成南北畅连、东西贯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新建宜昌东站和点军火车南站,“十一五”期间宜万铁路宜昌段投资约28亿元。建成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宜昌段65公里,投资约40亿元。
加强云池深水港、国道主干线等交通设施的有效衔接,适时启动云池至紫荆岭地方铁路,开辟铁水联运新通道。
在主城区火车站东迁后,适时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轨道设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2020年之前,适时建设中心城区东西向高架轨道工程。
■航空:开通国际航班
全面提高三峡机场的服务功能,重点实施航站楼改造、停机坪扩建、跑道延长和进场路建设工程,使停机位由6个增至12个,跑道由2600米延长至3200米,满足B747等大型客机起降,进场路实施四车道扩建,行车时速由40公里/小时提高到80公里/小时。
配套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功能,提高保障能力,达到一类航空口岸标准,尽早开通国际航班。
■重点交通项目,投资计划安排
规划提出,根据全市公路路网、主枢纽场站及港口航道规划布局,确定宜昌“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主要建设目标是:建设4条高速公路,3条一级公路,3大客货站场,建设两大枢纽港口,密织两个层次路网。具体为:
——建设江南三峡翻坝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沪渝高速宜昌西段、荆宜高速公路,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
——加快宜华一级公路、远当一级公路、陆渔一级公路建设,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东山高速客运站和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云池集装箱综合港区和田家河综合港区。
——密织以宜昌城区为中心,内畅外连、四通八达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
根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28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 150.3亿元,一级公路23.6亿元,二级公路6.9亿元,农村公路19.4亿元,港口及航道建设7.6亿元,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1.8亿元,铁路69.8亿元,三峡机场1.7亿元
宜昌城市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区域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修建,三峡航运中心的打造,以及其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宜昌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联运的交通新格局,宜昌将成为中西部结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荆州是湖北唯一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被学者誉为"东方雅典"

㈢ 猇亭有哪些历史文化

猇亭区猇亭,始得名于三国时期,刘备伐吴“兵于夷道猇亭”,即此建有一造形优美的小亭,亭椽柱上雕成既象虎又象犬兽形,是为猇,即名为猇亭。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楚 顷襄王 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三国时,(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五县及归州、鹤峰二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四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㈣ 宜昌在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http://ke..com/view/5211.htm
帮你找到这个,挺详细的!
在我自己看来,宜昌有很多的特色。在风俗习惯上有跳版丧(巴山舞)权,哭嫁。在饮食习惯上有腊肉香肠、萝卜饺子、凉虾等等。

㈤ 宜昌车溪的历史文化

车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区,为了展示昔日土家风情,恢复了巴楚故土园景区,推出了三峡地区第一个农家博物馆,置存纸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车和农事生产、生活器具。您可见识“竹子变成纸、泥巴变成陶、苞谷变成酒”的全过程,还可以一试身手,亲生感受劳作之美。
车溪西距宜昌市城区18公里,坐落于三峡中堡岛与巴人发祥地之间,它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典型撞击磨合区,散落于民间的文化风情无不透视出,其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既有巴人的粗犷又有楚人的内涵,但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其厚重如山、纯朴如水的文化如同车溪俊逸的山水洞瀑被车溪峡谷笼装了无数个世纪,车溪风景旅游区山表水秀,具有世外桃源般幽静之美,这里雄峰、异古、奇洞、飞瀑、清泉等景观随处可见,古寺庙遗址、古造纸作坊与巴楚土瓦民居交相辉映,奇特的怪石园林和人文资源水乳交融。 在18.64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里,可开展森林浴(天然氧吧、调理身心、修身养性)、矿泉浴(流动洁净、祛风除湿、爽肤健身)、生态农园观光、睡仙洞和石仙洞猎奇探险、忘忧谷探幽、腊梅峡赏梅,巴楚故土园参与风俗民情表演等独具车溪特色多层次的旅游活动。使人置身其间,获得返璞归真、悠闲自在的享受。集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精华的天湖、车溪休闲度假风景区,野梅葱茂,孔雀开屏,小桥流水,清泉叮咚,农屋点缀,水车咿呀,好一幅水乡山寨田园风景画。这里,有山皆翠,有水皆绿,有洞皆奇,有峡皆幽,有泉皆飞。涵石仙谷、巴楚故土园、腊梅峡、宝塔谷、天龙云窟、风洞、忘忧谷。

㈥ 宜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谁了解,我要非常详细的。挑重点的说!

宜昌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之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区域独特,人文荟粹。专宜昌属本土历史文化是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蜀土家文化等在宜昌本土的集中和融合的产物。它有着三峡文化的烙印,但它却走出了三峡;它有着荆楚巴蜀和土家文化的特点,但它却表现出创新;它具有近代码头文化的普遍性格,但又呈现出独立的丰采。这就是宜昌码头文化,它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价值,它是宜昌人文精神的载体。

㈦ 宜昌的历史风云

宜昌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为县治,名夷陵县,因“水版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权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黄陵庙撰碑,关羽宜昌城点军,陆逊在宜昌破蜀兵,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抗日战争时期,宜昌亦是国军抵抗日寇,保卫陪都重庆的桥头堡。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使得国军取得了对打击日寇嚣张气焰的胜利,挫败了日军进入西陵峡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它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确立为世界军事史上中华民族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而著名的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则牺牲在宜昌的另外一场战斗——枣宜会战中。沧海桑田,如今宜昌城区融峡江特色、水电特色、古文化特色与现代化城市融于一体,使宜昌成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旅游名城。 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和汉代名妃王昭君的故乡

㈧ 宜昌有哪些文化遗产,提供一下相关的PPT.

宜昌市政府公布第四复批市级非物制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德培故事、三国传说等11项“非遗”成功入选。
这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6大类,共包括:民间文学类3项,即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申报的刘德培故事,当阳市文化馆、猇亭区文化馆申报的三国传说,兴山县文化馆申报的兴山文三猴子的故事;传统音乐类2项,由远安县文化馆申报的远安薅草锣鼓,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申报的长阳道教科仪音乐;传统舞蹈类2项,由远安县文化馆申报的远安九子鞭,夷陵区文化馆申报的夷陵地花鼓;传统戏剧类2项,由秭归县文化馆申报的秭归建东花鼓戏,远安县文化馆申报的远安皮影戏;传统技艺类1项,由宜都市文化馆申报的聂家河传统榨油技艺;民俗类1项,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申报的土家打喜。
截至目前,宜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到64项。这些“非遗”均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当地有较大影响且处于濒危状态。

㈨ 宜昌是一个地级市吗 他的市长是正厅级吗

宜昌市是湖北省的地级市。市长(职位)的级别确实是正厅级,但也有高配为副省级的。

比如从省里或者武汉市(副省级城市)调入一个正厅级干部到宜昌去任职,一般情况下,都会高配为副省级。毕竟宜昌市在湖北省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宜昌号称是副省域中心城市,90年代地市合并,是毫无疑问的地级市,市长或有高配副省级的,但较罕见。

(9)宜昌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宜昌的历史文化

宜昌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地望。这里孕育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诗文,为宜昌增添了文化财富。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境内还有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㈩ 宜昌的独特文化习俗

宜 昌 风 俗 与 文 化

土家篝火晚会——>舞狮——>龙舟竞赛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吸引着中外游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一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人”之意。2000

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赛龙舟之习,据记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的古文物青铜?X上,就有古代越人京渡的图像,看来赛龙舟之习是在屈原时代之前就已有之。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于是“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见南北朝吴均《续齐谐记》),便使以后的赛龙舟活动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尤其是唐代之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而且千年以来常盛不衷。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 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关于端午节来由,一般有两种说法。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代吴越民族“龙子节”。古代的先民是以龙为图腾的,龙子节就是以盛典祭祀龙祖先。依这个说法,端午接的源头则相当古远了。另一个说法,也就是最普遍的说法,则说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人他忧国忧民,最后于农历五月初五愤愤然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民众对他的死十分震惊,对他怀念之余,还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划龙船于江面上,说是要寻找他的尸首;又将粮食用竹叶裹投入水中,以防蛟龙类的水兽吞食屈原的尸首。相延正习,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赛龙舟和吃棕子的风俗习惯。从这一说法来看,端午节应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据文献记载,过端午节在唐代已十分盛行,当时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把五月初五定为端五节,传谕全国各地纪念屈原,使端午节成为正规的大型纪念节日。端午节各习,就如端午节的来由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在各地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且延续至今,尚有方兴未艾之势。据记载,南北朝以后,舞狮在民间日益盛行,盛唐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锣鼓伴舞。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狮队穿家过巷的时侯,往往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夷陵故土——宜昌系川东鄂西货物集散之枢纽,为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千百年来,到夷陵经商贸易、奠基创业的商贾大户,悠游四海的迁客骚人及达官显贵纷至踏来。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大江淘尽多少风流,但那落至夷陵故土的孔方钱却永存于世,流传千古。邮票是精美的艺术品,是认识世界的窗口,集邮活动在夷陵故土宜昌方兴未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被贬任夷陵县令的时候,曾写过一首《劳停驿》的诗。“驿”即驿站,古时邮人送信歇脚之地。从欧阳修的诗中,我们可见900多年前古夷陵邮政文化之一斑。

火花又称火柴贴画。在宜昌的火花收藏界里,“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的收藏是其主要藏品之一。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厂家发行的“三国人物画选”、“京剧脸谱”等火柴贴画成为收藏迷的抢手货。(摘自欧阳运森《沧桑寻梦》)

宜昌拟建历史文化长廊

宜昌市将滨江公园建成历史文化长廊的多年设想即将成为现实。王昭君、屈原、三国人物等宜昌名人将被用艺术手法制成雕塑搬进滨江公园,来自四川美院的两位教授及设计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已开始同宜昌市有关部门洽谈。据悉,历史文化长廊拟围绕五个主题建设:一是屈原吟诗投江等史实;二是王昭君出塞和亲;三是陆逊儒生挂帅火烧夷陵、刘备借荆州、赵子龙千里走单骑、关羽败走麦城;四是清江巴人和土家文化神韵;五是葛洲坝、三峡大坝等。

咸丰将建成土家民俗村

咸丰县确定依托尖山张唐崖土司城特有的文物资源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尖山有“吊脚楼之乡”之称。唐崖土司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司城帅府内机构完整,如今牌坊、石人石马、张飞庙、土王墓等仍保存完好。这里吊脚楼依山而建,歌舞、服饰、节庆、文化、饮食、宗教信仰至今仍保持着明显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阅读全文

与宜昌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