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太湖历史文化

太湖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3 00:24:33

❶ 何为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最早眼宛转险怪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江苏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安徽太湖石。指安徽太湖石基地。安徽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合九铁路、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叠嶂,果木葱笼,是旅游观光、疗养休闲的胜地。赵河汤湾温泉,水温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吨,水质清澈,可饮可浴可医。因此,安徽太湖石有旅游、疗养的功用。此湖周边大山,还出产户外风景石、假山石、大理石板材、鹅卵石又称巨石(一般在二○吨以上,适合摆在水塘和人工河里)、基建石、水磨石(地平用)。千百年来,赏石、藏石仅是封建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等有闲阶级的独霸娱乐。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广大劳动人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赏石、藏石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日常文化活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安徽太湖石文化也迅速崛起。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在《太湖赋》中曰:“斯邑多山,山势嵯峨而列屏;斯邑多水,水势回环而纵横。变幻不可方物者,波光山色也;晦明不可名状者,暮霭朝晖也。信步月亮湾,山川美景豁双眸;放眼橘子洲,沧渺碧波荡碧洲。龙山景区,山外有山,神女愧嵯峨之难配;汤湾温泉,水外有水,河伯惭大小之不侔。将军山峻拔巍巍,重峦迭嶂;花亭湖波滔泱泱,烟波浩淼。长河落日,炜彩霞而蒸天幕;瀚湖揽月,辉群星而曜穹苍。山尖寨,云舒云卷,望群峦之缥碧;六省坡,花开花落,数季节之轮回。天华尖,苍龙云端卷,狂卷啸声起;芙蓉寨,猛虎峻岗奔,突奔草木惊。宿鸟依林,松篁迎风而歌;苍烟落照,牧童横笛而归。暖阳照,春意浓,些许微抚人心醉;枫叶落,秋雨凉,几多惆怅君眼迷。情人岛佳人把酒,云载芳心;狄公亭情郎辍笔,雨送柔意。若隐若现,转瞬危楼高万尺;或聚或散,顷刻平湖起烟波。西风洞,人间天府,洞穴奇而幽美;狮子山,西隅屏藩,山川殊而峻胜。群峰绵邈,高山陡立于川际;众壑迤逦,河流环绕于域中。海会寺,古色神殿余烟渺渺;佛图寺,沉香雅阁落英纷纷。九龙涧瀑布,夺天工之斧凿,不能成其形;朴初文化园,盖神匠之丹青,不可绘其姿。居盛夏则凉风习习若饮冰酿,爽彻肺腑;处寒冬则暖意阵阵如沐春风,日照红颜...鸟语清脆鸣于林间,荷香芬芳飘之湖畔。春雨淅淅经处,春色渐浓;寒雨霏霏而过,冬意悄退。淅沥倾摇,娇媚醉青岗;延绵飘曳,窈窕抚微波。青灯微灼,曾是极乐佛祖白莲座;紫霞浅绕,尝为碧游老君逍遥袍。煦风飘飘而至,怡人之姿;瑞雪皑皑莅临,丰年之兆。奇山异石,皆是而比比...”。学者王泽生评价道:“景乃石之太湖蕴也”。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房山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总之,太湖石,是一种包涵着历史文化的东东。中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很早,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太湖石是早在1千多年前的唐朝闻名于世的,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迭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太湖园林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现在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

❷ 苏州太湖三山岛的十类文化

一、地球科学文化——太湖陨击坑 祖国唯一的一处陨击坑——太湖,它的佐证地在三山岛。在三山岛的厥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发现了五通组石英岩遭受冲击变质的标准特征——震裂锥,这是我国正式报道的首例;在三山岛的泽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在泥盆纪五通组石英岩颗粒中发现了遭受冲击变质的直接证据——冲击变形纹,这是多组密集严格平行的变形纹,不但穿过了石英颗粒,而且穿过了石英的再生长边缘,这一发现证明石英晶粒曾经遭受过超高压的冲击变质,后一现象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发现。
二、远古文化——三山文化 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不断发现骨器,大熊猫臼齿,食杂类灵长目丫型齿面臼齿及十万年前旧石器(一次性打击)
三、风景名胜文化 她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级景点,景点面积135公顷,三山岛面积1.6平方公里,250余户,800余人口,春秋时呼三山,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秦汉曰:洞庭山,晋为蓬莱,明叫“小蓬莱”。又称笔架山、金龟山等。在临湖秀山之处,素有十大最胜迹,十古寺庙,十古码头,十古井,真是十全十美。
四、吴文化 三山岛为吴文化发源地,据《尚书 禹贡》载,虞、夏之际(约公元前21世纪)震泽(今太湖)列扬州之境,时有部落陶臣氏、乌陀氏、鸿蒙氏和若繇余氏游居太湖一带,因助夏禹治太湖水患有功受封赐,其中若繇余氏居地(今苏州一带)封为吴,《史记》及《吴县志》均有记载。据《吴县志》卷三十三,坛庙祠宇一百二十一页,水平王庙条第十二项末有详细记述。今三山岛有吴祀祠、及小姑山,小姑村95%以上为吴姓,三山岛跨吴县、吴江、吴兴。
五、太湖流域寺庙文化 三山岛最具代表性,在1.6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十座寺、庙、庵、堂。有春秋时的吴祀祠————娘娘庙,唐朝、咸通九年和十三年的中峰寺和三峰寺、新南寺,每0.16平方公里一座寺庙(240亩一座)。应该说佛教从东汉明帝永正十年(公元67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她的以慈为本,深入民心。
六、洞穴学文化 1984年4月9日———11日冒着风雨前来三山岛考察、规划的苏州市园林管理局黄玮先生,义务为三山岛设计总体规划进行实地踏勘。在义保小组人员的陪同下,于4月11日下午五时一刻,在清风岭西南麓沿湖处,发现石灰岩溶洞遗迹一处,从4月12日上午八时开始试掘,至14日挖进了深6米、高2米、宽2米半,至此溶洞已明显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当时使人欣喜若狂。在溶洞出土的泥中发现了旧石器,一平方米约100余件。
七、人文文化 三山岛有250余户,800余人口,28姓,堂名33只,其中大姓10户,以吴、秦、查、许、张、潘、倪、黄、薛、徐。吴姓后嗣世居三山。
八、明、清古建筑文化 目前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还有七——八座,可以让人们追忆一番五百年来三山岛历史的踪影。
三山岛桥头的九思堂,为明代建筑,它偏柱楠木鼓凳,上有凤参牡丹官帽头,下有对角方砖渡方步,,为三品官的住宅,姓宓,子孙在解放后的1956年或1957年间,曾到东山区政府寻祖,据说在辽宁鞍山钢铁厂,当时有轿车来。
清俭堂现有房屋54间,典型的清代建筑,建于清戊戌春月彀旦(乾隆43年,公元1778年)。建造人黄发祥,号黄十万,其建筑风格、厅、堂、落地长窗雕花等,不亚于东山雕花楼。
山东的师俭堂,格式与清俭堂相似,但略小,建于清嘉庆辛酉春月彀旦(嘉庆6年,公元1801年),有大厅、书厅、楼、偏室等,目前建筑完好。
桥头的薛氏念劬堂、许氏四宜堂都很完好,小姑吴氏荆茂堂等。
九、石雕、石碑、墓志铭文化 石雕有唐代的弥勒佛、六脚雕花香炉座、雕龙香炉、莲花座、唐.三峰禅寺碑额,唐.八角巨井,唐.顺济桥,清.嘉庆六年江苏府太湖分府石碑一块,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和道光十八年(公元1835年)烈女牌坊二座(散件),清道光八年和十二年秦氏宗祠碑记三块,石雕八仙,归泉,以及吴氏墓志铭,石三角阴亭,柱磉石等等不下数百件。
十、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文化 三山岛没有毒蛇,但有碗口粗的蟒蛇,三山岛没有鼬,但有獐等动物。鸟类也很丰富,有红嘴红脚黑身的鹩哥、鹰、猫头鹰、捉鸟鹰、鸳鸯、红嘴海鸥、鸬、布谷鸟、杜鹃、白头翁、黄春、斑鸠、野鹌鹑、野鸭等。
三山岛的民风相对较淳朴,不管春夏秋冬四季妇女出门头上都带草帽。三山岛至今仍沿用古老的砖灶,而烟囱顶端却是花色繁多,有梅花形、品字型、玉兰型、亭子型、平台型、重叠型、桥型等等不下20余种。
三山岛已发现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三叶虫,奥陶纪(距今约五亿年)鹦鹉螺、鹰嘴贝、蜂巢珊瑚、海百茎、海螺以及藻类化石。
三山岛不仅是吴县、苏州、江苏省的骄傲,而且是祖国的瑰宝,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世人为之瞩目。

❸ 苏州环太湖的概念

在太湖边还有一处地形宛如一钩明月的明月湾古村落,据说因春秋时吴王夫差与回西施答在此赏月而得名,村后石排山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走在用四千五百六十余条金山花岗条石铺成的全长一千一百四十米的古道上,穿梭在状若棋盘的山村中,犹如卷入历史长河。游人惊异于村落中高低错落的建筑,各式宅第和祠堂内苏式彩画的富丽典雅,石雕、砖雕、木雕的精致,就连门窗隔扇也是精雕细作,极尽装饰之美,承载着厚厚的历史遗痕和夺天工艺,不愧为集清朝江南民居建筑之大成。

古建祠堂内、村中小道上、古宅残桓前、御码头边、千年古香樟树下,游客们将自己与这座“太湖鱼米之乡”、“商贾富户故里”、“江南典型古村落”一同捕捉在镜头里,将古村深深地烙在了心上。

❹ 太湖有哪些景点

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是中华文化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伟大创造。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属于国家4A级景区。

五千年文博园以“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为建设宗旨,园内采用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廊石刻、文化名景尽含其中,处处流露和谐文化的思想,人文气息浓郁,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以彰显与传承,并集旅游、展演、研讨、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五千年文博园分为三大景区:人文历史景区、主题公园景区和休闲度假景区。

人文历史景区占地600亩,投资人民币7.2亿元。它由中华百工坊、五千年文化走廊、赵泰来博物馆群、五千年根雕园、炎黄二帝、龙行天下、孝道园、天上人间、龙飞凤舞、国际诗林、茶马古道、大好河山、四大名著文化园、华夏爱情文化园、千米文化古栈道、皖江园及皖江第一街——皖街等景点组成。

主题公园景区和休闲度假景区占地600余亩,预投资人民币10.8亿元,目前正在规划当中,将于2012年建成对外开放。

主题公园景区和休闲度假景区将建设三百六十行文化园、中国地质博物园、华夏农耕文化艺术馆、江南植物园、蔬果长廊、生态科普雕塑群、素质拓展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园、中国水乡文化园以及展示中华56个民族风采的中华民族塔等景区,充分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健身疗养、生活体验”五大功能。

❺ 什么是太湖边的文化名城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人称小上海

芜湖是历史上中国的四大米市之一,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到民国时期,繁华程度堪比上海,因此得名小上海。

芜湖历来商贾云集,被很多人誉为安徽的“小上海”,凭借其浓厚的商业氛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众多省内外企业家投资发展的沃土。“小上海”这一称呼由来已久,却很少有人知道,芜湖为何被称为小上海。
芜湖到底哪里像上海
芜湖被称作“小上海”由来已久,其实这一点绝非沽名钓誉。芜湖是一个水边的,徽派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古城,有着2500多年的文明和盛极一时的商埠历史。你若要问芜湖到底哪一点像上海,大部分人会回答你,芜湖人处事精明,这一点很像上海人。
在芜湖的沿青弋江一线有一条”十里长街“,毛泽东时代曾有西方经济学家把它称作中国唯一的”自由贸易市场“。说它十里,绝不夸张,长街至今有很多房屋还是建于元末明初。徽商正是从芜湖走向世界的,安徽最早的发电厂等近代工业都发端于芜湖,可以说是商业造就了今天的芜湖。
翻开芜湖的历史,有很多名人在芜湖留下足迹然后辗转上海。如京剧界的盖叫天。演员王莹,作家阿英,着名女画家潘玉良等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中国电影在上海蓬勃发展,其中还有不少演员是芜湖人。
在芜湖的上海移民
芜湖被称为小上海,除了与上海的发展历史相似,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国初期的上海移民涌入,据相关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上海籍来芜移民共有20万人之多。

上海移民来芜有相互促进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又陆续有成批的上海人来到芜湖,尤其是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大批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安徽,全省有14.2万人,芜湖是一个重要的安置地点。这批人中,很大一部分通过招工招生来到芜湖就业,安家落户。八十年代,芜湖又从上海引进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芜湖的经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芜湖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众多的上海企业和人员来到芜湖,带来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技术,改善了芜湖的工业结构,增加了产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芜湖工业尤其是轻纺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上海市当时的就业压力。而这么多人愿意来芜湖,除了当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还是由于上海与芜湖两地生活习惯差不多有关,生活上基本比较适应。再加上芜湖号称“鱼米之乡”,副食品、水产品供应情况比较好,有大米(粳米)吃,也是吸引那么多上海人来到芜湖。

❻ 无锡的人文历史有哪些

无锡建制沿革
无锡建制沿革: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无锡、宜兴、江阴(代管)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

无锡历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勾吴”。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俗称伯渎港)。还栽桑养蚕,制陶冶铜,“数年之间,民人殷富”。周灭商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历史悠久,据仙蠡墩遗址、许巷遗址等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夏朝以前,无锡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劳动。 在新渎庙墩、 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高城墩、祁头山、骆驼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 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地区。1953 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2001年,无锡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2个镇,31个街道。

❼ 太湖的文化传说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据科学考证太湖真正面貌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还有一个历史故事。据历史记载,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俘至姑苏,事奉夫差。后来范蠡献计,把民间美女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缅酒色,丧失斗志,终于使越王报仇雪恨,一举打败了吴国。“平吴霸越”之功,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规律。勾践这个人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安乐,现在声名至尊,功高盖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难以善终。从中原回来之后,范蠡就向勾践说:“君王好好努力吧!请允许我从此辞去,以后不再进入越国了。”勾践诧异:“你现在要离我而去,这是为什么?”勾践说:“我听说,做人臣的,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从前君王受辱于会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现在君王的事业已成,而我该接受在会稽使君受辱之罚了。”于是,范蠡悄然离开了越国。有人看见,范蠡携带着西施,驾着一叶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后来,经营产业,家资巨万,成为富翁,世称陶朱公,寿终正寝。对于范蠡的功成身退,终得善果,历代的政治家和文人们感慨颇深,晚唐诗人汪遵写了《五湖》一诗,对范蠡的深谋远虑大加赞赏:“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❽ 太湖自古有什么的美称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景区面积为888平方公里,分别为苏州市的木渎、石湖、光福、东山、西山、甪直景区;吴江市的同里景区;常熟市的虞山景区;无锡市的梅梁湖、蠡湖、锡惠、马山景区;宜兴市的阳羡景区等13个景区和无锡市的泰伯庙、泰伯墓2个独立景点组成。 太湖的自然景观特征。太湖风景名胜区“湖不深而辽阔,山不高而清秀”,是一派“平山远水”、“山长水阔”的“吴中山水”景色。湖面烟波浩淼,气势磅礴。湖中岛屿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沿湖低山丘陵,逶迤连绵,山水相间,湖岸线曲折蜿蜒,大小水湾串连套合,山重水复与缥渺浩瀚相得益彰,构成一个个千姿百态的天然山水画面。湖光山色与镶嵌在山环水抱之中的渔港、村落所构成的田园风光,也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色画卷。 太湖的人文景观特征。太湖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文风之盛,在全国有一定地位。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秀美,也诞生了渊源久远的史前文化,而且有吴泰伯开创的、在春秋时期一度强盛的大吴国文化。秦朝统一以后,这里又曾几度处于南朝政治的中心地区,后来更成为全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重点地区之一。富有特色的太湖风景园林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秦汉以后,太湖又成为名士避世隐居之处。南北朝时,建造私家园林和丛林寺庙之风十分盛行。自古以来以来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太湖地区大量明清时期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古墓葬和古文物遗存,以及内涵深厚的吴地文化和水乡民俗与秀美的太湖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太湖独特的吴文化人文景观特征。 全区现有各种景源733处,其中自然景源190处,人文景源543处,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5处,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里古镇、甪直古镇、木渎古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古村,明月湾古村)和3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东山古镇、西山古镇、光福古镇)。截至2008年底,开放景点97个,年游人次达3692万。 太湖的景观类型。 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概括起来有十大类: 山水交融、构图秀雅、千姿百态的天然山水画面; 重峦叠嶂、山势嵯峨、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 千百年的古树名柯和繁花似锦、硕果满山的传统植物景观; 洞体深邃、钟乳瑰丽、奇异万状的古溶洞、水洞; 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雾幔、云海、串月、旭日、晚霞和四季更迭的天象景观; 常年不涸、甘冽清腴的名泉和曲折幽邃的涧潭溪流; 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稻香桑茂、碧波繁花的江南田园风光; 典雅古朴、富于诗情画意的各种古典园林、古桥梁、明清古建筑群和水乡文化古镇; 著名的古雕塑艺术珍品和历代名人留下的大量碑碣石刻、书法图画、诗词著作; 考古发掘出来的代表江南文化历史的远古文物和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其遗迹。

❾ 无锡历史故事有哪些

无锡建制沿革
无锡建制沿革: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无锡、宜兴、江阴(代管)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

无锡历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勾吴”。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俗称伯渎港)。还栽桑养蚕,制陶冶铜,“数年之间,民人殷富”。周灭商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历史悠久,据仙蠡墩遗址、许巷遗址等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夏朝以前,无锡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劳动。 在新渎庙墩、 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高城墩、祁头山、骆驼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 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地区。1953 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2001年,无锡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2个镇,31个街道。

阅读全文

与太湖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