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晋南朝历史文化的各种书籍推荐!谢谢
除了二十四史里面的十本史书外加资治通鉴里面正史,古人写的关乎这个时期的还有:
《华阳国志》(晋)常璩 记载各郡县地理历史民俗等,时间上是从设郡到作者生活的年代。
《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 主要记载五胡的,不是南朝。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这个不用我说了,地理方面的,南北俱有。
《邺中记》 晋·陆翙 讲邺这个地方的
《十六国春秋别传》(北魏)崔鸿 与东晋同期的十六国
风土记(晋)周处 很短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
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佛教方面的,《洛阳珈蓝记》(魏)杨炫之 北朝的
《佛国记》(东晋)法显
《高僧传》
魏晋笔记
笑林(三国魏)邯郸淳 广志(晋)郭义恭
关中记(晋)潘岳 宜都记(晋)袁山松
洛阳记(晋)陆机 浔阳记( 东晋)张僧鉴
会稽记(晋)孔晔 南康记(晋)邓德明
绿珠传(晋)乐史 交州记(晋)刘欣期
广州记(晋)顾微 荆州记(晋)盛弘之
晋后略(西晋)荀绰 魏晋世语(晋)郭颁
南雍州记(晋)王韶
俗说(南朝梁)沈约
梁州记(南朝宋)刘澄之 齐谐记(南朝宋)东阳无疑
鄱阳记(南朝宋)刘澄之 还冤记(北齐)颜之推
冥通记(南朝梁)陶弘景 始兴记(南朝宋)王韶之
嘉郡记(南朝宋)郑辑之
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续晋阳秋(南朝宋)檀道鸾
殷芸小说(南朝梁)殷芸 晋中兴书(南朝宋)何法盛
袁忠宪集(南朝宋)袁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像什么搜神记文选玉台新咏名家诗集著作等等等等,有佚有存,多如牛毛,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还真没功夫看完啊啊啊啊啊
2. 了解中华文化与历史必读的书
诸子百家就不用说了吧,以下可供朋友参考:
《中华文明五千年》(视频版也有内的)
《刀容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剑桥插图中国史》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
......
3. 中国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你了解历史文化的意义吗
古代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3)历史文化文选扩展阅读
古代的中央六部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部门
六部的名称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实质上的机能与机构初现于周时的“六官”,秦汉时有“九卿”。朝廷的职务由这些首脑们分管。到了魏晋时,改称“曹”,尚书分曹执事,而曹逐渐演化成为步。到了隋唐时始确定六部分属于尚书省。
到了元时,尚书省分管六部,统领国家大事。而明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废中书省,直接由皇帝统管六部,此时共有“吏、兵、礼、刑、工、户”六部。
到了明代,六部官职分别有:尚书(共1人),左、右侍郎(共2人,相当于尚书的副手),郎中、员外郎等若干人。
1、吏部
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而吏部尚书就等同于人事部部长。吏部尚书在古时称为“天官”或者是“文官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原因很简单,无论你平常贪廉忠奸,到年底了不还是得过我吏部的考核来进行升降奖惩么?
2、兵部
这个就是相当于现在国防部、武装部等一切跟武装斗争有关的部门的总和。在古时的和平年代,兵部的地位不如其他部门的高,但是如果到了战争年代,那么兵部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时候是你兵部尚书辉煌腾达的时候,打了胜仗还好,吃了败仗的话,你就洗把脸等着唾沫星子,轻则革职,重则丢掉身家性命。
3、礼部
放在今天,礼部的涵盖面也很广。包括教育部、文化部等。礼部的事多却不杂,包括接待外国君臣的相关事务,本国的各类礼仪事件等。
比如如果你是礼部官员,你发现某个王爷坐的车逾越了他的身份,那么这就是你的本职工作该管的事。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争爹”事件就是一件礼仪上的事。
4、刑部
刑部主司刑法牢狱,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公检法”,并且是一条龙服务。古代的刑部还有制定修改法律的权利,这一点又比现在的一些部门要高。
5、工部
相当于今天的建筑部等,虽然主管营造工程等事项,但是具体工作是个比较杂的部门。比如给皇帝修新居、哪的河堤决口修筑防御工事、皇亲国戚的陵寝选地,选材,修建等,同时还掌管天下山河大川。
毫无疑问工部是六部之中最有钱的部门。比如明朝权奸严嵩自己是吏部尚书,儿子严世蕃是工部左侍郎。一个掌管人事,一个是全国最大的包工头,贪污程度可见一斑。
6、户部
古时的户部主管财政,人员和土地。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另外还做一下国土资源和人口普查等工作。虽然工部管的是钱,但是钱是国家的钱,l六部的各类经费都得往户部报,如果国力强盛,事务还算轻闲,如果整个国家没钱,基本上户部尚书每天都是苦大头。
4. 历史文选和历史文献有什么区别
文选复
[解释]:总集名。南朝制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三十卷(后李善注析为六十卷)。分三十八类,选录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及较有文采的史论传赞等共七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一百三十余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参考词典]
汉语大词典
文献
[解释]:原义指同历史、文化有关的典籍和人物。今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参考词典]
汉语大词典
5. 历史书籍
极力推荐<中国人史纲>,比任何历史书都好看,绝对不无聊,也不是很深,但是很全面很有意思,我看过了电子书还特地买了书,收起来,
6. 有什么历史专业的经典书籍
中国:翦伯赞《中国历史纲要》
张岂之《中国历史》(没有共和国史)
钱穆《国版史大纲》
司马迁权《史记》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张传玺《中国史纲》
周谷城《中国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
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
世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6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汤因比《历史研究》
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蓝勇《历史地理学》(今天刚从老师那里借到了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王力《古代汉语》
专门史:《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宗教史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世界政治制度史》(均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
强烈建议《资治通鉴》
1、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2、本书同样还是全世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管理典籍》。教育部曾有意将其纳为“管理”专业的必读,MBA、EBA必修课。
3、既古老又现代,篇幅不大,适合时间紧迫的应试。
7.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都考什么啊
是不是题型跟下面的一样?2004年社会学院考试题目: 二00四年中国历史文选考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名分) 1,<牧誓> 2,<三国志> 3,刘知己 4,纪事本末体 5,章学诚 6,<海国图志>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试述顾炎武的史学思想 2,试评<新史学> 二,交下列引文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横线的字或词,(90分,每题15分) (说明:原文不必加标点,但译成现代汉语后必须加标点.) 1 大夫文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有执其手而与之谋(国语.越王勾践来吴) 资 苟 2 此时鲁促连适游赵(会)秦国..........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 会 帝 3 丞相绾等言...........皆以为便........(这原题上也用的省略号)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廷尉议是(史记.秦史皇本纪) 填 树 4 ......后魏明帝永兴有水旱.........自是人皆力勤岁数丰穰畜牧滋息(通典.食货门) 熟 简 5 谢安得驿书........不觉屐齿之折(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 徐 户限 6 先是京师百物......物价则取办焉(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行 禁中 后面单个的字就是划横线需要解释的字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一名解(每词5分) 1.平王东迁 2.五斗米道 3.三玄 4.改土归流 5.尼不楚条约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述西汉\"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3.简述\"地丁合一\"制度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近现代部分) 一名解25分 1.蒲安臣8分 2.二次北伐8分 3.抗战建国纲领9分 二问答题 1.1930年前后,上海\\东京等地创办了一批宣传革命的报刊.请举出十种报刊的名称.10分 2.试述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的主张及其命运.10分 三论述30分 1.评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15分 2结合历史史实,评述国民政府初期的内外政策。15分
8.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版”权,《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8)历史文化文选扩展阅读:
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9. 历史著作
二十五史:《
史记
》(汉·司马迁)
《
汉书
》(汉·班固)
《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
三国志
》(晋·陈寿)
《
晋书
》(唐·房玄龄等)
《
宋书
》(南朝梁·沈约)
《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
梁书
》(唐·姚思廉)
《
陈书
》(唐·姚思廉)
《
魏书
》(北齐·魏收)
《
北齐书
》(唐·李百药)
《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
隋书
》(唐·魏征等)
《
南史
》(唐·李延寿)
《
北史
》(唐·李延寿)
《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
宋史
》(元·脱脱等)
《
辽史
》(元·脱脱等)
《
金史
》(元·脱脱等)
《
元史
》(明·宋濂等)
《
明史
》(清·张廷玉等)
《
新元史
》(清末民初·柯劭忞)
四书五经,清有“六经皆史”之说:《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春秋
》
当然,除了“二十五史”纪传体正史之外,还有其他的:
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长编
》等;
实录体
史书:《
清实录
》《
明实录
》等;
纪事本末体
史书:《
通鉴纪事本末
》《
宋史纪事本末
》《
明史纪事本末
》《
圣武记
》等;
典志体史书:“十通”《
通典
》《
通志
》《
文献通考
》《
续通典
》《
续通志
》《
续文献通考
》《
清通典
》《
清通志
》《
清文献通考
》《
清朝续文献通考
》等;
会要体史书(当然也可归为典志体):《
唐会要
》《
宋会要辑稿
》《
元典章
》等;
史评史考类史书:《
史通
》《
文史通义
》《
宋论
》《
读通鉴论
》《
日知录
》“清三史”《
廿二史考异
》《
廿二史札记
》《
十七史商榷
》等;
学术史类史书:《
明儒学案
》《
宋元学案
》《
清儒学案
》等;
方志地理类史书:《
山海经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元和郡县图志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珈蓝记
》等;
笔记文集类史书:《
世说新语
》《
梦溪笔谈
》《
南村辍耕录
》《
潜研堂文集
》等;
类书目录类史书:《
太平御览
》《
册府元龟
》《
永乐大典
》《
古今图书集成
》《
郡斋读书志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等都可以看……
放心这些就够了,一辈子都看不完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PS:如《
红楼梦
》《
西游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隋唐演义
》《
清史演义
》等小说不是史书,但可以作为兴趣参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