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天津港发展历史

天津港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11 04:24:56

㈠ 详细的海运业发展史

建国初期,中国海轮吨位所占世界比重不到0.3%。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禁运,又阻碍了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
上海解放后,外国航运企业撤离上海,美、英、法等国家限制本国轮船到中国港口,使我国的远洋运输几乎断航。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新中国政府领导人民奋发图强,逐步冲破封锁。
1951年6月15日,波兰政府和中国政府合资组建了中波轮船股份公司,首先打开中国通往欧洲的航路,迈开了新中国远洋运输的第一步。
1956年,远东水脚工会(FEFC)与日本船东达成垄断协议,排斥非公会班轮,实行双重费率制,将中国航线上的班轮运价普遍上调10%,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此,从1958年开始,外运、外代系统开始了一场“运价斗争”,利用外贸货源,采取不给或少给公会班轮配货的办法,与之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吸引了多利顺、三野、中波、源源、东方等船公司的船挂靠大连、上海等港口,最后迫使“远东水脚公会”接受了中方作为托运人提出的运价表,开创了国际航运史上运价斗争取得胜利的先例。
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次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宣告成立,第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光华”号客轮,在广州黄埔港举行隆重的首航典礼后驶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接运受难华侨回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远洋船队规模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远洋业突破了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重重封锁,建设起了初具规模的船队,开辟了走向世界,走向大洋的一条条航线。
1964年12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中远公司首次按国际惯例利用银行贷款购进“黎明”号货船,从此,中远开始按照“贷款买船,赢利还贷”模式,自力更生发展远洋船队。
1967年5月,中远广州分公司“敦煌”轮从黄埔港起航,开往西欧,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条国际班轮航线的开通。
到1975年底,中远公司船队总吨位突破500万吨。国有船队的壮大,使我国外贸运输货物中租用外轮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国进出口货物开始大量的由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远洋船运载,受到国际航运同行瞩目。
1978年9月26日中国第一艘集装箱班轮、中远上海分公司的“平乡城”轮装载着162个集装箱从上海港驶向澳大利亚,打破了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零”的纪录。标志着中国远洋集装箱运输经营从此正式开始。
“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这是邓小平1986年8月到天津视察时,对天津港变化的肯定。这种评价今天依然适用。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中国的远洋运输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随着机构改革逐步理顺,海运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则变得相对简单且迅速。1993年,我国最大的国际远洋运输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和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集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分别成立。1997年,中海集团在上海正式挂牌,承担我国沿海运输。
随之而来的是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逐步打破了原有封闭的、人为划分的格局,使水运市场真正“流动”起来,开始通江达海。
如今,这些航运企业,均已完成了专业船队建设,以不同货种为标准,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液化气船、特种船、客滚船、商品车滚装船等细分市场也已建立并发展成熟,各专业船队通过借助集团总公司的统一品牌、统一战略,发挥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优势,国际竞争力渐强。
我国从事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公司由中远集团一家,增长到2008年的180多家,船舶经历了从中远“平乡城”轮不到200标箱到万箱级以上的飞跃。中远集运、中海集运是我国集装箱班轮公司的代表,早已跻身全球班轮公司前10名,航线覆盖整个中国沿海、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波斯湾等全球各主要贸易区域。
为中国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上世纪80年代,全球集装箱航线基本上都被国际资班轮公司控制着。中远发展集装箱运输事业伊始,便将运力提升与调整航线和运行组织工作同步启动、同步发展,实行定船、定线、定班期运行,开辟了基于中国本土的全球运输网络。
特别是1988年4月,将香港—美西线集装箱班轮改为周班,受到货主欢迎,国外媒体更是惊呼“中国航运正在大踏步赶了上来”。
1999年,中远集运在中日航线上注入“绿色快航”概念,将航线服务精确到小时,同时推出班期、交货、中转、通信、证书传递、专人服务和货物跟踪保证,真正做到“当天到货、当天超市上架”,为中国外贸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海集运虽然成立时间很晚,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集装箱班轮船队已经跻身世界前十,创造了业界神话。截至2009年8月为止,中海集运船队共计148艘船舶,整体运载能力近50万标箱。其中每艘运载能力逾4000标箱的大型船舶逾71艘,平均船龄只有4.59年,占总运力的84.20%。
2009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外运集团与中国长航集团的重组,中国远洋运输业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承运转向综合物流,全面深入到中国外贸链条。
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上升到8%以上。在逾7%的增长额度中,海运承担了90%左右的运输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海运量的激增,加速了海运运力更新换代的进程,畅行于四大洋、由我国航运企业控制和拥有的30万吨级油轮、散货船和万标箱集装箱船已非罕见。
新中国华诞60年,中国远洋船队已经拥有23万艘货轮,载重量约60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中国船往来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个港口,远洋运输关系不仅到中国每一个老百姓,更关系到世界诸多国家的民众生活,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有力保障。

㈡ 港口的历史

最原始的港口是天然港口,有天然掩护的海湾、水湾、河口等场所供船舶停泊。在西方,地中海沿岸有许多古代重要港口。今希腊克里特岛南岸就有文化时期梅萨拉港的遗址。腓尼基人约于公元前2700年在地中海东岸兴建了西顿港和提尔港(在今黎巴嫩)。此后,在非洲北岸建了著名的迦太基港(在今突尼斯)。古希腊时代在摩尼契亚半岛西侧兴建了比雷克斯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北岸兴建了亚历山大港。罗马时代在台伯河口兴建了奥斯蒂亚港(在今意大利)。随着商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天然港口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兴建具有码头、防波堤和装卸机具设备的人工港口,这是港口工程建设的开端。产业革命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19世纪初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船舶,于是船舶的吨位、尺度和吃水日益增大,为建造人工深水港池和进港航道需要采用挖泥机具以后,现代港口工程建设才发展起来。陆上交通尤其是铁路运输将大量货物运抵和运离港口,大大促进了港口建设的发展。
中国在汉代建立了广州港,同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通商。后来,建立了杭州港、温州港、泉州港和登州港等对外贸易港口。到唐代,还有明州港(今宁波港)和扬州港。由明州港可渡海直达日本;扬州港处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为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出长江东通日本,或经南海西达阿拉伯。宋元时期,又建立了福州港、厦门港和上海港等对外贸易港口。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为通商港口。此后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开辟的通商港口有天津、青岛、汉口等港。他们在各自占据的租界区内修建码头,夺取在中国的筑港权以至港口管理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港口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50年代初,建成有万吨级泊位的湛江港和有近代化煤码头的裕溪口港。7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连港建成万吨级石油码头,在宁波北仑港建成万吨级矿石码头。天津、上海、黄埔等港的集装箱码头也已建成投产。山东石臼所将于1985年建成万吨级的煤炭出口码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港建设了一批深水集装箱码头,为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煤炭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成一批煤炭装卸船码头。同时,改建、扩建了一批进口原油、铁矿石码头。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等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世界上进行国际贸易的港口有2000多个,其中吞量超过1亿吨的有鹿特丹港、纽约港、神户港、横滨港、上海港等。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为3亿吨左右。

㈢ 天津港务局成立是哪年哪月

1950 年 9 月 15 日

天津港
位置及交通

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如海口处(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 ° 42 ′ 05 〃、北纬 38 ° 59 ′ 08 〃),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

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京哈、京沪、京津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并外接京广、京九、京包、京承、京通、京坨、石德、石太、陇海、包兰、兰新等干线与全国铁路了;连网。北达北京、内蒙古和东北,南抵华东、华南各地,西连西部和西北部内陆地区,进而连通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各国。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京津唐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 103 国道)、津晋高速、海防公路等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连接了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地区各省市。

自然条件

1 、气象: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2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2 ℃ ,极端最高气温: 39.9 ℃ ( 1995 年 7 月 24 日 ),极端最低气温: -18.3 ℃ ( 1953 年 1 月 17 日 )

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以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等地区为主。其中,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和山西省,间接经济腹地通过综合运输网延伸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

腹地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腹地面积约 45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2.4 亿人。腹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地区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历史沿革

1 、天津港历史沿革

天津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中国北方人民就利用天津一带的天然河流进行水运活动。东汉时期,封建王朝处于军事上运送兵员、转运漕粮的需要,征集民夫,开凿河渠,使诸河相通,合流入海,形成了以海河为主的内河航运网。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

1949 年 1 月 15 日 天津解放( 17 日塘沽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处以进驻军代表的形式,对港口实施接管。 4 月 1 日 成立华北航务局,统一领导各有关单位。 1950 年 9 月 15 日 ,正式成立交通部天津港务局,为港航合一体制,专门管理港口航政、港政和装卸仓储业务,是天津港口有史以来第一个实行统一管理的政、企合一机构。

1984 年 7 月 19 日 ,为适应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交通部天津港务管理局”更名为“天津港务局”。

2003 年 11 月 15 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行政只能转交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港务局专制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2004 年 6 月 3 日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主营业务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以自有资金对港口投资:港区土地开发;装卸搬运;仓储;货物中转联运、分拔;港口理货;客货运输服务;驳运;船舶引领及相关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及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商品包装加工;工属具制造;物资供销;船、货代理级船舶供油、供水。

港口现状

1 、泊位情况

拥有各类泊位 140 余个,其中公共泊位 76 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55 个,其中 20 万吨级泊位 1 个, 10 万吨级泊位 2 个, 7 万吨级和 5 万吨级泊位 11 个。公共泊位岸线总长 14.5 公里 。 2003 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完成 1.62 亿吨,实现一年净增 3000 万吨的历史性突破,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中均位居第四位,吞吐量在中国北方居第一位,跻身世界港口 20 强。 2004 年预计货物吞吐总量可达到 2 亿吨,实现一年净增 4000 万吨的跨越式发展。

2 、历年吞吐量

天津港是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 1973 年 9 月,天津港成功开辟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 1980 年,天津港建成中国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港的集装箱运输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业绩,从 1992~2002 年,集装箱吞吐量从不足 40 万 TEU 发展到 240.8 万 TEU , 10 年净增 200 万 TEU ,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0% 。 2003 年集装箱完成 301.5 万 TEU , 2004 年集装箱吞吐量达 382 万 TEU 。

㈣ 属于天津港历史文化精神的是

一、爱国爱乡

二、开放包容

三、务实创新

四、争强敢胜

概括“天津精神”,其必要有三:一是天津设卫建城600余年,历经沧桑,几度辉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民风民气,饱经风雨而不衰,岁月蹉跎溢流香,这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很好地传承精华、弘扬光大。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伴随着我国进入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期、矛盾凸显期,经济基础迫切地呼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立科学、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由此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任务,提炼概括“天津精神”正可谓时代之要求。三是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5+2、白+黑”的精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开辟了天津历史的新纪元,创造了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心齐气顺风正,想事干事成事,是我市历史上发展快、质量好、收益多、变化大、心气高的黄金时期,全市人民迫切希望能够提炼概括出“天津精神”,作为激励当下、指导今后的精神动力。鉴此,笔者欢呼“天津精神”表述语的早日问世,也欣然参与提炼之其中。
“天津精神”应体现三原则:1.它应该独具天津特色,传承天津历史文化;2.充分反映时下人们的心声,激励今人之奋斗;3.具有前瞻性,成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主流意识。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笔者认为,“天津精神”可概括为:爱国爱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争强敢胜。“天津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爱国爱乡”是“天津精神”的核心;“开放包容”是“天津精神”的传统;“务实创新”是“天津精神”的精髓;“争强敢胜”是“天津精神”的特征。

一、爱国爱乡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历来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外敌入侵,天津人深明大义、首当其冲。1870年,由于法国天主教残害中国儿童,天津人民奋起反抗,放火烧了“望海楼”教堂,爆发了一场以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罪行为内容的声势浩大的反洋教斗争,史称“天津教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自大沽口登陆,受到我驻军和天津人民的顽强抵抗,死伤惨重,至7月14日攻占天津城后,恼羞成怒的八国联军,大肆屠杀天津人民,洗劫天津城,拆掉了天津四面城墙,使天津成为无防城市。1916年11月12日,法租界法商企业的中国工人,为反抗法国抢占老西开地区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开创了天津现代史上最早的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天津为基地,秘密组织着我国北方地区的我党敌后武装和统一战线,牵制着日本侵略军的战略行动。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支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服从国家产业布局调整,为全国生产制造提供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日用品,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国家税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全力推进中央对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天津的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经济结构、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和提高,对国家的贡献日益增加。

由于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天津人对家乡始终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眷恋之意。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大战九百天,进行城市市容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进一步激发了天津人热爱家乡的浓厚情结。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自编自唱的“我是天津人”歌曲,充分表达了天津人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二、开放包容

天津这座城市以河而兴,以漕运而荣,以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赐“天津”设卫而名。600多年来,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至20世纪初叶,天津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成为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依据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天津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此天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至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占到全国对外贸易额的13%,其中棉花出口量占全国50%,畜产品出口占60%,居第一位,天津港进口面粉占全国25%,居第一位。天津港进出口总额占华北地区60%,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天津近代工业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除租界外共有工厂1200多家,产业工人达20多万人,年工业总产值达7400余万元,工业投资总额仅低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此时期,天津也是我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是华北、西北、东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天津还是我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当时,“南三行”(浙江实业银行、兴国银行、商业储蓄银行)设在上海,盐业、中南、金城、大陆并称为“北四行”设在天津。清末旧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官银号”设在天津,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设在天津,因航运而带动的保险公司的家数和实力,天津超过上海。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以天津机器局和北洋船坞建立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的重要起点,成为中国北方的工业文明中心。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建造了中国最早运营的津唐铁路,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电报通讯设施,成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由于实业的兴旺,天津形成了包容南北、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诸如以长芦盐业生产制造运输形成的“盐文化”;以“天后宫”为代表、河海兼容的漕运文化;开埠之后西风东渐形成的西方文化,包括纷然杂陈、各具风格“小洋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开风气之先的传媒文化,中国北方最早的中文版、英文版《时报》、《直报》设在天津,由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报纸《国闻报》也在天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的《大公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截至20世纪30年代,天津有各类报纸30余种,发行量29万份,有英、法、德、俄、日等10多种文字,有中、英、法、美、苏、日等30多家通讯社,是名副其实的华北地区的新闻中心。闳中肆外的思想文化也蓬勃兴起。甲午海战之后,天津成为鼓吹变法维新的北方舆论阵地。担任天津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在天津发表了他的《天演论》译著,被称为中国“言论界骄子”的梁启超,在天津创刊《庸言》杂志,纵论时政,风行全国,他在“饮冰室”潜心著述,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师。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的起步也是首先在天津确立,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北洋西学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近代中国第四所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私立大学即现在的南开大学。此外,中国近代音乐、话剧是由李叔同(弘一大师)由日本引进到天津。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天津的对外开放,吸引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天津以“三条石”为地理标志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伴随着天津城市的成长,富有市民特色的通俗文化,在原有基础上日渐成熟和发达,诸如京剧、评戏、曲艺等艺术门类,作为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人不排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国外的、对外地的先进思想观念、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式,都要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至成为天津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务实创新

天津因漕运文化形成的重商思想,因救亡图存形成的实业救国,因对外开放形成的洋为中用,都一以贯之着务实创新的一条主线。天津的近代工业文明、近代的文化艺术、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交通通讯、近代的军队、警察制度等等,无一不是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发展起来的。这一优良传统直至现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天津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色的发展路子。

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要求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天津全党全民的思想和行动。提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大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了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新局面。随着全市工作的深入发展,又适时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小城镇为重点建设农村居民社区;以经济功能区为重点建设示范工业园区;以现代高效农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继之,又推进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形成农村城镇化的“三改一化”。强化招商引资,抓大项目、好项目,强调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全市累计达到1280个大项目,总投资2.27万亿元,有效地调整了全市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大地增强了本市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了经济方式的加快转变。推进实施“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加快了天津“富民强市”的步伐。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确定“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全方位开放。高度重视规划建设管理,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和各区县发展策略,着重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精心策划和实施每年20项民心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辟了天津灿烂辉煌的新局面。

这些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大气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天津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天津的成功实践,务实里富有创新,创新中注重实效,形成了“天津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特色。

四、争强敢胜

天津人不信邪、不落后、不服输,富有争强敢胜的民风民气和心理素质。就中国近代以来天津以在全国的地位、影响和贡献展示的辉煌而自信。笔者以为有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初期,天津领全国风气之先,堪称北方经济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二是20世纪80年代,天津以城市建设、改善民生享誉全国,引滦入津工程、居民住宅工程、城市热化工程、气化工程、交通建设工程,成为全国关注和羡慕的热点。三是近五年来形成的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次吸引了世界和全国的眼球,都是全市人民引以为豪的。

㈤ 关于天津的历史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从明朝永乐二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天津这个名称出现于永乐初年。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1912年民国成立,是年7月,撤销厂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销天津府,重建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辖的天津市。
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京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说“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港口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天津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勇于开拓、奋发图强,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天津有名历史人物
朱元璋、黄宗羲、海瑞、李冰、石达开、李秀成、魏胜、李自成、李广、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黄道婆、祖梑、秋瑾、詹天佑、阎应天、夏完淳。
[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位置
天津市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北起蓟县黄崖关,南至大港区翟庄子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洒金坨以东陡河西干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王进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天津市域面积11760.26平方公里,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
地理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1860年,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位居世界港口前10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0万标准箱。
地质
天津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滩涂等。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褐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盐土等7类。植被大致可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草甸、盐生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农田种植植物等11种。
气候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2.9°C。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3~-5°C;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C。天津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天津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
水网天津三叉河口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冲”之称。流经天津的一级河道有19条,总长度为1095.1公里。还有子牙新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6条人工河道,总长度为284.1公里。二级河道有79条,总长度为1363.4公里,深渠1061条,总长度为4578公里。天津还多次引黄济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土地
天津市土地面积11919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8560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74%;园地面积37324公顷,占3.13%;林地34227公顷,占2.87%;牧草地594公顷,占0.0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8345公顷,占18.33%;交通用地32937公顷,占2.76%;水域315089公顷,占26.43%;未利用土地67845公顷,占5.69%。在全部土地面积中,国有土地501.68万亩,占28.06%;集体土地1286.28万亩,占71.94%。全市的土地,除北部的山地、丘陵外,其余都是在深厚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在海河下游的滨海地区,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14平方公里,可作为建设和生态用地。
矿产
天津市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矿有20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天津北部山区。金属矿主要有锰硼石、锰、金、钨、钼、铜、锌、铁等,其中锰、硼不仅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世界所罕见。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晶石、迭层石、大理石、天然油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燃料矿主要埋藏在平原区和渤海湾大陆架,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等。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亿吨,油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天然气地质储量1500多亿立方米,煤田面积80平方公里。天津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浅、水质好的特点。目前已发现10个地热异常区,面积2434平方公里,水温在30~90°C。
海洋
天津海岸线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公里。海洋资源突出表现为,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滩涂面积约370多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海水成盐量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盐产地,拥有中国最大的盐场。进行海水淡化,解决淡水不足的潜力很大。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45个含油构造,储量十分可观。

㈥ 天津港与大连港

其实很简单,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城市定位不同。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地内级市。本容质上的不同。大连是个适合休闲娱乐的地方,天津是个适合搞经济的地方,国家也正是出于此,才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历史也是如此。 所以我现在来到了天津,唐山,天津两头跑。依仗国家定位,实现自我发展。呵呵。

㈦ 天津港的历史沿革

1 、天津港历史沿革
天津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中国北方人民就利用天津一带的天然河流进行水运活动。东汉时期,封建王朝处于军事上运送兵员、转运漕粮的需要,征集民夫,开凿河渠,使诸河相通,合流入海,形成了以海河为主的内河航运网。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
1949 年 1 月 15 日 天津解放( 17 日塘沽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处以进驻军代表的形式,对港口实施接管。 4 月 1 日 成立华北航务局,统一领导各有关单位。 1950 年 9 月 15 日 ,正式成立交通部天津港务局,为港航合一体制,专门管理港口航政、港政和装卸仓储业务,是天津港口有史以来第一个实行统一管理的政、企合一机构。
1984 年 7 月 19 日,为适应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交通部天津港务管理局”更名为“天津港务局”。
2003 年 11 月 15 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行政职能转交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港务局专制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2004 年6月3 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8月12日22时52分许,本市滨海新区天津港7号卡子门瑞海国际物流公司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堆场起火爆炸,造成轻轨东海路站建筑及周边居民楼受损,爆炸原因及伤亡人数正在调查核实中。接报后,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及滨海新区有关部门立即调派应急处置力量,在现场开展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受伤群众已被陆续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灭火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警方提醒周围群众远离现场、注意安全,听从救援人员调度指挥,以便于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平安天津)

㈧ 天津港多少年前开港

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对外开埠,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塘沽新港始建于1939年,建国后经过3年恢复性建设,于1952年10月17日重新开港通航。

㈨ 天津港的未来展望

国家已经明确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港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港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天津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
“十一五”时期,天津港将投资367亿元,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等级、完善功能,增强天津港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码头项目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重点建设北港池16个集装箱泊位、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LNG码头、南疆大型专业化煤炭及矿石泊位等,到2010年天津港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准箱,满足国内外货物大进大出的要求。
二是加快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港口等级。重点建设深水航道、防波堤等项目,完善天津港集疏运体系。25万吨级航道工程2007年完工,航道水深将达-19.5米,届时只要能进入渤海湾的船舶天津港都能接卸。
三是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完善港口功能。建设26.8平方公里南疆散货物流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干散货和液体散货物流中心及贸易基地。建设7.03平方公里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形成与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相呼应的又一重要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工程,形成港航企业聚集,航运市场要素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特色航运CBD。
四是开发建设30平方公里的东疆港区,拓展天津港未来发展空间。建成后的东疆港区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综合配套服务及预留发展区“三大区域”,具有码头装卸、集装箱物流、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旅游“五大功能”。 将东疆港区的一部分辟建成为东疆保税港区,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业务,成为我国发展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准箱,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国际深水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成为世界一流大港,世界第五大港口,为天津的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阅读全文

与天津港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