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齿轮测量技术及其仪器的研究历史有哪些事件
注塑齿轮的行星减速机的齿轮测量技术及其仪器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不短的发展历程中,有6件标志性事件:
(1)1923年,德国Zeiss公司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一种称为“Toooth Surface Tester”的仪器,实际上是机械展成式万能渐开线检查仪。在此基础上经过改进,Zeiss于1925年推出了实用性仪器,并投放市场。该仪器的长度基准采用了光学玻璃线纹尺,其线距为1微米。该仪器的问世,标志着齿轮精密测量的开始,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的VG450就是该仪器的改进型产品。
(2)50年代初,机械展成式万能螺旋线标准仪的出现标志着全面控制齿轮质量成为现实。
(3)1965年,英国的R·Munro博士研制成功光栅式单啮仪,标志着高精度测量齿轮动态性能成为可能。
(4)1970年,以黄潼年为主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开发的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标志着运动几何法测量齿轮的开始。
(5)1970年,美国Fellow公司在芝加哥博览会展出Microlog50,标志着数控齿轮测量中心开始投入使用。
(6)80年代末,日本大阪精机推出了基于光学全息原理的非接触齿面分析机PS-35,标志着齿轮非接触测量法的开始。
❷ 与齿轮和历史有关的名言
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❸ 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的企业历史
綦江齿轮厂(简称綦齿)从1928年在南京成立至今,更名17次,迁移厂址3次,隶属关系变更26次,由一家作坊式工厂,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2003年入选中国100家“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跻身中国机械500强。
1929-1949年,企业先后名陆海空总司令部交通机械厂、军政部交通机械制造厂、军政部交通机械制造总厂、后勤部交通机械制造总厂、军政部第一交辎器材制造厂、军政部汽车制造厂、后勤总司令部第二汽车机件制造厂、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二军用汽车机件制造厂、联合勤务总司令部502汽车厂、联合勤务总司令第二军用汽车配件制造厂、国防部运输署第二军用汽车配件制造厂。
1937年11月,工厂一部分迁湖南长沙;一部分迁四川万县。1939年11月,厂部及各制造分场全迁綦江县桥河乡(现址)。
1949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管后勤接管委员会接管工厂,此时有职工810人,主要生产设备139台,占地面积509836平方米,年工业总产值44.9万元。
1950年2月,工厂更名西南工业部502厂,隶属机械工业管理局西南工业部;12月,更名綦江汽车配件厂,隶属西南军区后勤部。
1951年9月,工厂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綦齿第二制配厂,隶属军委后勤部;1952年9月产出中国第一批汽车变速器11台。
1953年8月,工厂更名綦江汽车配件厂,国家定点生产汽车齿轮,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
1958年6月,工厂隶属重庆市机械局,同年试制成功嘎斯-63分动箱总成、CJ10猛进牌载重汽车;1960年,试制出QJ370猛进牌12T自卸汽车。
1962年1月,工厂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1964年4月,隶属一机部中汽公司。
196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警备区对工厂实行军事管制,10月成立綦江齿轮厂革命委员会。
1971年12月,綦齿隶属重庆市机械局;1979年2月,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
1984年,綦齿隶属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1985年开始引进西德ZF公司机械变速器系列制造技术。
1990年,綦齿拥有全民职工5583人,集体职工1087人,主要生产设备1169台,占地面积622842平方米,年产变速器总成1811台,工业总产值7295.8万元,已经成长为生产各类汽车变速器、锥齿轮、转向节三大类产品的国家大型二类骨干企业。
1991年5月8日,綦齿115种自制零件通过德国ZF专家鉴定。
1992年11月21日, 綦齿获得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5月,自行开发的EQ140平原和高原强化型后桥锥齿轮获得国家专利;12月,获得出口经营权,并跻身国家九五重点企业。
1998年1月27日,綦齿开发生产的QJ506变速器、PR101取力器、PF60取力器和洛克威尔桥齿轮一次性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
1999年6月,綦齿获重庆市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称号;QJ805变速器取得国家经贸委统一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0月,ZF S6—90变速器通过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专业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为名牌产品;11月9日,QJ805变速器、C214索玛系列桥齿轮通过重庆市重点创新产品鉴定。
1999年10月15日,綦齿隶属重庆重汽集团公司。
2001年5月,綦齿研制的QJ805变速器获重庆市优秀新产品;6月,获齿轮行业2000年度新产品二等奖。12月21日,綦齿通过项目验收,实现工艺设计和管理自动化。12月,全年完成汽配值31250.7万元,綦齿—ZF等齿轮传动总成产出22934台,比上年增长100.3%,其中重型变速器突破15000台,是设计纲领的3倍,比上年增长72.04%。
2002年1月,QJ806变速器通过新产品鉴定。5月,锥齿轮分厂形成日产斯太尔桥齿轮150—160套,月产4500—5000套生产能力,綦齿月产值突破4000万元,月产重型变速器突破2200台。11月,綦江菱形商标再次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綦齿与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的合同签字仪式举行。綦江齿轮厂与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成立庆典在綦齿广场隆重举行。此时公司占地63万平方米,有员工2466人,全年完成汽车配件值44314.75万元,首次突破4个亿,比上年增长41.8%,实现销售收入331443万元,首次突破3个亿,比上年增长53%。
2003年,公司质量体系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ISO9001:2000质量体系换版认证,完成了体系换版工作;S6-90、QJ805变速器总成被评为重庆市名牌产品,4S-130GP获齿轮行业优秀新产品特等奖;QJ806、QJ1506获得齿轮行业优秀产品优秀奖;完成投资9500万元的第一期技术改造,形成年产60000台变速器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经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汽车配件值61444万元,产出重型变速器总成31852台、锥齿轮110609套,实现销售收入40052万元,入选中国100家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跻身中国机械500强。
2004年,公司随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整体重组并入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完成汽车配件值63174.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0060万元,产值和收入比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产出变速器总成32052台,同比实现了增长;桥齿轮实现了日均衡生产400套,产品结构趋向合理,新产品比重迅速提高,仅北美市场就达30多种,出口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实现出口创汇270万美元,比增长41.88%。大、中型客车市场得以全方位拓展,中高档豪华客车的市场覆盖面得以巩固提高,保持了客车市场的主导地位,重卡市场开拓得以实质性突破。跻身中国机械500强、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保持了重庆市“文明单位”称号。
2005年6月,綦齿传动公司完成股权转让,资产重组。湘火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綦齿传动公司的的股权转让给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成为綦齿传动公司新的一方战略性股东。
❹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齿轮是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齿轮是在战国时期。
东汉初年(公元 1世纪)已有人字齿轮。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传动系统。晋代杜预发明的水转连磨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
史书中关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最早记载,是对唐代一行、梁令瓒于 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北宋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见中国古代计时器)运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明代茅元仪著《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记载了一种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1956年发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铁制棘齿轮,轮直径约80毫米,虽已残缺,但铁质较好,经研究,确认为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间的制品。
1954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蘖家崖出土了青铜棘齿轮。参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断定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汉初年遗物,轮40齿,直径约25毫米。关于棘齿轮的用途,迄今未发现文字记载,推测可能用于制动,以防止轮轴倒转。
1953年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出土了一对青铜人字齿轮。根据墓结构和墓葬物品情况分析,可认定这对齿轮出于东汉初年。两轮都为24齿,直径约15毫米。衡阳等地也发现过同样的人字齿轮。
❺ 历史的齿轮不断向前滚动,在清朝灭亡后,又出现了什么朝代
清朝灭亡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当然还有北洋军阀执政时期
❻ 齿轮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巳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巳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
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
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军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走性。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为了提高动力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减小其尺寸,除从材料,热处理及结构等方面改进外,圆弧齿形的齿轮获得了发展。1907年,英国人Frank Humphris最早发表了圆弧齿形。1926年,瑞土人Eruest Wildhaber取得法面圆弧齿形斜齿轮的专利权。1955年,苏联的M.L.Novikov完成了圆弧齿形齿轮的实用研究并获得列宁勋章。1970年,英国Rolh—Royce公司工程师R.M.Studer取得了双圆弧齿轮的美国专利。这种齿轮现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O.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 十万千瓦;转速可达 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车中已应用了整套的轮系。不过,古代的齿轮是用木料制造或用金 属铸成的,只能传递轴间的回转运动,不能保证传动的平稳性,齿轮的承载能力也很小。
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
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的问题。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出斜齿轮,从此滚齿机滚切齿轮得到普及,展成法加工齿轮占了压倒优势,渐开线齿轮成为应用最广的齿轮。
1899年,拉舍最先实施了变位齿轮的方案。变位齿轮不仅能避免轮齿根切,还可以凑配中心距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1923年美国怀尔德哈伯最先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1955年苏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圆弧齿轮遂得以应用于生产。这种齿轮的承载能力和效率都较高,但尚不及渐开线齿轮那样易于制造,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齿轮的组成结构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
轮齿简称齿,是齿轮上 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齿槽是齿轮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端面是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 ,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面;法面指的是垂直于轮齿齿线的平面;齿顶圆是指齿顶端所在的圆;齿根圆是指槽底所在的圆;基圆是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分度圆 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
齿轮可按齿形、齿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
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 ,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
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 ;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年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寿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 。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
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铸钢的强度比锻钢稍低,常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灰铸铁的机械性能较差,可用于轻载的开式齿轮传动中;球墨铸铁可部分地代替钢制造齿轮 ;塑料齿轮多用于轻载和要求噪声低的地方,与其配对的齿轮一般用导热性好的钢齿轮。
未来齿轮正向重载、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发展,并力求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和经济可靠。
而齿轮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将是进一步研究轮齿损伤的机理,这是建立可靠的强度计算方法的依据,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延长齿轮寿命的理论基础;发展以圆弧齿廓为代表的新齿形;研究新型的齿轮材料和制造齿轮的新工艺; 研究齿轮的弹性变形、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进行轮齿修形,以改善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并在满载时增大轮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摩擦、润滑理论和润滑技术是 齿轮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广采用合成润滑油和在油中适当地加入极压添加剂,不仅可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传动效率。 [编辑本段]中国齿轮工业的发展中国齿轮工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齿轮行业的年产值由2000年的240亿元增加到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7%,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
❼ 求汽车减速器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上减速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且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紧密结合。通用减速器的发展趋势如下:
①高水平、高性能。圆柱齿轮普遍采用渗碳淬火、磨齿,承载能力提高4倍以上,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可靠性高。
②积木式组合设计。基本参数采用优先数,尺寸规格整齐,零件通用性和互换性强,系列容易扩充和花样翻新,利于组织批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③型式多样化,变型设计多。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的底座安装方式,增添了空心轴悬挂式、浮动支承底座、电动机与减速器一体式联接,多方位安装面等不同型式,扩大使用范围。
促使减速器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理论知识的日趋完善,更接近实际(如齿轮强度计算方法、修形技术、变形计算、优化设计方法、齿根圆滑过渡、新结构等)。
②采用好的材料,普遍采用各种优质合金钢锻件,材料和热处理质量控制水平提高。
③结构设计更合理。
④加工精度提高到ISO5-6级。
⑤轴承质量和寿命提高。
⑥润滑油质量提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制订了JB1130-70《圆柱齿轮减速器》等一批通用减速器的标准,除主机厂自制配套使用外,还形成了一批减速器专业生产厂。目前,全国生产减速器的企业有数百家,年产通用减速器25万台左右,对发展我国的机械产品作出了贡献。
20世纪60年代的减速器大多是参照苏联20世纪40-50年代的技术制造的,后来虽有所发展,但限于当时的设计、工艺水平及装备条件,其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一批先进加工装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攻关,逐步掌握了各种高速和低
速重载齿轮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材料和热处理质量及齿轮加工精度均有较大提高,通用圆柱齿轮的制造精度可从JB179-60的8-9级提高到GB10095-88的6级,高速齿轮的制造精度可稳定在4-5级。部分减速器采用硬齿面后,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传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节能和提高主机的总体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速齿轮减(增)速器的功率已达42000kW ,齿轮圆周速度达150m/s以上。但是,我国大多数减速器的技术水平还不高,老产品不可能立即被取代,新老产品并存过渡会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❽ 机械传动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机械传动在机械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指利用机械方式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分为两类:一是靠机件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与摩擦传动,二是靠主动件与从动件啮合或借助中间件啮合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啮合传动。
机械传动机构,可以将动力所提供的运动的方式、方向或速度加以改变,被人们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中国古代传动机构类型很多,应用很广,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像地动仪、鼓风机等等,都是机械传动机构的产物。中国古代传动机构,主要有齿轮传动、绳带传动和链传动。
1、齿轮传动。其出现时间不晚于西汉,西汉时的指南车、记里鼓车,东汉张衡发明的水力天文仪器上,都使用了相当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这些齿轮只用来传递运动,强度要求不高。至于生产上所采用的齿轮,要传递较大的动力,受力一般较大,强度要求较高。古代在利用畜力、水力和风力进行提水、粮食加工等工作时,都要应用此类齿轮。例如在翻车上,须应用一级齿轮传动机构,以改变运动的方位和传递,适应翻车的工作要求。
2、链传动。在我国古代出现很早,商代的马具上已有青铜链条,其他青铜器和玉器上也有用链条作为装饰的。西安出土的秦代铜车马上,有十分精美的金属链条。但这都不能算是链传动。作为动力传动的链条,出现在东汉时期。东汉时毕岚率先发明翻车,用以引水。根据其工作原理和运动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链传动。翻车的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传动链兼做提水的工作件,因此,翻车是链传动的一种特例。到了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上,出现了一种“天梯”,实际上是一种铁链条,下横轴通过“天梯”带动上横轴,从而形成了真正的链传动。
3、绳带传动。这是一种利用摩擦力的传动方式。在西汉时,四川出产井盐,在凿井、提水时,都是用牛带动大绳轮,收卷绕过滑轮上的绳索,来提升凿井工具、卤水等。西汉时出现的手摇纺车,是一种典型的绳带传动。在西汉时期的画像石上,有几幅手摇纺车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绳轮主动,通过绳索带动纱锭,用手摇大绳轮旋转一周,纱锭旋转几十周,效率很高。以后出现的三锭、五锭的纺车,效率就更高了。元代的水运大纺车,也是用绳带传动的。东汉时,冶金手工业有一项重要发明“水排”,用于鼓风。这种绳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是:水力推动卧式水轮旋转,水轮轴上装有大绳轮,通过绳带带动小绳轮,小绳轮轴上端曲柄随之旋转,通过连杆推动鼓风器鼓风。这种水排鼓风效力很高,可以抵得上几百匹马鼓风。它的出现,标志着东汉时发达的机械已经在我国出现了,因而意义十分重大。
❾ 泊头市齿轮泵总厂的齿轮泵总厂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时代的浪潮让泊头市齿轮泵崛起、发展,到现在近四十年的历史沉淀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泊头,了解恒盛泵业,信赖泊头市齿轮泵总厂的产品,时代的变迁让企业有了时代的气息,1996年12月份,原“泊头市齿轮泵总厂”改制为“河北恒盛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让这个国有单位灌输了新的经营理念,焕发了新的生机,跨上了新世纪发展的道路,同时恒盛人也用自己的辛勤的劳动和无限的智慧来创造着恒盛泵业新的未来,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伴随着您的企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给您解决更多的问题,更希望我们能越走越近,成为永久的朋友和伙伴。
1988年7月,恒源齿轮泵通过中国CCS船用产品型式认证,1997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从2001年2007年期间公司先后通过了、BV船级社、ABS船级社、GL船级社、DNV船级社、LR船级社、NK船级社、KR船级社船用产品型式认可。
1992年,恒源牌容积泵拥有了出口权,这意味着我国的齿轮泵面向国际的大门打开了,这是我们容积泵历史上一次跨越式的里程碑,在这近20年的发展中,恒源牌容积泵已经出口到了法国、德国、葡萄牙、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发达的西方国家,恒盛泵业再一步一步的稳健前进。
2005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司代表进驻我司,之后海军装备部军品承制二方资格认证审核顺利通过,2008年我公司获得了二级保密资格单位称号,参与了中国海军舰艇的制造配套工作
方方面面的成果是河北恒盛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质的飞跃的体现,也表明了公司发展的辉煌前景,以现代技术武装企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以满腔真情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至尊品质、感人服务、至纯诚信、共赢合作,是我们永恒的原则。
❿ 齿轮比率的历史渊源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内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容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