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淮北有哪些名胜古迹
相山森林公园,南湖湿地公园,乾隆湖旅游风景区。
2. 安徽淮北市简介
淮北市
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矿产颇丰、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辖一县三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淮北名人荟萃,诞生了书法大师丁梦周,奇石大师李文科。
淮北市 古称相邑 、相县、别名相城。淮北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已有4000多年,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 淮北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三区一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18万人,其中城区户籍人口135.4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已达100平方公里,现有24对大型现代化国有矿井,2010年原煤总产量达6000余万吨,年洗原煤能力4100万吨,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淮北市以原煤为动力的坑口发电,为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之一,2010年总装机容量已达800万KW。其中京沪线、陇海线、符夹线等铁路纵横东西南北,6条国道、省道以及京福、连霍、南登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24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符夹、青阜两条铁路贯通境内。符夹线北连陇海,南接津浦,有直快列车直达上海。青阜线则经阜阳、淮南直通省府合肥,远达皖南重镇芜湖。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又开通了淮北至曲阜、泰安、连云港、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远程班车。青龙山河港已通航,并正在全力扩建。在不久的将来,从青龙山发出的船只将经新沛河、洪泽湖直通淮河、长江、黄河。 淮北市现有20多万亩采煤塌陷地自主开发,20多万工程 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批外商纷至沓来。1995年3月13日 淮北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决 定:梅花、月季为淮北市市花,银杏、国槐为淮北市市树。
3. 淮北市有多少年的历史,它是怎样形成的
先秦时期,淮北因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之一,主要表现为定居聚落和城市的形成、农作物品种出现南北交融的现象。秦汉时期,随铁制农具、牛耕和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淮北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经济区之一。曹魏、西晋屯田制的实施,对本区经济在战乱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唐时淮北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淮北仍为重要经济区。金、元、明、清时期,每当战乱粗定,统治者也注意劝课农桑,淮北经济虽然仍在缓慢发展,但是就总体而言,已失去昔日的辉煌地位淮北地势平衍,河流众多,湖塘密布,为水利、航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两汉、魏晋、唐朝都在此大兴水利。北宋时多注意修复原有陂塘设施。金、元时期对淮北水利工程关注减少。明、清时期集主要精力于治河,淮北多开挖沟、洫,以利排泄洪水,很少顾及农田灌溉。从战国直至北宋,因鸿沟、汴渠、淮河北岸支流的航运作用,淮北一直拥有重要的交通地位,金以后淮北各河的淤浅,元大运河的开通,使淮北渐失航运交通之利。淮北水利建设中有不少经验教训:蓄排之争、无大型永久性工程、黄河的侵害等
古代淮北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包括水灾、旱灾、蝗灾、黄河夺淮等。水灾、旱灾相比,水灾多于旱灾,后期尤其如此。各种自然灾害中,以黄河不断决溢泛滥对淮北影响最大。它改变了淮北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民力资财遭到巨大损失,并使再生产条件恶化。造成淮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气候、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其中人类在生态环境恶化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自然灾害频发,并且在后期有日趋严重之势,是淮北社会经济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淮北又是古代移民多发地。其移民发生的背景之一是战乱。淮北地处我国东部之中,是南北割据政权争夺的重点地区,有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多发区。淮北因久罹战祸,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淮北历史上的移民以对外迁徙为主,主要是受战乱所迫。因自然灾害发生,也产生人口外徙现象。对外移民使淮北户口减少,劳动力不足,限制了其社会生产的发展。明初对淮北的移民输入,促进了淮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因处置不当,也带来了民户逃亡、流民等社会问题
淮北经济自北宋后由盛转衰,除有上述原因外,还有都城的变迁、运河的改道、少数民族的进攻和统治等方面的原因。淮北文化也曾有过辉煌时期,但也随经济的衰退渐而落后。古代淮北经济的由盛转衰,对近现代淮北仍有很大的影响,近代淮北有严重的流民和土匪问题,现代的淮北仍是经济相对落后区
4. 淮北市什么时候开始建市的
淮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生息繁衍于相濉大地上。位于我市杜集区楼顶山的古岩画群和濉溪县城东南7公里处的石山孜古文化遗存等均是我市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见证。相传公元前21世纪,商王朝的创立者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向东部开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商颂》就留有“相土烈烈,海外有载”的文字。
·春秋(公元前699年)冬11月,鲁庄公与宋公、卫候、陈候会盟于袤(今渠沟镇),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这是我市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春秋(公元前588-576年)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
·战国(公元前268年)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辖37县,治所在相县。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沛郡改称沛国。宣帝地节九年(公元前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属沛郡。
·三国(220-265年)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
·西晋(265-316年)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
·东晋(317-420年)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
·南北朝(421-528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并入符离县。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
·隋开皇九年(589年)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
·唐元和三年(808年)在相地筑城,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时未开采)。
·唐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毫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
·宋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派员在萧县白土镇北孤山一带“访获”煤炭,因作《石炭歌》咏之。
·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蕲县、临涣3县并入宿州。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烈山一带农民发现露头煤,并开始凿挖。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皇帝御赐“惠我南黎”匾额,悬于相山庙。
·咸丰五年(1855年)秋,濉溪任集人夏白在南坪集起义,为捻军蓝旗首领,屡败清军。
·宣统二年(1910年)烈山矿工江思运因作歌谣抨击矿主、工头,被毒打致死,引发矿工群起罢工。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市境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
·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更为淮北市。
·1977年2月,宿县地区所辖濉溪县划归淮北市管辖。
·今市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
5. 淮北有多少年历史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淮北市境属徐州。公元前21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而成为商部落首领契的孙子,商汤十一世祖相土为进一步向东扩张,由商丘迁徙至此,作为别都,此后山即为相山、城即为相城。商汤伐桀,灭夏建商,商沿夏制,相城仍属徐州所辖。周武王伐纣更商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公元前588年至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曾将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战国时期,齐、楚、魏灭宋,相归楚国。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在相城和临涣镇分设相县、铚县,同属泗水郡,相城为郡治所在地。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元狩六年(前117年),在今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闸闸河西设梧县,属沛郡。地节元年(前69年),梧县改属彭城郡,后改属楚国。王莽篡汉后,尽易天下郡县名,改相县为吾符亭,沛郡改为吾符郡,梧县为吾治。东汉建武二十年(44年)改沛郡为沛国,国都仍在相城。梧县先后改属楚国、彭城郡国。三国时,相城属魏,相县和铚县先后属汝阴郡,归豫州。梧县仍属彭城郡国。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沛国,建都相县。东晋皇室南渡,相县先后归赵、前燕,归属屡有更易。梧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的彭城郡。太元八年(384年),梧县未再恢复。南北朝时,相县先后归属宋、北魏、北齐,属徐州沛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梁普通六年(525年)置临涣郡,治所在今临涣集。梁大通元年(527年)梁伐魏,攻克竹邑城。梁将陈庆元从铚县率兵数千人追击魏军至洛阳。北魏永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军数千人夜袭临涣郡,城内梁军无备,死伤惨重,仓皇出逃。此地复为北魏所辖。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涣北县,治所分别在今魏集乡和宋庙乡境内。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临涣郡,新置临涣县;废涣北县,复置竹邑县。隋开皇三年(583年),竹邑县废,并入符离县。开皇九年(589年)符离县属彭城郡。大业元年(605年)春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掘通济渠。渠经今铁佛、百善、四铺3个区,过境长42.8公里,渠面宽40米,堤上广植柳树。是年废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彭城郡萧县、符离县、蕲县和谯郡临涣县。唐初,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之临涣县。武德四年(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诸阳县复入符离县。元和四年(809年)以徐州之符离县、蕲县、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元和九年(814年)析亳州之临涣县属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相地渐趋衰落,成为边远闲塞之地相城孜。唐咸通十年(869年)4月,庞勋率桂林戍卒起义军与唐军7万战于柳孜镇。义军败,转战临涣、亳州一带,庞勋战死。五代时,隶属与唐代略同。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为防御。开宝元年(968年)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路。宋天圣十年(1032年)柳孜镇天王院修砖塔1座,高80尺,临涣县令、县尉、主簿,柳孜镇巡检、盐酒税等人主修。时柳孜镇有大小庙宇99座。熙宁五年(1072年),分属淮南东路。元丰五年(1082年)徐州分属京东西路。本地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京东西路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南京路宿州防御之符离、临涣、蕲县,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之萧县。宋绍兴十年(1140年)8月宋将杨存中引兵500骑夜袭柳孜镇,遭金兵伏击,大败,退至泗水一带。金人占据宿州。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3000骑猛攻临涣城,县令张若愚率全城民众死守。后因城内粮尽和外无援兵城破,张若愚自杀。临涣城被元兵洗劫一空。元初,本地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临涣、蕲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领辖。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属中都临濠府宿州和徐州之萧县。洪武七年(1374年),中都临濠府改称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隶京师。本地分属凤阳府之宿州和南京徐州之萧县。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属江南省徐州之萧县和凤阳府之宿州。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属左布政使司凤阳府之宿州和徐州之萧县。康熙六年(1667年)改设江苏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本地分属江苏省徐州府之萧县和安徽省凤阳府之宿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民国3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属安徽省淮泗道之宿县和江苏省徐海道之萧县。民国16年废道,本地复归安徽省之宿县和江苏省之萧县。民国24年(1935年),成立行政督察区,本地分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第四区)之宿县和江苏省铜山行政督察区之萧县。1948年11月,市境解放。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和萧县。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1950年7月,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属宿县地区。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1960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蚌埠专区的濉溪县和萧县部分地区组建濉溪市。[2]1997年,面积2714平方千米,人口172万,市府驻相山区淮海路。辖相山、烈山、杜集3区和濉溪县。2004年8月下旬,淮北市调整了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濉溪县撤并3个乡镇,同时将其中一个新合并的镇划归市属烈山区;相山区的一个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同时将濉溪县的3个自然村划归相山区。淮北市乡镇数由33个减少到27个、减幅为18.2%,乡镇平均人口由原来的4.58万人增加到5.53万人;濉溪县人口由121.2万减至113.5万,24个乡镇减为20个。2004年底,全市辖15个街道、21个镇、7个乡。2004年淮北市共撤并3个乡镇,2个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乡镇数由2003年的33个下降到28个。调整后,全市有20个镇、8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3月8日,淮北市公布区划调整方案:全市由21个镇7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7个镇1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3]
6. 淮北历史朝代相应的名称
1、夏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现淮北市域属徐州。
2、秦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在相城和临涣镇分设相县、铚县,同属泗水郡,相城为郡治所在地。
3、汉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
4、三国
相城属魏,相县和铚县先后属魏陪都谯郡(今亳州谯城区)西晋属谯国(今亳州谯城区),归豫州。梧县仍属彭城郡国。
5、西晋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沛国,建都相县。东晋皇室南渡,相县先后归赵、前燕,归属屡有更易。梧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的彭城郡。太元八年(384年),梧县未再恢复。南北朝时,相县先后归属宋、北魏、北齐,属徐州沛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6、梁
普通六年(525年)置临涣郡,治所在今临涣集。梁大通元年(527年)梁伐魏,攻克竹邑城。梁将陈庆元从铚县率兵数千人追击魏军至洛阳。北魏永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军数千人夜袭临涣郡,城内梁军无备,死伤惨重,仓皇出逃。
此地复为北魏所辖。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涣北县,治所分别在今魏集乡和宋庙乡境内。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临涣郡,新置临涣县;废涣北县,复置竹邑县。
7、隋
开皇三年(583年),竹邑县废,并入符离县。开皇九年(589年)符离县属彭城郡。大业元年(605年)春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掘通济渠。渠经今铁佛、百善、四铺3个区,过境长42.8公里,渠面宽40米,堤上广植柳树。是年废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彭城郡萧县、符离县、蕲县和谯郡临涣县。
8、唐初
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之临涣县。武德四年(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诸阳县复入符离县。元和四年(809年)以徐州之符离县、蕲县、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元和九年(814年)析亳州之临涣县属宿州。
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相地渐趋衰落,成为边远闲塞之地相城孜。唐咸通十年(869年)4月,庞勋率桂林戍卒起义军与唐军7万战于柳孜镇。义军败,转战临涣、亳州一带,庞勋战死。
9、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为防御。开宝元年(968年)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路。宋天圣十年(1032年)柳孜镇天王院修砖塔1座,高80尺,临涣县令、县尉、主簿,柳孜镇巡检、盐酒税等人主修。时柳孜镇有大小庙宇99座。
熙宁五年(1072年),分属淮南东路。元丰五年(1082年)徐州分属京东西路。本地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京东西路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南京路宿州防御之符离、临涣、蕲县,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之萧县。
宋绍兴十年(1140年)8月宋将杨存中引兵500骑夜袭柳孜镇,遭金兵伏击,大败,退至泗水一带。金人占据宿州。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3000骑猛攻临涣城,县令张若愚率全城民众死守。后因城内粮尽和外无援兵城破,张若愚自杀。临涣城被元兵洗劫一空。
10、元初,本地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临涣、蕲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管辖。
11、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属临濠府宿州和临濠府徐州之萧县。洪武七年(1374年),临濠府改称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隶京师。本地分属凤阳府之宿州和直隶徐州之萧县。
12、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属江南省直隶徐州之萧县和凤阳府之宿州。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属左布政使司凤阳府之宿州和直隶徐州之萧县。
康熙六年(1667年)改设江苏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本地分属江苏省徐州府之萧县和安徽省凤阳府之宿州。
13、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民国三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之宿县和江苏省徐海道之萧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本地复归安徽省之宿县和江苏省之萧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行政督察区,本地分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第四区)之宿县和江苏省铜山行政督察区之萧县。
(6)淮北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
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被誉为皖北江南。淮北也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
7. 淮北地名由来
相传公元前21世纪,商王朝的创立者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向东部开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专山、相城属由此得名。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
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被誉为皖北江南。
(7)淮北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现淮北市域属徐州。
公元前21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而成为商部落首领契的孙子,商汤十一世祖相土为进一步向东扩张,由商丘迁徙至此,作为别都,此后山即为相山、城即为相城。商汤伐桀,灭夏建商,商沿夏制,相城仍属徐州所辖。周武王伐纣更商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
公元前588年至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曾将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战国时期,齐、楚、魏灭宋,相归楚国。
8. 改革开放后淮北的发展
关于淮北经济发展 :区号:0561邮编:235000位置:淮北市居苏豫皖三省之要冲、卧淮海经济区之腹心面积: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108公里,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人口:人口202万,其中城市人口近80万行政区划:辖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拥有2个省级开发区和33个乡镇淮北市位于安徽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北与肖县徐州市毗邻,东靠宿县、宿州市,南接怀远、蒙城两县,西连涡阳县和永城县,处于黄淮海经济区的黄金地带。全市平原广袤,低山丘陵点缀其间,水域宽阔。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蒙、满、苗、朝鲜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兄弟一起,为改变淮北“山河面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淮北为安徽省9个省辖市之一,现为重要煤城、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相城,北枕相山,南临滩水,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处淮北平原的北部,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为15一40米左右,平川广野是地貌的主要特征。主要的低山丘陵大多分布在市境的东北部和北部边境。东北部边境,从黑石块山向南延伸,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直到烈山,有一条带山丘,进入滩溪县马桥区新安乡土型村境内后,山带分东南、西南两个方向散开,如同一把张口的老虎钳,夹峙着平原;东南向的山丘,断断续续,直延伸到宋暄火车站附近;西南向山丘,过滩河后,直迫扒河北岸小在北部边境,也有一列东北——西南向低山丘陵,自北而南,经袁庄村和孟庄乡西侧,山丘伸向萧县境内,在丁里区瓦子口附近消失,后又在该市境内再起。东部边境,有一南北向山地,最高点老龙脊,海拔363米,该市境内的最高峰。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台属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期约7个半月。农作物为两年三熟。作物以旱粮为主,盛产冬小麦、棉花、大豆、玉米、高粱、谷子、芝麻、花生、油菜籽、红黄麻等。在有水源或灌溉条件的地方,可种水稻。雨量较适中,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降水量的相对集中,且各月分配不均,易发生春旱、秋涝,春未夏初有西南干热风,气温高、蒸发旺盛,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该市水的问题十分突出。节约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正加强排灌基本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不断扩大灌溉面积,从而确保农业的发展。淮北市现有耕地213万多亩。山林57万亩,大多为人工林,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阔叶、针叶混交林,树种繁多,珍贵树种有“银杏刃等。有果园3.5万亩。盛产桃、梨、杏、苹果、葡萄、李、石榴和柿子等温带水果,大平原上四季飘香。其中,大庄的葡萄,黄里的石榴和笆斗杏久负盛名。牧草地凡7万亩,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牲畜有马、牛、羊、猪等。该市优越的地表环境,不仅为农牧副渔等业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更可喜的是,这里还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3种,其中,煤的储量最大。据科学测定,在二迭纪时期,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花草繁茂,古木林立。到了石灰纪,地壳下陷,这里变成了汪洋大海。其后,伯于造山运动,海水引退,地壳又开始隆升,于是烟波浩渺伪沧海又变成了陆地,原先沉入海底的那些参天古树,久而久之,便成了今天的地下煤炭。具有煤层厚度大、含煤系数高、储量丰富、煤种齐全、质量优良和距地表浅易于开采的特点,可供炼焦、冶金、化工和动力之用。此外,铁、铜、金、银、钻、镍等金属矿藏储量也很丰富。铁矿,且伴有金、银、钾、钻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石灰石、大理石和耐火粘土的储量亦相当可观。石灰岩遍布低山丘陵,其理化指标较好,不仅为生活用瓷、工业用瓷和釉面砖提供上乘的原料,还可用作塑料、橡胶填料和造纸涂料。大量的煤歼石,可用来发电。煤歼石和发电过后的粉煤灰,可供开发氢氧化铝、氧化铝、玻璃微珠等化工产品。淮北市地处三省要害,交通十分便利,现已成为安徽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符夹、青阜两条铁路贯通境内。符夹线北连陇海,南接津浦,有直快列车直达上海。青阜线则经阜阳、淮南直通省府合肥,远达皖南重镇芜湖。通过这两条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公路四通八达,现有六条国道、省道穿过市内。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又开通了淮北至曲阜、泰山、连云港、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远程班车。青龙山河港已通航,并正在扩建小不久的将来,从青龙山发出的船只将经新沛河、洪泽湖直通淮河、长江。这将大大便利淮北与江淮、江南地区的物资交流,有力地促进淮北市经济的腾飞。淮北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宜人,地下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很大。天时、地利,借助改革开放的融融春风,文明富庶的淮北,将以迷人的风采、崭新的面貌,屹立在淮北大地上!
9. 淮北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淮北市杜集区楼顶山的古岩画群和濉溪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石山孜古文化遗存等均证明早在7000年前专新石属器早期,人类就在淮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