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简述中国历史发展史

简述中国历史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1-02-10 08:51:41

『壹』 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

中 国 近 代 史 综 述
综述:
此时期是从1840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综述
(1840—1919年)
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等迫切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用战争暴力作为达到它们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期。到鸦片战争前,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虽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是民族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及战争中的妥协投降政策,战争的结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取得了大量的主权,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两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既取得的侵华权益不能满足,力图全面扩大侵华,并趁清政府处于内战的窘境,以“修约”不成制造借口而发动,英法是主凶,美国是帮凶,俄是既追随英法又单独作案的凶犯。中国又丧失了许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上可知,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但鸦片战争并未解决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由于时代,尤其是阶级的局限而最终失败,但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且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与一些领导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决定),这是以前农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总之此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清朝统治者在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上,有对抗到暂时“和好”,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从而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历史。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总理衙门,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和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也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现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以华制华”,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此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上变动极大。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汇于一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清统治集团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一战”的爆发影响到欧洲列强侵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列强利用清政府及反动军阀为工具进行侵华,清统治集团完全俯首听命于列强。慈禧太后为苟延残喘,既要取悦于列强,又要消弭于社会不满,一手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一手耍弄“新政”、“预备立宪”,进行调整,但结果适得其反,直接间接地削弱了统治,促进了革命,而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明显提高。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及论战、团体及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但其革命成果,因其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对内独裁专制复辟、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投靠帝国主义,而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不断地进行斗争,其斗争的实质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局面而告终,这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需要新的阶级-无产阶级来领导,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掀起了复古逆流,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和知识分子倡导新文化运动,且随着“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工业迅速发展,这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共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贰』 中国的历史简述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民国,中国获得了前进的新起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振兴中华的前景。

朝代 时间 都城(今.....) 夏 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商① 约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周:西周 前1046-771年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汉:西汉③ 前202—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北朝: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辽 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44-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表二: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亡于商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亳 安徽亳州 亡于周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亡于大戎)东迁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亡于秦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亡于 汉 西汉③ 前202—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魏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晋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亡于魏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亡于晋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赵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宋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齐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梁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陈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隋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分裂成东西魏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亡于齐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亡于周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周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隋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亡于唐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后梁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后唐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后晋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契丹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后周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宋 十国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亡于金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亡于元 辽 907-1125 皇都 亡于金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亡于蒙古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亡于蒙古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1368年败北,1543年分裂,1600年后降清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前期 南京 江苏南京) 亡于清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皇太极迁盛京 辽宁沈阳)(顺治前往北京)亡于民国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中华

『叁』 简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起源: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故名。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1954年在西安半坡仰韶遗址,又出土了很多陶器,其口缘外往往刻有不同的符号。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地区也发现了仰韶文化的文字符号。

经考征,这些符号即是简单的文字,有的已经释出。至于大汶口陶器文字图的文字则是意符“热”字,已是合体图画的会意字。太阳烤得下面起了火,就是热。有人认为这些符号就是“结绳而治”以后的“书契”。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字体表示语言中的词或词素);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肆』 谁能简述中国历史的发展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太多了说不完只能挑重点了时间你网络一下就知道了,不懂可以继续问我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然后就是文景之治,导致汉朝强盛,汉武帝时期是最强盛时期,然后由于汉武帝多次西伐西域,北伐匈奴,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其后逐渐衰落,到王莽篡权,西汉结束,然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导致东汉再次强盛起来其后就是宦官专政,外戚夺权,最后被魏所灭。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夺权,然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格局,建立了北宋,宋真宗统治时期,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日趋繁荣,史称咸平之治,其实北宋刚建国军事是非常强大的,不过宋太祖由自己的事例出发于是开始了倾向于重文轻武,同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灭了辽国建立了非常强大的金,多次南侵,最终俘虏了宋朝的两位皇帝,北宋名存实亡,史称靖康之难。后来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最后被蒙古所灭。南北宋朝的划分应该是靖康之难之后,宋高宗建立南宋开始,或者按疆域,北宋是在黄河以北。南宋是在大散关--淮水一线。清朝是在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乾隆时期最为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同时从乾隆后期乾隆开始变得奢侈无度,而地方更是腐败横行,逐渐开始衰落,最后太平天国起义,外强入侵,最终与1911年爱新觉罗·溥仪退位结束。中国历史真的太多了,全部手打,先说这么多吧,否则打一年也打不完

『伍』 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希望采纳!谢谢!

『陆』 简述中国发展历史简介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柒』 简述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行动与成就

(四)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二、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二)提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道路

三、依法治国战略

(一)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及主要标志

(二)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三)实施依法治国战略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特色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五、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改革前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三)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进展

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及其形成过程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机遇与挑战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

七、推进城镇化战略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二)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基本内涵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

八、人才强国战略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目标、重点及组织保证

(三)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务

九、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一)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概念的缘起及内涵

(三)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实现途径

(四)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主题与形式

中国互联网历史长廊将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网”为主题,以公益性、非商业性的角度切入,以时间为线索,用图片、文字的形式,向与会观众描绘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成长、成熟的历史脚印。

历史长廊将向观众展示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具有标杆作用的事件、人物、技术,展示对人们生活消费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技术、新应用。

二、大纲

我们参照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把中国互联网发展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网路探索(1987年~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

第二阶段 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

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

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底)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

第五阶段 繁荣与未来(2003年~至今)应用多元化阶段到来,互联网逐步走向繁荣。

每个阶段从互联网建设和互联网应用两方面收集资料。内容大纲以CNNIC编辑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为依据。

三、长廊详细内容

材料

1

1
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网

——中国互联网历史长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制

二〇〇四年八月

2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网

——中国互联网历史长廊

历史需要记录。亲爱的朋友,请您沿着这条互联网历史长廊一路走过去,在时间与空间的纬度中见证中国互联网的风雨历程和累累硕果。

没有勒石纪念那无数无名的参与者,但是我们相信纸墨之恒,寿于金石。参与这场革命的人,相信一定会胸中万千感慨突兀起,斗酒倾尽荡气回中肠。

3
第一阶段:网路探索(1987年~1994年)

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胡启恒

4

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5
技术的探索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1989年11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

1992年 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6
世界你好!

中国连入国际互联网是一段奋争的历程。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

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这条专线仍是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和CCIRN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这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

7
世界网络,中国标识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1993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

199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8
第二阶段 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

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

9
科技网先行——中国科技网建设

1990年11月 NCFC立项, 1993年11月 NCFC主干网网络开通并投入运行。

1994年4月 NCFC网络与美国Internet互联成功,这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

1996年2月 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互联网络正式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10
金桥试水——金桥网建设

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

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费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

1994年6月8日,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

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11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设

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64K专线,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中国互联网进入商用化阶段。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并于1996年1月,并正式开通提供服务。

12
CERNET萌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

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

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

13
网路畅通——四大骨干网互联互通

1997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互联互通。

14
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

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

15
政府推动,兴利除弊

1996年2月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996年4月9日,邮电部发布《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8年3月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

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1996年9月22日,中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作为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成。

1996年11月15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中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

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998年3月16日,163.net开通了容量为30万用户的中国第一个免费中文电子邮件系统,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18
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底)

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

19
资本燃烧的岁月。

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第一只真正来自中国大陆的网络股登上纳斯达克。

2000年7月5日,网易公司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登陆纳斯达克。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三大门户网站的相继上市,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

20
吹尽黄沙始见金。

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一场“挤水分”式调整的严酷洗礼。阳光总在风雨后,2002年7~8月,三大门户网站相继宣布实现赢利。

.COM生生死死是个不断挖掘互联网价值的过程,这是个大浪淘沙的年代。

21

信息化风起云涌——三大上网工程相继启动

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在京共同举办“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www.gov.cn开通试运行。

2000年7月7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12月20日,由信息产业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办的“家庭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23

与世界对话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1996年3月,清华大学提交的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编码的汉字统一传输标准被IETF通过为RFC1922,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被认可为RFC文件的提交协议。

2002年10月26日—31日,全球互联网地址、域名管理机构国际互联网络名字与编号分配公司(ICANN)在上海举办会议,这是ICANN会议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中国互联网协会(ISC)共同承办。

2004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导制定的“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系统”被IETF发布为RFC3743,这是中国第二个IETF标准。

跻身国际互联网组织

1995年3月,清华大学李星教授第一次当选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NIC)执行委员会委员。

2000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钱华林研究员全票当选亚太地区顶级域名组织(APTLD)理事会主席。

2001年11月,中国科协副主席、CNNIC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启恒院士被聘任为ICANN多语种域名委员会委员。

2003年6月26日,我国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家、中科院研究员钱华林当选ICANN理事,任期三年。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进入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最高决策机构的管理层。

25
网络扩建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 动互联网(CMNET)投入运行。

2001年12月22日,中国联通CDMA移 动通信网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于2001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运营。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移 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2003年4月9日,中国网通集团在北京向社会各届公布中国网通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公众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施拆分,并隆重推出中国网通集团新的业务品牌“宽带中国CHINA169”。

打造产业链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 动正式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移 动推出“移 动梦网计划”,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

2002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 和ICP开始联合打造宽带互联网产业链。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 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11月18日,中国移 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

26

应用初露锋芒

网上教育1999年8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六个省、市的二百余所高校使用“全国高校招生系统”在CERNET上进行第一次网络招生获得成功。随后网校大量出现。

1999年10月25日,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开通,并成立顾问委员会。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大型科普网站。今天它已发展成全球最大、最权威的中文科普网站。

网上银行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先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

电子商务1999年9月6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推出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成果大型汇报会。

『捌』 简述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1、开端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并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当时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处由中国科学院、总参三部、国防五院(七机部)、二机部十局(四机部)四个单位联合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应成立了计算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为了迅速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三个方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机和第一届计算数学训练班。计算数学训练班的学生有幸听到了刚刚归国的国际控制论权威钱学森教授以及在美国有3~4年编程经验的董铁宝教授(他当时是国内唯一真正直接接触过计算机多年的学者)的讲课。
2、历程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和国外一样 ,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6502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3、主要成就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阅读全文

与简述中国历史发展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