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元里抗英――意义
三元里抄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B. 三元里抗英遗迹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C. 历史上的三元里抗英与我们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俗话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爱国情怀人人有之!而这些爱国情怀都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灌输的!爱国情怀的宣传和教育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需要我们正视历史,能够正视历史才能做到真正的勿忘国耻!
每个国家都会篡改部分历史,来维护自己本国的利益,否定自己犯下的过错!比如:“日本从不承认二战时对中国犯下的罪孽!并在日本教科书上声明是为了解放中国,为了中国的更好的发展!”属实让人愤愤不平!
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元里抗英虽然不是篡改历史,但是对这段的历史人们也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可以说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谎言!
英军在此战中损失人数5到7人,20多人受伤,虽然没有中国损失的人数,但是在当时这个战绩虽然算不上伟大的胜利但是对中国来说是非常的可观的! 但是这场战争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保家卫国,而是因为由私愤爆发的抗英战争!
D. 高一历史·三元里抗英
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述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这首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事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精神: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勇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结合所所学知识,分析三元里居民在三元古庙誓师的主要原因。
原因:鸦片战争爆发后,并到三元里抢掠;
清政府妥协投降,放任侵略者抢掠;
三元里人民为保家卫国,奋起反抗英军掠夺。
(3)今天,三元古庙成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试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有关三元古庙的历史事件。
提示:讲解内容应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时间、地点、主要过程和重要意义。
具体答案略。
E. 请简介单简单说说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体现了三元里人民什么精神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版民族不畏强暴,权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F. 关于三元里抗英遗址历史事件的感受(简答)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G. 三元里抗英遗址,历史事件,和感受
1、历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版外三元里发生的冲权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恐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处理,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2、感受: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采纳
H.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
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8)三元里抗英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三元里抗英的后世纪念:
1950年10月1日在三元里村旁建成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碑上写着:“一八四一年广州人民在三元里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为纪念三元里人民这一英雄壮举,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已于1958年11月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
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庙前商议抗击英军,取庙内三星旗作指挥旗,对旗宣誓。三元古庙建筑面积446平方米,二进面阔3间砖木结构建筑。
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公园四周绿树环绕,刚进公园,就可以看见大路两旁都种满了树,前方有楼梯,楼梯上就是纪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公园有许多解说员,有很多学校专门到那里缅怀革命先烈并进行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元里抗英斗争
I. 三元里抗英历史简短
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专"义愤同赴",组成一属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5月30日打死英军200多人英军逃回四方炮台。牛栏岗一仗,英军惨败。31日,番禺、南海等县助战,达10多万人。
J. 史学界是怎样看待三元里抗英这一历史事件的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敢屈服和用于斗争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