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1-02-10 02:02:05

① 选出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生活经验的范围和性质


B

② 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来可以追自溯到三代时期。商周之际,原来神灵崇拜风气浓厚的殷商宗教社会在周代逐渐产生出理性思想,有了“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乃至“天不可信”等观念,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敬天爱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思想,这些便是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雏形。到了春秋时期,自然天道观进一步发展,孔子的“仁”、“智”、“泛爱众”、“君子和而不同”等等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了一些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观点。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③ 社会主义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要进行改革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学说的流派很多。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勾画出的一个崭新的未来社会形态。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现工人阶级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建设这一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工人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在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同时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必须承认差别,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制度;至于消灭社会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则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也不愿意对未来社会的细节作更多的描述。因此,他们一再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实际上就是为后人的探索和深化认识留下了广阔空间。 我国的国情、革命道路和历史环境,是塑造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主要因素。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农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将中国卷入“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此也产生了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共性与个性、“世界历史”与“国别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追求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实践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其中,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政治前提。这条革命道路,既与西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有区别,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规模建设活动。这一进程,尽管或多或少地沿袭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对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具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健全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一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事实上,历史环境和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也使得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主义有着很大差别。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国家自行消亡的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发展程度,仍以国家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切实发扬民主,健全法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此外,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交错影响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结构和经济社会状况,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与其他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并存。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和其他改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共同富裕,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改革,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且不平衡、多层次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个制度基础上,用市场经济的方式配置资源、组织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是“中国特色”。 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我国是有机统一的。就政党制度而言,既不是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是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此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特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内容,都体现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文化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奉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继承传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包容多样,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此外,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争取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的内涵。这些“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越走越宽的生命力源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人类文明的新贡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和现实的需求

④ 在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不同地区的人民

B 无

⑤ 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三代时期。商周之际,原来神灵崇拜风气浓厚版的殷商宗教社会在周代逐渐权产生出理性思想,有了“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乃至“天不可信”等观念,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敬天爱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思想,这些便是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雏形。到了春秋时期,自然天道观进一步发展,孔子的“仁”、“智”、“泛爱众”、“君子和而不同”等等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了一些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观点。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朋友你好,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你了,请万忙之中抽出一两秒的时间,采纳一下,谢谢!O(∩_∩)O~~~

⑥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砖雕艺术的风格特点

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主要用于回寺塔、墓室、房答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战国时已有花砖,汉代画像砖更是闻名遐迩。但多为模印砖雕。唐代花砖在经模印后还加雕刻。宋时墓室砖雕盛行。雕法从减地平(金及)法逐渐转为多层浮雕法。明清砖雕表现内容丰富,技法更精湛,除单层浮雕外,还有多层浮雕、堆砖等技法。民间砖雕的一般制作程序是修砖(以砖蘸水磨平)、上样(在砖面上贴上图样)、刻样(用小凿描刻出花纹轮廓)、打坯(先凿出四周线脚,再凿主纹、次凿底纹)、出细(进一步细雕)、磨光(用糙石细细磨光)。如砖质有砂眼,还用猪血调砖灰修补。最后完成。

⑦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阶段商业发展的概况、特点及成因。

1 、先秦:商业产生 ① 原因: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② 概况:商 朝:“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各地出现 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例如范蠡 2 、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① 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② 概况: “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说明商业在压抑中得到发展。外贸开始。 3 、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 ①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政治相对稳定,民族团结,对外开放。 ② 概况:城市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政府严格管理;长安、洛阳商业发展快;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市舶使。 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 4 、宋元:商业繁荣 ① 原因: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国家趋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策方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交通方面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有利于商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方面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② 概况: 两宋商业情况: 城市繁荣: ( 一)、 市场变迁 , 突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A 、空间: a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市”不再局限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在城中各处。b 、 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也更加普遍。 B 、时间: 官府取消了商品交易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二)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三)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四)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五)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市场(榷场)发达;海外贸易发达,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六)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 、 、 、 古代 、 、 、 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商业中心。南方 、 等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 有“ ”的说法。 元朝商业情况: 城市繁荣:大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元朝外贸发达,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 、明清:商业进一步繁荣并出现商人群体 商帮 ① 原因: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② 概况: 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表现? (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由坊市分开到北宋开始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2)交易内容的变化:开始时以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为一般百姓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等 (3)交易媒介的变化:物物交换,后出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业活动过程:开始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参与生产过程。 (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与宗族亲缘组织重合,后发展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等,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三、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统一;2、农业手工业水平;3、交通情况;4、货币是否便利;5、政府政策是否得当。如抑商与宽松;朝贡贸易与商业贸易;闭关锁国与开明开放等等。

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在各个阶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恢复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

2、动荡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

总的来说,1958~1978年的20年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最后带着对“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

3、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中国经济(1979~1991年)。

中国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经历的曲折、挫折、灾难、困惑,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国民经济经历了1986~1987年的“软着陆”,1988年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4、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1992~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在各个阶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第一阶段

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承上: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启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巩固了人民政权;

(2)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4)一五计划制定及超额完成;

(5)召开全国一届人大,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过于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

2、第二阶段

中共八大制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了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1)钢、煤、原油、发电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

(2)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社会主义建设的杰出代表;

(3)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第三阶段

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粮食、钢、煤、原油持续增产,成昆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十年间,使我国经济损失约五千亿元。

4、第四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工业上,建成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湖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南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矿企业。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扩展阅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主线。

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今年是中共八大胜利召开60周年。

60年前,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对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是基本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坚持下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81年作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特别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再次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这一提法一直沿用下来。6年之后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更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既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不断解决这一矛盾就构成这个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经济是基础,是手段,落实到社会层面就是要着眼于民生问题的解决,这也是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一致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新中国60余年的历史分作六个阶段加以讨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前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革故鼎新,为新中国未来的社会建设奠定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

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历经曲折,但是大规模开展的工业化建设为下一步的民生改善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人们从亲身经历的探索和曲折的反思中获得了开辟新路、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

之所以将这20年放在一起来看,主要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民众生活变化不大,相关体制包括计划经济、二元结构、单位体制等等也一直延续下来,还有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和越来越“左倾”的指导思想等。

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到1982年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时间不长,是一个结束动乱后休养生息、拨乱反正的阶段,执政党的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从酝酿、徘徊、躁动中逐步形成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中国再次迎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春天。

从1982年到1992年是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开启了全面改革的新征程,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从1992年到2002年是第五个阶段,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接下来的10年是第六个阶段,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更为全面的小康社会,民生建设民生保障受到空前重视。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阶层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极为复杂,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实现更加和谐更加协调的发展,因而社会建设的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国60余年的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特别是改革以来几个阶段的民生进步和发展取向,也暗合着马斯洛揭示的人类需求层次阶段性台阶式提升的基本走势。

⑨ 简述法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连,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有所不同。
(一)古代法律的特点。世界上最早的法是西元前3000年古埃及颁布的一部约可被分成十二篇的民法典。这部民法典是基于玛特的概念,传统、修辞语法、社会公平为其特色。古希腊法包含了对雅典式民主发展政制上的革新,它一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为核心,强调由公民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直接维护民主制度。罗马法受希腊学说的影响,突出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但真正完整的成文法典出现在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这和古中国法律核心内容一样,如传世的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 ,特点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在封建社会,法是维护封建秩序、维持封建礼教和对人民进行镇压的工具。
(二)资产阶级法的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罗马法形成了当代法律世界的桥梁,尽管不同时空以及不同国家有众多差异,但资本主义法的特点概括有强调国家主权作为其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保障公民权利和人权,对权力进行分立制衡。同时,因为法的实施不可避免打上政治影响的烙印,目的都包含要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如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就是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
(三)社会主义法的特点。1918年7月俄国颁布的根本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其以现有社会制度和政治为基础,保障国有化,保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规定劳动者享有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免费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剥夺剥削阶级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我国在建国初期,法律架构很大程度地受到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律所影响,其特点主要在于牺牲私法而扩大了行政法的领域。不过,随着工业化的加速进行,中国的法律架构不断变革, 走上完善,在立法的特点方面,体现出立法体制的一元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重在控权性,保证人民权力的集中统一;注重协调性,使公法与私法、国家法与社会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等协调发展。

⑩ 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广告发展的过程与特点急急急……

就广告业务形式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和市场大都有一个自然成熟发展的历程;而中国的市场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曾经历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过程,对于广告业务形式而言,也有了比较特殊的发展断层,以及在此之后迅速恢复的特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的历史中,广告的命运是极富有戏剧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广告从社会舞台消失了,而在另一个时期,广告突然重新出现,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广告的这种消失与复活的命运及其原因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1、广告市场的转化

近代报纸而产生的中国近代广告业,在中华人民共和成立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在经营人才和经营手法上,也有相当的积累,然而,进入五十年代,这个产业就经历了一番革命的洗礼。

回顾这一时期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各大城市的革命政权一旦成立,首先是取缔了国民党政府发布的广告管理法规,公布一系列新的广告管理法规。我国于1953年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55年达到高潮,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公私合营,计划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而对于广告代理业,政府的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同业公会进行同业管理,另一种管理方式是由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管理机关的直接管理,将分散的私营广告公司合并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业务能力的广告社,解散一些经营作风不正、业务能力低,濒于破产的广告社。

同样对于广告媒介,针对不同的性质也采用了不同的整顿手法。对于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和报社,采用军事接管委员会直接接管的方式,对于私营商业电台和报社,则采用组织管理方式。而且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对于广告产业的看法就有所不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广告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也是政治宣传".从此,广告业被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由于1958年的"大跃进",计划经济所有制得到全面的升级,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单一封闭的计划供应体系中。1959年,为"社会主义广告"所作的定义为:广告是通过美术的手法,向人们介绍商业知识,并指导人们的基本消费,起促进城市与农村的物质交流、商品生产以及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任务。

2、广告市场的消失

在文革期间,工商广告甚至在中国消失。对于广告产业来说,196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一场灾难。红卫兵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则是这场灾难的启端。

首先,第一个受到冲击的是户外广告。一系列的商场、老字号的招牌都换成了具有革命色的新名称,最后商品本身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仅北京百货大楼1966年8月被停止出售的"有问题"商品达六千多种。

第二个遭受冲击的是广告媒体。主要表现为报纸,杂志、图书的出版数量急剧下降。

当所有霓虹灯招牌捣毁,路牌广告改为政治宣传版牌和语录牌时,广告代理公司的情况也相当严峻。许多广告设计人员被下放劳动,不少技术档案资料被销毁或当作废纸出售。许多广告公司靠承办画稿设计、政治宣传牌施工等业务,才得以维持下来。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冲击的是户外广告和若干广告媒体,广告的"美化市容"的文化机能被摧毁殆尽,但广告的商业信息传播机能还得到保留。此后的广告市场的消费和广告活动的停止,显然还应该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变动中探求原因:

1953至1978年之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是一种典型的"滞后型消费",其特点是消费品构成变化缓慢,生活必须需品持续占有较大比例,非生活必需品增长速度缓慢。广告在"诱导消费"方面的机能不断减弱,但其在"文化传达"和"商品信息传达"方面的机能则有所强化和保留。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六十年代的初期和中期,重工业优先的经济政策至使城乡居民消费受到很大的抑制,结果是消费品广告首先退出了流通领域。进入六十年代,消费品的广告市场迅速萎缩,最早走向消失。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随着计划经济的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权的丧失,生产资料广告虽然未经任何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也自动地从社会舞台上消失了。生产资料广告的消失,意味着广告市场的完结。

广告市场的消失,不单是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和批判,更主要的应该归因于中国的经济体制。随着计划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单一封闭的计划供应体系中,商业广告的作用在消失,特别是"左"的思想路线的泛滥,广告越来越被看成资本主义的产物,"文革"的开始使广告业务几乎完全停滞,只剩下样板戏和电影广告等文化广告,工商广告在中国消失。

3、广告市场的恢复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八十年代产品市场化的过程,我国的工商广告得以迅速恢复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四人帮"的倒台,邓小平的复出,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时代",继而进入"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改革时代。商业广告正式在中国社会露面是在1979年,中央电视台、文汇报、人民日报、上海电台、中央人民电台相继恢复或开播广告,中国广告业开始迈出历史性的跨越,这一年成为现代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元年".

在广告恢复之初,大量的广告是生产资料广告。生产资料广告占据主要的位置,成为中国广告的一个特色。中国广告市场再开的动力,与其说是来自"大众消费",不如说是来自"大量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试点阶段,在国家集中力量整顿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实行放权让利,企业获得了初步的经营自主权,而面对信息渠道的不畅,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销售渠道。而一些企业开始发现广告对开拓销售渠道的作用,它们迫切开始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做广告。

在这个时候,广告对于企业是一个推销,宣传、情报交换集一身的救命稻草,报纸上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广告救活一个工厂"的现代广告神话。

4、广告发展的历史阶段(案例:玉兰油美的约会)

广告业恢复之初,美工性质的广告设计制作等工作最先得到恢复和发展。整个80年代,应该说是处于一种以设计创意为主线的工作状态中,还不是以策划为主线的阶段。80年代初的广告工作状态,大都就是一张白纸,用水粉笔,用手工去表现。

在广告恢复初期,当企业认识到广告的作用的时候,他们采取了这样简单明了的广告方式:从厂门到车间机械,到厂长演说,三段式的公式,没有太多创意,但它代表了中国广告发展的起点。的确在经历了多年的国家统包统销以后,企业第一次面临市场,面临用户,于是"我是谁,我在哪?生产什么"成了他们最渴望传达的声音,毕竟广告疏通了信息。在这种短缺经济的年代,中国处于有广告就有销售的阶段。为了满足国内企业的迫切需要,一大批1979年前后刚刚恢复或新建的广告公司都积极投入到广告制作当中。他们与电影厂合作,摄制了大量的广告作品。(案例:80年代)

80年代末,中国广告在摸索中继续前行。在我国广告界恢复与国际广告界的交流之后,逐渐接触到了西方现代广告的工作方法及运行方式,这对中国广告业务形式的确立直接起到了作用。日本第一家跟中国联系的就是向阳社,最积极的就是电通,接着就是博报堂。美国的广告界反应稍慢,但是在79年也实现了对中国广告界的访问。

国际广告的交流开拓了视野,中国的广告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广告设计与发布工作了。1985年以后,中国的广告公司服务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走向了一个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发展阶段。(案例:不规范的广告)

我国引入"广告策划"的概念大约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有部分学者撰文呼吁,要把现代广告策划引入中国的广告实践中,树立"以调查为先导,以策划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的现代广告策划观念。这是自广告业恢复之后,对广告理论的一次观念上的冲击。广告策划的业务形式因此得以确立,并乘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策划热(点子热)之风,使得广告策划的概念得到广告界的普遍接受。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合资广告公司大批出现,外来资金带来的行业发展与整合,使得本土广告公司的观念和业务操作深受影响;另外,调查、监测等广告行业相关的资讯服务领域的建设迅速发展;跨国策划咨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国,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在这个过程里,广告运作各个环节中,策划、创意、制作等业务操作能力不断得到了规范和提升。

1979年中国广告市场再迈步时,广告费的总额为1500万元,然而,十年后的1989年,广告费的总额已经达到20亿元。1990年,广告费总额为25亿元。从1979年至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GNP)每年平均以9%的速度递进,而广告费则以每年平均30%到40%的速度增长。广告行业在全方位均得到了发展。还有不懂的 可以去福建广告网看看 都有

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