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章姓历史文化

章姓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0 01:57:07

『壹』 有谁知道章姓的由来,还有章姓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伟人,急急急!!!

章(Zh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姜子牙。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氏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氏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鄣国的后人以国名“鄣”为氏,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为今天的章姓。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灭亡,国人为纪念故国而去邑为章,称为章氏,实乃同宗相残的悲剧。
2、出自妊姓,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又据《左传》说,妊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妊,而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3、出自他姓改姓而来:
① 汉代章弇原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
③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氏养子,遂姓章。
④ 据《蒋经国传》所载,蒋经国金屋藏娇,与章氏一胎产下二子,一曰章孝严,一曰章孝慈。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清满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凌河。
② 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姓。
③ 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后来改为单姓章。
④ 当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历史名人
章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亲政后,被任为宰相,由于改变对西夏的政策,导致战争再起,与哲宗议立嗣问题时,认为徽宗轻佻不可立,又严厉打击守旧派。徽宗即位后,屡被贬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频繁转换,其敢于指摘时弊,曾任赴辽使臣,其文韬武略令辽人惊叹。
章悦:北宋大臣。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章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溢:浙江省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叶琛并称四先生,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章潢:明代经学家,字本清,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顺天府(今北京市)儒学训导。他品行高洁,学问也好,与利玛窦相识之后,时有往来。有一天,利玛窦生了病,但是来拜访他的朋友依旧络绎不绝,章潢眼见他应接不暇,对身体的康复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因此要利玛窦“告诉佣人对来访的客人就说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假话,且不能撒谎。”此言一出,更是赢得了众多朋友对他的尊敬。
章镳: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章氏遗书》载:“少孤,先祖遗书散失,家贫不能购书,则借读于人……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苦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而,考中进士的章镳因为为人耿介,不善钻营,朝廷并未授予他一官半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乡举荐,章镳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等地长达十年的为官、任教生涯。
章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甘学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章鋆: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恩科状元,累官至国子祭酒。著有《望云馆诗稿》等。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省)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全益:唐代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缅: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无考。唐代浙江省桐庐人,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称,人称孝标先生。一日,游东节度李绅幕中,恰值天雪,兴而赋诗,为绅所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举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文宗太和中(约831年左右),官唐山东南道从事,试大理评事,仕终秘书正字。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章得象:浦城(今属福建省)人,章仔钧玄孙,北宋大臣。进士出身,仁宗时任相八年,对于宗党亲戚一概不用,而对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缄默态度,以至无所建树。
章卿孙:元代蜀人,本姓刘氏。幼为章提刑养子,遂姓章。与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辗转遍访于江西诸郡,迎归养之。
章学诚:字实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著有《文史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参加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造诣。有《章氏丛书》、《章书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章士钊:湖南省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办报鼓吹革命,与黄兴组建华兴会。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等职。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蒋经国之子,章孝严孪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亚若早逝,由外婆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不能姓蒋,但蒋介石却亲赐名孝严、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辈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陆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于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章孝严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蒋家族长给他的联名信,承认他和章孝慈是蒋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间,成为遗憾。
章孝严:浙江省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任政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鲁汶大学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擢升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兴中会”,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章寿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涛,中共党员。自幼失学,14岁外出谋生,17岁参加土改,18岁任乡长,后调《永康报》当记者编辑。1960年调金化专员公署文办任文化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金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兼群众艺术馆馆长。撤区建有时任衢市文化局长、文联党书记、市志办公室主任。他自学成才,1986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著有12万户的报告文学《天架飞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万字的《婺剧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万字《浙江风俗志·金华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万字的《金华地区群众文化纪事》(内部出版)。他主编的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歌谣谚语卷》(浙江文艺出版)、15万字的《衢州史话》(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金华地区风俗志》、480万字的《艺术馆》、24万字的《红学新论》、20万字的《婺州文化十条关系》、《农村剧团向何处去》等论文,收进《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众文化》杂志转载。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章子怡:籍贯北京,著名影星,近年在好莱坞急速窜红。赞同1| 评论

『贰』 姓章的有哪些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章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亲政后,被任为宰相,由于改变对西夏的政策,导致战争再起,与哲宗议立嗣问题时,认为徽宗轻佻不可立,又严厉打击守旧派。徽宗即位后,屡被贬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频繁转换,其敢于指摘时弊,曾任赴辽使臣,其文韬武略令辽人惊叹。 章悦:北宋大臣。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章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溢:浙江省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叶琛并称四先生,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章潢:明代经学家,字本清,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顺天府(今北京市)儒学训导。他品行高洁,学问也好,与利玛窦相识之后,时有往来。有一天,利玛窦生了病,但是来拜访他的朋友依旧络绎不绝,章潢眼见他应接不暇,对身体的康复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因此要利玛窦“告诉佣人对来访的客人就说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假话,且不能撒谎。”此言一出,更是赢得了众多朋友对他的尊敬。 章镳: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章氏遗书》载:“少孤,先祖遗书散失,家贫不能购书,则借读于人……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苦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而,考中进士的章镳因为为人耿介,不善钻营,朝廷并未授予他一官半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乡举荐,章镳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等地长达十年的为官、任教生涯。 章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甘学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章鋆: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恩科状元,累官至国子祭酒。著有《望云馆诗稿》等。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省)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全益:唐代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缅: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无考。唐代浙江省桐庐人,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称,人称孝标先生。一日,游东节度李绅幕中,恰值天雪,兴而赋诗,为绅所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举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文宗太和中(约831年左右),官唐山东南道从事,试大理评事,仕终秘书正字。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章得象:浦城(今属福建省)人,章仔钧玄孙,北宋大臣。进士出身,仁宗时任相八年,对于宗党亲戚一概不用,而对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缄默态度,以至无所建树。 章卿孙:元代蜀人,本姓刘氏。幼为章提刑养子,遂姓章。与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辗转遍访于江西诸郡,迎归养之。 章学诚:字实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著有《文史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参加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造诣。有《章氏丛书》、《章书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章士钊:湖南省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办报鼓吹革命,与黄兴组建华兴会。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等职。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蒋经国之子,章孝严孪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亚若早逝,由外婆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不能姓蒋,但蒋介石却亲赐名孝严、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辈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陆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于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章孝严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蒋家族长给他的联名信,承认他和章孝慈是蒋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间,成为遗憾。 章孝严:浙江省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任政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鲁汶大学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擢升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兴中会”,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章寿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涛,中共党员。自幼失学,14岁外出谋生,17岁参加土改,18岁任乡长,后调《永康报》当记者编辑。1960年调金化专员公署文办任文化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金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兼群众艺术馆馆长。撤区建有时任衢市文化局长、文联党书记、市志办公室主任。他自学成才,1986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著有12万户的报告文学《天架飞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万字的《婺剧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万字《浙江风俗志·金华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万字的《金华地区群众文化纪事》(内部出版)。他主编的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歌谣谚语卷》(浙江文艺出版)、15万字的《衢州史话》(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金华地区风俗志》、480万字的《艺术馆》、24万字的《红学新论》、20万字的《婺州文化十条关系》、《农村剧团向何处去》等论文,收进《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众文化》杂志转载。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章子怡:籍贯北京,著名影星,近年在好莱坞急速窜红。

『叁』 谁知道章姓的辈份顺序...

一、姓氏源流
章(Zh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姜子牙。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氏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氏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鄣国的后人以国名“鄣”为氏,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为今天的章姓。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灭亡,国人为纪念故国而去邑为章,称为章氏,实乃同宗相残的悲剧。
2、出自妊姓,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又据《左传》说,妊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妊,而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3、出自他姓改姓而来:
① 汉代章弇原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
③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氏养子,遂姓章。
④ 据《蒋经国传》所载,蒋经国金屋藏娇,与章氏一胎产下二子,一曰章孝严,一曰章孝慈。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清满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凌河。
② 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姓。
③ 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后来改为单姓章。
④ 当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得姓始祖:齐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可称吕尚、吕望、姜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文王兴周,帮助武王灭纣,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后来,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就以失国为氏,后去掉邑旁,称章姓。他们尊齐太公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公元前664年,鄣国被其同宗齐国消灭,章姓始散居齐地,如战国时齐(今属山东省)有将领章子。西汉初,有秦将章邯、章平兄弟,其后有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章文(太公之裔),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章赣,匈奴单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汉者章尼,东汉时有扬州(今属江苏省)人章河,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陕西,南及苏、赣。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的后裔,在豫章繁衍成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资料表明,河间(今属河北省)之章姓亦发展迅速,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隋唐之际,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而且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国时,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由于北方动荡,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苏苏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苏镇江,章甫由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徙居真州(今江苏省仪征),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今江苏省镇江),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州……。此际,由于章得象、章敦、章鉴入朝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如今,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章 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 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亲政后,被任为宰相,由于改变对西夏的政策,导致战争再起,与哲宗议立嗣问题时,认为徽宗轻佻不可立,又严厉打击守旧派。徽宗即位后,屡被贬黜。
章 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频繁转换,其敢于指摘时弊,曾任赴辽使臣,其文韬武略令辽人惊叹。
章 悦:北宋大臣。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章 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 溢:浙江省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叶琛并称四先生,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章 潢:明代经学家,字本清,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顺天府(今北京市)儒学训导。他品行高洁,学问也好,与利玛窦相识之后,时有往来。有一天,利玛窦生了病,但是来拜访他的朋友依旧络绎不绝,章潢眼见他应接不暇,对身体的康复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因此要利玛窦“告诉佣人对来访的客人就说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假话,且不能撒谎。”此言一出,更是赢得了众多朋友对他的尊敬。
章 镳: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章氏遗书》载:“少孤,先祖遗书散失,家贫不能购书,则借读于人……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苦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而,考中进士的章镳因为为人耿介,不善钻营,朝廷并未授予他一官半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乡举荐,章镳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等地长达十年的为官、任教生涯。
章 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甘学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章 鋆: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恩科状元,累官至国子祭酒。著有《望云馆诗稿》等。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省)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全益:唐代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缅: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无考。唐代浙江省桐庐人,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称,人称孝标先生。一日,游东节度李绅幕中,恰值天雪,兴而赋诗,为绅所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举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文宗太和中(约831年左右),官唐山东南道从事,试大理评事,仕终秘书正字。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章得象:浦城(今属福建省)人,章仔钧玄孙,北宋大臣。进士出身,仁宗时任相八年,对于宗党亲戚一概不用,而对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缄默态度,以至无所建树。
章卿孙:元代蜀人,本姓刘氏。幼为章提刑养子,遂姓章。与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辗转遍访于江西诸郡,迎归养之。
章学诚:字实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著有《文史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参加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造诣。有《章氏丛书》、《章书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章士钊:湖南省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办报鼓吹革命,与黄兴组建华兴会。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等职。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蒋经国之子,章孝严孪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亚若早逝,由外婆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不能姓蒋,但蒋介石却亲赐名孝严、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辈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陆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于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章孝严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蒋家族长给他的联名信,承认他和章孝慈是蒋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间,成为遗憾。
章孝严:浙江省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任政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鲁汶大学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擢升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兴中会”,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都郡:公元前664年,齐国伐鄣。七月,国君胡公祥陈亡,城池失落,鄣国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因而去邑为章,自立章姓,谓章韅。章氏自此始也。梁州(今陕西省汉中东),春秋时置武都郡,战国楚置梁州郡。武都郡梁州,乃章氏第一个郡望。
京兆郡:至韅公十八世,秦末大将章邯,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为保秦皇朝安定,征战沙场。但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欲置章邯于死地。章邯不得已弃秦降楚,归顺项羽。项羽灭了秦国以后,把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章邯驻军地雍州,封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雍州(九州之一。今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汉以前置京兆郡。京兆郡雍州,乃章氏第二个郡望。
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辖境相当今江西省。章平,章邯之弟,秦末将军,随兄降楚后,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大散关。刘邦围攻废丘,章邯命章平支援,章平被韩信大败而被俘。赦后迁居豫章。在豫章生息繁衍,人口集聚增多,形成望族。洪州(今江西省南昌),汉置豫章郡,唐以后改洪州。豫章郡洪州,乃章氏第三个郡望。
河间郡:北魏时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古治在今河北河间西南。章自得姓,历周、秦、汉,至西晋,有章岩者,韅公三十七世,章平二十世,任兵部尚书,领兵四十万收大散关有功。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从而在河间形成名门望族。瀛州(今河北省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今河北省献县)。河间郡瀛州,乃章氏第四个郡望。
2、堂号
复生堂:源出宋代章王容,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姓遂有“复生”堂号。
此外,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绮堂”、“莱山堂”、“豫章堂”、“式训堂”、“此洗堂”、“河间堂”、“虚受堂”等。
五、宗族特征
1、章姓人才济济。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章姓名人一百三十五例,在一百位以后的姓氏中,独占鳌头。
2、章姓多孝子。唐代章全益人称章孝子,同期章成缅亦称章孝子。宋代章王容,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姓遂有复生堂号。元代章卿孙,辗转走访三十八年不怠,终见其母。明代章衡民、清代章藻功、章谦存等均为名载史册之大孝子。
============================================================
【章姓宗祠通用对联】
〖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居冀赣;
源自炎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章姓源流和郡望。
琅玡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营丘遗绪;
渭水流芳。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齐,建都宫丘。下联典指章氏系出姜姓,姜太公之后。
灌园养母;
断指报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章慥,隐华子岗,灌园养母。下联典指唐章全益,少孤,为兄全启所鞠。兄亡,服斩衰,断手一指以报。
诗成归燕;
佩赐银鱼。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章孝标,工诗,有《归燕诗》。下联典指宋·章彀,入为著作郎,赐绯衣银鱼。
望孚辽海;
节凛秋霜。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章樵,知辽海,遇贼大至,郡县官多遭祸,独樵率诸生盛坐堂上、讲诵,贼至,敛刃而退。下联典指南宋·章颖,夙持风节,不为穷达所移,犹如秋霜烈日之不可犯。
望居冀赣;
源自炎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章姓郡望堂号。章姓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姓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省献县)、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等为郡望,以“弘邦兴泰,译运嗣昌”等为字辈。
-----------------------------------------------------------------
〖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耕砚善士女;
随笔描真容。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章榕,字幻庐,吴人。精医、审音律、工书画,其画士女及花卉,钩勒、傅色钓妍雅。下联典指清代画家章谷,幼时从塾师学。师出,有友访之。群儿忘其姓氏。师怒。谷即以其笔画颧额须眉,维妙维肖。师笑曰:“某也。”叩之,果然。见《杭州府志》等。
守台驱法寇;
赋诗压元白。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将领章高元,字鼎丞,合肥人。光绪间随刘传铭、孙开华防守台湾,法军犯基隆,力战有功,授总兵。宋代天圣进士章岷,字伯镇,蒲城人,徙镇江。与范仲淹同赋诗,岷诗先就。仲淹览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官两浙转运使,终光禄卿。
-----------------------------------------------------------------
〖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实践检验真理;
时间解决问题。
——章乃器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章乃器(1898-1977)自题联。章氏为“七君子事件”受害者之一。
-----------------------------------------------------------------
〖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父子一门精书画;
兄弟两窑号龙泉。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章谷,字言在,号古愚,仁和人。善八分隶体,画尤工绝,其子皆能绍谷艺。下联典指南宋陶瓷家章生一,处州人。他主持的哥窑和其弟主持的弟窑,又称权泉窑,为我国古代名窑。 产品以青瓷为主,畅销国内及世界各地。
子厚尚书左仆射;
鼎丞重庆镇总兵。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嘉佑进士章敦(1035-1105),字子厚,蒲城人,徙居苏州。博学善文。王安石悦其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后黜知汝州。高太后崩,起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下联典指清代将领章高元,官至重庆镇总兵。
三月暧时花竞发;
两溪分处水分流。
——章八元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在历六年进士章八元《归桐卢旧居寄严长史》诗句联。
野水不知何处去;
游人却是等闲来。
——章碣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进士章碣《城志偶题》诗联句。
立地枯天怀大志;
早春催人兆丰年。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析字、嵌“章”字的析字联。
-----------------------------------------------------------------
〖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释将活建州之民命;
梦象兆郇国之祥徵。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章仔钧。下联典指北宋·章得象。
文武兼优,是父是子;
友恭尽美,难弟难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章质夫父子进士第一。下联典指唐孝子章全益,涪城人。少孤,为兄全启所鞠。母病,全启割股膳母而愈。及全启亡,全益守孝服,断手一指以报。以卖药为业,居成都四十年,人号章孝子。
风格如夏日秋霜,洵矣中兴良佐;
标持以孤松劲柏,允矣开国名臣。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分别典指南宋·章颖、明·章纶。下联分别典指北宋·章得象、明·章溢。
============================================================
附录一:【章氏家训】
〖太傅仔钧公家训〗(原文)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贼。
亡家两字曰嫖与贱,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吃系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
意纵如狂,行畀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
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格言具在,朝夕诵思。
译文: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
“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盗”、“贼”两字是为居家必防,
“嫖”、“贱”两字是为亡家之路,“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
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
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
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
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来路不正,是最大的耻辱;
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
为人的礼仪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却纵欲如狂,气度如乞丐一样狭小,
败祖宗家业,辱父母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
象这种人怎么还能够被称为“人”而活在世上呢?
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
附录二:【章姓典故、趣事】
〖枯竹复生〗
“枯竹复生”是一个被人所经常引用的成语,而这个典故,就出在宋代的大孝子章王容的身上。
据传,章王容事亲尽孝,母亲死后,他日夜追思怀念,其挚情竟然感动了万物,连已经没有生命的枯竹都被感动得复生。而且,他的子孙还相继以经学被朝廷所重用,所以当时的人都说,这是章王容的孝行之报!
-----------------------------------------------------------------
〖持世救偏〗
明清之际,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批评“以明心见性之空言取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的理学末流,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学术,由此形成了当时的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应有的回响,相反,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以及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取而代之的是乾嘉考据学。章学诚作为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既反对考据学的脱离实际,亦不满宋学的空疏,于是重新提倡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他说:“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这充分显示出他的卓越之处。
章学诚在致钱大昕的书札中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智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他看到了当时学风的弊端,尤其是众所共趋的考据学,已脱离了社会现实,所以要“逆于时趋”,而挽救学术。对于当时的学风,他在《文史通义·原学下》篇有一个评价:“学博者长于考索,岂非道中之实积,而骛于博者,终身敝精劳神以殉之,不知博之何所取也。才雄者健于属文,岂非道体之发挥,而擅于文者,终身苦心焦思以构之,不思文之何所用也。言义理者似能思矣,而不知义理虚悬而无薄,则义理亦无当于道矣。此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学问、文辞、义理三者被割裂开来,学问渊博者不知博之何所取,文辞敏捷者不知文之何所用,言义理者又陷入空而无当之境,牵强附会,由此导致了学风的不正。基于上述认识,章学诚倡导学术研究不能趋于时俗,而应“持世救偏”,诚如《文史通义·说林》所云:“风尚所趋,必有所弊,君子立言以救弊,归之中正而已矣。”
章学诚对汉学的批评是十分明显的,他认为考证之风“征实过多,发挥过少,有如蚕食叶而不能抽丝”,如果做学问仅仅停留在考据上,那是“但知聚铜,不解铸釜”。对于宋学,章学诚同样持批评态度。他指出宋儒之学“以‘道’名学,而外轻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则守陋自是,枵腹空谈性天,无怪通儒耻言宋学矣”。宋学舍弃了“学问文章”,专事性命空谈,不免陷于学术末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章学诚对汉宋之学都加以批评,但他不是对汉学与宋学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中又有所肯定。例如他批评汉学不遗余力,然而又认为汉学也有可取之处,“义理必须探索,名数必须考订”。宋学亦然,它既有空疏而为通儒所耻的缺点,但“《五子遗书》,诸家语录,其中精言名理,可以补经传之缺”,故“讲求文辞,亦不宜略去宋学”。章学诚能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待学术,实属难能可贵。
在学术大旨上,章学诚提出了“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命题。“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是章学诚对浙东学术的一个总概括,亦反映了他本人的学术追求。章学诚并不反对“天人性命之学”,但认为不能“空言义理以为功”,而应将性命之学落到实处,与现实人事结合起来。所以,他平时致力于史学研究,将性命之学归于史学。这与他“六经皆史”的主张是一致的,即经学与史学都非空言,而应切近现实人事。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是对顾炎武等思想家学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顾炎武痛感王学末流性命之论的空疏,而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并提出了“理学,经学也”的命题。顾炎武所言理学与一般理解不同,指的是经学。在他看来,宋代以来的所谓理学到明代已成为末流,不能称之为理学了,而是禅学。因此,理学必须在经学以内讨论,通过经学来探求义理,乃治学之正途。所以,在顾炎武那里,理学,经学,都可视为实学的代名词。而从学术大旨来看,章学诚“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六经皆史”的命题,与顾炎武“理学,经学也”的观点相比,可谓异曲同工,即治学应发扬求实精神,以经世致用为目标。《文史通义·史释》云:“君子苟有志于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这也就是强调学术要与历史制度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验于人事。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章学诚可谓生非其时。在考据学风盛行的乾嘉时代,他的学问“逆于时趋”,思想不为时人称许,即使在他去世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仍然湮没无闻。直至胡适为他作了年谱,梁启超高度评价他在史学、方志学上的成就,学术界才慢慢关注他。尽管章学诚的思想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不凡的学术创见。顾炎武提出“理学即经学”的命题时,其主旨并非为了考证,而在于经世致用,但后人曲解他的用意,以致把他奉为清代考据学的鼻祖。从章学诚的思想学术来看,他并没有囿于成说,专事考证,而是继承了顾炎武等大思想家的学术精髓,力矫时弊,直与清初三大师的思想相呼应。

『肆』 绩溪章氏一族历史出现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绩溪,地处安徽省南部,东倚天目山,西枕黄山,横贯绩溪中部的徽岭,是徽州、安徽冠名的由来;登源河、扬之河、徽水河溪流纵横,众派归宗,为新安江和青弋江发源地之一。绩溪自唐代置县,历经千年,人文荟萃,文化昌盛,素以“东南邹鲁”而著称。明山秀水,造就“江东第一胜境”;“邑小士多”,最是徽州礼义之邦。
800多年前,福建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于宋朝宣和二年,定居绩溪登源河之畔。历经沧桑,章氏后裔崇本敬祖,薪火相传33代,形成“瀛洲章”、“西关章”、“湖村章”等章姓繁衍地。他们世代耕读,恪守家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邦无尤民,民无尤行,刑罚设而不犯,风俗美而不流。”

绩溪章氏聚居地之瀛洲
章氏家族代表人物
章仔钧(868-941年):字仲举,号彰良,福建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世称太傅公,是《章氏家训》的创立者。自幼勤奋好学,后出仕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其素以“吾不幸生当 乱世,诸子当以‘仁’字为名,示其有志于仁也”戒其子孙。卒后获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后追赠琅琊王。
章荣甫(1289-1355年):为绩溪县邑“西关章”始迁祖,《章氏家训》传承者,曾长期担任绩溪县掾史,名重一方。
章道基(1756-1830年):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盐官,熟知盐法史,长期直掌多处盐场的行政与产销权,尤其是批验盐引大权,为官清廉。他以“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警示自己和后代儿孙,为官当尽其责,为政要竭其力。是章氏子孙严格遵循《章氏家训》的典型代表之一 。
绩溪章氏故居代表
“西关古里”是旧时绩溪县邑章姓族居地,有众多章氏先人的古民居遗存,代表有:
职思堂: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盐官章道基。他为官清廉,职责本分,以“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警示自己和后代,为官不能过分享乐以至忘记职责本分,为政要竭力而为但又切忌肆意弄权。
慎思堂:主人是清代徽商章道源。他一生乐善好施,救灾赈灾、修桥补路,有“绩邑义士”之称,年迈之期仍倾囊办学,领头创办了绩溪东山书院。“慎思”二字,是诫勉子孙为人处事谦虚谨慎,忌为富而骄狂。
文承堂:主人是清同治年间太学生章定昭,曾例授奉直大夫,赐封奉政大夫,是当时徽州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文承”两字昭示子孙后代要发奋读书,继承先祖文化并发扬光大。

绩溪章氏聚居地之西关古里
《章氏家训》简介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世称其太傅公)。自北宋宣和二年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迁至绩溪以来的800多年,《章氏家训》一直被绩溪章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
《章氏家训》共196字,主要内容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忍让安家,嫖赌败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听离间,不生愤事,不专公利。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

『伍』 章姓的历史分布

郡望 武都郡:周惠王十三年(丁巳,公元前664年),齐国伐鄣。农历7月,国君胡公祥陈亡,城池失落,鄣国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因而去邑为章,自立章氏,谓章韅。梁州(今陕西汉中),春秋时期置武都郡,战国时期的楚国改置为梁州郡。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全城郡:即今甘肃生中部地区,郡治即今兰州市。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陇海、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交点。为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兰州是我国的古老城市之一,汉朝时期为全城郡,隋朝时期改为兰州治,清朝时期为兰州府治,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设市,一直沿用至今。 莱山:相传在八百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忽然飞来了一座小山(今山东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被人们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由于莱山形状类似马鞍,因此又称“马鞍山”。烟台市莱山区成立于1994年,与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首批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199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又正式批准在区内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 堂号 武都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全城堂:以望立堂。 莱山堂:以望立堂。 复生堂:源出宋朝时期的章王容,他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氏遂有“复生”堂号。 四言通用联 望居冀赣;源自炎黄:全联典指章氏源流和郡望。 琅玡世泽;渤海家声:同上。 营丘遗绪;渭水流芳:上联典指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齐,建都宫丘。下联典指章氏系出姜姓,姜太公之后。 灌园养母;断指报兄: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章慥,隐华子岗,灌园养母。下联典指唐清朝时期的章全益,少孤,为兄全启所鞠。兄亡,服斩衰,断手一指以报。 诗成归燕;佩赐银鱼: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章孝标,工诗,有《归燕诗》。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章彀,入为著作郎,赐绯衣银鱼。 望孚辽海;节凛秋霜: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章樵,知辽海,遇贼大至,郡县官多遭祸,独樵率诸生盛坐堂上、讲诵,贼至,敛刃而退。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的章颖,夙持风节,不为穷达所移,犹如秋霜烈日之不可犯。 望居冀赣;源自炎黄:全联典出章氏郡望堂号。章氏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氏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献县)、豫章(今江西南昌)等为郡望。 五言通用联 耕砚善士女;随笔描真容:上联典指清清朝时期的画家章榕,字幻庐,吴人。精医、审音律、工书画,其画士女及花卉,钩勒、傅色钓妍雅。下联典指清清朝时期的画家章谷,幼时从塾师学。师出,有友访之。群儿忘其姓氏。师怒。谷即以其笔画颧额须眉,维妙维肖。师笑曰:“某也。”叩之,果然。见《杭州府志》等。 守台驱法寇;赋诗压元白: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将领章高元,字鼎丞,合肥人。光绪间随刘传铭、孙开华防守台湾,法军犯基隆,力战有功,授总兵。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天圣进士章岷,字伯镇,蒲城人,徙镇江。与范仲淹同赋诗,岷诗先就。仲淹览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官两浙转运使,终光禄卿。 六言通用联 实践检验真理;时间解决问题:此联为章乃器(公元1898~1977年)自题联。章氏为“七君子事件”受害者之一。 七言通用联 父子一门精书画;兄弟两窑号龙泉: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章谷,字言在,号古愚,仁和人。善八分隶体,画尤工绝,其子皆能绍谷艺。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陶瓷家章生一,处州人。他主持的哥窑和其弟主持的弟窑,又称权泉窑,为中国古代名窑。产品以青瓷为主,畅销国内及世界各地。 子厚尚书左仆射;鼎丞重庆镇总兵:上联典指宋朝嘉佑年间的进士章惇(公元1035~1105年),字子厚,蒲城人,徙居苏州。博学善文。王安石悦其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后黜知汝州。高太后崩,起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将领章高元,官至重庆镇总兵。 三月暧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分流: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进士章八元《归桐卢旧居寄严长史》诗句联。 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进士章碣《城志偶题》诗联句。 立地枯天怀大志;早春催人兆丰年:此联为鹤顶格析字、嵌“章”字的析字联。 八言通用联 释将活建州之民命;梦象兆郇国之祥徵:上联典指五代时期的章仔钧。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章得象。 文武兼优,是父是子;友恭尽美,难弟难兄: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章质夫父子进士第一。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孝子章全益,涪城人。少孤,为兄全启所鞠。母病,全启割股膳母而愈。及全启亡,全益守孝服,断手一指以报。以卖药为业,居成都四十年,人号章孝子。 风格如夏日秋霜,洵矣中兴良佐;标持以孤松劲柏,允矣开国名臣:上联分别典指南宋朝时期的章颖、明朝时期的章纶。下联分别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章得象、明朝时期的章溢。

『陆』 章姓的资料

1. 一、姓氏源流
章(Zh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姜子牙。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氏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氏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鄣国的后人以国名“鄣”为氏,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为今天的章姓。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灭亡,国人为纪念故国而去邑为章,称为章氏,实乃同宗相残的悲剧。
2、出自妊姓,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又据《左传》说,妊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妊,而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3、出自他姓改姓而来:
① 汉代章弇原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
③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氏养子,遂姓章。
④ 据《蒋经国传》所载,蒋经国金屋藏娇,与章氏一胎产下二子,一曰章孝严,一曰章孝慈。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清满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凌河。
② 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姓。
③ 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后来改为单姓章。
④ 当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得姓始祖:齐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可称吕尚、吕望、姜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文王兴周,帮助武王灭纣,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后来,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就以失国为氏,后去掉邑旁,称章姓。他们尊齐太公为其得姓始祖。

2. 二、迁徙分布
公元前664年,鄣国被其同宗齐国消灭,章姓始散居齐地,如战国时齐(今属山东省)有将领章子。西汉初,有秦将章邯、章平兄弟,其后有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章文(太公之裔),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章赣,匈奴单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汉者章尼,东汉时有扬州(今属江苏省)人章河,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陕西,南及苏、赣。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的后裔,在豫章繁衍成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资料表明,河间(今属河北省)之章姓亦发展迅速,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隋唐之际,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而且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国时,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由于北方动荡,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苏苏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苏镇江,章甫由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徙居真州(今江苏省仪征),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今江苏省镇江),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州……。此际,由于章得象、章敦、章鉴入朝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如今,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3. 三、历史名人
章 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 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亲政后,被任为宰相,由于改变对西夏的政策,导致战争再起,与哲宗议立嗣问题时,认为徽宗轻佻不可立,又严厉打击守旧派。徽宗即位后,屡被贬黜。
章 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频繁转换,其敢于指摘时弊,曾任赴辽使臣,其文韬武略令辽人惊叹。
章 悦:北宋大臣。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章 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 溢:浙江省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叶琛并称四先生,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章 潢:明代经学家,字本清,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顺天府(今北京市)儒学训导。他品行高洁,学问也好,与利玛窦相识之后,时有往来。有一天,利玛窦生了病,但是来拜访他的朋友依旧络绎不绝,章潢眼见他应接不暇,对身体的康复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因此要利玛窦“告诉佣人对来访的客人就说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假话,且不能撒谎。”此言一出,更是赢得了众多朋友对他的尊敬。
章 镳: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章氏遗书》载:“少孤,先祖遗书散失,家贫不能购书,则借读于人……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苦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而,考中进士的章镳因为为人耿介,不善钻营,朝廷并未授予他一官半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乡举荐,章镳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等地长达十年的为官、任教生涯。
章 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甘学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章 鋆: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恩科状元,累官至国子祭酒。著有《望云馆诗稿》等。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省)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全益:唐代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缅: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无考。唐代浙江省桐庐人,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称,人称孝标先生。一日,游东节度李绅幕中,恰值天雪,兴而赋诗,为绅所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举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文宗太和中(约831年左右),官唐山东南道从事,试大理评事,仕终秘书正字。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章得象:浦城(今属福建省)人,章仔钧玄孙,北宋大臣。进士出身,仁宗时任相八年,对于宗党亲戚一概不用,而对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缄默态度,以至无所建树。
章卿孙:元代蜀人,本姓刘氏。幼为章提刑养子,遂姓章。与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辗转遍访于江西诸郡,迎归养之。
章学诚:字实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著有《文史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参加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造诣。有《章氏丛书》、《章书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章士钊:湖南省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办报鼓吹革命,与黄兴组建华兴会。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等职。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蒋经国之子,章孝严孪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亚若早逝,由外婆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不能姓蒋,但蒋介石却亲赐名孝严、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辈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陆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于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章孝严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蒋家族长给他的联名信,承认他和章孝慈是蒋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间,成为遗憾。
章孝严:浙江省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任政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鲁汶大学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擢升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兴中会”,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都郡:公元前664年,齐国伐鄣。七月,国君胡公祥陈亡,城池失落,鄣国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因而去邑为章,自立章姓,谓章韅。章氏自此始也。梁州(今陕西省汉中东),春秋时置武都郡,战国楚置梁州郡。武都郡梁州,乃章氏第一个郡望。
京兆郡:至韅公十八世,秦末大将章邯,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为保秦皇朝安定,征战沙场。但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欲置章邯于死地。章邯不得已弃秦降楚,归顺项羽。项羽灭了秦国以后,把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章邯驻军地雍州,封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雍州(九州之一。今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汉以前置京兆郡。京兆郡雍州,乃章氏第二个郡望。
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辖境相当今江西省。章平,章邯之弟,秦末将军,随兄降楚后,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大散关。刘邦围攻废丘,章邯命章平支援,章平被韩信大败而被俘。赦后迁居豫章。在豫章生息繁衍,人口集聚增多,形成望族。洪州(今江西省南昌),汉置豫章郡,唐以后改洪州。豫章郡洪州,乃章氏第三个郡望。
河间郡:北魏时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古治在今河北河间西南。章自得姓,历周、秦、汉,至西晋,有章岩者,韅公三十七世,章平二十世,任兵部尚书,领兵四十万收大散关有功。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从而在河间形成名门望族。瀛州(今河北省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今河北省献县)。河间郡瀛州,乃章氏第四个郡望。
2、堂号
复生堂:源出宋代章王容,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姓遂有“复生”堂号。
此外,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绮堂”、“莱山堂”、“豫章堂”、“式训堂”、“此洗堂”、“河间堂”、“虚受堂”等。
五、宗族特征
1、章姓人才济济。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章姓名人一百三十五例,在一百位以后的姓氏中,独占鳌头。
2、章姓多孝子。唐代章全益人称章孝子,同期章成缅亦称章孝子。宋代章王容,追思怀念其亡母,其挚情感动万物,连枯竹亦复苏,于是章姓遂有复生堂号。元代章卿孙,辗转走访三十八年不怠,终见其母。明代章衡民、清代章藻功、章谦存等均为名载史册之大孝子。
============================================================
【章姓宗祠通用对联】
〖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居冀赣;
源自炎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章姓源流和郡望。
琅玡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营丘遗绪;
渭水流芳。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齐,建都宫丘。下联典指章氏系出姜姓,姜太公之后。
灌园养母;
断指报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章慥,隐华子岗,灌园养母。下联典指唐章全益,少孤,为兄全启所鞠。兄亡,服斩衰,断手一指以报。
诗成归燕;
佩赐银鱼。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章孝标,工诗,有《归燕诗》。下联典指宋·章彀,入为著作郎,赐绯衣银鱼。
望孚辽海;
节凛秋霜。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章樵,知辽海,遇贼大至,郡县官多遭祸,独樵率诸生盛坐堂上、讲诵,贼至,敛刃而退。下联典指南宋·章颖,夙持风节,不为穷达所移,犹如秋霜烈日之不可犯。
望居冀赣;
源自炎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章姓郡望堂号。章姓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姓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省献县)、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等为郡望,以“弘邦兴泰,译运嗣昌”等为字辈。
-----------------------------------------------------------------
〖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耕砚善士女;
随笔描真容。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章榕,字幻庐,吴人。精医、审音律、工书画,其画士女及花卉,钩勒、傅色钓妍雅。下联典指清代画家章谷,幼时从塾师学。师出,有友访之。群儿忘其姓氏。师怒。谷即以其笔画颧额须眉,维妙维肖。师笑曰:“某也。”叩之,果然。见《杭州府志》等。
守台驱法寇;
赋诗压元白。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将领章高元,字鼎丞,合肥人。光绪间随刘传铭、孙开华防守台湾,法军犯基隆,力战有功,授总兵。宋代天圣进士章岷,字伯镇,蒲城人,徙镇江。与范仲淹同赋诗,岷诗先就。仲淹览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官两浙转运使,终光禄卿。
-----------------------------------------------------------------
〖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实践检验真理;
时间解决问题。
——章乃器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章乃器(1898-1977)自题联。章氏为“七君子事件”受害者之一。
-----------------------------------------------------------------
〖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父子一门精书画;
兄弟两窑号龙泉。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章谷,字言在,号古愚,仁和人。善八分隶体,画尤工绝,其子皆能绍谷艺。下联典指南宋陶瓷家章生一,处州人。他主持的哥窑和其弟主持的弟窑,又称权泉窑,为我国古代名窑。 产品以青瓷为主,畅销国内及世界各地。
子厚尚书左仆射;
鼎丞重庆镇总兵。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嘉佑进士章敦(1035-1105),字子厚,蒲城人,徙居苏州。博学善文。王安石悦其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后黜知汝州。高太后崩,起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下联典指清代将领章高元,官至重庆镇总兵。
三月暧时花竞发;
两溪分处水分流。
——章八元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在历六年进士章八元《归桐卢旧居寄严长史》诗句联。
野水不知何处去;
游人却是等闲来。
——章碣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进士章碣《城志偶题》诗联句。
立地枯天怀大志;
早春催人兆丰年。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析字、嵌“章”字的析字联。
-----------------------------------------------------------------
〖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释将活建州之民命;
梦象兆郇国之祥徵。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章仔钧。下联典指北宋·章得象。
文武兼优,是父是子;
友恭尽美,难弟难兄。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章质夫父子进士第一。下联典指唐孝子章全益,涪城人。少孤,为兄全启所鞠。母病,全启割股膳母而愈。及全启亡,全益守孝服,断手一指以报。以卖药为业,居成都四十年,人号章孝子。
风格如夏日秋霜,洵矣中兴良佐;
标持以孤松劲柏,允矣开国名臣。
——佚名撰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分别典指南宋·章颖、明·章纶。下联分别典指北宋·章得象、明·章溢。
============================================================
附录一:【章氏家训】
〖太傅仔钧公家训〗(原文)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贼。
亡家两字曰嫖与贱,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吃系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
意纵如狂,行畀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
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格言具在,朝夕诵思。
译文: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
“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盗”、“贼”两字是为居家必防,
“嫖”、“贱”两字是为亡家之路,“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
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
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
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
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来路不正,是最大的耻辱;
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
为人的礼仪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却纵欲如狂,气度如乞丐一样狭小,
败祖宗家业,辱父母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
象这种人怎么还能够被称为“人”而活在世上呢?
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
附录二:【章姓典故、趣事】
〖枯竹复生〗
“枯竹复生”是一个被人所经常引用的成语,而这个典故,就出在宋代的大孝子章王容的身上。
据传,章王容事亲尽孝,母亲死后,他日夜追思怀念,其挚情竟然感动了万物,连已经没有生命的枯竹都被感动得复生。而且,他的子孙还相继以经学被朝廷所重用,所以当时的人都说,这是章王容的孝行之报!
-----------------------------------------------------------------
〖持世救偏〗
明清之际,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批评“以明心见性之空言取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的理学末流,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学术,由此形成了当时的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应有的回响,相反,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以及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取而代之的是乾嘉考据学。章学诚作为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既反对考据学的脱离实际,亦不满宋学的空疏,于是重新提倡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他说:“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这充分显示出他的卓越之处。
章学诚在致钱大昕的书札中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智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他看到了当时学风的弊端,尤其是众所共趋的考据学,已脱离了社会现实,所以要“逆于时趋”,而挽救学术。对于当时的学风,他在《文史通义·原学下》篇有一个评价:“学博者长于考索,岂非道中之实积,而骛于博者,终身敝精劳神以殉之,不知博之何所取也。才雄者健于属文,岂非道体之发挥,而擅于文者,终身苦心焦思以构之,不思文之何所用也。言义理者似能思矣,而不知义理虚悬而无薄,则义理亦无当于道矣。此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学问、文辞、义理三者被割裂开来,学问渊博者不知博之何所取,文辞敏捷者不知文之何所用,言义理者又陷入空而无当之境,牵强附会,由此导致了学风的不正。基于上述认识,章学诚倡导学术研究不能趋于时俗,而应“持世救偏”,诚如《文史通义·说林》所云:“风尚所趋,必有所弊,君子立言以救弊,归之中正而已矣。”
章学诚对汉学的批评是十分明显的,他认为考证之风“征实过多,发挥过少,有如蚕食叶而不能抽丝”,如果做学问仅仅停留在考据上,那是“但知聚铜,不解铸釜”。对于宋学,章学诚同样持批评态度。他指出宋儒之学“以‘道’名学,而外轻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则守陋自是,枵腹空谈性天,无怪通儒耻言宋学矣”。宋学舍弃了“学问文章”,专事性命空谈,不免陷于学术末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章学诚对汉宋之学都加以批评,但他不是对汉学与宋学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中又有所肯定。例如他批评汉学不遗余力,然而又认为汉学也有可取之处,“义理必须探索,名数必须考订”。宋学亦然,它既有空疏而为通儒所耻的缺点,但“《五子遗书》,诸家语录,其中精言名理,可以补经传之缺”,故“讲求文辞,亦不宜略去宋学”。章学诚能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待学术,实属难能可贵。
在学术大旨上,章学诚提出了“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命题。“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是章学诚对浙东学术的一个总概括,亦反映了他本人的学术追求。章学诚并不反对“天人性命之学”,但认为不能“空言义理以为功”,而应将性命之学落到实处,与现实人事结合起来。所以,他平时致力于史学研究,将性命之学归于史学。这与他“六经皆史”的主张是一致的,即经学与史学都非空言,而应切近现实人事。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是对顾炎武等思想家学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顾炎武痛感王学末流性命之论的空疏,而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并提出了“理学,经学也”的命题。顾炎武所言理学与一般理解不同,指的是经学。在他看来,宋代以来的所谓理学到明代已成为末流,不能称之为理学了,而是禅学。因此,理学必须在经学以内讨论,通过经学来探求义理,乃治学之正途。所以,在顾炎武那里,理学,经学,都可视为实学的代名词。而从学术大旨来看,章学诚“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六经皆史”的命题,与顾炎武“理学,经学也”的观点相比,可谓异曲同工,即治学应发扬求实精神,以经世致用为目标。《文史通义·史释》云:“君子苟有志于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这也就是强调学术要与历史制度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验于人事。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章学诚可谓生非其时。在考据学风盛行的乾嘉时代,他的学问“逆于时趋”,思想不为时人称许,即使在他去世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仍然湮没无闻。直至胡适为他作了年谱,梁启超高度评价他在史学、方志学上的成就,学术界才慢慢关注他。尽管章学诚的思想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不凡的学术创见。顾炎武提出“理学即经学”的命题时,其主旨并非为了考证,而在于经世致用,但后人曲解他的用意,以致把他奉为清代考据学的鼻祖。从章学诚的思想学术来看,他并没有囿于成说,专事考证,而是继承了顾炎武等大思想家的学术精髓,力矫时弊,直与清初三大师的思想相呼应。

『柒』 姓章的历史名人 姓章的名人有哪些

秦:章邯、章平
陈:章要儿、章大宝、章华、章昭达
唐:章成缅、章八元、章孝标、章碣、章叔胤
宋:章楶、章惇、章衡、章得象、章鉴、章良能、章梦飞
明:章溢、章潢
清:章学诚
近代:章乃器、章太炎、章士钊
现代:章金莱、章子怡、章泽天
章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亲政后,被任为宰相,由于改变对西夏的政策,导致战争再起,与哲宗议立嗣问题时,认为徽宗轻佻不可立,又严厉打击守旧派。徽宗即位后,屡被贬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频繁转换,其敢于指摘时弊,曾任赴辽使臣,其文韬武略令辽人惊叹。
章悦:北宋大臣。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章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溢:浙江省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叶琛并称四先生,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章潢:明代经学家,字本清,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顺天府(今北京市)儒学训导。他品行高洁,学问也好,与利玛窦相识之后,时有往来。有一天,利玛窦生了病,但是来拜访他的朋友依旧络绎不绝,章潢眼见他应接不暇,对身体的康复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因此要利玛窦“告诉佣人对来访的客人就说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假话,且不能撒谎。”此言一出,更是赢得了众多朋友对他的尊敬。
章镳: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章氏遗书》载:“少孤,先祖遗书散失,家贫不能购书,则借读于人……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苦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而,考中进士的章镳因为为人耿介,不善钻营,朝廷并未授予他一官半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乡举荐,章镳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等地长达十年的为官、任教生涯。
章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甘学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章鋆: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恩科状元,累官至国子祭酒。著有《望云馆诗稿》等。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省)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全益:唐代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缅: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无考。唐代浙江省桐庐人,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称,人称孝标先生。一日,游东节度李绅幕中,恰值天雪,兴而赋诗,为绅所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举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文宗太和中(约831年左右),官唐山东南道从事,试大理评事,仕终秘书正字。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章得象:浦城(今属福建省)人,章仔钧玄孙,北宋大臣。进士出身,仁宗时任相八年,对于宗党亲戚一概不用,而对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缄默态度,以至无所建树。
章卿孙:元代蜀人,本姓刘氏。幼为章提刑养子,遂姓章。与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辗转遍访于江西诸郡,迎归养之。
章学诚:字实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著有《文史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参加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造诣。有《章氏丛书》、《章书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章士钊:湖南省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办报鼓吹革命,与黄兴组建华兴会。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等职。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蒋经国之子,章孝严孪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亚若早逝,由外婆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不能姓蒋,但蒋介石却亲赐名孝严、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辈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陆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于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章孝严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蒋家族长给他的联名信,承认他和章孝慈是蒋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间,成为遗憾。
章孝严:浙江省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任政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鲁汶大学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擢升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兴中会”,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章寿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涛,中共党员。自幼失学,14岁外出谋生,17岁参加土改,18岁任乡长,后调《永康报》当记者编辑。1960年调金化专员公署文办任文化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金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兼群众艺术馆馆长。撤区建有时任衢市文化局长、文联党书记、市志办公室主任。他自学成才,1986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著有12万户的报告文学《天架飞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万字的《婺剧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万字《浙江风俗志·金华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万字的《金华地区群众文化纪事》(内部出版)。他主编的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歌谣谚语卷》(浙江文艺出版)、15万字的《衢州史话》(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金华地区风俗志》、480万字的《艺术馆》、24万字的《红学新论》、20万字的《婺州文化十条关系》、《农村剧团向何处去》等论文,收进《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众文化》杂志转载。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章子怡:籍贯北京,著名影星,近年在好莱坞急速窜红。

『捌』 “章”姓起源

远古时,黄帝将十二个姓赐给他十二个出色的儿子。其中有个姓任,任姓的氏族后来很昌盛,又分成十个部落,每个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另一支章姓,是炎帝的后代,炎帝后代中有一位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被封的鄣地,建立了鄣国,就在现今山东章丘县。后来鄣国君主的子孙就世代姓章。

黄帝轩辕氏,据民间相传,他总共有25个儿子,其中12个以德为姓,以后不计其数的不同姓氏,正是从最初的这12个“基本”姓氏所分出。

这12个基本姓氏之中,有一个任姓,据《左传》的记载: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此等十个姓,都是出自最初的任姓。

因此,有关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姓氏辨证》对于章姓的姓源,是这样介绍的:“系出姜氏,齐太公支孙封国于鄣,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望出豫章。”姜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嫡系后裔,传到姜太公的时候,因为辅佐周室得天下有大力,就被封在齐国,后来并成为春秋一霸。同时,姜太公的另外一支子孙,又被封在鄣国,最初是杞国的附属,后来则被同宗的齐国所灭,子孙也跟当时其他姓氏一样去掉原来国名旁边代表地方的邑字,而以章为姓。这一支姜太公的后裔,后来并在豫章繁衍为一个大族,豫章,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

『玖』 四川省宜宾市章氏的由来,

章氏的祖先在福建浦城,中华章氏,历史辉煌。唐末乱世,章姓先祖章仔钧内镇守浦城,忠于职守,行容仁布德,二三十年间福建地区安定稳定。其妻练夫人,面对建州屠城之危,舍身护民,千古垂名。其后子孙人才济济,文能经邦,武以济国,文士显赫,仕宦他方,繁衍发达成为名门望族,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建树良多。近年来,海内外章氏后人,怀念先祖,弘扬祖德,纷纷捐资捐建,这些不仅是章氏子孙谒祖之所,也为浦城增添了旅游一胜!

『拾』 章姓的由来

一个特殊的姓氏

章姓来源有二:(1)据《左传》记载:“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章姓是任姓的分派,是个古老的姓氏,源出黄帝的后裔。(2)《辞源》载:章姓“系出姜姓,齐太公支孙封于鄣。左传齐人降鄣,子孙去邑为章氏”。商朝时有章国(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一说诸城县),是黄帝裔孙的封地。至周初,姜太公(子牙)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得天下,立了大功,受封于齐国。并经周天子特许,享有代天子征伐诸侯的权力。姜太公灭章后,把它作为附庸国封给支系子孙,称鄣国。公元前644年鄣侯被他的同宗齐国吞并之后,子孙“去邑留章”,以章为姓。姜太公是炎帝的裔孙,所以章氏又是炎帝的后裔。上述表明,章氏是个特殊的姓氏,把“炎黄”之源都占有之。

入潮始祖章松山

章氏向南播迁始于周朝襄王八年(前644)后,那时鄣国鄣侯被他的同宗齐国吞并,子孙改为章姓,这一支是姜太公的后裔,他们便从山东向南迁徙,在豫章(今南昌)安居蕃衍,不久成为当地望族。至晋朝豫章的章氏有一支流入福建,宋代已成为泱泱大姓,在全国列第40位。现今已退居在全国100个大姓之后。

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钧第13代孙章松山。于元代为避战乱入潮,选择在水秀山环,沃野平衍,风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阳县西塘乡(今潮州湘桥区)定居。裔孙再分创海阳县埭头乡(今澄海溪南镇)、南澳后宅镇及揭阳、饶平等地。

澄海埭头乡之章姓人家,是明代中期从福建迁徙而来,后来又有早期迁徙入潮,定居海阳之章姓人迁此认宗,聚族而居。至今已传二十多代。

潮阳章姓来自海阳县岐山(今属汕头市金平区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于明初从福建迁来创基。开基祖第6代孙于清代初年移居潮阳县峡山都芝埕(今沙陇镇芝兰)另创基业;后来芝兰后厝有章氏裔孙迁居东寮(今沙陇镇东华),称后厝洲。另外,海阳岐山章氏第7代孙又移居东华,称前厝洲,已传12代以上。

潮汕人口近二万

潮汕章氏人口,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共约18000多人。其中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区约2500人;潮阳区约850人,潮南区约1800多人,澄海区约3000人,大部分聚居于溪南埭头乡,其余分布于东里、澄城等镇;南澳县约4000人,是南澳县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后宅镇,并分布其他各镇;揭阳榕城区约5000人;揭西县约300多人,分布于金和、棉湖、大溪等镇;揭东县曲溪、地都镇有几户章姓人家散居。此外,潮州湘桥区、饶平等地也有章氏聚居地。

女英烈章吟春

潮汕章姓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她就是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女英杰章吟春,南澳县后宅镇人,生于1911年。1927年秋参加地下党创办的隆江(谐音农工)女子学校,在全岛第一个剪掉长辫,废除缠足,为渔岛妇女运动的先锋。1928年夏被吸收为中共地下党员,被派往潮安浮洋、鹳巢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她女扮男装,理平头穿对襟衫。1930年农历9月9日上午,她一改平时女扮男装,而身着时髦的旗袍,与一男青年扮成香港客,进了联络站。下午,几十个国民党兵突袭包围联络站。激战中,章吟春与同来的男青年不幸被捕。她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4天后,在汕头市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

阅读全文

与章姓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